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1页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2页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3页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4页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文言文词类活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 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 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 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伐檀) (2)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B 并列关系 例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同位关系 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梅花岭记) 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上面三种关系除外) 例如:1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动宾)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主谓) 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各句。 1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2 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同上) 4 民生涂炭。(三元里抗英) 5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6 客一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大铁椎传) 7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8 士兵德顺昌甚。(五人墓碑记) 9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10 瓮牖绳枢。(同上) 11 老者衣帛食肉。(齐桓晋文之事) 12 子墨衰絰。( 之战) 13 妇抚儿乳。(口技)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曾皙后,诸越则桃李冬实、衣褐。 二、 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状语 1.副词修饰名词 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过秦论 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口技) 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 1、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 2、 皆衣缯单衣。(西门豹治邺) 3、 使人先表 澭水。(察今) 4、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5、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 6、 不蔓不枝。(爱莲说) 7、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童区寄传) 8、 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杂记) 9、 君子不齿。(师说) 10、 昨日入城市。(蚕妇) 11、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13、出入必舆隶。(苦斋记) 14、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5、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梢宽。(狱中杂记) 三、 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补语 介词结构补语 不省介词:刑于寡妻。(齐桓晋文之事) 省介词: 秦伯素服郊次。( 之战) 非介词结构补语: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促织) 练习题:译句释活用词语 1、 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 2、 风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栖会稽) 4、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之战) 5、 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6、 与其饥死于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中山狼传) 7、 少年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 8、 方今唯秦雄天下。(鲁仲连义不帝秦) 四、 要求和动词连用的一些特殊词语和名词连用,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一)、能愿动词带名词(或“后边的名词”)动用。(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这种词在古今汉语里也不过二十几个,常见的有:现代汉语中的:可以、能、能够、会、愿意、肯、敢、应该、当、要;文言文中的:可、能、愿、应、宜、当、欲。 练习题:译句释活用词语。 1、 狼不敢前。(狼) 2、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3、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4、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5、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伐檀)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7、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同上) 8、 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 吟留别) 9、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 10、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答韦中立论师 道书) (二)、“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如动词。 译句释活用的词: 1、 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 2、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3、 夫一人之死,去今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1) 4、 缇骑按剑而前曰。(同上 5、 人流石蛇行而上。(游黄山记) 6、 儿涕而去。(促织) 7、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8、 武夫力而拘诸原。( 之战) 9、 夫子式而听之。(我国古代的车马引檀弓) 10、 愈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1、 孟尝君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三)、“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 1、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起义) 2、 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3、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杞供客乎?(卖柑者言) (四)、要求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它的名词宾语也要变为动词。 1、 晋于是始墨。( 之战) 2、 袍止响腾。(石钟山记) 3、 何不望外遭此荼毒也?(三元里抗英) 4、 平居望外遭齿舌。(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五)、代词前边的名词用如动词。 1、 一狼洞其中。(狼) 2、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3、 布囊其口。(童区寄传) 4、 先主器之。(隆中对) 5、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6、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现象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 李由富 文言中有些实词在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其词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如果一个词已经活用成了别的词,我们还按其原来的用法去解释,就会讲不通。因此,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结合具体语镜,分析其用法和理解其意义,对我们学习文言文来说是很重要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例如: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亡:使亡。过秦论); “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五人墓碑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王。鸿门宴); 例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例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 二、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是指形容词、名词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例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而耻学于师”(师说)。 在这里,例中的“襟”、“带”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译作:“以为襟,“以为带”。例中的“耻”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译作:“以为耻”。 三、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鸿门宴)。在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也常作动词。例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向东。鸿门宴)。 四、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常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例如: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鸟张着翅膀那样。表示动作的行为、状态);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簊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簊畚:用箕畚。表示凭借的工具);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内:在国内。表处所)。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 要注意区别意动和使动。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而意动用法则是主语以为或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情况不用于意动(动词本身就无意动用法,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作使动和意动却常见)。 (二)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条件。鉴别一个词是否已活用成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面有哪些词类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 (三)要注意弄清楚一个问题:词类的活用,是说某个词本来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本身就有两个词性。 古今汉语兼语式类举 谓语部分是连用的动词(有的后一个是形容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前一个谓语的宾语同时又作为一个谓语的主语,等于一个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连环在一起,当中没有语音停顿,这样的格式叫兼语式,其结构形式是“主语+谓语+兼语+谓语”。古今汉语兼语式的语法性质是基本相同的。 古汉语中的兼语式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使令类 使令兼语结构,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兼语后的谓语及其宾语,常表示主语对兼语的要求等。例如: 1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皇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史官走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殽之战)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船离岸了。 使令式兼语也有不用使令性动词的。如: 3权即遣肃行。 (赤壁之战) 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前去。 这种格式的兼语有时可省略。例如: 4计末定,求人可使( )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商议还没有决定下来,要找一个能够派遣(他)去答复秦国的人。 5民悦之,使( )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五蠹) 人民爱戴他,就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二、命名类 这类兼语格式,前一动词一般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 例如: 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 (出师表) 向宠将军,性格品德善良平正,熟悉精通军事,以前曾经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部督。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唐朝慧褒和尚最初在山麓建筑庐舍定居下来,而且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称呼它叫“褒禅山”。 “命名式”的句中兼语有时也可省略,如: 8林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 )蟹壳青。 (促织) 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驯养着一只蟋蟀,自己叫(它)为“蟹壳青”。 三、“以?为?”类 “以”属于动词,“以?为?”含有“致使”之意,与现代汉语的“拿 (用)?当作?”或“把?当作?”相当,这时,“以?为?”属于兼语式。 例如: 9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必须用长安君做人质,兵才派出来。 10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赤壁之战) 于是(孙权)用周瑜、程普当正副统帅,率领军队同刘备联合起来迎击曹操,用鲁肃当参谋长,帮助谋划作战的方针策略。 这种格式的兼语结构,“兼语”有时可以省略,例如: 1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 )为东蒙主。 (论语?季氏) 颛臾,从前周天子让(他) 作主祭东蒙山神的人。 四、“拜?为?”类 文言中的“拜?为?”类兼语结构,前一动词一般是“拜”、“立”、“封”、“迁”、“留”等,后一动词一定是“为?”。例如: 12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个才能的大夫,出使诸侯国家能不被欺辱,便提升相如做上大夫。 13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十天不回来,就请让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的念头。 这种兼语结构,兼语有时省略,有时省略后一动词”为”.例如: 14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为相如功劳大,拜(相如)为上卿。 1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 (张衡传) 安帝平素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特地派公车征诏他,任命他做郎中,又升迁(他)做太史令。 五、“有”、“无”类 “有”、“无”类兼语结构,兼语前固定为动词“有”或“无“,兼语后为其它动词。例如: 1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七八岁,也蹦跳着前去帮助他们。 17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本纪) 我率领江东父老的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军,现在竟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六、“有?者”类 文言中有用“有?者”构成的兼语式,动词“有”的宾语又作后边成分的主语,这类兼语式中“有”字引进一个新提出的人或事物,“者”字通常用来表示提顿。例如: 17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有个姓蒋的,享有这种(捕蛇抵税)好处已三代了。 18客有吹筒箫者,倚歌而和之。 (前赤壁赋) 有个吹筒箫的客人,倚歌声吹筒箫应和。 七、原因类 原因式的兼语结构,兼语前后没有固定的词语,但兼语后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兼语前谓语的原因或理由,此种情况不常见。例如: 19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南村的孩子们欺我年老无力,忍心当面抢劫象盗贼。 现代汉语根据谓语间表明作用的不同, 兼语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使令类 前一个谓语常常是含有“使令”意思的动词,后一个谓语表明前一个谓语的目的或结果。前一个谓语常用“叫”、“让”、“请”、“使”、“派”、“命令”等,例如: 20你叫他进来。 21校长请你去谈谈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