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密度的调查及误差分析_第1页
种群密度的调查及误差分析_第2页
种群密度的调查及误差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密度的调查及误差分析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朱 俊(213131)摘要:本文通过对样方法与血球计板抽样检测法的比较、标志重捕法与抽样检测法的比较、稀释涂布平板法和血球计数板(抽样检测)计数法比较以及误差分析,理解并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实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种群密度调查最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在调查对象多不可能全部调查的情况,都是调查一部分对象,用以估计整体的情况,这就是抽样调查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常用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用血球计数板抽样检测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都属于抽样调查法。一、样方法与血球计数板抽样检测法的比较1样方法样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活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一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1)适合对象:植物和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的密度、植株上蚜虫的密度等)。(2)样方形状可以多样,但取样的关键要保证随机性和代表性,常见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A)和等距离取样法(B)。2.血球计数板(抽样检测)计数法(1)适合对象:指针对细胞悬液中细胞数量的计数,常用于个体较大的细胞或菌体(如人体血细胞、酵母菌等),不适合于普通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和病毒。(2)种类:它的规格有两种,一种叫希利格式(1625型)(如图D),另一种叫汤麦式(2516型)(如图E)所示。(3)计算公式: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为:3.两种方法的比较 图汤麦式(如图E)这种计数方法的实质就是五点取样法。【例1】:蓝澡是湖泊中常见的藻类,在调查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时,需要每天定时对藻类进行取样计数。(1)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2)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 。(3)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 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图见右图,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 个/mL。二、标志重捕法与血球计数板抽样检测法的比较及误差分析1.标志重捕法: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1)适合对象:一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计算公式:m / M = n / N(区域内动物的数量为M,捕获并标记(数量为m),重捕计数(捕获N、标记n)分析:n / N即为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所捕到的总个体的比例,m / M即为区域内标志的个体占所有个体的比例。其核心是抓住等式两边的比例相等,从而求出M=m.N/n,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但对于此等式中,m、N都是一个定值,每次重捕时,主是要n带来的误差。(3)误差分析:M值偏小的情况:标记物过于醒目,(易于被人为捕捉到)所以每次重捕时n值偏大,所以计算出的M值偏小。M值偏大的情况:a.标记物易脱落,所以每次重捕时n值偏小,所以计算出的M值偏大。b.在实际捕捉的过程,如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重捕时,n值偏小,M值就偏大。C.标记物过于醒目,(易于被生活环境中的天敌发现而捕食),则n值偏小,M值就偏大【例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小于100只 B大于100只 C小于200只 D大于200只2抽样检测法:(1)计算公式:解释:等式的左边相当于从中抽样出来的400小格(规格为110.1mm3)中所含的酵母菌数,等式的右边即为原1ml培养液(稀释b倍后)中的酵母菌的数量为M个。(2)误差分析: 根据公式: 得M=1104ab的值。(误差值主要来自于a的值).M偏小的情况:每次取样时未振荡摇匀,而取了上层的液体,导致a值偏小,血球计数板中有气泡,导致a值偏小在抽样检测时,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后,没有稍待片刻,直接就放在载物台上观察,(没有让酵母菌全部沉到计数室底部),导致a值偏小。.M偏大的情况:每次取样时未振荡摇匀,而取了下层的液体,导致a值偏大先滴加菌液,再加盖玻片(压滴法),计数结果将偏高。(因为先滴加菌液,再加盖玻片时,容易使菌液沾到计数平台两侧的支持柱表面,在支持柱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而使盖片不能完全落在支持柱上。盖玻片由于液滴的表面张力作用而未能严密的盖到计数板表面上,使计数室内的体积增大,)在抽样检测时,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后,停留时间过长,然后才放到载物台上去观察,可能由于酵母菌的增殖,导致a值偏大。(为了减少误差,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维持酵母菌细胞数目不变)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也会导致a值偏大。3.两种方法的比较:抽样检测法的实质与标志重捕法相似,计算时,只要抓住等式两边所代表的含义。(学生在做这类题目中常做常错的原因是没有抓住抽样检测的本质)。【例3】(2011年江苏高考变式)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和用血球计算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2)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低于D点对应的数量,可能有_、_等原因引起的。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血球计数板(抽样检测)计数法比较1.稀释涂布平板法 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2计算公式:3. 两种方法的比较:稀释涂布平板法与血球计数法的抽样检测法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从稀释后的试管中取样,根据计数所抽取样液中菌体的数目来估算出原样液中菌体的数目,当然涂布的时候取多少毫升则要根据培养皿的大小来确定。4. 误差分析:稀释涂布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上述公式中的菌落(a),由于在涂布平板的时候可能有的菌体没有完全分开,所以测得的菌落数要比实际培养液中菌体数要偏小。【例4】: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_。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 _ ,因为_ 。 不同的生物所采用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不相同的,但其本质都渗透着抽样的思想,只要理解抽样计算的实质,各种难点都能迎刃而解,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