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业务【通信“全业务” 挑明“融合”商机】_第1页
融合通信业务【通信“全业务” 挑明“融合”商机】_第2页
融合通信业务【通信“全业务” 挑明“融合”商机】_第3页
融合通信业务【通信“全业务” 挑明“融合”商机】_第4页
融合通信业务【通信“全业务” 挑明“融合”商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融合通信业务【通信“全业务” 挑明“融合”商机】 10月21日,为期5天的xx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在北京顺义的“新国展”拉开了帷幕。尽管这是电信重组后和3G牌照颁发前的第一次全行业的“集体秀”,但在人气方面似乎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一方面,前些年在这个舞台上活跃过的一些熟悉面孔如摩托罗拉、北电、思科、惠普等已逐渐悄然隐退; 参展的厂商也大都本着“节俭和适用”的原则,擎天广告、热闹的演出、精美的礼品也就不多见了。 另一方面,本届通信展的主办方首次由政府变为通信企业协会,开幕式没有工业与信息化部有关领导参加,国家 _包场也被取消,因此给一些厂商的感觉是,规格有所下降。 然而无论怎样,通信展依然是ICT领域最强劲的“风向标”。我们从展会名称由“通信设备展”改为“通信信息展”,就可以感受到通信与IT的融合已基本完成: 重组后的三大运营商向“全业务”启航,正在再造整个ICT生态链,将诞生众多难以想象的商业机会,其中,中国的TD-SCDMA(下简称“TD”)将挑大梁; 而涌入此间的IT生力军们,也试图修改原有的游戏规则。 三大主角领衔 倾情演绎“全业务” 重组后首次亮相的三大运营商是本届通信展上当之无愧的三大主角,它们在此预演了将来的竞争格局。从展会现场来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展台并列在中国移动和TD联盟的对面,形成了以二对一的局势。尽管三家运营商都在演绎“全业务”,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中国电信着重展示其强大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它紧扣“服务社会信息化、畅享信息新生活”的主题,展示了 _、我的e家、天翼和信息田园等综合信息服务。 “ _”是中国电信面向所有企业客户推出的客户品牌,上海世博会综合服务系统、 _数字城管系统、保险行业远程定损系统,以及物流行业解决方案等都在展示之列。“我的e家”模拟家庭客厅设计,从入口到出口分别将家居安防、家庭网关、高清视频娱乐等逐步展现出来,营造了和谐、安全、温馨的家庭氛围。“信息田园”展示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和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天翼”则是中国电信正式推出移动业务的重要客户品牌。 而刚刚挂牌才一周的新联通则着重强调自己“国际领先的宽带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形象,展示了合并后更加全面多样的业务门类,涉及商务、娱乐和生活服务等多项应用。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新联通的业务展台就是 _和中国联通原有的重要业务的简单合并。 面向中小企业,新联通则展示了原 _“神眼-视频监控”和原中国联通的“企业版手机邮箱”; 面向消费者和家庭用户,新联通展示了热门的手机增值业务“手机音乐”、“掌上股市”、“手机报”以及“体感互动游戏”、“家庭远程协同医疗”; 此外,新联通还展示了多项基于WSCDMA技术标准的3G业务: 手机视频监控、笔记本电脑或PC装载的HSPA的3G上网卡、非接触式IC卡手机钱包等。 中国移动以“合作与未来”为主题,以TD产业链的整体形象为展览主体,联合了42家TD产业企业共同参展,力图进一步扩大TD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移动的展台呈花瓣型布局,中间的花蕊区域为TD业务体验中心区,集中展示了手机电视、视频会议、高速上网、多媒体彩铃、POC、大容量SIM卡等基于TD的业务体验; 5片花瓣则分别代表产业链内系统设备和配套设备、芯片、仪器仪表、终端以及业务应用5个不同的环节。 在运营商唱主角的通信展上,记者也发现,通信设备商、增值服务商等配角与之配合默契。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诺基亚、西门子、中兴、华为等都不约而同地将“全业务”“创新”作为其参展的重要注脚。 TD挑大梁 领航“融合”新商机 很多业界人士把本届通信展称为“TD的盛宴”,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移动携手TD联盟参展,成为本届展会上最耀眼的明星。更为重要的是,经过10年发展,TD 已具备迈入成熟商用的实力。 长期以来,业内的看法是,TD终端的不足是制约TD发展的短板。但本届展会 _颠覆了记者的这一看法,绝大部分参展的手机厂商如中兴、三星、LG、联想、TCL等都展出了它们的TD手机。 记者在展会上还发现,一群年轻人穿着旱冰鞋、高举写着“手机革命”的彩旗在各个展台前穿梭前行,原来是众多手机厂商联合“天机”网搞的宣传活动。有参展商告诉记者,芯片厂商联发科加入TD阵营,使得一群新兴本土厂商集体加入到TD手机的研发阵营。 在微软展出的近50款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高端智能手机中,也有不少支持TD的。比如,国产品牌“酷派”就推出了TD/GSM自动切换的双待智能手机,能实现可视电话、视频留言; 支持Office文件、海量信息存储; 还具备支持自动对焦的双摄像头设计等功能。 一家刚刚从导航仪转做导航手机的厂商的代表告诉记者,TD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诺基亚这些大厂商在TD上行动越缓慢,对我们而言越有利。”这家公司声称其手机的导航功能绝对不亚于任何一家著名公司,可以说是“全球最好的。” 显然,TD的终端产品已是百花齐放,离开那些所谓的国际著名手机厂商,中国人也能玩转自己的TD终端。当然,TD的发展并不排除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这一点在TD的技术演进上可见一斑,TD正在与WCDMA技术融合,沿着TD-LTE之路往前走。 埃森哲的李为冲博士曾向记者表示,中国移动在布局TD时,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将TD-LTE作为国际标准,为TD迈出guo门打开新的契机。李为冲告诉记者,早在xx年初,在政府支持下,中国移动在巴塞罗那召开LTE产业峰会,携手沃达丰、Verizon,宣布将联合开展TD-LTE测试,并得到国内、国际制造业20多家公司的积极响应。 本届展会上,不少通信厂商展出了支持LTE技术的相关产品,其中,SDR的概念受到追捧(SDR,SoftwareDe-finedRadio,通过软件设置实现不同调制方式、不同无线标准之间的灵活配置和转换)。 譬如,鼎桥推出的全新一代绿色基站,采用华为 _基站平台,实现了TD-SCDMA和TDDLTE共享统一的硬件平台。中兴通讯也特别展示了基于SDR软基站的FDD/TDD融合理念,用统一的硬件平台实现了WCDMA、CDMA2000、TD-SCDMA到LTE的平滑演进和升级。 此外,TD专用技术智能天线也比较惹人瞩目,其体积已经与GSM天线相近甚至更小,几乎是原来的1/3。大唐移动、诺基亚、西门子及安德鲁电信等纷纷展出了最新的TD智能天线和射频拉远系统。 毫无疑问,由中国移动主厨的这一席TD盛宴,以其高调、强势、大手笔展示了TD技术相比其他3G技术的优势,给众多ICT厂商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但也有专家指出,中国移动眼下需要做的是破TD的内容短板,要顺应向“移动信息专家”的转型战略,在3G业务发展初期就应积极寻求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扩大合作的范围和合作模式,以抢夺信息供应商这一稀缺资源,为差异化竞争保障。“对众多的增值服务商而言,TD内容模式创新酝酿着新的商业机会。” 微软当盟主 生力军齐奏“Telco2.0” 在本届展会上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你已经分不清楚IT厂商和通信厂商的本质区别了。 一方面,通信厂商热衷于向政府、企业等垂直行业展示其基于通信的ICT解决方案。譬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除了电信业务外,它已经成功地切入到政府企、业行业,提供了不少基于政府、企业的重要项目,在众多规模大、领域广、金额大、风险高的项目中,扮演了集IT与通信于一体的总集成商的角色,和众多IT厂商一起,为政府、轨道交通等垂直行业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参展IT企业由以往的配角向主角迈进。早些年,IT厂商往往是将电信行业的运营商和设备商作为其最重要的IT客户,来兜售企业营运和后台的支撑管理技术。现在 IT厂商们不仅向它们兜售后台技术,还积极打造以自己为核心的生态链,主动参与到前台的业务服务层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 微软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诠释“S+S(软件+服务)”战略给通信业带来的无穷魅力。微软公司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金伯乐认为,“S+S”体现在通信领域,就是从后台的电信技术到消费者享受的移动技术和服务的整体价值主张即Telco2.0,微软不可能做所有的事,必须和合作伙伴一起推进Telco2.0。 记者在微软通信展的展台上充分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手机终端上,微软在展台上特别设立了产品墙,展示了多普达、三星电子、摩托罗拉、联想、夏新、LG、华硕、惠普、中兴、宇达电通等品牌的近50款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在手机软件上,微软和其合作伙伴展示了近40款Windows Mobile 应用软件。 此外,微软还请Marvell与其一道作秀。众所周知, 一年半前Marvell收购了英特尔无线芯片部门,最近又发布了Sheeva CPU核心技术,将手机芯片的计算处理能力提高了一大步。据Marvell的市场发展经理姜鹏介绍,1.2G的手机芯片在实验室中已经做出。 姜鹏并不讳言: “Marvell同微软在移动设备领域上的合作,与英特尔和微软在PC领域的合作一样密切,在研发阶段,双方就有配合了。”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绝大部分Windows Mobile高端智能手机,就是“Marvell Inside”,但不同的是,手机芯片厂商很多,手机操作系统也没有出现PC操作系统那样垄断的状态,所以双方还有别的合作伙伴。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Windows Mobile+Marvell的模式,刺激了手机生力军的崛起。除了PC厂商出身的华硕、联想、惠普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外,还吸引了一些亚洲新兴品牌手机厂商的热烈追捧。微软将其在PC领域的成功模式,拷贝到移动通信领域,已经初具雏形。 事实上,微软所秉承的Telco2.0,也是“以消费者客户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