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盐城二模文言文对照注释、译文,糜晓文、朱玲玲制作,万卷楼,顺天贾侯藏书之所也。曰“万卷”,殆不啻万焉,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金源氏末,天造草昧,豪杰哄起。于是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殆:大概不啻:不止啻:只成数:整数造:1.做;制作:创2.假编;捏造:谣3.农作物的收成:早4.农作物收成的次数:一年三皆丰收5.前往;到:访6.成就:诣7.培养:可之才草昧:1.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蒙昧;2.犹创始;草创;3.形容时世混乱黑暗;4.草野;民间。哄起:没有经过认真组织和严密准备,一下子行动起来建侯:封立诸侯子女:美女;年轻女子跨连州郡:形容涉足的路远、地方大,此处指吞并州县、抢占土地,万卷楼,是顺天府贾侯(贾侯,名贾辅,元代名臣、名将、藏书家)藏书的地方。说“万卷”,大概不止一万卷。不止一万卷却说万卷,是取整数。金朝政权末期,时世混乱,豪杰之士蜂拥而起。在这时,上万人囤兵,上万人自封诸侯,聚集粮食丝织品、金银物品、美女并把他们占为己有的人;断开小路,占据房屋、越过界线连接州郡,把它们作为自己基业的人,又各有上万。,对照译文,万卷楼,顺天贾侯藏书之所也。曰“万卷”,殆不啻万焉,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金源氏末,天造草昧,豪杰哄起。于是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侯则独不然,息民保境,礼贤聚书,劝学事师而已。于是取众人之所弃以为己有,河朔之书尽往归之,故侯之万者独书焉。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别而为九。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传注则居上中,后传也。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诸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也。,然:这样礼贤:礼待贤人河朔:黄河以北(朔气传金柝)卷帙:指书籍,可舒卷的叫卷,编次的叫帙。别:分门别类六经:孔子整理的六部先秦古籍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其中乐已失传,其余通常称“五经”传注:解释经籍的书后:之后亚:次于先正:1.亦作先政。前代的贤臣。2.泛指前代的贤人。3.前代的君长。,贾侯唯独不这样,使百姓休息,保全边境,礼待贤人,搜集书册,劝勉学习侍奉师长而已。在这时,取大家抛弃的(书)成为己有。黄河以北的书都归于贾侯处,所以贾侯过万的东西只有书本。就建造万卷楼来藏书。万卷楼建成以后,(他)把所有的书籍放在楼上,分门别类为九种。,侯则独不然,息民保境,礼贤聚书,劝学事师而已。于是取众人之所弃以为己有,河朔之书尽往归之,故侯之万者独书焉。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别而为九。,对照译文,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传注则居上中,后传也。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诸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也。,对照译文,诗书礼乐易春秋居于最上等(上上),是最受尊崇的经书。解释经籍的书居于第二等(上中),在传记之后。诸子百家的书居于第三等(上下),是经书的余绪。历代的史书居于第四等(中上),次于六经。杂体传记居于第五等(中中),次于史书。各位儒者的史论居于第六等(中下),是史书的余绪。前代贤人的文集及众多著述居于第七等(下上),是经书与史书的余绪。,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方伎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百家众流:学术上的各个流派阴阳:指星相、占卜、相宅、相墓的方术方伎:方,道也。方术是研究“天道”的学问。术数: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系统。术,指方术;数,指气数、数理;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余裔:分支、末流1.衣服的边缘2.边远的地方3.边远的民族4.后代法书:(可供效法学习的)艺术性较高的可供学习、欣赏的书法作品,各流派书籍、说演阴阳之书、记载山脉经络、区域地理情况的书以及研究天道、方术、数理的书籍,则居于第八等(下中),都是书籍中的支流、末流。那些书法名帖、名画,则居于第九等(下下),仅有艺术成就而居于下位。(儒家讲究“德先艺后”),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方伎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对照译文,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故贾侯之书甲天下。方干戈坏乱,经籍委地,侯独力为捆拾,吾道赖以不亡,虽孔氏之壁、河间之府,不是过也。彼富贵者之楼,管弦樽俎,肴核几席,登览燕集之具充焉。侯之楼,则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身治世之典积焉。,栉比鳞次: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切:1.合;符合:文章题2.贴近;亲近:身3.急切;殷切:迫、恳4.切实;务必:记、忌星汉:银河干戈:古代常用武器,“干”指防具盾牌,“戈”指类似矛的进攻性武器,故以“干戈”作兵器通称,后引申为战争。委:抛弃(向也使吾委骨于草莽指南录后序)孔壁:孔子故宅的墙壁。据传古文经出于壁中,故著称。【出处】:汉书鲁恭王馀传“恭王初好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闻钟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於其壁中得古文经传。”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用来盛牲体或食物的礼器;古代切肉的砧板。(此处借代指食物)肴核:菜肴果品几席:为古人凭依、坐卧的器具。燕集:宴饮聚会,(书)排列得密而齐,高高的,几乎要贴近银河。人间书籍(高得)与天文景象(或日月星辰)交接,私人家的藏书,几乎超过了秘书监(的藏书),所以贾侯的藏书为天下第一。当战争致天下大乱,经书典籍被抛弃在地上,贾侯以一己之力捆拾书籍,我(可学习)的学说或主张依靠此而没有消失,即使是(藏着古书)的孔壁、(富裕的)河间之府,也不超过这里。那些富贵之家的楼阁,充斥着音乐、酒杯、礼器,案席上摆满肉类和果类食物,登高远看,满是宴饮集会的器具。贾侯的楼阁,却满是古今贤人所写的经典、格言以及修养身心、治理天下等典籍。,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故贾侯之书甲天下。方干戈坏乱,经籍委地,侯独力为捆拾,吾道赖以不亡,虽孔氏之壁、河间之府,不是过也。彼富贵者之楼,管弦樽俎,肴核几席,登览燕集之具充焉。侯之楼,则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身治世之典积焉。,对照译文,时顺天之治,尝最诸道,推为钜公伟人,而又乐贤下士,切切于收览遗书为志,故天下之人益以此贤侯。,乐贤下士:喜爱贤人,恭敬地对待士人切切:1.急迫的样子2.恳切的样子3.忧伤的样子:而悲4.深切怀念的样子5.象声词。轻细的声音:小弦如私语;凄切的声音贤:尊崇,当时,他顺应天命,在各条道路中选择了最适合的一条,被人们推举为重臣、伟人,他又喜爱贤人、恭敬地对待士人,急切地把搜集遗留的书籍作为志向,所以天下的百姓因此更加尊崇贾侯。,时顺天之治,尝最诸道,推为钜公伟人,而又乐贤下士,切切于收览遗书为志,故天下之人益以此贤侯。,对照译文,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今吾之书若是,不有所畀,适足以为蠧鱼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將畀之。鞅掌之隙,亦得窃听焉。”时,经寓居铁佛寺之南堂,坐彻明者五年矣,以书币邀致其府,于楼之侧筑堂,曰“中和”,尽以楼之书见付,使肆其观览。,蔡中郎:蔡邕,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畀:音“必”。“田”本义指农田。“丌”意为“基础”、“支架”。“田”与“丌”联合起来表示“把田地支起来”。形容准备把这块田地分给人们。引申为给予。名世:名显于世蠧鱼:虫名,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力:勤奋、努力(不如仲力高祖本纪)鞅掌:事务繁忙的样子寓居:寄居书币:书写礼单;泛指修好通聘问的书札礼单和礼品见:代“我”(慈父见背陈情表),贾侯将书籍贮藏在万卷楼之后,对辅佐他的人说:“当初蔡邕将书送给王粲,王粲最终显名于世。如今我的书也像这样(多),不用来给予别人,只会作为蛀书虫的食物,难免成为他人屋檐下的(谈论讥讽)。我听说郝家有子名经,喜爱读书,勤奋学习,我要将书给他。我繁忙的间隙,也能偶尔偷偷地听一听。”当时,我寄居在铁佛寺的南堂,因为彻夜(学习)已有五年,(贾侯)用信札邀请我到他的府邸,在万卷楼的一侧砌了房子,叫做“中和”,把楼中的书都交给我,使我能纵情观看阅览。,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今吾之书若是,不有所畀,适足以为蠧鱼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將畀之。鞅掌之隙,亦得窃听焉。”时,经寓居铁佛寺之南堂,坐彻明者五年矣,以书币邀致其府,于楼之侧筑堂,曰“中和”,尽以楼之书见付,使肆其观览。,对照译文,侯则时令讲解一编,辄曰:“吾之书有归矣,吾不为书肆矣。向吾之书贮于楼中,今则贮子之腹中。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策,今则布诸子之心矣。子其摛光掲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蠧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归:归宿书肆:书局、书店方策:即方册、简册、书籍其:表祈使语气摛:舒展、散布;铺陈,(文章)详细地叙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俾:使,将,让济:有利勉:努力,贾侯有时会让我讲解一编,他总说:“我的书有归宿了,(虽然)我不开书局。从前,我的书收藏在楼上,现在贮藏在你的腹中了。从前,大圣人的学说留在书册上,如今留在众人的心中。你一定要将它们发扬光大,让我的书能实用于社会,来有益于百姓,那么你的肚子也就成了万代的府库了。不这样做,则也仅仅成为书虫之食,徒引堕檐之讥罢了。你一定要努力啊!,侯则时令讲解一编,辄曰:“吾之书有归矣,吾不为书肆矣。向吾之书贮于楼中,今则贮子之腹中。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策,今则布诸子之心矣。子其摛光掲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蠧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对照译文,经再拜谢,其不克负荷,每为流涕感刻曰:“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虽侯之盛意,岂非天邪?如怠忽自弃,以多书而不能如无书之初心,业不能勤而卒无有成,则非负侯,是负天也。复何以立于世哉!”故书侯聚书起楼及畀经为学之义以为记,以明侯之德,且以自警,庶几终不负侯云。,再拜:拜两次,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克:能够(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负荷:承担。此处指难承盛意盎: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区区:1.少,小,形容微不足道2.诚挚的样子3.自称的谦辞4.形容奔走辛劳;又形容匆匆藉:借见:代我怠忽:怠惰玩忽卒:最终明:形作动,彰显庶几:1.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2.差不多;3.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4.有幸,我两次拜谢,不能承受盛意,总是为此流泪,心怀感激地说:“我拿出所有的器皿,也不能买到一卷经书,所以总是到处奔波,在早晨、在晚间叩响别人的门,借书用来学习。如今贾侯把用数十年辛勤搜集的数万卷书都给了我。虽然是贾侯的盛意,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我怠惰玩忽放弃自己,因为书多而不能像没有书读时的初心,学业不勤奋而最终学无所成,那么我不仅是辜负了贾侯,更是辜负了天意。又凭什么在世上立足呢?”所以写下贾侯收集书籍、建起藏书楼以及给予我经书作为研究学问的精义(来)作为楼记,以此来彰显贾侯的盛德,并且用来警醒自己,希望最终不辜负贾侯。,经再拜谢,其不克负荷,每为流涕感刻曰:“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