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之分析综合,考纲解读2015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分析综合”具体包括三点:(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读文的基本技巧:1、整体解读文章高考选择“浅易”古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知人、明事、辨理(1)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搞清楚。,(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辨理。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2、倒吃甘蔗层层划读所谓“倒读法”,就是借助于题面来阅读,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这是一种辅助方法。当我们做文言文试题的时候,可以先阅读信息筛选题和文意分析概括题这两个题目,利用其中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读懂文章。(1)筛选信息的试题。筛选信息的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内容的中心,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抓住题干所规定的这些筛选信息的“中心”,再去读文章,就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试题。这类试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一般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而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因此这四个选项可以成为再读文章时的“导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读法”的运用。,3、题文对应,由文及题题目由文章而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答题就要分析题目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从选文的整体出发来研读与题目相关的局部,以形成答案。具体地说,就是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文相关部分作具体对照,以确定答案的正误。强调“题文对应”,也是有针对性的。一些同学解答文言文试题时,往往就题答题,不顾语境,不顾全文,往往出错。这种教训也是应该记取的。,古汉词典王力,古汉词典王力,古汉词典王力,从内容上看,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大多为“一人多事”型,即选文围绕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特点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事件事件事件所谓“层层划读”,就是在每读完一个事件(或人物)片断时,在文章中用铅笔以竖线划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有利于读懂原文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二是即使对原文中的内容读不懂,但也可以知道这个事件发生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是谁和这个人之间的事,达到“故事没读懂,但题做对了”的效果。,具体内容上,要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它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分析能力,近年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信息要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2)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3)表现人物情感的信息;,(4)反映人物思想道德的信息;,(5)展现人物性格的信息;,(6)反映人物志向的信息:,(7)表现人物才智的信息;,(8)有关选文的综合信息等,考点解读,命题人命题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六种:,一、对象错位:,二、方法错位,三、概念错位,四、主旨错位,五、事件错位,六、关系错位,应对方法,一、把准对象,忌张冠李戴,二、体情察意,忌断章取义,三、找准区间,忌无中生有,四、锁定内涵,忌无的放矢,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一、对象错位,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二、方法错位,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三、概念错位,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1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B.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C.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D.颖川公卒,哀毁如礼遇事慷慨,不避艰险,“乐善好施”是指“爱做好事,喜欢施舍”。它的特定内涵是:施舍的对象必须是“外人”,施舍的原因必须是“穷困”。,A项中句的“人产计口给食”说的是对家人按人口定量供应粮食,它的对象是“家人”,原因是“勤俭持家”,所以不能称为“施舍”。,“孝道”是指“奉养父母的准则”。它的特定内涵是:奉养的对象是“父母”。,B项中句对待的是“诸兄弟”,所以不能称为“孝道”。,D项第一句先祖因其父“颍川公”丧而悲“哀毁”,体现“孝道”;第二句的“慷慨”是情绪激昂之意,从“不避艰险”可以看出,故不是“乐善好施”。,C,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红线,那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与“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相合。而传统美德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选文中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美德是个筐,事事往里装”,命题人看准了这一点,往往在“某一种”传统美德的“点”上命题,制造出“主旨错位”的误区。,四、主旨错位,人物传记类文章讲究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必须悉心揣摩语境,洞察人物言行举止背后的“隐情”,千万不能脱离语境,就事论事,否则,极易落入命题人设计的陷阱。,五、事件错位,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题人有时会将“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或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从而使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六、关系错位,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请以人君礼葬之即为孙叔敖衣冠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属我贫困往见优孟ABCD,解答文言信息筛选题,考生既要明确试题设置的“要点”,又要懂得一些行之有效的破解方法,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应试信心,从而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课堂小结,错项陷阱设置揭秘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第6题是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试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年年必考。这道题常常以指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技巧,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一、曲解词义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时,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如: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宋庆礼传解析该项源自原文的“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一句。该句中“更”古义有“复,再”义,又有“另,又”义,而命题人却将“更”义曲解成了后一种“另”义,上文有“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句,庆礼认可。可推知“更”用前义。这就是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二、对象错位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抓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误项。如: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陈公弼传“(陈公弼)安排他到鄂州做官”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原文为“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复以正民为鄂州。,三、时序倒置人物传记类文章通常是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的,而这几件事在文段之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命题人有时便在错项设计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如2010年山东卷第12题C项: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C项中明显将“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与皇帝授予申甫官职这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弄错了。根据原文“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可知,应该是申甫先被皇帝召见,他非常感动,表示愿意誓死为国效力,然后皇帝才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四、事件杂糅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让考生难以分辨正误,难以理解头绪。如: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广收学徒,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员多达几十位。后来(后汉书鲁恭传)解析:“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员多达几十位”是他在公爵职位上事。原文最后一段“(鲁)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表明这一点。此题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两件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从而迷惑考生。,五、无中生有所谓的“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身上,以此来干扰考生的思维。如:有个赌徒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赌徒服罪宋史薛奎解析根据原文“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可知,赌徒是在严刑审讯后屈招的,不是被人指认为凶手”也没有服罪,所以A项“被人指认为凶手,赌徒服罪”的分析就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六、言过其实命题者故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精神从而对其观点态度故意作出错误解说,这是我们常常在解读时容易犯的毛病,即对待古人不能依据其具体时代,不能立足于文本作出合理评价,常常以今律古。如2010年江西卷第12题B项: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原文中“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是说太后最终也醒悟过来听从了王德用的做法。文中并没有表述太后对王德用的赞赏。,七、强加联系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把原文本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或联系不直接的事件强行联系在一起,由此推论出一个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如2010年浙江卷19题D项: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此项表述中,“恃才傲物,言行偏激”的评价与文意不符,作者是站在赞赏的角度来写胡叟的,并未否定他。另外,胡叟仕途受阻与得罪韦祖思这两者在文中并没有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选项D给出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属于强加因果,以误导考生。,八、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概算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年合肥创和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批人员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产品具体信息与功能达标保证承诺书5篇
- 产品品质检测与优化分析工具集
- 高考试题分解图解及答案
- 高级职业农民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政府采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丙肝防治培训考核试题(+答案解析)
- 人行法律笔试题目及答案
- 销售客服笔试题目及答案
- 法律基础(第4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手册2022版
- 胃癌的影像学诊断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办法
- 唐山曹妃甸大宗物料长距离输送综合管廊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 JJF 1915-2021倾角仪校准规范
- GB/T 8017-2012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 GB/T 20633.2-2011承载印制电路板用涂料(敷形涂料)第2部分:试验方法
- 零星工程维修合同
- DB37-T 4328-2021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 防盗门安装施工方案5017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