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作分析,动作分析,1.动作分析的意义2.动作分析的方法3.动素4.动素检核表5.动作经济的意义6.动作经济原则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8.动作改善的原则,1.动作分析的意义,动作分析的意义:是在缜密分析工作中的各細微身体动作(Motions),刪除其无效之动作,促进其有效之动作。动作分析的目的:简列动作分析之主要目的有二:(1)发现人员在动作方面之无效或浪费,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共疲劳,进而订定标准操作方法;(2)发现闲余时间,刪除不必要的动作,进而预定动作时间标准。,2.动作分析的方法,动作分析,因精确程度之不同,往往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目视动作分析:(visualmotionstudy)即以目视观测方法而寻求改进。(2)动素分析:細分动作之构成要素,得17种动素,將工作中所用之各动素逐项分析,谋求改进。一般用在较具重复性且周期较短的手操作之研究中。(3)影片分析:(filmAnalysis)即以摄影机对各操作拍摄成影片,由影片放映而加以分析。影片分析因其拍摄速度之不同,又可分为細微动作研究(micro-motionstudy)及微速度动作研究(memo-motionstudy)两种。,3.动素,从操作者手动作之研究,吉尔布雷斯夫妇发现,所有操作是由一连贯之基本动作(Fundamentalmotion)所組成,经研究結果,统计人体动作之基本要素(或基本动作)可细分为十七种动素,为使读者对者些动素之定义,范围及其特性有所了解,故将此十七种动素归成三大类:第一类:进行工作之要素。(18)第二类阻碍第一类工作要素之进行(913)第三类:对工作无益之要素(1417),3.动素,1.伸手(Reach-RE)定义:空手移动,或称运空(Transportempty)。起点:当手开始朝向目的物之瞬间。点点:当手抵达目的物之瞬间。特性:(1)当手朝向目的物或某一动素完成,手须伸回时发生伸手动素。(2)伸手途中常有预对伴生。(3)伸手常在放手之后,而在握取之前发生。改善:(1)縮短距离。距离之测量应实际路径为准,而非两端之直线距离。(2)减少伸手时之方向意识(senceoforientation)。伸手依难易可分为下列数类:A.伸手至一固定位置。B.伸手至每次位置略有变动之目的物。C.伸手至一堆中之目的物。D.伸手至一甚小物手而须精确握取者。,3.动素,2.移物(Move-M)定义:手或身体之某一部位將物件由一地点移至另一地点。或称运实(Transportloaded)起点:手有所负荷开始朝向目的地点之瞬间。終点:有所负荷之手抵达目的地点之瞬间。特性:(1)移物有空间之移动,推动,拉动,滑动,拖动,旋转移动等。(2)移物途中突然停止即为持住。(3)移物途中常有预对伴生。(4)移物常在握取之后,而在放手或对准之前发生。改善:(1)縮短移动距离。(2)减少每次移动之重量。(3)分析移动之方法,检讨有无其他工具可代替。(4)减少移物时之方向意识。移物依其困难程度可分类如下:A.移物至固定停靠处。B.移物至大概位置。C.移物至精确位置。D.移物至不定位置。,3.动素,3.握取(Grasp-G)定义:利用手指或手掌充分控制物件。起点:当手指环绕一物体,欲控制該物体之瞬间。終点:当物体已充分被控制之瞬间。特性:(1)物体已被充分控制后之连续握取称为持住。(2)以器具來握取时,应视为应用而非握取;至于戴手套握取时,则为握取而非应用,因手套之目的在于保护手。3广义解释,除手外,身体之某一部分(如足)用以控制物体时,皆可称为握取。(4)握取常在伸手与移物之间发生。改善:(1)减少握取之次数。(2)尽量以触取代替拾取。A.拾取:物体确实被捡上而取之于手,并须充分控制方能移动。B.触取:只以手指按住物体,即可以將物体移行(或滑行)。(3)检讨有无工具可代替。,3.动素,4.对准(Position-P)定义:將物体摆置于特定之方位。起点:当操纵之手开始摆动,扭转或滑动物体至一定方位之瞬间。終点:物体已被安置于正确方向之瞬间。特性:(1)对准有下列之各处情形:A按照一定对之方向对准。B.数种方向均可。C.任何方向均可。(2)对准常在移物之后。改善:(1)尽量使用工具。(2)检讨制品之容差(Tolerances)是否可以改变。,3.动素,5.裝配(Assemble-A)定义:两个物体配合在一起。起点:两个物体开始接触之瞬间。終点:两个物体完全会合之瞬间。特性:(1)较简单之裝配几乎与对准无甚区別时,应以对准视之。(2)可能与其他动素复合发生。(3)裝配常在对准或移物之后,而在放手之前发生。改善:尽量使用工具。,3.动素,6.拆卸(Disassemble-DA)定义:使物体脫离其他物体。起点:当物体被控制(握取),而已于可拆除狀态之瞬间。終点:零件完全被拆除之瞬间。特性:(1)拆卸视其难易有下列数种情形:A.松动B.稍紧C.紧合(2)可能与其他动素复合发生。(3)卸拆常在握取之后,而在移物或放手之前发生。改善:尽量使用工具。,3.动素,7.应用(Use-U)定义:为操作之目的而使用工具或设备。起点:开始控制工具进行工作之瞬间。終点:工具使用完毕之瞬间。特性:(1)可能与其他动素同时复合发生。(2)当以手或手指代替工具使用时,亦以应用视之,如以手指割裂紙或以手指蘸浆糊塗擦于紙上等。改善:检讨工具或设备是否可合并或改良。,3.动素,8.放手(Release-RL)定义:將所持之物放开。起点:手指开始离开物体之瞬间。終点:手指完全离开物体之瞬间。特性:(1)为握取持住之相反动素,是所有动素中费时最少者。(2)放手有下列诸形式。A.拾取之手:1.將物体放置后再松手。2.在半空中让物体自由落下。3.投放。B.触取之放手。(3)广义解释,身体之某部位控制物体狀态之解除,亦可以视为放手。改善:检讨放手之終点是否为一次动素开始之最佳位置。,3.动素,9.寻找(Search-SH)定义:眼睛或手摸索物体之位置。起点:眼睛开始致力于寻找之瞬间。終点:物体已被发现之瞬间。特性:(1)著重于心理活动之动素。(2)复杂之操作须费力记忆及操作不稳定时,寻找费时最多。(3)物体愈小,寻找费时愈多。改善:(1)零件,工具预放于固定位置,并限于正常作业领域之內。(2)零件裝于特殊设计之盒內。(3)训练工人熟悉工作方法,使运动方向自然而习慣。,3.动素,10.选择(Select-ST)定义:从两个以上相类似的物体中选取其一。起点:寻找之終点即为选择之起点。(此瞬间即使运用細微动作研究亦难以決定)終点:物体被选出。特性:(1)一般在伸手与握取之间发生。(2)常与握取复合发生。(3)物体愈小,选择愈费时。改善:(1)与寻找动素之改善著眼点同改善:(a)零件,工具预放于固定位置,并限于正常作业领域之內。(b)零件裝于特殊设计之盒內。(c)训练工人熟悉工作方法,使运动方向自然而习慣。(2)統一零件規格,使彼此可相互代替。,3.动素,11.检验(Inspect-I)定义:检验物体是否合乎标准。起点:开始检查試验物体之瞬间。終点:品质之优劣(或是否可接受)被決定之瞬间。特性:(1)检验之标准,通常有大小,数量,品质,性能,色泽等。(2)检验时,常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官能。(3)检验费时之長短,视标准品质之要求规格是否严格与检验人员心理反应之快慢而定。改善:(1)检讨品质要求之規格。(2)减少检验次数。,3.动素,12.计划(Plan-PN)定义:操作进行中,为決定下一步骤所做的考虑。它是一种心理活动,表现在外则为猶豫之时间耽搁。起点:开始考虑之瞬间。終点:決定行动之瞬间。特性:(1)在操作中,其计划甚难正确地观测出來。(2)常与其他动素复合发生。改善:(1)训练工人。(2)简化操作程序。,3.动素,13.预对(Preposition-PP)定义:將物体在对准之前,先摆置于预备对准之位置。起点与終点:与对准之起終点同。特性:(1)甚少单獨发生,几乎都与其他动素(常与移物)复合发生。(2)其起終点甚难正确區分,所费时间亦难以测定。改善:与对准同(1)尽量使用工具。(2)检讨制品之容差(Tolerances)是否可以改变。,3.动素,14.持住(Hold-H)定义:手指或手掌连续握取物体并保持靜止狀态。起点:用手开始將物件定置于某一方位上之瞬间。終点:当物体不必再定置于某一方位上,而开始次一动素之瞬间。特性:(1)连续之握取或移物中途突然停止,皆可视为持住。(2)广义解释,手以外身体之某部位亦可有持住发生。(3)維护身体与对角之不平衡亦应视为持住。改善:力求使用工具,设备等。,3.动素,15.迟延(UnavoidableDelay-UD)定义:在操作程序中,因无法控制之因素而发生不可避免之迟延,使工作中斷。起点:开始等候之瞬间。終点:等候結束,繼续恢复工作之瞬间。特性:(1)通常因现行制造程序所需,等候机器工作或等候身体之其他部位(如另一只手)工作而生。(2)工人未熟練或怪癖而引起迟延。改善:(1)因工人无法改善此类迟延,欲加改善只有变制造程序,改变生產计划。(2)調整工人工作量,利用人机程序圖及操作人程序圖分析工人之闲餘,并善加利用。(3)训练工人,使其熟練。,3.动素,16.故延(AvoidableDelay-AD)定义:在操作程序中,因工人之事故(故意或疏忽)而使工作中斷。起点:对于制造程序无益之工作开始之瞬间。終点:无益之工作停止之瞬间。特性:(1)此种故延发生时,不必顾及更改整个制造程序。(2)故延通常由于工人之工作方法错误,不注意或怠慢所致。改善:加強工人之督导。,3.动素,17.休息(Rest-RT)定义:工人因过度疲劳而停止工作。起点:停止工作之瞬间。終点:恢复工作之瞬间。特性:(1)通常在操作周期与周期之间发生。(2)休息时间之長短视工作之性质,工人工作之程度以及工人之体力而定。改善:(1)检讨工人之工作域是否正常。(2)使用较低級之动作(动作经济原则)。(3)注意工作环境(溫度,湿度,通風,音乐,光线等),3.动素,动素表:,3.动素,动素之检讨:欲详加分类此十七种动素可細分为四类:(1)实体性或生理性的(physical)(2)心智性或半心智性(mentalorsemimental)(3)目标性(objective)(4)迟延(delay)。从理想而言,一项操作,应是实体性和目标性两种动素群之組合。,3.动素,1.有效动素:(1)实体性或生理性动素:(a)伸手(b)移物(c)握取(d)放手(e)预对(2)目标性动素:(a)应用(b)裝配(c)拆卸,3.动素,2.无效动素:(1)心智或半心智性动素:(a)寻找(b)选择(c)对准(d)检验(e)计划(2)迟延性动素:(a)迟延(b)故延(c)休息(d)持住,4.动素检核表,一.关于伸手和移物:1.这些动作可否刪除?2.距离是否最适当?3.有否应用适当的媒介?如手,镊子及输送器等。4.是否应用了正确的身体部位,如手指,前臂和上臂。5.能否使用滑道或輸送器?6.输送单位增大是否较有效率?7.能否用脚操作之裝置來輸送?8.输送是否因接下去有较难做的对准而緩慢下來?9.工具于使用处之附近是否能够减少输送?10.较常使用之零件是否置于使用点附近?,4.动素检核表,11.有否使用适当之托盤或箱子?操作是否经过正确地排列?12.前一动作和后一动作是否与此地动作互相关连?13.能否避免突然之转变方向?能否去除障碍物?14.对于物之移动是否使用身体最耐久之部位?15.有无可刪除之身体移动?16.手臂之移动能否同时,对称而依相反方向行之?17.能否以滑动代替拾取?18.眼球之移动是否与手之动作配合?,4.动素检核表,二.关于握取:1.是否可以一次握住一件以上之物件?2.能否以触取代替握取?3.储物箱之前緣能否减化握取之动素?4.工具或零件能否预对,以便握取容易?5.能否使用特殊的螺丝起子或其他工具?6.能否使用真空,磁铁,橡皮指尖等工具?7.物体是否由一只手移至另一只手?8.工具和夹具之设计是否使用零件移动之握取较为容易?,4.动素检核表,三.关于对准:1.对准是否必要?2.容差能否增大?3.方形边能否避免?4.能否使用导路,漏斗,铁圈,量规,止楔,托架,定位木箱,弹簧,沖子,壁笼,钥匙,螺絲上之排障器?5.能否使用手臂扶架來稳定手,以减少对准之时间?6.握取之物件是否易于对准?7.能否应用腳操作之简夹?,4.动素检核表,四.关于裝配拆装与应用:1.能否使用工具或夾具?2.能否使用自动认仪器或机器?3.裝配能否交互进行?制造程序能否交互进行?4.是否能夠使用更有效率的工具?5.能否使用止楔?6.当机器在切削时,其他工作能否进行?7.能否使用动力工具?8.能否使用凸輪或空气操作之工具?,4.动素检核表,五.关于放手:1.能否刪除此动作?2.能否使物体自由堕落?3.能否于运动中放手?4.是否需要小心地放开物件?能否避免如此?5.能否使用排出器(Ejector)?6.材料盒是否经过适当之设计?7.在放手之末端,手或輸送工具是否在最有利之位置,以便次一动作之进行?8.能否使用输送器?,4.动素检核表,六.关于选择:1.是否布置得当以减少寻找物体之浪费?2.工具和材料是否能标准化?3.零件和材料是否各予适当之标記?4.排列是否良好,以便易于选择?例如用托盤预置零件,使用透明容器等。5.一般零件之排列是否有互損性?6.零件和材料是否混在一起?7.亮度是否良好?8.在前一操作里,是否可以同时把零件预对好?9.能否利用顏色來使零件易于选择?,4.动素检核表,七.关于检验:1.能否删除。2.能否使用多重量规或试验器?3.能否使用压力,振动,硬度或闪光试验器?4.能否增加照明强度,或重新安排光源,以减少检验时间?5.目视检验能否代替机器检验?6.操作者使用眼镜是否有益?,4.动素检核表,八.关于预对:1.物体能否于运送中预对?2.能否使工具平衡,使其把柄处于直立位置?3.持住之装置是否使工具把柄处于适当位置?4.工具能否悬挂起来?5.工具能否存放于工作之适当位置?6.能否使用导路?7.物体之设计能否使其各边相同?8.能否使用加料管道?9.能否使用堆筒装置?10.能否使用旋转夹具?,4.动素检核表,九.关于持住:1.能否使用夹钳,鉤子,架子,夹具或其他机械装置?2.能否应用粘性或摩擦?3.能否用止楔以免持住?4.如持住不能避免,能否提供手臂扶架?,5.动作经济的意义,1.动作经济的意义:利用动作经济原则为改善之工具,其重点不在于改变整个制造程序的工作计划,工作说明书的内容,不良的机器,生產进度跟催或耽搁等问题,而是在于以上条件不改变之下使工人工作效率提高,并使工人本身确感身心舒适愉快。2.动作经济原则的目的:(a)减少工人的疲劳(b)缩短工人的操作时间,6.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共二十二项并归納为下列三大类1.关于人体之运用:(1)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2)除規定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空闲。(3)双臂之动作应对称,方向并同时作业。(4)手之动作应用最低等級而能得到滿意結果者为妥。(5)物体之动作量应尽可能利用之,但如需肌力制止时,则应將其减至最小度。(6)连续之曲线运动,较含有方向突变之直线运动为佳。(7)弹道式之运动,较受限制之运动轻快确定。(8)动作应尽可能使用轻松自然之节奏,因节奏能使动作流利及自发。,6.动作经济原则,2.关于操作場所布置:(9)工具物料应放于固定处。(10)工具物料及裝置应布置于工作者之前面近处。(11)零件物料之供給,应利用其重量堕至工作者手邊。(12)堕送方法应尽可能利用之。(13)工具物料应依照最佳之工作順序排列。(14)应有适当之照明设备,使视觉滿意舒适。(15)工作台及椅之高度,应使工作者坐立适宜。(16)工作椅式樣及高度,应可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勢。,6.动作经济原则,3.关于工具设备:(17)尽量解除手之工作,而以夾具或足踏工具代替之。(18)可能时,应將两种工具合并为之。(19)工具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工作位置。(20)手指分別工作时,其各个负荷按照其本能,予以分配。(21)手柄之设计,应尽可能使与手之接触面积增大。(22)机器上槓杆,十字槓及手輪之位置,应能使工作者极少变动其姿勢,且能利用机械之最大能力。,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細研以上之二十二调原则,即可发现它们其实是下列四基本原则之延伸:(1)两手同时使用。(2)动作单元力求减少。(3)动作距离力求缩短。(4)舒适的工作。,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动作经测原则:,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1.动作经济原则第一基本原则:两手同时使用两手同时使用之目的在于避免单手负荷过多,而另手来去空闲浪费。工作范围之设计以及零件之摆置影响左右手工作量之关系至多,通常右手负担较难之工作,而左手则操作简单。两手同时使用其程度上之难易须视各操作之性质而異,兹取若干常用之动素,依其左右手同时使用之困难程度編成下表,供參考:(两手同时使用时,如取对称,反向的路徑,在感觉上较为自然而和谐,并能配合人体构造,而减轻疲劳),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两手同时使用表,注:A:两手可同时使用B:困难C:不可能,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2.动作经济第二基本原则:动作单元力求减少欲求动作单元之减少,当然首须刪除不必要的动作,并设法將两种或两种以上之动素結合而得到同一目的;同理,两种以上之工具亦可设法合并。刪除或省略某一动素应极为谨慎,务必拟刪减少得动素对整个制造程序得贡献以及其所占地位均予适当得衡评。其次,材料,零件以及工具应按操作順序排列于适当位置,而使其处于即可工作之狀态,尤其是工具,切戒因寻找或抓取而花费时间及注意力。裝配用之材料与零件应利用容器安裝,至于容器之设计应注意下列三点:(1)容器不可大于必要之尺寸,以免徒占空间。(2)容器底部应有适当之傾斜,使零件恰可藉重力而堕至工作者手边。(3)容器之开口处不可过小,致使零件往下堕时,因相互碰撞而塞阻。,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3.动作经济第三基本原则:动作距离力求縮短欲求縮短动作距离,首须考虑身体部位之最小使用范围。工作时,人体之动作可分为下列五級:(1)手指动作(2)手指及手腕动作(3)手指、手腕及前臂动作(a)肋处为移动之轴心(b)肋处手臂旋转之转轴(c)扭转移动(4)手指、手腕、手臂及上臂动作(a)肩部为移动之軸心(b)扭转移动(转下頁),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3.动作经济第三基本原则:动作距离力求縮短(5)手指、手腕、前臂、上臂及身体之动作(a)躯干动作-臂部为移动之轴心(b)躯干动作-膝蓋为移动之轴心(c)腿部动作1前进或后退2旁移(d)膝部动作(e)足踝动作(f)联合合动作显然的,級次愈高,所耗之时间体力均愈大,因此,务须尽量利用较低級之动作,以縮短动作距离。其次应注意两手作业犯围。裝配之零件与工具应置于工作范围內,并力求接近裝配区域。縮短动作距离,亦可使用零件或制成品本身之重量,使其堕送裝配区域或制成品箱內。,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4.动作经济第四基本原则:舒适的工作动作分析之首要目的在于减轻工人的疲劳,而疲劳有生理疲劳及精神疲劳。以上所提之三个基本动作经济原则,较偏重于強调生理疲劳之减轻或工作时间之縮短,而第四基本原则,则较偏重于精神疲劳之减轻。动作本身之困难性引起的踌躇心理最易引起工人精神疲劳。欲求舒适的工作,就须避免此等动作之困难性或设法加以减少。例如:(1)尽量使用日常生活已熟悉的动作,流利而自然。(2)采用曲线之圆滑动作。(3)利用惯性,重力以及自然力。(4)工作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饮食 快乐成长-幼儿进餐习惯培养与健康管理
- 少儿第五人格角色创作(初级)-美术课件
- 幼儿教育市场营销战略
- 2025智能家居购销合同
- 2025电子产品销售合同范本
- 2025房屋租赁合同协议范例
- 2024-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半期考测试卷附答案
- 2024-2025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清明节课程故事幼儿园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GB/T 37439-2019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流程图
- 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培训课件
- 腹泻患儿的护理 腹泻(儿童护理课件)
- 地图常用地物符号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现场检查表
- 高考理综试题答题技巧方法!课件
- 契税补贴申请表
- 西山煤电集团白家庄矿煤层开采初步设计
- 鲁班奖迎检分工细化
- 最新金属软管设计制造新工艺新技术及性能测试实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