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秋季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_第1页
2005年秋季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_第2页
2005年秋季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年秋季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班级_姓名_座号_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表格内。共20小题,40分)1、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今天的A北京市 B云南省 C陕西省 D河南省2、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A能使用工具劳动 B群居生活 C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 D几十个人一起过着氏族生活3、在原始社会,由共同祖先繁衍下来,并带有血缘关系是生活集体是A原始人群 B远古人类 C氏族聚落 D国家4、下来不属于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的是A懂得钻孔技术 B懂得人工取火 C会制作装饰品 D开始使用天然火5、宰杀自己饲养的家畜吃肉的原始居民是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A B C D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学会了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改善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工取火的实现7、下列属于皇帝发明的是人工取火 建造宫室 发明舟车 蒸米饭A B C D 8、构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工具简陋 B 血缘关系松散 C自然条件艰难 D体质发育不全9、关于原始社会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幸福社会 B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时最长的社会阶段C原始人类过着氏族社会的生活 D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面对自然无能为力10、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A直立行走 B语言的产生 C火的使用 D制造和使用工具1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1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 B巩固国家政权 C开发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 D 建立对全国的控制网13、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14、公元前3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表明A周天子非常敬重齐桓公 B齐桓公有很大号召力 C齐桓公“尊王攘夷”政策得到拥护 D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被确认15、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B 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C 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 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16、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 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17在诸子百家中,主张“仁政”的是A儒家 B 道家 C法家 D墨家18、下列成语和楚庄王有关的是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问鼎中原1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儒家 B 法家 C道家 D兵家20、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A他在战争中立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D四十岁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二、辨析改错(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理由)1、在风雨交加的一个夜晚,山顶洞人的火种不慎被雨水浇灭了,他们懊悔不已:以后他们又不得不生吃食物了。(2分)2、半坡氏族生活在长江流域,它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4分)3、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开始了“公天下”的历史。(4分)4、都江堰在长江上,是两千年前的秦朝人李冰父子修建的。5、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河姆渡人挥舞着手中各种各样的打制石器,正忙着在农田里种植粟;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一些妇女正在纺纱、织布缝制衣服,屋里的地面上,摆放着许多底色为红色、上面绘有动物、植物、人和几何纹图案的陶器。好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啊!(6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三、材料题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分)(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4分)(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分)4、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吕氏春秋(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2分)(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2分)(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2分)(4)除了治水,大禹还有哪些重要事迹。(4分)26、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史实?(2分)(2)试总结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原因。(6分)(3)阅读材料后谈谈你的感受。(2分)27、材料1:商鞅变法时曾在南门立一根大木柱,宣布:谁能把木柱搬到北门,赏十金。国人不相信会有如此重赏,无人肯搬。商鞅有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个胆大的人把木柱搬到北门,商鞅立即如数发给赏金。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1中商鞅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2)材料一中商鞅的做法对我们在做人方面有什么启示?(2分)(3)文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2分)(4)文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1分)(5)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结果如何?(3分)一、选择题15 CDCDB610 CAABD1115 CBCDB1620 DADBD二、改错辨析题1、山顶洞人已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他们不会因火种的熄灭而不得不生吃食物。2、半坡氏族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的种植作物是粟。3、夏朝是大禹建立的,启夺取王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4、都江堰在岷江流域,是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不是秦朝。5、河姆渡人使用的是磨制石器而不是打制石器;河姆渡人种植的是水稻而不是粟;河姆渡人的住房式样是干栏式的而不是半地穴式的;制作红色并带有各种图案陶器的是半坡人。三、材料解析题1、(1)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2、(1)大禹 (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3)三过家门而不入(4)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贡,划九州,筑九鼎。3、(1)春秋时期 (2)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取得人才优势。改革内政,发展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