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地理自然环境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册地理测试题 做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的测试题要多问,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地理自然环境的测试题和答案,大家快来跟一起看看吧。 1.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1)亚洲的地形特征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亚洲高原和山地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4。 主要的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主要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和低平的西西伯利亚大平原。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 “地球之巅”,而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印度河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等。 口诀记忆亚洲的地形: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2)亚洲的河流 河流流向特征: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河流 流向 注入的海洋 长江 自西向东 太平洋 黄河 湄公河 自西北向东 南 鄂毕河 自南向北 北冰洋 叶尼塞河 勒拿河 恒河 自西向东 印度洋 印度河 自北向南 亚洲河流的流向受地形地势影响显著。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之首,世界第三。 (3)亚洲的湖泊 亚洲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湖泊。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咸水湖。 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口诀记忆亚洲的河流与湖泊: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长江第一河,黄湄入太平;北流勒叶鄂,南流恒印河。里海最大湖,西北属于欧;死海贝加尔,最咸最深属。 【例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面三幅地形剖面图中,反映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形地势特点的是_图。 (2)根据以上分析,说明亚洲的地势特征是_。 (3)图A中a是_山脉,b是_山脉,c是_高原。 解析: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为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四周为丘陵、平原以及低矮的高原。 答案:(1)A (2)中部高,四周低 (3)喜马拉雅 横断 青藏 【例1-2】下列关于亚洲地形、地势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较少 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C.地势中部低,四周高,河流多为内流河 D.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河流短急 解析: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发源于中部,顺地势呈放射状奔流入海。 答案:B 2.复杂的气候 (1)亚洲的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世界上共有11种气候类型,亚洲有9种。其名称、分布及特点如下表所示: 气候 分布 特点 温带季 风气候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等的北部以及 _东部太平洋沿岸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亚热带 季风气候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等的南部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热带季 风气候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以及菲律宾群岛的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温带大陆 性气候 亚洲大陆内部大部分地区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热带雨 林气候 马来群岛、马来半岛的南部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 漠气候 阿拉伯半岛 全年高温少雨 地中海 气候 地中海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寒带气候 北冰洋沿岸 全年低温,降水少 高原山 地气候 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亚洲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热量差异明显;亚洲东西距离长,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导致水分差异大。水热不同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再加上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多样性。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受海陆位置、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大陆的内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亚洲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从低纬向高纬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的地区。 口诀记忆亚洲的气候:气候复杂千万象,水热分布差异大。东部季风多雨雪,西部大陆多风沙。南部低纬好暖国,北部高纬称寒极。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 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旱涝灾害 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但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会带来频繁的旱涝灾害,又严重影响和威胁亚洲的农业生产。 【例2-1】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地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 B.丙地终年盛行东南季风 C.甲、乙两地终年炎热干燥 D.丁地夏季盛行西南风 解析:根据四地的位置,可知甲、乙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盛行西南季风,旱季盛行东北季风;丁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思维流程图: 答案:C 【例2-2】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_所代表的_(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 (2)由于亚洲中部_,形成序号所代表的_。 (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处在同一纬度,都有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是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_气候类型,原因是_ _。 (4)(双选)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跨纬度大,东西 离海远近差异大 B.河湖众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C.植被类型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D.地形复杂并且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5)序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是( )。 A.全年炎热干燥 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全年高温多雨 D.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6)(多选)下列叙述中,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气候带东西延伸并且呈明显的对称性分布 解析: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 北、南三面濒临三大洋。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集中在中部,这些地 形区地势高峻,海拔多在4 000米以上,气候垂 直变化明显,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亚洲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形成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同样有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形成了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的热带沙漠气候,而我国东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十九课 运动场上我最棒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春天到了 第5课《探索春天的奥秘》说课稿 冀教版
- 中医医师考试题及答案
- 中医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夺冠系列
- 广东省肇庆市碧海湾学校、博纳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 城市园林编制外员工劳动合同及养护责任协议
- 便利店品牌直营店承包经营合同
- 包含押金退还流程的出租房退房手续合同
- 个人股权无偿转让与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合同
- JBT 6064-2015 无损检测 渗透试块通.用规范
- 品质提升计划改善报告课件
- 【正版授权】 ISO/TR 21380:2022 EN Matcha tea -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 JT-T-747.1-2020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 2024年四川省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大单元作业设计
- 医药行业市场营销计划书药品销售预算
- 人民监督员知识讲座
- 《研究生入学教育》课件
- 汽车行业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