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预拌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和防治]_第1页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预拌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和防治]_第2页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预拌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和防治]_第3页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预拌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和防治]_第4页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预拌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和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预拌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和防治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地区的预拌混凝土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在对其质量的专项检查中发现,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混凝土强度偏低、现浇梁板构件出现裂缝、外加剂使用混乱等一些质量问题并给工程带来一定的隐患。本文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系统的探讨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方案。 1. 成因及分析 1.1 预拌混凝土强度偏低的成因分析 在对预拌混凝土的抽样检测中,强度偏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粗骨料强度不符合要求 对等级较高的混凝土,粗骨料的强度非常关键,因此必须检验。在生产中,多数搅拌站的粗骨料检验报告中,没有列出碎石压碎指标值,甚至采用低配制要求,造成混凝土配制强度偏低,影响工程质量。 2) 水灰比过大 有些搅拌站在遇到下雨天气时,仅凭经验判断含水率,未增加砂石含水率测定次数,及时调整砂、石和水的用量,造成水灰比过大,影响混凝土强度。天气炎热运距较长时,未对搅拌运输采取有效的防高温措施,以致水分挥发,坍落度减小。有些施工人员对随意加水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认识不足,为便于搅拌、泵送、浇筑,随意加水以致水灰比过大,坍落度增大,从而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3) 粉煤灰及外加剂掺量过大 有些搅拌站盲目追求低成本,节约水泥,未对粉煤灰和外加剂进行试配,且生产管理混乱,对材料的码放不规范,以致在生产过程中错用粉煤灰和外加剂,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 1.2 裂缝类型和原因分析 1) 沉降变形 混凝土浇筑后不均匀沉降引发的沉降裂缝。因混凝土配合比不良,大厚度构件浇筑后数小时出现,基础或混凝土自身沉降,模板胀动所致。 2) 收缩裂缝 混凝土塑性变形阶段水分蒸发,由混凝土干燥收缩引起体积变化,周围受约束或高配筋的构件,硬化时或硬化后出现。 3) 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热的内表温差,表面与环境温差导致的收缩裂缝,主要出现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 4) 干缩裂缝 混凝土凝结硬化后的干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失水较快,在收缩应力作用下出现。a.从混凝土自身来看,等级提高时,通常采用增大水泥用量,掺入外加剂减少加水等措施来保证强度,并保持泵送所需的流动性。但遇到高温环境,混凝土表面水分很容易蒸发,表面收缩,导致裂缝产生。b.泵前加水局部水灰比过大,当水分蒸发后,表面收缩也产生裂缝。 5)荷载裂缝 配筋不当或附加箍筋错位的附加应力裂缝。 6) 胀缩裂缝 水泥、掺和料、外加剂本身不安定或掺混不均匀产生的胀缩裂缝。 2. 防治措施 2.1混凝土强度偏低的防治 1) 加强对粗骨料强度的检测 由于粗骨料强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应进行岩石强度检验;混凝土强度为强度标注值增加1.645倍标准差,保证率达到95以上。结合施工现场条件和实验室的差异和变化,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从而具有相应的强度保证率。 2) 调整用水量 搅拌站应保证砂石骨料具有相对稳定的含水率,雨天气应及时调整砂石及用水量,确保水灰比,满足混凝土强度和施工和易性要求。由于在相同材料和工艺下,混凝土强度取决于水灰比。所以,为保证因运输距离过大或气候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丧失水分,不能为了便于施工而随意加水以增大水灰比和坍落度,这样会加剧混凝土离析和泌水,影响硬化后强度。 3)严格控制粉煤灰和外加剂掺量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起填充、均化和润滑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减水作用,再加上粉煤灰与水泥水化产物的二次反应,生成低钙硅化凝胶体等水化产物,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但大掺量粉煤灰对混凝土带来早期强度偏低的不利因素,所以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应该以尽可能小的水胶比配制。 外加剂的选用要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施工条件和气候情况,同时结合原材料、配合比,特别是与水泥的相容性等综合考虑,选用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经过测验最终确定,以保证其误差在1以内。 2.2预拌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化热,出现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产生内表温差。减小温差的措施是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也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为更好控制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可以根据结构实际负荷,对结构强度进行验算,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可用56d或90d抗压强度代替28d抗压强度作为设计强度,也可添加粉煤灰调整水泥量。 2)混凝土中添加一定数量优质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其润滑效应,可改善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从而改善了可泵性。同时,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所具有的强度特点,初期处于较高温度条件下,强度增长较快、较高,但后期强度增长缓慢。掺加粉煤灰后,其中的活性Al2O3、SiO2与水泥水化析出的CaO作用,形成新的水化产物,填充孔隙,可改善了混凝土后期强度。 3)掺加具有减水、缓凝、引气的泵送剂,可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由于其减水作用和分期作用,在降低用水量和提高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水化热,推迟放热峰的出现,因而减少温度裂缝。 4)选用优质的粗细集料。根据工程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例如540mm粒径的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可比525mm粒径的减少用水量68kg/m3,降低水泥用量15 kg/m3,因而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 要优先选择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泵性。细集料使用级配良好的中砂为宜。采用细度模数2.8的中砂比2.3的可减少用水量2025kg/m3,降低水泥用量2835kg/m3,因而降低了水化热、混凝土温升和收缩。泵送混凝土也宜选用合理砂率,如果砂率过大,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会增大收缩和裂缝。 5)改进施工工艺 a.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总升温,减小浇筑后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也是一个重要措施。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原料温度,混凝土中石子比热较小,但含量最大,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石子温度。在气温较高时,为防止太阳直接照射,可在砂石堆放场搭建简易遮阳篷,喷淋雾状水,或者在使用前用冷水冲洗。搅拌运输车罐体、泵送管道保温、冷却也是必要的措施。 b.改进搅拌工艺。采用净浆裹石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治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后界面过滤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并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和裂缝。 c.改进振动工艺。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可排出混凝土因泌水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减少内部裂缝和气孔,提高抗裂性。 d.改进养护工艺。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热扩散,降低表层温差,防治表面裂缝。由于散热时间延长,混凝土强度和松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混凝土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了贯穿裂缝的产生。浇筑时间不长的混凝土,仍然处于凝结、硬化过程,水泥水化速度较快,适应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 3 总结 对预拌混凝土使用中出现的常见质量问题进行防治。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特别是砂、石质量一定要进行抽样检测。2)应根据砂、石的含水量、天气状况等调整用水量,以控制水灰比并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值,解决其过大或过小的问题。3)商混生产试验人员取样做试块要有代表性,使其能真正代表出厂预拌混凝土的质量。4)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综合技术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5)采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和料。6)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技术。 _ 1. GB 5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