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PPT课件_第1页
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PPT课件_第2页
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PPT课件_第3页
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PPT课件_第4页
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2,青铜与青铜器,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ni)、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3,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前左右形成,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高峰。春秋晚期进入铁器时代,至战国晚期,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基本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秦汉呈现出一段美丽余辉后,青铜时代彻底结束。,-,4,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2、青铜器分类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炊煮器有鼎、鬲(g)等品种。食器有簋(gu)、盂(y)、豆等品种。酒器有觚g、爵、斝ji、兕觥(sgng)、尊、卣(yu)、壶等品种。水器有盘、鉴等品种。乐器有铃、鼓、钟等。,-,5,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ku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hu)纹、蟠螭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6,司母戊方鼎视频商代后期,青铜,高133.2厘米,器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司母戊方鼎商代,-,7,后母戊鼎商代高133厘米,重875千克,-,8,后母戊鼎,亦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75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ng)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75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含义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9,四羊方尊商代,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边缘的棱脊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10,四羊青铜方尊,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1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12,利簋(gu)西周(视频),-,13,-,14,利簋(gu)西周,-,15,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当头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阑地,赏赐青铜给有司(官名)利,用来作祭祀祖先檀公的宝器。,-,16,莲鹤方壶春秋(视频)高118厘米,重64.28千克,通体满饰蟠螭(pnch)纹。,腹部四角各攀附立体飞龙。,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盛开的双层莲瓣,中立一鹤,昂首舒翅。,圈足下两个卷尾兽侧首吐舌。,-,17,莲鹤方壶春秋高118厘米,重64.28千克,方壶装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盖顶仰起的双层莲瓣和伫立于莲芯之上展翅欲飞的立鹤。它们所展示出的这种清新自由、生动活泼的意境,一扫前代装饰工艺肃穆刻板的风格,标志着中国装饰工艺的新开端。,-,18,河南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别收藏有一件莲鹤方壶。这两件莲鹤方壶原本是一对,它们硕大的器形、优雅的曲线、纯青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莲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隽永,令世人叹为观止。然而,这对莲鹤方壶的发现、收藏和流传,却有着曲折传奇的经历,方壶的背后,也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春秋礼器。顶盖作镂空花瓣形,中立一鹤,昂首舒翅。双耳为镂雕的顾首伏龙,颈面及腹四皆为伏兽代替扉棱。四面自颈至腹饰以相缠绕的龙,圈足饰似虎的兽,足下承以吐舌双兽,兽首有二角。造型奇特华美,为春秋青铜器中的精品。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系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全国已出土青铜器的稀世珍宝。共出土一对,另一件现藏故宫博物院,著名学者郭沫若亲自为其定名“莲鹤方壶”。,-,19,马踏飞鸟东汉,“马踏飞燕”(视频)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20,古老而神秘的三星堆青铜文化(商代人像雕塑),距今3000余年前,蜀地先民创造了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青铜雕塑艺术品。1986年在四川县广汉县三星堆蜀文化遗址出土地大量青铜人头像,反映了蜀文化的艺术成就及其地域特点。,-,21,三星堆大型铜立人像,贴金人面像(青铜贴金箔)商代三星堆遗址,此文物为商代的青铜器,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镂空。面罩与人头像的粘和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