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区专项应急预案_第1页
罐区专项应急预案_第2页
罐区专项应急预案_第3页
罐区专项应急预案_第4页
罐区专项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罐区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第二版)预案编号:2016-06-ZX02编制单位:* 2016年7月25日发布 2016年8月15日实施罐区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一、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1、事故类型:泄漏、火灾。2、危险目标物危险特性本公司的危险目标为石脑油、120#溶剂油、200#溶剂油、S-1500#芳烃溶剂、沥青。(1)石脑油危险性类别: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1)危险性概述有害成份:丁烷、戊烷、己烷健康危害: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2)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4)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5)泄露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6)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接触限值:中国: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7)毒理学资料LD50:无资料LC50:16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8)运输信息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2)120#溶剂油危险性类别: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1)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在常温常压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三氯化铝的催化下能发生异构化反应。在日光或紫外光作用下和卤素发生反应,生成卤素衍生物。 健康危害:该品能刺激呼吸道,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可能引起死亡;皮肤接触引起瘙痒和皮炎;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2)危险特性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引起眼睛刺激;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死;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遇到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喷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4)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配备易燃气体泄漏监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戴耐油橡胶手套。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5)泄露应急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6)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1000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7)毒理学资料LD50:无资料LC50:16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8)运输信息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净重140KG。或专用槽罐车包装运输。运输注意事项:必须由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车辆运输;驾驶员和押运员必须有相应资质且证照齐全;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庚烷油品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送庚烷油品的油罐汽车,必须有导静电拖线。对有每分钟0.5m以上的快速装卸油设备的油罐汽车,在装卸油时,除了保证铁链接地外,更要将车上油罐的接地线插入地下并不得浅于100mm。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汽车槽罐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及人口密集地段。输送庚烷油品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庚烷油品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庚烷油品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庚烷油品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庚烷油品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输油管道地下铺设时,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并设警示标志。运行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3)200#溶剂油危险性类别: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1)危险性概述有害成份:正辛烷、辛烷异构体、季戊四醇健康危害:该品能刺激呼吸道,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可能引起死亡;皮肤接触引起瘙痒和皮炎;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2)危险特性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引起眼睛刺激; 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死;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遇到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喷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4)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配备易燃气体泄漏监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戴耐油橡胶手套。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沾油料的布、油棉纱头、油手套等不要放在油库、车库内,以免自燃。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炎热季节应采取通风等降温措施。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用储罐、铁桶等容器盛装,不要用塑料桶来存放。盛装时,切不可充满,要留出必要的安全空间。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5)泄露应急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6)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1000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7)毒理学资料LD50:无资料LC50:16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8)运输信息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净重140KG。或专用槽罐车包装运输。运输注意事项:必须由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车辆运输;驾驶员和押运员必须有相应资质且证照齐全;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专用的槽车运输时,槽车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汽车槽罐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及人口密集地段。(4)S-1500#芳烃溶剂危险性类别: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1)危险性概述有害成份:1,3,5-三甲基苯、均四甲基苯、1,2,3,4-四甲基苯、1,2,3,5-四甲基苯、1,2-二甲基-4-乙基苯、1,3-二甲基-2-乙基苯、1,2,3-三甲基苯健康危害:吸入对身体有害,可引起眩晕、瞌睡,高浓度吸入能引起气管伤害,危及生命;皮肤接触引起皮肤中度刺激;眼睛接触蒸气引起轻度刺激。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物理化学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2)危险特性 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引起眼睛刺激;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死; 对水生生物有毒;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肥皂水和水清洗。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被污染的衣服,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眼睛接触:用清水或生理盐水细心冲洗数分钟。 如果眼睛刺激持续,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应身穿防火防毒服,从上风向进入火场,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用水灭火无效。4)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5)泄露应急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小量泄漏:应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内,用砂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6)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无资料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7)毒理学资料LD50:无资料LC50:24mg/L,4小时(大鼠经口吸入)8)运输信息包装方法:小开口镀锌铁桶,每桶净重160公斤。或专用槽车包装运输。运输注意事项:必须由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车辆运输;驾驶员和押运员必须有相应资质且证照齐全;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槽车运输时,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5)沥青危险性类别:第6.2类毒害品和感染类液体。1)危险性概述有害成份:焦油、蒽、菲、芘、碳和似碳物、沥青质、树脂、蜡健康危害:沥青及其烟气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有光毒作用和致癌作用。沥青的主要皮肤损害有:光毒性皮炎,皮损限于面、颈部等暴露部分;黑变病,皮损常对称分布于暴露部位,呈片状,呈褐深褐褐黑色;职业性痤疮;疣状赘生物及事故引起的热烧伤。此外,尚有头昏、头胀,头痛、胸闷、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和眼 、鼻、咽部的刺激症状。眼睛接触引起损伤。 沥青烟和粉尘可经呼吸道和污染皮肤而引起中毒,发生皮炎、视力模糊、眼结膜炎、胸闷、腹病、心悸、头痛等症状。经科学试验证明,沥青和沥青烟中所含的3,4苯并芘是引起皮肤癌、肺癌、胃癌和食道癌的主要原因。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物理化学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2)危险特性 引起皮肤刺激;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吞咽有害;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 怀疑可致遗传性缺陷; 可致癌; 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 被污染的衣服,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眼睛接触:用清水或生理盐水细心冲洗数分钟。 如果眼睛刺激持续,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应身穿防火防毒服,从上风向进入火场,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用水灭火无效。4)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或专用保温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5)泄露应急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应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内,用砂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6)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无资料工程控制:提供充足的通风以保证现场不超过接触限值。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避免钦用酒精性饮料,工作后,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7)毒理学资料LC50:1700mg/kg,4小时(大鼠经口)LC50:15800mg/kg,4小时(大鼠经皮)8)运输信息包装方法:镀锌铁桶,每桶净重200公斤。或专用保温槽车包装运输。运输注意事项:必须由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车辆运输;驾驶员和押运员必须有相应资质且证照齐全;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槽车运输时,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3、可能存在危险源、危险程度及预防罐区有石脑油、120#溶剂油、200#溶剂油、S-1500#芳烃溶剂、沥青。危险性评价小于1,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罐区石脑油、120#溶剂油、200#溶剂油属于易燃易爆液体,泄漏时遇明火易发生火灾。罐区贮槽建有围堰,各槽配有液位远传测量仪表,中心控制室设有趋势查询,现场浏览站可监控各罐区液位。厂区西北角设有消防泵房,罐区西部设有2台移动式泡沫消防罐,罐区每个易燃液体贮槽配有半固定式泡沫管道,选点放置手提式8kg干粉灭火器20台,推车式35kg干粉灭火器5 台。罐区四周设有消防炮、消防栓。建有下水管网,下水统一进污水处理站处理。设有避雷、防静电装置。4.可能出现的事故及预防4.1可能引发的事故罐区可能存在设备、管道腐蚀泄漏,管道、阀门法兰连接处泄漏、液位过高泄漏、雷击起火、静电防护不到位引起事故,装卸物料时起火,泵泄漏起火等。4.2引发事故原因(1)设备、管道质量、安装质量、运转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泄漏。(2)运转机械封或填料磨损引起泄漏。(3)操作技术水平低下,违章操作引起事故处理不当引起事故。(4)巡回检查不到位。(5)管理不到位。(6)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7)违章指挥引起事故。(8)违反劳动纪律引起事故。4.3突发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设备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提高设备安装、检修工作质量。(2)及时更换泵填料与损坏机械封。(3)加强职工技术水平培训,杜绝违章操作引起事故处理。(4)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5)加强管理从制度上提高员工工作责任感。(6)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7)严禁违章指挥。(8)加强劳动纪律管理。二、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1、组织设置原则 在罐区、厂内能处理的一般事故且对生产稳定运行不构成影响,启动专项应急预案。遇罐区、厂内不能处理的重大事故且对生产构成重大影响,启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1应急指挥机构组 长: 张令辉 联系方式:副组长: 孙增金 联系方式: 组 员: 罐区全体人员2.2组长职责(1)组长:全面协调紧急救援工作有序行动,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负责报告上级救援组。(2)负责向上级指挥组、安全环保、保卫、医疗部门组长叙清事态,流程走向、物料特性、人员伤亡情况。(3)当班班长为第一指挥员,报告相关部门,即刻通知车间负责人,反应情况要快、要准,说明事故地点、时间、物料名称。(4)负责紧急停车,切断与外工序连接的进、出料阀门,降低事故扩大。(5)根据现场事态服从统一指挥,采取措施补救。(6)车间负责紧急状态结束后,按照环保的部署,清理现场。2.3组员职责(1)坚守岗位,服从统一指挥。(2)切断火源关闭阀门要快、要准、停泵。(3)当消防人员抵达现场时,配合消防人员扑救散落火源。(4)火势较大时,立即开启泡沫站、消防系统,降低火势。(5)凡在应急救援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扑救过程中,有物料散出,正确佩带防毒面具。(6)救援组成员负责事故结束后的现场保护。三、处置程序1、预警行动1.1预警分级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预警为三个级别:级事故:石脑油、120#溶剂油、200#溶剂油、1500#溶剂油、蜡油、沥青的装置、储罐、管线的设施开裂,发生连锁事故,厂区以外也受到危害;出现人员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级事故:石脑油、120#溶剂油、200#溶剂油、1500#溶剂油、蜡油、沥青的装置、储罐、管线的设施开裂、破裂,泄漏量较大或发生火灾、爆炸,锅炉缺水爆炸,厂区以内受到危害,有1-2人重伤或5人以上轻伤。级事故:石脑油、120#溶剂油、200#溶剂油、1500#溶剂油、蜡油、沥青的装置、储罐、管线的设施出现渗漏、滴漏、着火事故,车间以内受到危害,有1-4人轻伤。1.2预警级别及发布程序级(一般)由车间应急指挥中心发布预警;级(较重)由车间应急指挥中心发布预警;级(严重)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发布预警。1.3发布平台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上级管理部门发布的预测、预警要求及时发布预警。预警的发布、解除均必须由统一的对外部门公司安全科,通过传真、电话等渠道予以公告。2、信息报告程序2.1公司应急联系方式应急值守电话:0536-,24小时专人值守。应急求援联系方式:生产部: 供应部:财务部: 安全科:昌乐县消防队: 昌乐县公安局:昌乐县安监局: 昌乐县环保局:急救中心: 2.2事故报告方式发现人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报告人采取固定电话、防爆对讲机等通讯方式报告,报告人必须报告事发区域、介质、危险程度等相关信息。2.3事故报告流程现场事故发现人班长值班调度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相关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