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早在1979年,布鲁芬布伦纳指出:“当个体在生态环境的位置改变时,他会经历生态学上的过渡。”布鲁芬布伦纳纳的生态学理论为有效衔接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使得幼小衔接有据可依。从出现至今,幼小衔接问题始终受到广泛的关注,从最初的只关注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到现在的小学、幼儿园、家长三方互相协作,使得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步,更为现实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古语说得好“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因此教育要关注幼儿,为幼儿提供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持,是的幼儿教育进行得更加顺利,更有利于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过大量的资料查阅,拟从幼小环境差异、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管理工作、幼儿社会适应等方面做具体的梳理综述,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一、国外研究布鲁芬布伦纳早在1979年就提出生态学的概念,他指出:“当个体在生态环境的的位置改变时,他会经历生态学生上的过渡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5)。”布鲁芬布伦纳的系统理论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何通过加强微观系统的联系来实现最优的发展。登洛浦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芬布伦纳在1979年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来研究幼小衔接问题,他认为幼儿所处的生态系统包括四个系统:第一层是微观系统,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第二层是中观系统,中观系统中的个体通过与微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成为其中一部分;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所学课程以及教学活动都受到这些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着环境。第三层是外观系统,包括主动权和事件。尽管当地的教育政策、方案、社会福利、医疗保险、住房条件以及这些方面的重整,幼儿可能不直接经理,但都有可能对保育中心里的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第四层是宏观系统,之广泛的影响,包括政府部门的政策、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更广泛的文化等,这些方面会对幼儿产生间接地影响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主张: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7,(07-08)。(一)国外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看法家长对于幼小衔接过程的关注和担忧是国外研究内容的一个重点。麦金泰尔等人的研究发现,家长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儿童的安全(独自乘坐校车)和学业方面(知识!学习兴趣);同时也比较担心儿童的社会化,特别是儿童的友谊!与他人相处以及专注于学习任务的能力。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该研究显示家长更关注的是儿童在学校的情绪适应问题。另外,澳大利亚的家长还关注到儿童的如厕、饮食、喝水、卫生等与生活相关的具体问题以及安全、儿童入学年龄等问题 Dockett,S.Perry,B.Transition to school.UNSW press,2007:。(二)国外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在入学准备期望方面,早期国外研究表明教师认为儿童学业技能的重要性次于社会性技能。在韦斯特的研究中,教师列出了入学准备中儿童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身体健康;能够用言语表达他们的需要;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好奇和热情新近研究表明,教师认为社交技能!对于他人的感情敏感并且能够分享的品质都很重要 West, I, Germin-Hausken,E&Collins, M.Readiness for kindergarten: Parent and teacher belif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NCES93一257,Washington, DC,1993. In Dockett,S. Perry,B. Transitions to school. UNSW press, 2007。另外有研究发现托幼机构和学校教师对于入学准备的观点有所不同。学前机构教育者比小学教师更强调学业技能对于入学准备的重要;小学教师则更强调儿童对于学校的情感态度和儿童对小学生活制度的适应学前机构教育者和小学教师都认为儿童入学的年龄是影响幼小衔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Lin, H一L, Lawrence, FR & Gorrell, J.Kindergarten teachersviews of childrens readiness for school.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3,18(2): 225一37. In Dockett,S. Perry,B. Transitions to school.UNSW press, 2007。(三)国外研究中儿童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国外研究越来越关注到儿童对幼小衔接的看法,认为儿童能够在幼小衔接中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的话语权得到尊重,这越来越被视为儿童人权的一部分。国外研究者调查了儿童自身关于入小学时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的看法,结果显示儿童认为自己应该了解有关交往和互动!学校规则!做事的方法和程序!班级和教师等方面的知识,在情绪情感和学习能力方面做好准备等。其中,同伴关系、学习能力、学校规则与做事的方法程序是提名最高的几方面 Margetts, Kay. Transition to school. What children think about how it works and how it is going to bedifferent thins? Summary of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8th EECERA Conference,2008。与此类似,道科特对澳大利亚儿童的调查也发现,儿童认为规则和情感态度是影响幼小衔接的最重要因素Dockett,S&Perry,B.Starting school: What do the children say?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Care, 1999,159:107一19。同样,德国、冰岛和意大利的有关研究也显示儿童都认识到了幼小衔接中个体认识规则的重要性。二、国内研究(一)幼小衔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对于幼小衔接的概念界定,宏观上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连接状态;微观上则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观念等诸多因素。幼小衔接的问题作为重要问题,国内的很多学者都对其有颇深的研究,各自对幼小衔接也有不同的认识。赖瑛学者认为幼小衔接要依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2008,(08)。这一观点与国内许多学者的观点相一致,有些学者只关注到宏观层面上的幼小衔接,而赖瑛学者则提出了幼儿身心发展这一理论,使得幼小衔接更加贴合实际生活,为幼儿成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奠定了基础。关于幼小衔接的内涵界定,安红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他强调二者衔接的一个平衡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她对幼小衔接的期望安红.再谈幼小衔接问题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同属于不同阶段的教育,其本身处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之中,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幼小过渡中的问题,使得幼儿能够更快的接受小学生活状态。2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环境差异对幼儿进入小学后会产生很大的身心影响,有些幼儿接受不了新的环境,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王星学者从幼儿的视角全面的阐述了幼儿园与小学环境的差异对幼儿身心的影响,其中包括幼儿园小学化使得儿童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以及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不一致,对儿童的学习习惯产生负面的影响。幼儿园与小学的作息制度以及生活管理不同是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的观点: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时间较多,中午有午休时间,生活管理比较宽松;而小学教学时间较长,生活节奏相对简单,作息制度十分严格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有些幼儿适应不了改变了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学习上也会出现问题。3师资力量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影响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成为不可避免的弊端,有很多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有重视这项因素,并针对其因素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究其情况太过于现实,解决起来难度较大,所以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张红学者对幼小衔接过程中薄弱的师资力量有这样的看法,幼儿园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规律,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园教学特点,两者始终没有办法相结合,原因都在于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匮乏,使得幼小衔接出现很大的漏洞张宏.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关注到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匮乏的学者还有陈景凡,他从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大纲、幼儿心理特点等方面说明缺乏既了解幼儿特点又明白小学教学活动的师资力量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他的论述更加全面具体,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匮乏的深刻影响。4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与协作幼小衔接若想平稳过渡,离不开幼儿园与小学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国内很多学者在研究中也关注到这一点,并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研究。郭小红从两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一是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使得二者互相不够了解,无形之中加大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为幼儿平稳过渡带来了负担;二是幼儿园与小学同时缺乏协调工作,没有主动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适时地进行调整,使得幼儿对新的环境产生很多的不适,学习和生活上面临困难郭小红.关注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不同的问题每个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针对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缺乏沟通,王雅明学者是这样认识的,他认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主体是幼儿园,幼儿园做了更多的努力来适应小学的发展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小学并没有进行适当的调整,整个过程中都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缺少与幼儿园的互动,造成幼小衔接教育的单一性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3,(06) 。与郭小红学者不同的是,王雅明明确地将幼儿园视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充分论述了幼小分离、教育单一性的现状。(二)幼小衔接对策研究分析1幼儿园、小学、家长三向联系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与小衔接过程中,重视与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国内研究学者有少一部分意识到了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针对其认识,有不少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著名学者李玉杰这样认为:幼小衔接要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沟通,幼儿园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并熟悉小学的环境与学习情况,增强适应性。另外幼儿园也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让家长意识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不足的地方,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实现幼儿的平稳过渡奠定基础李玉杰.赵春颖.李桂云.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2012,(12)。以上研究确实涉及到三向合作的方面,可是可行性有些欠缺,在可行性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方面要数王慧学者了,他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为三向合作的实行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他这样论述自己的观点:建立良好的家园互联网,做好家长工作,可以针对本班的工作与实际,召开家长会;班级开设家长专栏;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知道家长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各方面的准备;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的组织和开展工作,这些具体的作法可以为更多的幼儿园所采用,具有高度的采用价值。另外针对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有以下具体措施:幼儿园组织参观小学校园、观摩小学上课等活动。增强幼儿对小学的直观感知;通过图片等方式帮助育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生活,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王慧.浅谈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J.幼教天地 。2重视儿童教育 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对小学的适应能力较弱,多小学环境、生活、学习等因素适应慢,使得身心受到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可避免的心理压力。因此,很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策主要是从加强幼儿入学前的培养以及增强幼儿自身能力两方面做具体的论述。学者黄丽清针对幼儿社会适应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幼儿社会适应性应从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与任务完成的能力、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论述中关注了幼小衔接儿童适应弱的最关键点,提出了加强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举措,为有效衔接平稳过渡提拱了保障 黄丽清.解决幼儿入学社会适应问题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7,(14)。幼儿进入小学学习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心理素质以及本身的兴趣,这些因素影响了幼儿进入小学之后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要重视幼儿进入小学的准备工作,通过对幼儿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教育。学者陈娟和王丹杰早在1995年就发现并关注这一重要因素,同时也提出了行对可行的具体措施,具体如下:首先,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构建别具特色的幼儿观察室,让幼儿在特色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有关知识;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丰富课外知识,做好进入小学的知识储备工作。其次,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做好幼儿入学的能力储备工作;最后,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向幼儿提供小学生必备的生活常识,组织好幼儿离园前的教育活动,实现进一步与小学靠拢 陈娟.王丹杰.搞好幼小衔接,提高有效教育整体改革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1995,(05)。作为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对幼儿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增强幼儿入学的社会适应性,幼儿更好过渡提供保障。3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在内容目标以及教学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幼儿园与小学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有所改变,另外在教学管理上也需要协调。研究学者赵幼敏和刘磊在幼小管理的角度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在教育目标上:要坚持终身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幼小衔接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进行适应儿童发展的衔接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要围绕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做好全面衔接教育,以降低由于衔接不力带来的学习和社会适应不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的过渡 赵幼敏,刘磊.幼小衔接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行业经济 。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不同成为幼小衔接的阻碍因素,因此必须的采取措施对此进行解决。幼小衔接作为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是当今社会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更好的解决,将会长期存在于社会中。通过对已有教育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幼儿教育角度来看,要重视幼儿教育社会性适应的培养,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与责任意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增加幼儿进入小学的自信心,做好各方面的储备工作;从教师的角度,幼儿教师要与小学教师建立深厚的联系,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不断更新陈旧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培养最新的观念;从教育机构的角度,要重视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合作,幼儿园要深入了解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小学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要适时进行调整,做好小学与幼儿工作的协调与运作,使得幼小衔接平稳过渡;从政府工作部门的角度,政府部门要对幼小衔接采取高度关注的态度,制定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有效衔接顺利进行,对于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政府要进行监管,争取尽早的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工程实践技巧试题及答案
- 文化融合在管理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通信技术在智能工厂设备远程服务与维护中的应用预研分析
- 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管理思路试题及答案
- 安徽xx新能源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化流程2025年关键点解析报告
-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类别划分试题及答案
-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挑战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心理学重要素养试题及答案
- 现代管理学中的竞争优势试题及答案归纳
- 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会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临床医学同等学力申硕《内科学》考试题库大全(含真题、典型题等)
- 机车检测与监测技术 课件 项目4 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系统)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南大学
- 2024年铁路职业技能竞赛(线路工)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六年级毕业测试卷(道德与法治)【实验班】
- 供应商改善计划表
- DLT 5285-2018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800mm以下)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
- 10以上20以内加减法
- 五年级家长会数学老师讲话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