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_第1页
山西民歌[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_第2页
山西民歌[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_第3页
山西民歌[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_第4页
山西民歌[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民歌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 山西民歌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就有传录,如击壤歌中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南风歌中有“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的描述。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百余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可谓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一般认为,山西民歌有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和曲调优美三大艺术特点。千百年来在民间世代相习,广为传唱,仅流传下来的民歌就有一万余首,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成为三晋大地上黄河文化的重要分支。 山西民歌在我国音乐宝库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毛泽东同志在 _论这部光辉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继承和挖掘传统文化、弘扬民间音乐艺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多年来我们在运用山西民歌教学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认真分类选材: 山西民歌有着丰厚文化积淀,体裁广泛,各类多样。我们将其大体分为山歌、号子、小调、套曲等四个不同的种类,每个种类都有优秀的代表曲目,例如: 1、山歌类:“小曲”“开花调”“卷席片”等。“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称吕梁山,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势,主要分布在左权、河顺、武乡、襄垣各县。“卷席片”(烂席片)是五台县、定襄县、忻县一带对山歌的叫法,其含意是信口即唱、无所拘束,如陕北人称山歌为“信天游”,内蒙则叫“爬山调”。 2、小花戏类:产生于明末清初,主要是左权花戏,如流传于山西太行山一带的桃花红、杏花白、卖扁食、摘花椒。 3、号子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夯我号子,其中又分为“打夯号子”和“打我号子”两种;二是黄河船工们唱的船工号子,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河曲、河津、芮城等县,如打蓝调、推船号子。船工号子中又根据不同情况的劳动分为“拨船号子”、“行船号子”、“拉篷号子”、“爬山虎号子”、“推船号子”等。 4、小调类: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抒情歌如绣荷包,也有轻松愉快、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如姑嫂挑菜、绣花灯等。 灯歌和凤秧歌是山西省各地群众在传统节日中“闹秧歌”或“闹社火”时的表演曲目,有过大年、五女观灯等,流传于晋北地区,也有贬斥丑恶现象的歌花儿开、石相配等。小调的结构一般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如交城山),四句式(如临县绣荷包)称及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 5、套曲类:产生于明末,在山西民歌中还有一些叙事性很强,形式较大的民间声乐套曲,这些套曲的曲调大部分也是在明清俗曲和当地小调的基础上,根据内容需要,经过加工后发展变化组合而成的,其结构比较严密,组合方式也有一定规律。内容多歌唱历史人物和历史传说故事,比较突出的有左权“大腔”、兴县的“昆曲”、离石的“弹唱”。挂红灯、走西口等,流传于晋西北及陕西省和内蒙地区。 在山西名歌教学曲目选材上,一方面应注意选一些内容健康、曲调流畅、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歌曲,另一方面结合教学进度和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艺术秉赋,选择难度适宜的曲目,以便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分阶段地掌握不同风格的民歌作品。让学生学会演唱这些作品的同时,不要求做到真正理解和领会歌曲所表现的内涵,在对作品风格的处理上逐步培养自己的基本认知,假如我们在选材上随心所欲或一味地追求让学生演唱难度高的“大作品”,必将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事倍功半,甚至会挫伤其对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或造成对民族音乐理解的认识上的偏差。 为此,在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曲目选材上代表性和阶段性是我们首先要注重的。对刚入学的学生,可选择易唱易记,旋律性强的作品,重在配合声音训练。如歌曲土地还家、交城山。 土地还家歌曲简介,左权民歌本是一首情歌,在 _时,把歌曲改编成歌颂土改的歌曲 交城山歌曲简介:山西中部传统民歌,音乐十分纯朴,旋律很美,富鲜明的晋中地方特色和乡土生活的气息,乐段由两乐句构成,旋律多下行,现已成为晋中秧歌中常用的曲调之一。 二年级选择有一定风格特色、稍有难度的,如清清泉水绕山流、桃花红杏花白、看秧歌等。 歌曲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托物于大自然之间,寄情于山水花木之上,品味在梦想之中,一曲优美的山歌立即将你带入一个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太行山麓,要求学生在演唱此歌时一定要纯朴、明亮、优美的声音去演唱。 三年级应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歌曲,如五歌放羊、走西口等。 二、注重山西民歌的演唱欣赏 在声乐教学中,作品欣赏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山西民歌同世界上任何优秀的民间艺术一样有着深沉的文化背景和丰厚的艺术内涵。反复欣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山西民歌对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有益处。我们把许多精选的山西民歌介绍给学生的同时,应配合使用大量音响资料和文史资料。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各类民歌产生的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 例如讲到号子产生于劳动人民生产过程中,有在各种劳动工地传唱的打夯号子、打基歌,也有黄河沿岸搬船汉的推船号子 歌曲推船号子常常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随口演唱出来的,它们的内容大多直接与劳动有关,而且常常是见景生情、有感而发的联想和引伸,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质朴、要有律动感、节奏鲜明紧奏。 又例如:二人台走西口是晋西北劳动人民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常年挣扎在死亡线上,正如当年流传的民谣“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走西口就是他们发自肺腑的悲歌中的一曲,也是晋西北人民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走西口是反映清代年间山西大旱灾后的一段小故事,语言朴实,比喻形象生动,抒情细腻入微。从音乐角度来欣赏,全曲由一个简炼鲜明、委婉动听的主旋律贯串始终,但随着情节的变化,乐句结构、速度等也不断变化,有气势磅礴的悲声和如泣如诉的对歌。字字血、声声泪,动人心弦。 走西口就是这歌乡民众长期以来的集体创作成果,它集中了人民群众的风采和智慧,无丝毫文人学士笔雕斧凿之痕。这就是它的独特珍贵之处。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河曲保德州已是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时代在飞速前进着,但优美感人的走西口仍然牢牢该在人们的心底,一代一代传唱不息。 小花戏、它的发源地是左权。是由左权小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舞小戏。当地群众一方面把这些小调加以发展,用戏曲形式表演,同时又以发展了小调在左权的土地上。几乎人人会唱,小花戏几乎个个会扭。大作家刘白羽评价“桃花红杏花白”是最美的散文语言,小花戏如山花烂漫芳馨诱人,以“亲呀个亲呆呀个呆”仅这个千古不朽的一个“呆”字,蕴含了青年男女的几多柔情、几多蜜意,小花戏以自己的特色已汇入祖国民间艺术瑰宝之列,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反复的欣赏民歌作品,学生对山西民歌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真正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注重山西民歌风格和演唱技巧的准确把握 山西民歌地域性强、风格迥异。在教学中将其地方风格特点与演唱技巧结合统一是一个难点、要把握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就要研究歌曲的地方文化和当地生活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左权民歌的音乐风格就和当地人们的方言特点密切相关,左权人谈话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粗喉大嗓;其二是前高后低。反映在音乐上,也具有这些特点,如左权大腔奇怪。 大腔是左权一带的一种联曲体民歌,具有说唱体的痕迹,这正是他们的语言,在音乐上的具体反映。又如开花调:会哥哥它明显带有由高到低的语言特点。不注重把握民歌的风格特点,就失去了歌曲内在的底蕴,延长出来似是而非,唱什么歌都一个味,这也就失去了民歌应有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当然所谓民歌风格也绝不是乡音俚语,咧开嗓子喊,只有讲科学的演唱技巧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光彩。现阶段民族唱法风格迥异,各学派都有一套自己的演唱模式,但是学派不能为之所囿,如果学谁就像谁,就成了艺术歌唱的硬伤,正如歌唱家关雁泽所说“在民歌演唱这个百花园里,不应该只开一种花,百花齐放,风姿各异才是最美的”。这就要求在声乐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规范学生的发声方法,但不要规范学生的演唱特点和风格,让风格自然呈现出应该有的多样性。“科学”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最能反映和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那么唱民歌,让民歌世代流转,首先应具备的也是科学性,通过哪些技巧和手段让演唱民歌更加自由、灵活、延长艺术生命。 许多山西民歌不仅能使用民族唱法来演唱,如绣荷包,这是一首反映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刻画一个少女思念情人亲自绣荷包送情人时的内心活动,由两个乐句构成,旋律明快,有起有伏,十分抒情,就可以用美声演唱。相亲亲用通俗唱法演唱,仍然亲切感人,优美动听。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延长技巧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为技巧而技巧。关键要教会学生驾驭各种风格的曲目,表现歌曲内在的东西,只要搭准其“脉搏”也照样能出彩。 四、要鼓励学生二度创作 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许多歌唱家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不仅在演唱中表达歌曲固有的风格,同时又加入自己的风格。我们应教会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山西民歌不乏经典之作,这些作品都是在其民间的基础上多次提炼和升华而产生的,没有二度创作就不会有这些传世之作。譬如一首歌曲,由多段歌词,如果只照谱唱歌,这首歌很容易,例如洗衣裳 但处理成第一段,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双圪顶跪在石头上,小亲圪呆应唱的细腻委婉。第二段,小手儿红来,小手儿白,搓一搓衣裳把头辫儿甩呀,小亲圪呆应唱得面带羞涩,略弱。第三段,小亲亲来小爱爱,把你那好脸扭过来,小亲圪呆应唱得粗犷高亢。第四段,你说扭过就就扭过,好脸要配好小伙,小亲圪呆应唱得泼辣,速度要加快。 就谱唱歌,虽然很容易,但不会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民歌的风格特色是不可能用文字记录在谱上面的,这就要求演唱者在研究歌曲时代特征、地方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从吐字声音运用、气息控制等多方面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