2018福建中考化学卷及答案【2018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10】_第1页
2018福建中考化学卷及答案【2018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10】_第2页
2018福建中考化学卷及答案【2018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10】_第3页
2018福建中考化学卷及答案【2018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10】_第4页
2018福建中考化学卷及答案【2018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福建中考化学卷及答案【2018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10】 一、选择题(本题共14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司马光砸缸 B. 凿壁偷光 C. 火烧赤壁 D. 铁杵磨成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 A、司马光砸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烧赤壁,属于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同样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2.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 ) A. 木炭燃烧 B. 食物腐败 C. 蜡烛燃烧 D. 汽油燃烧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 解答: 解:A、木炭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B、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 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D、汽油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看反应是否属于氧化反应并且分析反应是否剧烈,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 “生态君山,荷香天下”.荷花盛开,芳香四溢,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到芳香四溢. 解答: 解:荷花盛开,芳香四溢因为荷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了到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之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故选C. 点评: 凡是闻气味这一类问题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都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4.(3分)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 加热液体 D. 固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固体药品的取用时,瓶塞应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3分)(xx?福州)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 海水中的金属元素一般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 解答: 解: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这里的“钠、镁、钙”通常指的是元素.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中含有的成分的属性方面的问题. 6.(3分)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 N2 B. He C. O D. 2Fe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 解:A、N2表示一个氮分子,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故A错误; B、He表示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故B正确; C、O表示一个氧原子,或氧元素,故C错误; D、2Fe表示由2个铁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难度较小. 7.(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一、选择题(本题共14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司马光砸缸 B. 凿壁偷光 C. 火烧赤壁 D. 铁杵磨成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 A、司马光砸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烧赤壁,属于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同样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2.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 ) A. 木炭燃烧 B. 食物腐败 C. 蜡烛燃烧 D. 汽油燃烧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 解答: 解:A、木炭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B、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 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D、汽油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看反应是否属于氧化反应并且分析反应是否剧烈,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 “生态君山,荷香天下”.荷花盛开,芳香四溢,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到芳香四溢. 解答: 解:荷花盛开,芳香四溢因为荷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了到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之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故选C. 点评: 凡是闻气味这一类问题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都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4.(3分)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 加热液体 D. 固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固体药品的取用时,瓶塞应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3分)(xx?福州)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 海水中的金属元素一般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 解答: 解: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这里的“钠、镁、钙”通常指的是元素.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中含有的成分的属性方面的问题. 6.(3分)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 N2 B. He C. O D. 2Fe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 解:A、N2表示一个氮分子,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故A错误; B、He表示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故B正确; C、O表示一个氧原子,或氧元素,故C错误; D、2Fe表示由2个铁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难度较小. 7.(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二、填空题(本题共5道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5.(6分)用正确化学符号填写: (1)2个汞原子 2Hg ; (2)3个铁离子 3Fe3+ ; (3)氯化钙中钙元素为+2价 Cl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汞原子,就可表示为:2Hg;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氯化钙中钙元素为+2价,故可表示为: Cl2; 故答案为:(1)2Hg;(2)3Fe3+;(3) Cl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6分)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空气 液态氧 蒸馏水 过氧化氢 五氧化二磷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钠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残余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 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残余物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故填:. 蒸馏水、过氧化氢、五氧化二磷、氯化钠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故填:. 蒸馏水、过氧化氢、五氧化二磷等物质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填:. 故答案为:;. 点评: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7.(8分)(xx?临沂)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 3 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 B (填序号); (3)D中x= 8 ; (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Cl2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最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时为稳定结构(电子层2);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计算解答; (4)先判断A与C元素种类,再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即可. 解答: 解: (1)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AB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AB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图中A、B、C、D属于3种元素的粒子; (2)有图可知: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x,x=8;故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B; (3)有图可知: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x,x=8; (4)有图可知:A与C分别为镁元素、氯元素,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 故答案为: (1)3;(2)B;(3)8;(4)MgCl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去解题的关键. 18.(8分)(xx?湘潭)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蒸馏 .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不利影响,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生活中通过 煮沸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4)日常生活中你经常采用的节水措施有 用淘米的水浇花 . 考点: 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进行解答; (2)根据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进行解答; (3)根据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进行解答; (4)根据常采用的节水措施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填:蒸馏; (2)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3)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4)常采用的节水措施有一水多用,例如用淘米的水浇花等.故填:用淘米的水浇花. 点评: 熟练掌握水的性质,知道水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熟知水的净化过程,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常用活性炭来作为吸附剂. 9.(8分)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G是木炭,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写名称) (1)E 过氧化氢溶液 、H 二氧化碳 . (2)写出反应的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C+O2 CO2 , 化合 反应.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是氧气,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碳,在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反应的催化剂,通常状况下F为无色液体,E在催化剂B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液体和氧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方法可知,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F就是水,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锰、氧气和C,所以A是高锰酸钾,C就是锰酸钾,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 解:(1)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是氧气,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碳,在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反应的催化剂,通常状况下F为无色液体,E在催化剂B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液体和氧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方法可知,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F就是水,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锰、氧气和C,所以A是高锰酸钾,C就是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木炭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E是过氧化氢溶液,H是二氧化碳; (2)反应是氧气和木炭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属于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 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碳; (2)C+O2 CO2,化合.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2道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20.(8分)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b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请写出实验室加热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或2KClO3 2KCl+3O2 . (3)比较用B、D组合和B、E组合制取氧气,后者组合的优点是 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解答: 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答案为:B;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或2KClO3 2KCl+3O2;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1.(8分)化学教材“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氧化铜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将实验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 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1)实验、证明:氧化铁的 质量,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水+氧气 . (3)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探究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剂效果哪个好 ,若实验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 .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