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医学生找关系进疾控中心【医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_第1页
本科医学生找关系进疾控中心【医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_第2页
本科医学生找关系进疾控中心【医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_第3页
本科医学生找关系进疾控中心【医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_第4页
本科医学生找关系进疾控中心【医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医学生找关系进疾控中心【医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典型调查等方法研究医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有3012%的医学生具有高创造力水平的特征,但整体创造力评价统计平均得分仅为10431%,处于中等水平。医学生职业发展与个人创造力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研究提出了有利提高医学生职业发展的创造力培养建议。 关键词:医学生 创造能力 职业发展 相关性 研究 创造能力是人类特有的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职业发展获得成功的重要推动力。研究医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开发医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医科大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推动医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医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我们于xxxx年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温州医学院学生。在校生为大一至大五的医学专业学生,共调查1358人(次),其中分专业不少于30人;毕业生每专业问卷调查60人,其中毕业不足5年、毕业510年、毕业15年以上各20人。 2.研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典型调查等研究方法,由学生自行填写无记名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方法获取数据。 (1)问卷设计:按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标准,分专业、年级设计问卷调查用表。 (2)调查内容:大学生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医学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医学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创造能力的关系等。 (3)本调查在校生共发出问卷1358份,收回问卷135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353份,占99.63%。毕业生共发出问卷320份,收回问卷255份,回收率为79.69%;有效问卷239份,占93.7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医学生的创造能力 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指在医学行业能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东西、取得新成绩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研究认为:敢干冒险,意志坚强;喜欢观察新事物,对新的事物有好奇性,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喜欢联想,有一定的想象力;敢于质疑、喜欢创造,具有自信心、乐意做有挑战性的工作等,是体现创造力的重要特征。据此我们于xx年9月对860人(次)医学生自身创造力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表明,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造力倾向,在“喜欢尝试、创造,乐意做有挑战性的工作”等方面,自我评价较高。78.84%的医学生已具有初步和部分的创造能力,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运用医学及自然科学知识思考问题,但对于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尚显不足。在大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则显得相对较差,缺乏创新性,有27.44%的大学生还没有达到这种能力。四项评价同时具备的有259人,占30.12%;四项均不具备的大学生则占21.16%,这说明高校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有针对性,而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医学生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统计,平均得分为10431%,属中等水平,这说明大学生自身有丰富的创造性资源,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由于知识面窄,社会经验不丰富,特别是缺乏创造性实践,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因而难以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随着医学生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其创造力将会有很大程度的发展。 职业发展成功是每一位医学毕业生都希望实现的追求,但医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阶段性分化趋向。调查显示xx年以后毕业的医学生职业分化显著,动态化程度高,占66.7%的毕业生有跳槽离职倾向,且跳槽频率高;对就业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回报持不满意态度的占50.0%;职业发展专业化程度低,仅30.6%,其中能正确掌握医学技术,有进取心,能胜任医疗工作的占49.7%;技术能力一般,需要努力才能勉强完成任务的占到了25.0%。 2000xx年期间的毕业生,从事专业的占42.5%,他们重视个人发展权,在团队中以辅助者的角色出现,注重参与和知识积累,重视单位为个体成长所能提供的条件。 19951999年期间的毕业生,专业化程度高,从事医学和专业管理工作的占71.4%。进入此阶段的医学毕业生,个人创造能力快速成长,在创新团队中的地位稳步提升,经济收入稳定,逐渐重视对单位和创新团队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建议权,重视自已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获得团队成员的尊重。 1994年以前毕业的医学生,经过长期的医学和社会实践,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 _能力和其它知识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个人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成为单位知识创新的中流砥柱,职业发展较好。他们中 _在专业上进一步深入,专业技术高超,成为技术骨干和业务专家;其中特别优秀的占到33.8%;表现优秀,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占45.3%;熟练掌握技术,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力的占12.9%。另 _在管理职位上获得较好的发展,已成为管理权威或行政权威。在医疗岗位上的医学生,普遍感到精神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假期和夜间值班工作负担重,但对职业的发展前景比较有信心,三分之二的调查对象对此表示比较满意与满意。 3.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职业发展 创造是人首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的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伴随石器的使用,人们发现了火;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近代推动工业革命的机器蒸汽机的发明等,都是人类创造力的神奇贡献。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一个医学生有没有创造能力,要看他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自学能力、敏锐、独特的观察力、创造性设想和科学分析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破坏、创造性实践、创造性操作能力和优良个性品质等。 创造能力是一个人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工作效果的基本因素。没有创造能力而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人,容易在任务的压力下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应付性工作,如紧张、沮丧、拖延、回避或敷衍等等,最后都难免要面对种种不利。甚至导致跳槽,失去职业的持续性发展。 该研究表明,在同等竞争平台下,医学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个人创造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创造能力则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想象丰富,情绪高涨、工作主动,实绩明显,职业发展成功的几率大。据调查:思维能随机应变、反应敏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对事物具有独特见解、自信心强、坚持不懈、不怕挫折、具备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生活范围较大、组织协调和相互合作能力及社交能力强的医学类毕业生,职业发展较好。如果不具有从事某项工作的创造能力,在该项工作上职业发展成功的可能性将非常小。 医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品牌价值,更有效地推销自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自身的职业发展进程,就需要努力提高自已的创造能力。 三、医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建议 1.开展创造能力教育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创造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内容,同时要密切联系临床实践,突出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与专业技能。在课程体系中还要适度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人文素养。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创造力培养教育方面的投入,使高校具有浓厚的创造性教育氛围。 2.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高校要重视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要求大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创造活动一点都不神秘,凡是前人没有做过、想过或前人没有做好的事情,你想了、做了,就是发明,就是创新,这就是创造。培养其自信心,要让学生相信人人都有创造力,相信自己也有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研究和创造。 3.增加创造实践活动 创造的关键在于实践,创造的潜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物质力量。增加有利创造力开发的各种团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课题讨论、创造技法研讨会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引导他们对新颖的事物进行创造性联想,激发学生热爱创造学,可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发展。 4.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和职业适应能力 在对医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培养的同时,高校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和职业适应能力,注重学生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创造能力以适应社会及职业发展的需要。 _: 1曹中秋.大学生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xx(3):27-28. 2刘文霞,叶琳,付丽和等.当代大学生创造意识状况抽样调查与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xx(3):1-3. 3张宏烈,顾晓华.“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xx(7):129-130. 4郝宜胜.职场成功之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