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院 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 业工程管理姓 名李锋学 号5192209210起讫日期2011年10月1日-2011年12月1日指导教师陆天宇 2011 年 10 月 1 日【摘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一贯坚持的方针。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是工程设计、施工和建立工作的永恒主题。高质量工程不仅给投资方、社会带来了潜在效益,而且也将给建设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然而,由于存在建筑市场不规范,建筑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之内部管理混乱等原因引起建设方“退货”等工程质量事故。这不仅严重侵害了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而且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使建筑立法在一定意义上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借鉴国外有益和成熟的做法,并根据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就成为建筑法律研究和实践的主要任务。【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对策【Abstract】Long-term, quality first is our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consistently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 of.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s the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ternal theme of. High quality engineering not only to the investment side, society to bring potential benefits, but also will giv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bring a good reput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due to the presence of does not regulat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constr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and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confusion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party return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 This not only seriously violated the country, the society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but also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huge losses.Because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started lat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so that the building legislation in some sense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foreign beneficial and mature practices, and according to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development situation to perfect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China, becomes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main task.【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 cause, countermeasure目 录第一章 引言11.1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11.2 工程事故的后果2第二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42.1 建筑材料及制品质量方面的原因52.2 地质勘探方面52.3 设计方面62.4 施工方面62.5 监管方面7第三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及方法93.1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93.2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方法113.3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方法12第四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预防14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175.1 结论175.2 展望17参考文献18第一章 引言1.1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建设规模迅猛增长,建设队伍过快膨胀,建筑工程质量已成为社会上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近20年中,广大工程建设者虽为提高工程质量做了努力,工程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并在一些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创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质量,在量大而广的住宅工程中通过试点引路,不仅在一些小区中创出了群优质量小区,而且有的小区还力求做到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协调与统一,使住宅工程的质量内容更具特色和更加丰富。但如果总体分析,应该看到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并已影响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为此,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既要看到近些年有所提高,也应认识到问题仍很严峻。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22%。2001年以来,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2.5%。中国建筑企业整体竞争力也正接近国际领先水平。2006 年,中国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四万亿元,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筑安全生产是建筑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新中国曾出现过3次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多发期:“大跃进”年代,“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平均每4天就有一栋房屋倒塌。随着房地产业的日益升温,新的建设高潮已经来临,建筑业的规模逐年增加,已成为中国继工业、农业、贸易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而近一段时间发生在中国建筑领域的事故和死亡人数正呈现上升趋势,在各行业事故中仅次于交通和矿山,居第三。建筑事故增加的死亡人数已经占到全国各类事故增加的总死亡总人数的60%。根据建设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建筑事故共859起,死亡1012人。这一现象提醒我们,要防止第四次建设工程质量多发期的来临。1.2 工程事故的后果 目前,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损失极大的人为事故性灾害,给涉及事故的个人、单位以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是多方面的。1.2.1 个人和家庭的损失 这些事故最直接的损失就是有关受灾人的伤亡。一方面,受灾人暂时的或者永久的丧失部分或者全部劳动能力,带来了经济上的丧葬费用和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受灾人一般都是青壮年,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些人的伤亡将导致家庭经济状况困难,有时候还需要社会的经济援助。1.2.2 企业的损失 从直接经济损失的角度看,工程事故造成企业自由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以及企业负有安全管理责任的非自由财产损失,客观上带来企业生产额的减少,甚至是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员工伤亡后,企业必须根据有关劳动法规,支付死者家属相应的抚恤费用和丧葬费用,支付伤残者相应的医疗费用和法定治疗或修养期间的工资,这是人员伤亡导致利益的损失,员工伤亡后,企业就必须重新雇佣新的员工,新员工适应工作环境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从社会影响的角度看,对建筑企业来说,发生事故,特别是被媒体强烈关注的重大事故,将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使企业以占领的一部分市场因此丧失。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市场对企业是十分重要的,这种间接的损失比直接的损失更为严重。1.2.3 社会的损失 每年因建筑工程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基本建设中的土建投资都在16 000亿元人名币左右,而因建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却达到1 000亿元左右。人为事故性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社会总价值的净损失。工程事故的发生,将造成发生事故的土地价值的下降,或者由于完全地或部分地将土地恢复到其原有面貌的费用过高导致土地荒芜。另外,工程事故可能波及临近土地,降低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提高建设成本。基础原因(社会历史、管理等)二次原因(勘察设计、监理人员等)直接原因(各种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等)个人家庭的损失企业的损失社会的损失社会间接损失建筑工程事故图11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灾害发生因果关系链第二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质量不合格或质量缺陷,而引发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工期延误或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质量事故按其严重程度不同,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一般事故指经济损失在5000元10万元者。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重大事故: (1) 建筑物、构筑物的主要结构倒塌; (2) 超过规定的基础不均匀下沉,建筑物倾斜、结构开裂或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3) 凡质量事故,经技术监定,影响主要构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从而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寿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永久性缺陷; (4) 造成重要设备的主要部件损失,严重影响设备及其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5) 经济损失在l0万元以上者。有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类型仍以“五大伤害”为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施工坍塌、起重伤害和触电事故。其中以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率最高。如何减少工程事故,是摆在每个从事建筑行业人员面前的一门课题。凡是事故灾害,都必然有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如建筑材料与制品、机械设备、建筑物类别、结构构件型式、工具仪器等,讯在着千差万别,这些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建筑工程一般是在露天环境中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找出构成质量事故的真正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1 建筑材料及制品质量方面的原因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我国产品质量法第2条明确规定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本法调整的范围,为使用合格建筑材料制品提供法律保障。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中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这些材料若用在居民日常的平房建造中,由于这类住宅往往采用一层四合院结构,顶部不再承重或负载,一般不易发生问题,但如果用于楼房建筑,就容易出现断筋、开裂、墙体变形等质量问题。2、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用在基础上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用于顶部时发生顶部开裂渗漏现象。3、水泥强度不够。从2008年起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325#水泥,可是一些企业见利忘义,抓住水泥市场紧缺的机会,只顾产量,不管质量,生产的水泥名为425#,实际上连325#的标准都达不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2.2 地质勘探方面地质勘探是规划审批工作结束后,所有建筑程序的开场白。地质勘探的结果将直接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的依据。地质勘探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例如,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栋砖混住宅楼。在工程建设前,工厂委托一家地质勘探单位进行了详细的地址勘探。在工程完工后的一年之内,有9栋楼相继出现了墙体开裂的现象,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至七楼都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该建筑群的地下有一条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河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了较大的沉降,从而致使9栋建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该工程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人民币。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地质勘探单位应该警钟长鸣,细致工作,确保地基安全,彻底杜绝类似的质量事故再次发生。2.3 设计方面 设计是建筑工程运行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设计如果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就会直接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小马虎,就可能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质量事故,所以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工程。设计单位更要建立立严格的审查机制,把出现根本性错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一些开发商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与设计人员串通,降低设计标准,给建筑工程留下了不小的隐患,在地震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面前,就极有可能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就要求我们的图纸审查单位,真正扛得住诱惑,真正经得起考验,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高度的警觉性和清晰判断力,不辜负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2.4 施工方面 1、首先,要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为建材市场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有不少建材企业,特别是有些新办的乡镇建材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职工素质差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生产出来的建材产品质量不高,再加上流通过程中经销商采取回扣、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推销产品,致使不少质量低劣的产品用于建筑工程,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加强建材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好进货关,确保不合格产品不采购、不使用,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同时,还必须严格检验制度,对不需要进行复试的建筑材料,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要严格审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在宏观检查上加强监管力度,对宏观检查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一律清出施工现场。对于需要复试的建筑材料要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确实做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坚决不允许用于工程施工,从而达到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2、其次,要加强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据统计资料显示:88%的质量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的。这就要求所有从事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都应掌握有关的操作规程及验收规范。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工程质量。在改革用工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强化质量教育和培训,由于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工人能进能出,人才流动性大,企业有了用工的自主权,现在不少建造企业实行的是合同工、临时工等用工形式,这无疑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由于临时工的增加,新进单位的工人基础差、技术低、个人情况了解不清楚,很难规范管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量乡村工匠逐步流入到各施工企业一线生产工人主体,其问题尤为突出。他们有的根本不懂什么叫规范和验收标准,只关心完工收钱。因此,新工人来单位后必须进行教育和培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从确保质量出发,因人而异,合理安排工作。所以,要杜绝工程质量事故,一方面要加快用工制度的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以合同制工人为主体,以临时工为调剂,相对稳定的、结构比较合理的施工队伍。另一方面,在队伍调整的同时,强化质量教育培训,以增加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激发他们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术,使他们不仅有提高质量的自觉性,而且知道怎样去提高质量,具有提高质量的技能,只有这样,才会为消除工程质量事故隐患打下坚定的基础。 2.5 监管方面 1、加强对施工企业市场环境的管理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也打破了地区垄断的局面。但由于是过渡时期,管理跟不上,市场不规范造成许多混乱。如无证施工、越级施工、层层转包、出卖证照、资质不符等问题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为工程质量事故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因此,要严格进行建筑企业的资质审查,特别是以质量为重点进行资质审查尤为重要。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进行建筑企业的资质审查,决不能让那些以一、二级企业名义接下来的工程,通过层层转包给三、四级企业施工。凡资质不符者一定严肃处理,严重者法律制裁。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工程的等级与承接工程的队伍资质相符,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2、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目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机构是质量监督站。针对建筑市场存在的客观情况,质量监督人员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多种政策、法规的宣传。随着国家建筑法的出台,监督站必须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监督站的职能作用。认真按照国家颁发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准确核验工程质量等级,强化监督覆盖面,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程。加大抽查力度,全面地对施工企业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不再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3、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加大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监理单位作为活跃在我国建筑市场上的一只主要的质检力量,目前正扮演着一种非常尴尬的角色。一方面,质量责任终身制要求监理人员必须严格管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社会服务性机构的性质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又让监理单位在很多时候说话不硬气。通俗的讲,就是监理单位和人员有很大的责任,但却没有得到同样大的权利,这也是我们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要加强监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使这些监理人员真正具备监理工程师的素质。其次,完善我国对监理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向国际监理市场看齐,赋予我国监理人员对工程拨款的监管权,即未经监理人员签字验收的工程项目,不能支付工程款。这样既提高了监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同时也加大了监理对工程质量监管的力度,进一步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第三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及方法3.1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工程质量事故可能影响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对工程质量事故及时进行调查、分析,正确剖析其原因和危害,可以防止事故恶化, 为合理地处理事故提供依据,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排除质量隐患,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其处理的基本程序为(如图3-1所示):(1)当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后,监理工程师首先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停止有质量事故的部位和其关联部位施工,同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2)组织事故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明确事故范围、缺陷程度、性质、影响和原因,为事故的分析处理提供依据。调查要求全面、准确、客观,要组织技术鉴定,查明原因及受损范围、程度等。(3)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正确判断事故原因。(4)在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事故处理方案。(5)确定处理方案后,由监理工程师指令施工单位按既定的处理方案实施对质量事故的处理。(6)在质量事故处理完毕后,监理工程师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严格检查、鉴定和验收,写出“质量事故报告”,提交业主或建设单位,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发生质量事故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研究、制定处理方案提交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组织审查调查报告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实施处理方案(施)完成处理、自检申请验收(施)检查、验收(监)发出质量通知单(监)提交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监)发出停工暂停令(监)暂停施工恢复施工上报主管部门发出复工令提出新方案补充调查(发生重大事故,24小时内写出报告,逐级上报)不处理原因不清图31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框图3.2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在完成事故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以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事故处理提供必须的依据。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所以引起质量事故的原因也错综复杂,常常一项质量事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概括为如下方法和步骤:3.2.1 事故调查对事故情况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与掌握质量事故或缺陷的现象和特征。3.2.2 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如施工日记等),调查研究,摸清质量事故对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及面临的各种情况。诸如:(1)所使用的设计图纸。例如,设计图纸中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设置了必要的沉降缝或伸缩缝,是否完全按图纸施工等。(2)施工情况。例如,当采用的施工方法或工艺是否合理,如混凝土运输采用皮带机是否使混凝土产生离析,拌合料的水灰比是否过稠易使卸料管堵塞;混凝土养护时间是否足够,拆模时间是否过早;施工操作是否符合规范等等。(3)使用料的情况。例如,使用的材料也设计图纸要求是否一致,其性能、规格以及内在质量标准是否合格,是否采用替代品,在使用前该批材料的质量是否经过认真检查与确认(例如水泥受潮、结块)有无合格证等。(4)施工期间的环境条件。在自然条件方面,诸如施工时的气温、湿度、风力、降雨等等,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对施工对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5)运用情况。诸如,结构是否过早承受承受荷载,所承受的荷载知否超过设计的极限荷载,是否产生不应有的应力集中现象等等。3.2.3 分析原因分析造成事故质量的原因,根据对质量事故的现象及特征的了解,结合当时在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判断,找出最可能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对于某些工程质量事故。除要做上述的调查、分析外,还需要结合专门的计算进行验证,才能做出判断,找出其真正的原因。3.3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方法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是指技术处理方案,其目的是消除质量隐患,以达到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各项功能及寿命要求,并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其一般处理原则是:正确确定事故性质,是表面性还是实质性、是结构性还是一般性、是迫切性还是可缓性;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直接发生部位,还应检查处理事故相邻影响作用范围的结构部位或构件。其处理基本要求是:满足设计要求和用户的期望;保证结构安全可靠,不留任何质量隐患;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是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常根据质量事故的性质,做出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3.3.1 修补处理 修补处理。这是最常用的一类处理方案。通常当工程的某个检验批、分项或分部的质量虽未达到规定的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缺陷,但通过修补或更换器具、设备后还可达到要求的标准,又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在此情况下,可以进行修补处理。属于修补处理这类具体方案很多,诸如封闭保护、复位纠偏、结构补强、表面处理等,某些事故造成的结构混凝土表面裂缝,可根据其受力情况,仅作表面封闭保护。某些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蜂窝、麻面,经调查分析,可进行剔凿、抹灰等表面处理,一般不会影响其使用和外观。对较严重的问题,可能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必须按一定的技术方案进行加固补强处理,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些永久性缺陷,如改变结构外形尺寸,影响一些次要的使用功能等。3.3.2 对结构的加固处理加固的目的是要恢复和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使结构能继续使用或改作其它用途。在加固之前,要检测评定结构的可靠性,提出加固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取得一致意见后,必要时请有关方面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加固方案。加固的方法通常类型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角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增设剪力墙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加固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确定。3.3.3 返工处理返工处理。当工程质量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存在着严重质量问题,对结构的使用和安全构成重大影响,且又无法通过修补处理的情况下,可对检验批、分项、分部甚至整个工程返工处理。例如,某防洪堤坝填筑压实后,其实压土的干密度未达到规定值,进行返工处理。又如某公路桥梁工程预应力按规定张力系数为 1.3,实际仅为 0.8,属于严重的质量缺陷,也无法修补,只有返工处理。对某些存在严重质量缺陷,且无法采用加固补强修补处理或修补处理费用比原工程造价还高的工程,应进行整体拆除,全面返工。 3.3.4 不做处理不做处理。某些工程质量问题虽然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和标准构成质量事故,但视其严重情况,经过分析、论证、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和设计等有关单位认可,对工程或结构使用及安全影响不大,也可不做专门处理。通常不用专门处理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例如,有的工业建筑物出现放线定位偏差,且严重超过规范标准规定,若要纠正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若经过分析、论证其偏差不影响产生工艺和正常使用,在外观上也无明显影响,可不做处理。又如,某些隐蔽部位结构混凝土表面裂缝,经检查分析,属于表面养护不够的干缩微裂,不影响使用及外观,也可不做处理。质量问题,经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例如,混凝土表面轻微麻面,可通过后续的抹灰、喷涂或刷白等工序弥补,可不做专门处理。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例如,某检验批混凝土试块强度值不满足规范要求,强度不足,在法定检测单位,对混凝土实体采用非破损检验等方法测定其实际强度已达规范允许和设计要求值时,可不做处理。对经检测未达要求值,但相差不多,经分析论证,只要使用前经再次检测达到设计强度,也可不做处理,但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出现的质量问题,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第四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预防第一, 加快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据统计资料证明:88%的质量事故是人的失误造成的。这就要求所有从事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都应掌握有关的操作规程及验收规范。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工程质量。在改革用工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强化质量教育和培训,由于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工人能进能出,人才流动性大,企业有了用工的自主权,现在不少建造企业实行的是合同工、临时工等用工形式,这无疑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由于临时工的增加,新进单位的工人基础差、技术低、个人情况了解不清楚,很难规范管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量乡村工匠逐步流入到各施工企业一线生产工人主体,其问题尤为突出。他们有的根本不懂什么叫规范和验收标准,只关心完工收钱,因此,新工人来单位后必须进行教育和培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从确保质量出发,因人而异,合理安排工作。所以,要杜绝工程质量事故,一方面要加快用工制度的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以合同制工人为主体,以临时工为调剂,相对稳定的、结构比较合理的施工队伍。另一方面,在队伍调整的同时,强化质量教育培训,以增加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激发他们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术,使他们不仅有提高质量的自觉性,而且知道怎样去提高质量,具有提高质量的技能,只有这样,建筑工程质量稳定提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重点突出质量责任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网络,负责日常施工作业面的监督,同时自觉地接受有关部门的质量监督,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进行整改并加以总结。近年来企业的项目承包责任制已全面推行,实践证明,企业实行承包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的质量意识、取决于质量责任制的落实、取决于工程质量的优劣。如不能正确对待质量责任制在承包经营责任制中的地位,不克服单纯利润观点驱使的行为,必将对企业承包产生影响,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第二, 必须加强材料质量的进口关。搞活建材市场,促进了建材生产,疏通了流通环节,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有不少建材企业,特别是有些新办的乡镇建材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职工素质差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生产出来的建材产品质量不高,再加上流通过程中经销商采取“回扣”、“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推销产品,致使不少质量低劣的产品用于建筑工程,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加强建材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好进货关,确保不合格产品不采购、不使用,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同时,还必须严格检验制度,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及新产品的试制必须严格把关,消除事故隐患。第三,设计不合理,达不到质量要求或出现根本设计错误,都可能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后果。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先熟悉图纸,发现疑问及错误及时提出,不能盲目按图施工。本人在施工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该工程为预制桩基础,然而在基础承台施工后,即进入基础梁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该工程四角挑出桩1.8米,属悬挑结构,故该外挑部分基础梁内部配筋应该按悬挑梁结构配筋,可图纸中则明确注明主筋在下部,为间支梁配筋。如按图施工,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事故。为此,我项目部迅速与设计院取得联系,并找到原设计负责人汇报情况,最后该院重新设计,更换施工图。这避免了一场质量事故,也会企业赢得信誉。第四, 建筑市场的开发,打破了地区垄断的局面,促进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过渡时期,管理跟不上,市场不规范造成某些混乱,如无证施工、无照施工、越级施工、层层转包、出卖证照、冒名顶替、资质不符等问题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提高。因此,要严格进行建筑企业的资质审查,特别是以质量为重点进行资质审查尤为重要。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进行建筑企业的资质审查,决不能让那些以一、二级企业名义接下来的工程,通过层层转包给三、四级企业施工。凡资质不符者严肃处理,严重者法律制裁。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工程的等级与承接工程的队伍资质相符,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当然,除了以上主观几点外,造成质量事故的客观因素也很多,比如:机械方面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也至关重要: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方面均要紧紧围绕保证质量的前提;环境方面,应对影响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总之,我们必须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防患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因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国家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综上所述,分析了引发质量事故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方法及重要性。的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疫情捐赠管理办法
- 工装内部流转管理办法
- 教学课件配套教案怎么写
- 探究式教学书籍课件
- 大班健康晨间锻炼活动实施纲要
- 企业劳动风险防控培训
- 明暗与立体教学课件
- 幼儿的健康教育课件
- 护理临床隐患案例分享
- 信息标准编制管理办法
- 古城墙修复专项施工方案
- 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 工程监理大纲监理方案服务方案
- 蛋白组学二维电泳
- GB/T 3372-2010拖拉机和农业、林业机械用轮辋系列
- GB/T 2007.1-1987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手工取样方法
- 一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护理查房概要
- 2023年宝应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公司制成检验记录表
- 全集举一反三课件奥数五年级(数学)
- 钳工实操评分表(凹凸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