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程课程设计完全版_第1页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完全版_第2页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完全版_第3页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完全版_第4页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完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 设计资料第二章 设计要求第三章 用水量计算第四章 界限流量计算第五章 管网定线第六章 水力计算第七章 管网平差计算及校核 第八章 清水池容积计算第九章 参考文献资料 第一章 设计资料一 设计题目:某市给水管网设计二 原始资料1.城市总平面图一张,比例1:50002.城市总人数6.5万人,用水人数:100%3.城市属于二区4.城市平均房屋层数:5层,折旧系数为5%5 城市有下列工业企业,其具体位置见平面图:(1)甲工厂,生产用水量1000吨天,工厂人数12000人,分三班工作,其中热车间人数占60%,一般车间人数占40%,热车间人数中使用淋浴者占90%,一般车间使用淋浴者占10%(2)乙工厂,生产用水量500吨天,工厂人数7000人,分两班工作,每班3500人,一般车间每班人数1000人,热车间每班人数2500人,热车间人数中使用淋浴者占90%,一般车间使用淋浴者占10%6.该城市居民区每小时综合用水量变化如下表:时间0-11-22-33-44-55-66-77-8占最高用水百分数2.532.452.502.532.573.095.314.92时间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占最高用水百分数5.175.105.215.215.094.814.994.70时间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占最高用水百分数4.624.975.184.894.394.173.122.48三.设计资料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2 .给水工程教材四.设计成果1.给水管网说明书一份2 .城市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一张第二章 设计要求 一 根据所给资料,确定取水建筑物和净水建筑物的地点。二 分析全城用水量和一天内流量变化情况,确定清水池容积。三 确定城市主要供水方向,并进行管网定线。四 初步分配流量,确定管径。五 进行管网平差。六 按平差结果确定水泵扬程七 绘制管网平面图。八 整理报告,装订成册。第三章 用水量计算一 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的计算: 城市总用水量计算时,应包括设计年限内该给水系统所供应的全部用水;居住区综合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和绿地用水以及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量。其中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厕,洗澡等日常活用水;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包括娱乐场所,宾馆浴室,商业,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但不包括城市浇洒道路,绿化和市政用水。1城市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Nf q最高日生活用水量,/(d人)查附表1得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为150240L/人d,这里取200 L/人d N设计年限内规划人口数, 6.5万人 f自来水普及率,100%=qNf=2006.510000100%=13000/d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 城市中甲工厂生产用水量1000吨天,乙工厂生产用水量500吨天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Q2=1000吨天+500吨天=1500/d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职工生活用水标准:热车间取35L/人班,淋浴用水量为60 L/人班,冷车间取25L/人班,淋浴用水量为40 L/人班甲工厂工厂总人数12000,热车间人数为7200人,一般车间人数为4800人,热车间使用淋浴人数为6480人,一般车间使用淋浴人数为480人。则甲工厂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Q甲=480025+720035+48040+648060=780 /d乙工厂工厂总人数7000,热车间人数为5000人,一般车间人数为2000人,热车间使用淋浴人数为4500人,一般车间使用淋浴人数为200人。则乙工厂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Q乙=500035+200025+20040+450060=503/d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Q3=Q甲+Q乙=1283 /d3.消防用水: 城市或居住区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时发生火灾的次数和一次灭火的用水量确定,见给水工程附表三 Q4=235=70 l/s 由于一般最高日用水量中,不计入消防用水量且在该城市消防用水偶尔发生和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小,故本设计中消防用水不计入最高日用水中。4.其他用水: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种类,绿化面积,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浇洒道路用水量一般为每平方米路面每次1-1.5L,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可采用1.5-2.0L()由于该城市,绿化面积未给出故将其并入管网为预见水量及管网的漏水量中计算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的漏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合并计算,这里取最大值Q=0.24(Q+ Q+ Q)=/d 最高日用水量: Q Q+ Q+ QQ=/d二.最高是用水量Qh城市最高时用水量的计算:该城市每小时综合用水量变化表如下时间0-11-22-33-44-55-66-77-8占最高用水百分数2.532.452.502.532.573.095.314.92时间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占最高用水百分数5.175.105.215.215.094.814.994.70时间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占最高用水百分数4.624.975.184.894.394.173.122.48根据上表绘制城市用水变化曲线,见坐标纸。QQ/Q平均Q/QQ平均所以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Qh=Q第四章 界限流量计算1. 根据每米管线造价C=24.6+249D1.7可得:a=24.6 b=249 =1.72. 经济因素: 其中m=5.33 k=1.743 =0.5 =70% t=5年 p=5% E=40分/度 g=9.81 =1 则:f=5.332457.141.743/【2491.7(3.6+100/5)】=10-9界限流量表管径()界限流量()管径()界限流量()管径()界限流量()1005.3635056.48-77.10700277.83-390.431505.36-12.3740077.10-102.98800390.43-525.4220012.37-22.79450102.98-134.95900525.4225022.79-36.65500134.95-187.0230036.65-56.48600187.02-277.83第5章 管网定线一 定线原则: 1 输配水线路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工程量小,造价经济。 2 输配水线路走向位置应符合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要求,并尽可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以利施工。 3 配水管网应根据用水要求合理分布与全供水区,在满足各用户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下,应尽可能缩短配水管线的长度。 4 配水管线的位置应使干管尽可能以最短距离到达主要用水地区及官网中的构筑物。 5 干管的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均有较大用户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支管的数量。 6 配水干管之间在适当间距设置接连管,接连管应通过短管时满足事故用水要求的计算确定。 7 用以配水至用户和消火栓的配水支管,一般采用管径为150200毫米;负担消防任务的配水支管不得小于150毫米。二 实际定线 1 利用重力流,取水厂设在河流上游。 2 供水由西向东,保证电厂和车辆厂用水。 3 尽量减少拐弯,以减少水头损失。 4 为保证供水安全,布置成环状网。 5 泵站布置在高水坡上,利用重力流达到减少造价的目的。 6 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某些管段单侧供水。第六章 水力计算一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1.比流量的计算: 比流量 =0.028 L/sm2.沿线流量计算:根据管网定线图测量得到各管线的管长如下编号1-22-34-55-67-88-9有效管长(mm)770820755780750750编号1-42-55-83-66-94-7有效管长(mm)630685675680660680沿线流量计算表如下管道长度(m)沿线流量(l/s)1-277021.562-382022.966-966018.484-575521.145-678021.847-875021.008-975021.001-463017.642-568519.185-867518.903-668019.044-768019.04合计8560 3.节点流量: 其中节点流量计算表节点节点流量(m)节点标高(m)119.60105.2231.85104.2321.00101.5428.9198.7540.53102.2629.6899.3720.0299.6830.45102.4919.74105.43. 初分流量:5.根据初分流量确定管径管段号122314253645564758697889管径300250350150300450300350150200300250第七章 管网平差及校核管网分配流量时应满足节点处Qi+q的要求,但由于管径的放大和采用了标准管径,所以出现了平差计算,使得h=0,管网平差的目的是校核流量之满足上述要求。平差结果要求h0.5m,H1m。1.环状网平差的计算(见附表) 2.经校核后的问题及解决非方法校核后,管网符合消防的压力要求,并且能保证防止管道悬浮物在管道沉积的最小流速,管网也能保证事故时70%的用水,但有部分管道的流速达不到0.6m,因此必须在技术上采取措失,应加强当地给水部门的检修力量,使损坏的管道能及时修复,防止防止管道悬浮物沉积。第八章 清水池容积计算调节池容积可由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中的二级泵站供水量大于一级泵站时的累积 面积求得W=W1+W2+W3+W4=19.48%19728+8%19728+1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