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教材分析本学期共六个单元: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教材分析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 3、时间的测量 单位:秒(S)、分、时, 1h=60min=3600s,1s=1/60 min=1/3600 h,1min=60s 4、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第四节、平均速度1、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3、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4、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第二单元 声现象教材分析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4、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6、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4、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第三节 声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信息(应用:回声定位、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2、声可以传递能量(应用:清洗钟表、去除人体内胆结石)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3、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第三单元物态变化教材分析第一节、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 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汽化:蒸 发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沸腾体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第四章 光现象教材分析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都称为光源。2、光源的分类:按来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光线: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假想的物理模型。三、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1、影子的形成: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小孔成像:物体上的光线穿过小孔射到光屏上所成的像。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小孔越近,光屏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大。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挖掘队利用激光准直挖掘隧道、士兵射击瞄准、站队时队列排直、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等。四、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用符号c表示,c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相差不多,也近似为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3、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1光年9.461015m。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在分界面处有一部分光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人眼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人眼。二、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三、镜面反射和镜面反射:、镜面反射:射到光滑镜面上的平行光线经反射后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左右相反。即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反射定律。第四节、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人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二、光的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居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光线方向颠倒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变。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此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零。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由于折射使水中鱼的位置“升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2、如果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则看到的比实际物体要高。3、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往脸盆中倒水,看起来盆底深度变浅;潜入水中的人看岸边的人变高;从厚玻璃砖后看到钢笔“错位”。第五节、光的色散一、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天上的彩虹就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中的小水珠时发生色散而形成的。色散现象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各种单色光的偏折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二、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将这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就成了白色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将这三种颜料混合可以调出自然界的所有颜色。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而两种颜料的混合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三、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若某透明物体能让全部色光透过,则它是无色的;若某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它是白色的;若某物体不反射任何色光,则它是黑色的。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第一节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教材首先通过两幅插图,介绍透镜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眼镜、放大镜镜片就是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镜头也都由透镜组成的。(二)焦点和焦距焦点和焦距是表征透镜特性的基本物理量。要根据实验现象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二)投影仪投影仪、幻灯机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三)放大镜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具体体现。这个探究涵盖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探究,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逐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避免探究教学的程式化,更不要包办。让学生自己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一)关于眼睛(二)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显微镜 讲解显微镜之前,可以先复习一下放大镜的知识。用放大镜可以看清书本上的小字等较小的物体,要想看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用一个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这样就可以引入显微镜。(二)望远镜学过显微镜之后,学生知道了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可以制成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距离要观察的物体较近,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如果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教材分析第1节 质量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1.认识质量2.测量质量3.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第2节 密度1、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松桃县物流公司与个体劳务合同》
- 小儿生长发育与疾病防治测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关于工程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能源交易市场的基本原理与政策优惠
- 2025房屋买卖合同房屋预定买卖契约书范文
- 2025设备租赁合同样式
- 2025全国分销代理合同官方版样式
- 2025年户外广告牌制作合同简化版范本
- 2025关于房地产抵押合同示范文本
- 成本会计形考试题及答案
- 方坯连铸机图解课件
-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 热控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河南单招院校名单
- 医院水、电、气故障报修、排查、处理流程1
- 钢结构厂房旁站监理方案
- 开关电源测试表格
- 公路客运站管理规定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建筑公司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 安全帽试验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