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分析(郭茂)_第1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分析(郭茂)_第2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分析(郭茂)_第3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分析(郭茂)_第4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分析(郭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分析,四川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主要提纲,一、“7.3”紫金矿业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四川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事件发生,2010年7月3日凌晨,位于紫金山金铜矿的排洪涵洞排出大量含铜酸性溶液进入汀江,7月16日用作抢险的中转污水池泄漏,含铜酸性溶液再次进入汀江。2010年7月3日下午,受前期持续强降雨影响,铜矿湿法厂溶液池区域内地下水位迅速抬升至污水池底部标高以上,造成上下压力不平衡,形成剪切作用,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致使污水池污水与池底排水系统混合后进入集渗观察回抽井,污水倒流至227排洪洞进入汀江,引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发生,事件发生,事件影响,渔业损失(福建、广东)汀江污染(水体、底泥)水厂停止取水地下水污染,事件影响渔业损失,死鱼370.1万斤;破箱放生3千余万斤,批发价4.5元/斤,补偿价6元/斤;广东省辖区放生鱼折合43万斤。,高浓度含铜酸性废水排入汀江,事件影响汀江污染,汀江水质受到污染,事件原因,直接原因:长期渗漏设计施工验收的缺陷短时间暴雨排洪管线与渗漏观测井人为打通,事件原因,清空的污水池,池底塌陷,溶液池全貌,观测井俯瞰,排洪涵洞,事件原因,渗漏观测井,排洪涵洞,回污水池,俯视示意图,回污水池,隔墙后方,隔墙前方,切面示意图,事件原因,事件原因,间接原因: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漠视超能力生产池满,污水处理能力小不彻底整改安全隐患应急处置不力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事件定级,经环境保护部核查认定: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7.3”泄漏污染事件是一起由于企业违规设计、施工,导致溶液池质量差,又因超能力生产和上杭县、龙岩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加之受近期降雨影响,致使大量含铜酸性溶液泄漏并通过人为非法打通的排洪洞外溢至汀江而引发的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件。,责任追究情况,刑事责任企业:5名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紫金矿业原副总裁陈家洪、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原处长黄福才、紫金山金铜矿铜矿湿法厂原厂长林文贤、原副厂长王勇,原环保车间主任刘生源等五名被告分别被判处3年至3年6个月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环保及其他部门:4名涉嫌环境监管失职等罪上杭县环保局原局长:环境监管失职、贪污、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罪,判有期徒刑19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没收个人财产16万元;上杭县环保局原副局长:环境监管失职、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万元。上杭县安监局原局长:涉嫌玩忽职守、受贿罪17.85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上杭县环保局紫金山监理站原站长、原副站长犯环境监管失职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年个月、年个月。,责任追究情况,行政责任地方政府:县长停职副县长辞职环保部门:市局局长辞职县局局长撤职企业:责令停止生产处罚款,企业整改情况,铜矿湿法厂后续整改:堆浸场整治工程新建溶液池工程垂直截渗墙工程环保系统及生产系统完善状况紫金山矿区环境应急系统建设紫金山矿区水土保持状况,企业整改情况,堆浸场防渗工程:通过平整回填原有堆场,采用“60cm黄土底垫+1.5mmHDPE+60cm黄土+2.0mmHDPE+30cm细土碾压”等多层结构铺设,可以防止酸性溶液渗透。,企业整改情况,湿法厂溶液池2010年全貌,2013年新建湿法厂溶液池,工作启示,一、要严格规范履职、强化执法监管把握企业的特征污染物了解、掌握主要生产工艺和产污节点熟悉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和排放,工作启示,6月上旬曾发生过汀江死鱼时间,而且造成了小范围的群体性事件金铜矿排污口汀江下游8公里处安装有水质自动监测站,但在4月份故障后一直未修复2009年9月省厅要求督办的隐患问题未解决且存在瞒报行为编造日常检查记录6800元退后开收据其他在刑事责任追究过程中发现的其他罪行,关于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有关意见的复函(环函2010243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适用于各种环境功能的地表水体,其污染物浓度限值是综合各种环境功能的要求确定的,是基本要求。对于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除满足该标准的要求外,还应执行专用的水质标准。对于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规定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渔业水体,应同时满足GB3838-2002和GB11607-89的要求。,工作启示,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和预测预警。,二、做好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应急处置(五个第一时间):报告事件信息;到达现场;开展监测;发布信息;开展调查。,事后管理,“三不放过”原因、责任、整改;开展损害评估、事件定级、赔偿以及生态恢复。行政处罚:环保部门的环境行政处罚、证券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工作启示,关于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关于消除或者减少污染而发生的合理费用属于直接经济损失的复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函环函200383号)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实践,并参考有关国际惯例,为消除或者减少环境污染采取的处理、处置以及监测等合理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属于直接经济损失。,工作启示,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在(闽环罚字20103号)和(闽环罚字20106号)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分别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和股份公司陈景河董事长做出“1、责令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2、罚款人民币九百五十六万三千一百三十元”和“罚款人民币七十万五千九百九十七元(即上一年度你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一百四十一万一千九百九十四元的百分之五十)”的决定。,工作启示,研究一下福建省环保厅的行政处罚决定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渔业主管部门进行处罚;其他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进行处罚。,2011年2月1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作出一审判决,判处罚金3000万元,原已缴纳的行政罚款956.3130万元予以折抵,尚需缴纳2043.687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为3187.71万元)。,工作启示,二、“7.16”大连中石化原油泄漏事件,四川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2010年7月16日18点12分,大孤山新港码头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泄漏并引起火灾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次生海洋污染事件。企业违规在输油管道加剂作业油轮停止卸油后,继续向输油管加入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成分的脱硫化氢剂,5小时内加入22吨,分解氧气和水并放大量热量,氧气和油气压力突破管壁承压力使管道破裂,引起泄漏原油燃烧和数次爆炸。,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烧毁的103号储罐,事件影响,海洋污染。8月3日最大油膜分布面积125平方公里;7月23日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范围为850平方公里。浴场和海水养殖区污染。大气及土壤污染。,环境应急处置,第一次协调会:国务院责成环保部牵头,组织协调省市清理污染,防止漏油蔓延至公海。7月17日,周建副部长召开协调会,明确:1)大连中石油国储公司事故责任、消除污染责任、承担费用2)辽宁省环保厅牵头启动事故后环境影响评估3)市政府牵头消除污染、恢复生态、防止油污进入公海。其中:海洋渔业负责海域散油区域;海事负责海域集中油污区域;环保协调港口及所属岸线单位负责陆域清除,并委托处理所有危废。省厅督促协调。4)市环保局每天向部、省厅报送情况。,环境应急处置,第二次协调会:7月21日,张力军副部长在大连市组织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辽宁省政府、省环保厅、省海事局、市政府、市环保局、市海洋、市海事、市港口口岸局、市气象、中石油集团等召开协调会,明确:1)泄漏入海原油约1200吨。2)大连市政府统一组织海上及海岸带油污清理;中石油和大连港务集团负责事发地陆地及海港区清理;市环保局对危废统一收集、登记,委托处置。3)清污费由肇事企业承担,市政府统一与肇事企业核算。4)建立海洋监测和污染范围会商制度。市环保、海洋、海事上报市政府,次日11时前报部。5)部负责组织开展油污对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工作。6)由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组成前方工作组,支持市政府工作。,环境应急处置,第三次协调会:8月11日,吴晓青副部长召开协调会,总结大连市清污工作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事故发生地的排污点得到彻底控制海上大面积油污和油带基本清除相关沿岸油污得到基本清理含油废物正在进行安全有效处置确保了党中央、国务院“海上油污不流向公海,不漂向渤海”控制目标的实现,环境应急处置,7月16日18时35分,市环保局电话通知大连港集团关闭泄洪渠排海口闸门。18时50分,环境监察、监测人员到达现场,采集气样。40分钟出具第一份监测报告。,制定清污方案,绘制海岸线污染分布图严防死守危险废物,确保不发生二次污染。,环境应急处置,海上清污,环境应急处置,海岸清污,环境应急处置,事故现场清污,环境应急处置,废物收集及处置,事件原因调查与分析,国务院调查组分工组成单位:国家安监总局、公安部、监察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技术组安监总局环境组环保部管理组监察部综合组安监总局,事件原因调查与分析,环境组调查内容:环境污染原因及经过(入海、扩散)环境污染情况(海洋、大气、土壤)污染清除情况及清理费用(污油打捞、回收量)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事件原因调查与分析,特别关注(应对):环保命令关闭排海闸口时间及到现场、监测、报告时间海事及海洋巡视船到现场时间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及开展清污工作时间原油及消防水入海时间及出港池时间海上起火及灭火时间布设围油栏时间及七道围油栏布设、烧毁时间海洋污染最大面积及时间海上污油打捞量及回收量,事件原因调查与分析,事件定级: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陆上输油管道爆炸火灾泄漏事故引发的海洋污染事件是一起可防可控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事件。,事件原因调查与分析,1、企业违法违规操作造成输油管道爆炸导致管道原油泄漏。非生产设施的输油管道上进行加剂作业,致使本不应发生问题的输油管道发生了爆炸,造成原油泄漏并引发火灾。2、原油泄漏源头未及时切断。泄漏储罐电动阀门不能及时关闭供配电线路采用地埋式敷设架空方式铺设工程供电系统一级负荷电源(双回路双电源)三级应急电源车未及时命令企业或建议政府尽快采取措施切断原油泄漏源头手动阀门:5小时关3个油罐阀门应急电源车:10小时后关闭3个火势的助燃剂南海罐区10个储罐手动阀门仅通过6人1小时就被关闭,事件原因调查与分析,3、泄漏原油未及时被截住。罐组内的消防水及溅入罐组内的泡沫、油品全部流入3000立方米事故池。管道爆炸泄漏的原油,未及时采取措施拦截、封堵,10小时后才开始用沙土拦截和封堵雨水井盖。,事件原因调查与分析,事件原因调查与分析,4、为避免地面流淌火引发更多油库爆炸,不能关闭排海口闸门。市环保局于18时35分电话通知大连港集团关闭泄洪渠排海口闸门。19时15分,大连港集团到达排海闸门处,电动闸门失灵,取工具。油气浓度进一步加重,请示。南海罐区原油约65万吨和液体化工品储罐23种约4万吨灭火消防用水约15万方,而泄洪渠总容量仅有3万方,事件评估与责任追究,直接财产损失2亿,清污11亿,海洋生态损失、渔业损害损失数亿。国务院批复同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对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运行管理部经理刘昌东,中燃油公司市场处处长沈璠等14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共给予29名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开展大排查大连环保局:绘制重点企业信息平面图,对企业风险源、排污口、污染物总类及工艺标注,工作启示,(一)积极防范环境风险,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指导、督促企业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评估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报备、演练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泄漏物质收集、拦截、导流设施和外排闸门防范措施,确保将泄漏物质控制在企业内部)环境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救援队伍建设督促政府完善流域、区域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编制、评估、发布、备案、实施、修订、培训、演练环境应急预案对事发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实施备案管理开展预警工作:化工园区预警和饮用水源地生物毒性预警,(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是对我们意志品质、决策智慧、专业技术考验。要求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特别对涉及饮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特点: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应对得当能大事化小,应对不当小事变大把握:有事无事按有事准备,大事小事按大事设防做到:“五个第一时间”,工作启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及时报告查找源头,控制事态制定方案,协助处置切源:实施停产停排措施,迅速切断污染源头拦截;采取落闸、筑坝、导流、回抽等措施迅速拦截污染物,控制影响范围降污:采取打捞、吸附、水利调控稀释等物理方法,投放药剂等化学方法等各种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供水:做好备用水源和自来水供水保障工作。,工作启示,三、“1.15”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四川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广西很多地方属喀斯特地貌,岩溶极为发育,溶洞、暗河分布广,一些企业的环境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落实,躲避监管偷偷生产,在明知生产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措施直接排入外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管有漏洞,政府环境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的生产废水及长期不规范存放的矿渣废渣渗滤液经地下河污染环境,情况错综复杂,排查、治理难度大。,基本情况,事件背景:,河池:出事是必然,不出事是庆幸,2001年6月,30多家选矿企业的尾矿库被洪水冲垮,酸性物质和重金属将下游万亩良田毁坏,2008年8月,爆炸,有毒污水直接流入龙江河,2008年10月,450人尿砷超标,2009年6月,10吨液氨泄漏入龙江,2011年3月,2公里龙江河变黑,2011年8月,南丹血铅事件,有色金属之乡,锡金属储量全国之首,铟金属储量名列世界前茅,锑和铅金属储量居全国第二。,2012年1月,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基本情况,基本情况,1月15日广西河池市宜州市环保部门发现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出现死鱼现象。经调查发现,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镉含量超标。,1月21日广西河池市消防部门通过投放化学药品的方式,确保当地饮水安全。,1月26日龙江河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河池境内河段污染水体镉含量呈下降趋势。,1月29日截至当天12时,糯米滩水电站镉浓度超标8倍,防治形势趋于严峻。,1月25日柳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每隔几小时就会发布一次最新水情,通报西门崖、露塘断面等几个主要监测点镉浓度监测情况。,1月19日龙江河宜州段洛东水电站坝首处镉浓度仍超标3倍。,1月27日广西柳州市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表示柳江上游前端镉污染已得到初步控制,当日各时段监测数据均达标。,1月29日广西柳州市处置龙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表示,造成此次镉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已经被截断污染团前锋当天上午已进入柳州水源保护地。,1月30日龙江河镉污染高峰值已从超标约80倍,降到超标2.5倍左右,事件态势仍在控制之中。,1月31日广西柳州应急指挥部表示,柳江饮用水源水质达标。事态发展全在预测掌控之中。环保部要求严查广西镉污染肇事企业,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赴河池、柳州调查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2月1日司法机关已对涉嫌违法排污的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8名相关负责人依法刑事拘留。污染企业锁定为这两家企业。,2月1日在广西河池市举行的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池市市长何辛幸向公众道歉。,事件处置,处置关键点:药剂选择(碱性条件+絮凝)碱性条件:7.8以上(石灰夜碱)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硫化物),稀释混匀药剂,聚合氯化铝,武警官兵调运石灰,利用闸坝投加药剂,处置关键点:药剂投加,自然河道药量调控药剂投加顺序,事件处置,精细化计算调水;河道设置档水幕,处置关键点:调水稀释,事件处置,供水企业升级改造,给群众送水,处置关键点:自来水厂工艺改造,多种污染物工艺调整(Cd、As),事件处置,积极寻找备用水源,鸿泉立德粉材料厂:无任何环保审批手续无任何环保治理设施,自2011年1月擅自湿法炼铟实验性长期闭门生产废液直接排入溶洞,主要肇事企业,专家测算:入河镉19吨左右,占总量的95%,事件原因,广西河池金河矿冶有限公司泄漏的强酸性高镉液体经雨水渠流入溶洞,通过明渠进入市政管网,1月6日左右,在五桥泵站上游200米处溢入龙江河,14日左右到达拉浪电站坝首,与鸿泉立德粉材料厂污染团形成叠加。,专家测算:入河镉1吨左右,占总量的5%,事件原因,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4900余万元:133万尾鱼苗,成鱼4万多公斤,涉及养殖户237户。,责任追究,2013年7月16日,河池市金城江区人民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判处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罚金一百万元;以污染环境罪判处该公司相关人员覃乃义、余阳先、罗传兴有期徒刑三年至缓刑三年六个月不等。以污染环境罪判处河池市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相关人员曾宜、李四军、毛文明、高景礼、潘国强、杨远、覃里强等7人有期徒刑五年至缓刑三年六个月不等,同时对上述10名被告人并处罚金十万元至二万元不等。,调查人员对鸿泉立德粉材料厂法人进行提审,违法排污企业和人员,责任追究,鸿泉立德粉厂:停止制铟项目生产、罚款110万元。金河公司:停止使用废渣场、罚款35万元、停止向溶洞排放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落实雨污分流措施、罚款50万元。,2012年2月份,环保部下发了限批通知(五项整改措施),12月底解限。一是依法严肃查处造成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的环境违法企业二是对全市所有排污企业特别是涉重金属企业开展全面彻底排查,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一律停产建设,对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三是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未得到解决的典型环境违法问题实施挂牌督办四是开展区域和重点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从源头上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五是尽快制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通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自治区下发了31份整改方案。,责任追究,经验启示,一、反腐倡廉,警钟长鸣事件的发生,直接原因是企业违法排污,但深层次原因在于河池市各审批、监管部门不依法、不正确履行职责。河池市一些审批、监管部门存在工作人员收受监管对象礼金和有价证券的行为,这直接导致监管不力甚至监管失守。,二、应高度重视应急处置初期工作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河池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个别部门应对工作消极。2012年1月13日,龙江河宜州市段发现不明原因死鱼后,河池市宜州市政府未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宜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于14日开展了现场调查,但18日才向河池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电话报告情况。河池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在得到死鱼原因初步结论后,未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和向环境保护部工作组通报。,经验启示,经验启示,三、应切实抓好应急能力建设,应急监测:初期没有完全抓住污染团。任务量大、作用关键。排查污染源、监控污染团、应急处置效果评价、应急调水。,日常管理:此次事件暴露出,河池市和柳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完善,应对经验严重不足。河池、柳州均没有专门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未能落实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和定期演练的相关规定。两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部门职责不清,部门间协调配合、信息沟通的方法、措施不明确。,经验启示,四、应做好前期宣传和舆论引导,两个指挥部,声音不一致情况(渔业损失)初期对记者的引导不够新闻通稿的把关问题参与人员的敏感性,2012年1月14日,河池市宜州市、金城江区政府分别印发了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对事件的宣传报道和信息发布工作作出了安排;17日,河池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对宣传报道工作亦作出了部署。环境保护部18日发出的环境应急督察通知书明确要求“当地政府要及时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但直到1月27日晚,河池电视台、河池日报才出现正面报道。其间,各种小道消息和负面信息充斥各大网络,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给应急工作增加了难度。,经验启示,优化流域水质监控断面的布设,加强县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备用水源和沿江村镇居民饮用水源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镇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五、应加强城市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建设,经验启示,四、“12.31”山西天脊苯胺泄漏事件,四川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事件发生,2012年12月30日13时45分,山西潞安集团天脊股份公司方元公司苯胺储罐进料时,因进料金属软管破裂,造成苯胺泄漏。由于当班人员未按规定定时巡检,直到12月31日7时45分才发现泄漏。,1月6日,干涸的排水渠上依然可以看到“污”冰,事后调查得知,从2012年12月30日13时45分苯胺开始泄漏,至31日8时15分停止送料,苯胺总泄漏时间为18.5小时,苯胺泄漏总量为319.87吨。由于企业储罐区雨水排口阀门没有关闭,约有134.29吨苯胺流出厂区,其中大部分被截留在入浊漳河前的黄牛蹄水库(距厂界约15公里)内,8.76吨进入了下游的浊漳河。,事件发生,事件发生,2013年1月4日晚,河北省邯郸市环保部门获悉浊漳河山西境内出现死鱼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排查监测。,环境保护部1月5日接报后,马上督导山西抓紧开展排查,通报河南抓紧开展应对监测;立即派工作组赶赴三省,同时,增派专家、监测等技术力量,指导三省优化监测方案,科学处置事件。,1月7日至9日,张力军副部长分别赶赴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事件处置过程,事件处置过程,一、迅速断源,山西省责令企业立即停产。同时,山西、河南、河北三省对浊漳河流域沿线企业开展深入排查,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二、截流降污,河南省在小南海水库上游修筑4道活性炭吸附栏,并投放袋装活性炭,拦截吸附污染物。对通过地下径流溢出的污染物,采取调水措施进行稀释。河北省将浊漳河来水分流到岳城水库上游的四个低洼地,实现了污水零入库;在岳城水库口修筑了拦截坝,对已进入岳城水库的污水,进行回抽处理;在东武仕水库上游修筑了3道活性炭坝,彻底阻断超标污水入库。,事件处置过程,河北省协调漳河上游管理局调配清、浊漳河水,对超标污水进行稀释处理。,二、截流降污,事件处置过程,下泄的苯胺等污染物造成下游河南安阳市、河北邯郸市浊漳河、红旗渠、安阳河、小南海水库、彰武水库、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等受到污染。特别是岳城水库承担着邯郸、安阳两市部分工业及数百万人供水任务。1月5日下午,河北邯郸市铁西水厂、河南安阳市第五水厂停止从岳城水库取水,邯郸市改由全部从羊角铺地下水源地取水。,岳城水库承担着邯郸、安阳两市部分工业及生活用水功能。,事件处置过程,三、多措并举,维护稳定,山西、河南、河北省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三省统一发布口径,向社会公布事件处置情况。,三、多措并举,维护稳定,事件处置过程,1月5日,山西省在污染河流沿途树起“严禁人畜饮用河内废水”等字样的警示牌。,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发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农村宣传,要求大家不要饮用河水、不要下水打鱼、不要吃鱼等。,事件处置过程,河南省安阳市、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采取发布公告、悬挂条幅、短信平台等方式,向市民通报信息,引导舆论,避免引起恐慌。,事件处置过程,由于单水源供水管网压力较低,河北省邯郸市仍有部分居民家中处于缺水状态,该市出动送水车送水,紧急调配矿泉水供应市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事件处置过程,环境保护部工作组邀请供水专家帮助邯郸市解决应急供水问题,1月8日,完成了应急处置技术和物资储备工作,恢复供水(11日浊漳河苯胺达标)。,事件处置过程,事件原因,直接原因:因违规操作和金属软管存在质量问题,导致金属软管破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苯胺泄漏。企业苯胺成品罐区与围堰外相通的雨水阀未关闭,导致部分苯胺通过雨水阀流入排洪渠,并进入浊漳河,致使浊漳河水及下游受污染。,间接原因:(一)天脊股份公司初期误报苯胺泄漏量为1-1.5吨,迟报事故及事件信息,未在规定时间报告,误导和延误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处置。同时对雨水阀的日常巡检维护不到位,对雨水阀没有关闭的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置。(二)长治市环保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规定不到位,执行力不强。在得知事件信息后没有立即进行核实,面对大量监测的污染物浓度超标数据(山西长治环保局监测数据:1月1日,入浊漳河断面苯胺浓度为5055mg/L,超标50550倍;1月2日,入浊漳河断面苯胺浓度为167mg/L,超标1670倍;1月3日,入浊漳河断面苯胺浓度为160mg/L,超标1600倍。)不能及时作出正确判断、不能向领导和上级提出正确建议,在浓度连续超标的情况下,仍坚持将污染事件暂定为一般环境污染事件。执行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不力,未按规定及时向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三)长治市政府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不全面,安全生产责任制、环境保护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政府应急部门信息上报迟缓,应急处置不力,未及时将环境事件信息通报下游省市有关部门。,事件原因,本次事件是由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事故企业、相关政府及部门对此负有责任。,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级管理规定,本次事件定级依据是两条。一是本次事件是跨省界突发环境事件,至少应定级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第二,事件发生后,承担安阳和邯郸取水任务的岳城水库取水口苯胺一直没有超标,1月5日,安阳、邯郸都采取了应急性切换水源取水措施,随后在做好应急技术和物资储备的基础上,都恢复了岳城水库取水,没有造成城市供水中断。因此,本次事件定级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事件定级,38人被问责处理,其中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针对此次事件,山西省成立了由省监察厅、安监局、环保厅、公安厅、国资委组成的事故及事件调查组,并邀请省检察院派员参加调查。2月20日,山西省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对长治市环境监察支队党支部书记赵俊翼等5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天脊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王彦灵等24名企业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对长治市委常委、副市长潘贤掌等9名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另外,长治市长张保对苯胺泄漏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山西省委已经决定,提名不再担任长治市长职务。,责任追究,工作启示,一、要加强环境安全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淡薄是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主要根源。从一线操作人员到企业管理人员,从环保工作人员到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都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平时工作管理不到位,面对既有信息麻木不仁、反应迟钝、应对不当。,企业要按照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李克强副总理提出的“隐患险于事故、防范胜过救灾”的理念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要求,强化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及早发现和消灭隐患,降低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要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工作启示,此次事件中,长治市政府和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表现:不懂业务,疏于防范。分管市长分管环保工作不足半年,市环保局长从事环保工作不足七个月,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临时由党支部书记负责。三位具体领导者对业务不熟悉,特别是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视不够,对应急管理的具体工作要求也不了解,出现错误定级等失误,这也是导致本次事件前期处置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及环保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切实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设立环境应急专门机构,强化全过程管理理念;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响应处置能力。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要严格按照“五个第一”的要求,做好事件的处置应对和信息发布、报告通报等工作。,二、要严格规范报送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对于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报告通报工作,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都有明确要求,在本次事件中,相关人员没有按照要求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通报,使事态不断扩大,最后失控,造成重大损失,导致处置工作被动应对。,四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环保部门报告,二小时内向本级政府、省级环保部门报告,同时上报环境保护部。省级环保部门接报后在一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工作启示,事件报告情况,12月31日18时30分,潞城市环保局副局长赵耀红电话向长治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部书记赵俊翼报告事故情况,这是事故发生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第一次向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从接报到上报未超过2小时。距发现泄漏事故时间10小时45分。,12月31日18时44分,皇甫守义电话向赵俊翼报告时称:天脊发生苯胺泄漏,已经把泄漏的苯胺拦截在黄牛蹄水库,泄漏量大概为11.5吨左右。这是事故单位负责人第一次向长治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距发现泄漏事故时间近11小时。,2012年12月31日7时45分,天脊股份公司方元公司发现苯胺泄漏。16时30分,潞安集团副董事长,天脊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天脊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光彪通知天脊股份公司环保能源管理部部长皇甫守义向潞城市环保局报告,这是事故单位第一次向事故发生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距发现泄漏事故时间8小时45分。,12月31日18时57分,赵俊翼向长治市环保局局长申旭峰电话报告苯胺泄漏事故,这是申旭峰第一次得知发生泄漏事故的时间。距发现泄漏事故时间11小时12分。,12月31日19时,申旭峰向长治市委常委、副市长潘贤掌电话报告,这是长治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第一次得知发生泄漏事故的时间,从接报到上报3分钟。距发现泄漏事故时间11小时16分。,12月31日19时25分,长治市环境监察支队应急中心郭强以电话形式口头向长治市政府应急办值班室报告。,12月31日19时40分,长治市政府值班室接到潘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