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赏析全面实用_第1页
怀古咏史诗赏析全面实用_第2页
怀古咏史诗赏析全面实用_第3页
怀古咏史诗赏析全面实用_第4页
怀古咏史诗赏析全面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古兴亡多少事怀古咏史诗鉴赏,.,(一)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二)中国古代的诗文大多数可称为“怨文愤词”,诗人那一腔激昂之情即使渴望和盘托出,也不能锋芒毕露,需要委婉含蓄的表露出心迹,才不至于招来是非、甚至杀身之祸。因而一些机智的文人们往往笔锋一转,把它嫁接到耳熟能详的古人、古事上。因此,怀古咏史诗便应运而生。,.,概念,“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怀古诗”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过华清宫赤壁夜泊秦淮2、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借代,或借古讽今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3、怀古诗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形式标志,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乌衣巷刘禹锡石头城刘禹锡赤壁杜牧咏怀古迹杜甫泊秦淮杜牧越中览古李白过华清宫杜牧咏荆轲陶渊明贾生李商隐题乌江亭王安石夏日绝句李清照,.,代表作家,魏晋: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宋代: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辛弃疾,.,【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常怀古人:诸葛亮、贾谊、昭君、吴王、隋炀帝、燕昭王、项羽等。,.,常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常见思想感情:,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像古代英雄一样建功立业的志向,表达爱国热情。抒发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光阴虚度或怀才不遇的感叹、失意、郁闷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伤感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鞭挞,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的讽刺。,.,第一种类型(人):,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怀人伤己,.,怀人伤己寄寓作者情感:,.对古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已逝,功业无成的感慨。.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怀人伤己分为以下两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对比失落型,.,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第二种类型(景、事):,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怀古伤今感情,感叹昔盛今衰、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感慨盛衰无常,古今朝代兴亡。感慨国运衰微。,.,怀古伤今类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对象,角度,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彻夜笙歌、欢乐无时;繁华,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繁盛兴旺,至唐初废弃,成为一座“空城”;冷落荒凉,牛李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衰微破败,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之色,写景之中,深寓着对六朝兴亡、人事变迁感叹,以及对国势衰微的感慨。借古讽今,希望统治者吸取教训。,.,问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情,景,拟人,.,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第三类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劝诫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乐或穷兵黩武。.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忧国伤时,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揭露、讽刺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抒发爱国情怀。,.,过华清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理性反思,第四类理性反思,.,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答: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三、课内盘点(一)情感分类,.,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点古今相似点三线怀人伤己怀古伤今怀古讽今理性反思,鉴赏要点总结方法,.,怀古咏史诗的鉴赏,要弄懂三个问题: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这个古迹,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态度;3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鉴赏咏史怀古诗步骤,步骤一、弄清史实,疏通文意(所咏的人、事、景)步骤二、找古人和诗人的连接点。,步骤三、体悟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步骤四、分析技巧,.,常见手法:,1、用典化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叙述历史故事2、对比(今昔对照)3、借古讽今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伤情、寓情于景、以景作结)5、直抒胸臆6、即事议论7虚实结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典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正衬、反衬)渲染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赋比兴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修辞手法:,.,典故:,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燕然”、“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武功的推崇;“新丰客”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希冀能被明主所用(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封侯”表示报效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壮志。“楚狂”、“接舆”指代不满现实、佯狂处世的隐士,用来抒发牢骚或表示甘于隐匿的思想;,.,“王孙”指游子或高人隐士;“式微”表示国势或门庭衰落,或政治上不得意,打算归隐田园;“不系舟”比喻自由不羁的思想或生活,也可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新亭泪”“新亭风景”表示对国势衰微、山河变色的感伤,.,“天狼”表示敌人、战事;“烂柯”表示离家日久,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青冢”即昭君墓,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南冠”、“楚囚”指被羁的正义之士,或诗人自己深陷囹圄,.,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复习回顾,本诗写了昭君远嫁他乡、死葬异邦、环佩空归的悲剧命运。诗人怀人伤己,借咏叹昭君的不幸来感怀,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伤和身世飘零的悲苦。以昭君自比,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兜鍪:即头盔,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作者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意在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怀人伤己,暗含了自己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运用对比、用典,在与孙权的对比中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失落;又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例1、,.,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释: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诗人怀古伤今,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盛衰无常的慨叹,也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本诗寓情于景,通过今昔对比深刻表达了世事无常、沧桑巨变之感。,例2、,.,题武关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注释:武关,战国时秦置,在今陕西省。楚怀王听信谗言,放逐屈原,绝齐亲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郑袖:楚怀王宠妃,设计陷害屈原,致使屈原被放逐。圣神:神圣天子;四海:天下统一。这首咏史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通过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说明楚怀王的昏庸造成了自己客死秦国,国运衰败的悲剧结局。借此讽刺怀王昏聩糊涂、自取灭亡;同时也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居安思危,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运用用典、对比手法,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的形象对比,婉转地抨击了怀王的昏聩,痛惜屈原的被逐并告诫后世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例3、,.,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余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后两联写了关于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平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事迹。诗人写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称颂、崇敬、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通过用典、对比,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诗人怀人伤己,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实战演练1,.,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了吴败越胜,越王回国之后耀武扬威、荒淫逸乐终走向衰败的史事。揭示了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忘记屈辱、纵情享乐。诗人怀古伤今,抒发了人事无常、昔盛今衰之感。运用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的手法,抒发了世事无常的感慨,并借此告诫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实战演练2,.,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是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同意。诗人来到台城,回顾六朝往事。台城经过历史变迁,六朝像梦一样消失,只剩下鸟儿空自寂寞地叫着。虽然风景依旧,但人事沧桑。诗人怀古伤今,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唐王朝走向没落的伤痛。运用了融情于景。眼前江草齐长,说明昔日繁华的台城如今已经荒凉破败,成为历史陈迹。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慨叹。,实战演练3,.,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释: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后人将它看成亡国之音。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结合词的下阕,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讽刺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运用典故,借古讽今,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实战演练4,.,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注释: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周遭:四周,周围。淮水:指秦淮河。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诗人以不变写变,山、潮、水、月依旧,而六朝繁华已逝。诗人怀古伤今,六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为戒。本诗借景抒情。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实战演练5,.,迁移练习:,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释贾谊宅: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刘长卿遭贬途经长沙,凭吊贾谊宅而写下此诗。楚客:指贾谊,也指作者及别的游人。“人去”、“日斜”:贾谊曾因鸮飞入其居室而预感不祥,乃作鸟赋:“庚子白斜兮,集余舍。”又有“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之句。汉文:汉文帝刘恒。贾谊住长沙,渡湘水时,曾作吊屈原赋。摇落:零落,荒凉。1、试简析颔联的手法及作用。2、颈联明写汉文帝之薄恩,暗写;明叹屈原难知当初贾谊之凭吊,暗叹,表达了的心境。3、结句“何事”实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从而将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不超过两个字),.,刘长卿遭贬途经长沙(事件同、经历同)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分析:第一步:寻找连接点:诗人的遭遇与贾谊相似点:,.,答案:1、用典、烘托。借用贾谊感时而作的诗句中的喻意,以荒败的时令之景“秋草”、“寒林”表现了作者心境的伤感和悲凉。2、当今皇上之昏聩;贾谊难知今日诗人之凭吊;知音难觅,抑郁无诉。3、悲愤,归类,探求主旨:怀人伤己,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借写贾谊不得被任用而被贬的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1题、试简析颔联的手法及作用。答案:1、用典、烘托。借用贾谊感时而作的诗句中的喻意,以荒败的时令之景“秋草”、“寒林”表现了作者心境的伤感和悲凉。,.,2、颈联明写汉文帝之薄恩,暗写;明叹屈原难知当初贾谊之凭吊,暗叹,表达了的心境。,答当今皇上之昏聩;贾谊难知今日诗人之凭吊;知音难觅,抑郁无诉。,3、结句“何事”实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从而将(悲愤)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不超过两个字),.,咏史怀古诗高考真题评讲,.,三、高考真题演练,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人。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探究: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参考答案,.,(2013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2004年青海卷(全国),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案提示:“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2005年天津卷,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答案:(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09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1)借代,反问。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