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生产概论绪论》PPT课件_第1页
《冶金生产概论绪论》PPT课件_第2页
《冶金生产概论绪论》PPT课件_第3页
《冶金生产概论绪论》PPT课件_第4页
《冶金生产概论绪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冶金生产概论,绪论,1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钢铁工业是基础材料工业,其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国民经济发达程度,工业化水平,国民生活水准,劳动生产率,机械设备,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市政设施,民用住宅,基础材料,钢铁产品,人均年占有钢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日本世界第一800kg/人.年,中国380kg/人.年,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原因:储量大;冶炼加工容易;综合性能好预计未来几年钢铁产品在各行业中占的比例,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重轨,桥梁用钢,奥运鸟巢,板卷,彩涂板,冷轧镀锌板,船板钢,锅炉容器用钢板,钢管,管线钢,螺旋焊管,线材生产,厚板矫直,厚板冷床,铁的故事,在远古时代,第一块落到人类手中的铁可能不是来自于地球,而是来自宇宙空间,因在一些古语中,称之为“天降之火”。埃及人把铁叫做“天石”。可见人们最早认识的铁是从陨石开始的。,2.世界钢铁生产的发展状况与我国钢铁生产概况,“天外来客”毕竟有限。因此在冶金业发展之前,用陨铁制作的器具相当的珍贵。因此,铁在地球上的出现与使用,在最初是带有神秘与高贵的色彩。只有最富有的贵族才能买得起耐磨的铁制装饰品。在古罗马,甚至结婚戒指一度是铁制而不是金制。在世纪探险家航行中甚至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用一枚生锈的铁,可以换一头猪,用几把破刀,就可换足够全体船员食用好几天的鱼。因为他们遇见的波利尼亚西土著人对铁的渴望超过了其它。有史以来,锻造业也一直被认为是最体面的行业之一。,著名铁建筑,年,由杰出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Eiffel.G)设计的一座宏伟的铁塔建筑物在巴黎落成。许多人认为,这座高米的铁塔不会持久,艾菲尔却坚持说它至少可以矗立四分之一个世纪。到现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艾菲尔铁塔仍然高高屹立在巴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成为法国的骄傲。,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世界工业博览会上,一座让人过目难忘的大楼矗立起来,这座建筑物由个巨大的金属球组成,每个球的直径为米,个球处于立方体的每个角顶,第个球处于立方体中心,这正是一个放大上千亿倍的铁晶体点阵模型,它叫阿托米姆(Atomin),也是铁的象征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炼铁发展,在人类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原材料中铁应该居首位,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区,冶铁技术的发明都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早期的冶铁技术,大多采用“固体还原法”,即冶铁时,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点火焙烧,在6501000温度下,利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遂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铁。但是由于炭火温度不够高,致使被还原出的铁只能沉到炉底而不能保持熔化状态流出。人们只好待把铁炼成,炼炉冷却后,再设法将铁取出。这种铁块表面因夹杂渣滓而显粗糙,有的还不如青铜坚韧。后人们发现,炼出的铁反复加热,压延锤打,才能柔韧不脆。人们还发现再将红热的锻铁猛淬入冷水会变成坚韧的好铁,这种铁比青铜好。,古代炼铁与现代炼铁之比较,1万t生铁,1.6万t铁矿石,3000t焦炭,2000t煤粉,3000t炉渣,0.19亿m3煤气,0.15亿m3空气,Q1:生产1t生铁需要的原料分别是多少呢?,(1)世界钢铁生产的发展状况,现代钢铁工业始于19世经初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真正得到大规模发展的是20世纪。1900年全世界钢总产量仅2850万吨,1937年突破1亿吨,达到1.1亿多吨,到2000年达到82960万吨。在100年间,钢产量增长了30倍,年平均增长3.4%,累计产钢达300亿吨以上。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突破性的发展,钢铁工业的产品品种、质量、工艺技术、装备、技术经济指标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20世纪世界钢铁工业的最深刻变化,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先进的产钢国家完成了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的战略转移。回顾20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01年到1951年,是第一代钢铁技术推动现代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钢铁工业在基数较低的基础上起步,由于以高炉、平炉、模铸造、初轧开坯、横列式轧机为主的第一代钢铁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有史以来钢铁领域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产量迅速扩张。到1937年,钢产量达到11000万吨,首次突破1亿吨;到1951年,钢产量达到21070万吨,首次突破2亿吨。这一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51年间,世界钢产量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钢铁生产国分布十分集中,大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的美国和西欧(以西德为主)以及前苏联,高达全世界钢铁产量的87.5%,成为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基地。美国因其远离战场的优势和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1951年,美国钢产量达到9544万吨,占全世界钢产量的45.3%,在世界钢铁工业中占据了霸主地位。,第二阶段,从1952年到1974年,是第二代钢铁技术推动世界钢铁产量加速扩张的阶段。由于高炉喷煤、氧气顶吹转炉、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连续铸钢、连续轧钢、冷热带钢连轧机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在短短的23年中,世界钢产量以5.4%的年平均增长率快速扩张,从1951年的2亿吨迅速跃上了7亿吨的台阶(70342万吨),高级轿车面板、合金板、高强度石油管、冷轧硅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大量投入市场。这一阶段,日本钢铁工业技术和规模实现了飞速发展,在技术上基本淘汰了平炉,发展了大型转炉和连铸、连轧技术,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钢产量从1951年的650万吨增长到1974年的11713万吨,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3.4%,逐步取代美国、苏联而居于霸主地位。其他三大产钢国家即美国、前苏联、西德,分别以1.43%、6.6%、5.41%的速度实现规模扩张,1974年钢产量分别达到13220万吨、13620万吨和5323万吨。,第三阶段,从1975年到20世纪末,世界钢铁工业进入了重结构优化和重吨位增长两种类型共存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钢产量始终在7.08.0亿吨之间徘徊。从1975年到1994年的20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14%。到2000年,钢产量才突破8亿吨达到82960万吨。这种发展格局是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构成的。一种是日本、西欧、美国等工业化早已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在吨位负增长的同时,走上了品种质量型和集约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另一种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工业化进程,偏重于吨位增长,加快了产能扩张速度,(2)我国钢铁生产概况,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手抬价,对我国钢铁企业形成需求控制。行业不规范,调控不力。受市场需求驱动,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受利益驱使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产能扩张无度。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争原料、抢市场、拼价格,其产品又多是低附加值的大路货,如线材、盘条等,使产品利润被不断走高的原料价格所侵蚀。在国际基础资源市场,“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涨价”的怪现象,在钢铁工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需求传导,引起连环涨价。急剧增长的钢铁产销量,对国内交通运输形成巨大压力,仅进口铁矿石和出口钢材两项运输总量,2006年铁路运输量就达13.79亿吨(含原辅能源材料)。近几来,钢铁企业进口大量铁矿石,又出口生铁、钢坯和钢材等产品,导致国际海运价格大幅攀升。2007年,巴西、澳洲到宁波港的铁矿石运费已分别由1月份33.64美元/吨、15.93美元/吨,上涨到10月末的85.56美元/吨和36.29美元/吨。,二、污染环境,恶性竞争,钢铁工业是耗能大户,也是资源消耗大户,除了需要高品位铁矿石外,还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煤、焦炭、水、电及熔剂等。钢铁行业更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是个地道的大污染行业。在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渣留在国内,我国钢铁工业年排废渣高达5亿吨左右,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出口产品近5300万吨,在生产过程中废渣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2.4%。全国钢铁工业每年氟化物气体排放量约250万吨以上,而出口产品部分,留在国内大气中的氟化物约占1/10。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外两个市场消费旺盛,使得国内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一再攀升,产能一扩再扩,总生产能力已远远超过国内实际需求,但高端钢铁产品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有钢铁企业1400多家,绝大多数位于华北、华东地区,多以中小钢厂为主,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仅有8家,位居前12位的企业产量合计,仅占全国总产量的45%左右。点多、面广、量小的中国钢铁工业布局,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做大后做不强的主要制约瓶颈。虽然国家进行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关闭了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生产工艺简单、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但由于国外市场需求强劲,大量低端产品出口失控,给本来应予淘汰关闭的小钢铁企业变相输了血,使他们得以生存。这些企业的生存给市场、环保、能源和运输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它们的低价竞销、不规范的市场购销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导致我国钢铁产业散、乱、差的一个不可忽视原因,是地方利益作祟。一些地方政府以局部利益代替全局利益,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大地方财政收入,不计后果大建快上小钢铁企业,形成了今天的小企业与大企业争原料、争能量、争市场的恶性竞争局面。,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三、行业管理失控,产业定位不清,为了满足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满足内需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对“利益和代价”两者进行权衡,这是贸易的基本原则,如果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而不惜代价,这样的外贸政策是值得商榷的。中国作为钢铁生产大国,在创造出数个“世界第一”背后,却没有在世界钢铁产业格局里获得应有的话语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越多,国际卖家的涨价就越有劲,以到岸价计,海运费用也水涨船高。我们为钢铁产品消费国承担了环境污染,出口到欧洲的钢材还遭到反倾销诉讼。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高能耗、高污染、争抢资源”的小钢铁厂一直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遏制,走入一个“产能扩大-产量增加-低价出口-遭遇制裁”的产业循环怪圈。发展经济,建立一国强大的工业发展体系,离不开钢铁工业,但必须有一个确切合理的定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资源、能源短缺国,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必须依据这个基本点,一切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去考虑。因此,内需是首要因素,一切必先从满足国内需求出发。从我国的资源情况来看,我们没有条件和能力,为国际市场大量提供钢铁产品,我们也不应当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制造基地,更不应该以牺牲环保、能源和资源为代价,换取他国对钢铁产品的需要。我国的钢铁工业不能“两头对外”,一方面大量进口原料,另一方面大量出口初级产品,这样的产业局面如果继续下去,必将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伤害。,东北地区鞍山本溪华北地区河北宣化、迁安、邯郸、邢台内蒙、山西中南地区湖北大冶、湖南湘潭、河南舞阳、安阳江西、广东和海南都有一定储量华东地区山东金岭、安徽江苏的沪宁矿区其他地区,国内铁矿资源分布,铁矿石价格谈判,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最早开始于1981年,经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谈判协商后,双方确定一个财政年度的铁矿石价格。根据历年传统的谈判习惯,国际铁矿石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并分别确定亚洲价格和欧洲价格。亚洲市场主要以日本为用户代表,欧洲则以德国为用户代表。根据往年谈判惯例,一旦供应商任意一方和钢厂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则本年度铁矿石谈判就会结束,其他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为新的年度价格,即首发价。但该惯例在08年首次被力拓和必和必拓所打破,去年,中钢协一直声称,不会接受力拓同日本达成降价33%的协议。据中钢协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2777.9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412.18万吨,增长41.5%。由于铁矿石进口总量超过实际需求8600万吨,造成铁矿石进口贸易秩序混乱,部分企业和港口库存积压,海运船只滞港待卸时间延长,海运费价格上涨,进而推动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铁矿石四大买方阵营,铁矿石四大卖方阵营,铁矿石采购量,中国坚持铁矿石谈判三大原则,第一,结算时间按中国规矩。中钢协负责人表示,中国应建立铁矿石谈判的“中国模式”。由于矿价波动对钢材成本影响较大,结算周期定为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的一个财政年度内。第二,坚持长期协议量价互动,量大应价优。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铁矿石品位、不同矿山,分别确定一个铁矿石离岸价格,双方一旦确认该价格,不论什么企业都应执行该价格,不能再分为长协价和现货价。第三,中国统一价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铁矿石品味、不同的质量、不同的矿山企业确定一个铁矿石离岸价格,不能再分长协矿价和现货矿价,一旦确定,所有跟中国钢铁企业签订协议的供货商都要实行这一个价格。,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态度,力拓表态中方可享铁矿石单独定价,中国可以适用新的、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的定价协议,不过他同时警告说,中国钢厂制定不公平基准价格的任何企图都将会使谈判陷入困境。必和必拓放话:中国应按国际规则办事必和必拓即董事会主席表示中国应按国际规则办事,“如果打算继续玩这个游戏,就得跟大孩子们打交道。”而这句话,可以算作是必和必拓对“中国模式”的一种回应。淡水河谷冷对长协谈判力拓和必和必拓公司继续冷对明年的对华铁矿石长协谈判,而被国内钢企认为“可以成为最佳突破口”的淡水河谷似乎也关紧了谈判的大门。淡水河谷不会主动或提前给出谈判结果,他们还会继续跟随两拓。,铁矿石谈判结果,涨幅示意图,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增长示意图,矿采总结,连续五年痛失“话语权”,令中国钢铁业损失惨重,过去7年中国钢铁商和铁矿石消费者,因价格谈判下铁矿石定价太高,损失高达7000亿元,2011前7月进口铁矿石价格同比大幅上涨37.79%,中国多付1371亿。中钢企沦为国际矿商挣钱工具,三大矿商发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财报可以发现,仅必和必拓一家的盈利(131亿美元,约合828亿元)就是宝钢、武钢和鞍钢利润之和(65.25亿元)的12倍之多。27家国内一线钢厂利润(净利润99.78亿元)不敌必和必拓1/8。钢企正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计划对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铁矿石资源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增加中国的铁矿石供应渠道降低对三巨头的过度依赖。目前中国对非洲铁矿石项目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50亿美元,而拟议中的投资可能会超过百亿美元,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全球铁矿石供应市场的格局(三巨头在增产方面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52,产业链,钢企,焦煤企业,铁矿厂,炼焦企业,造船,机械,基础设施,房地产,汽车,家电,石化,钢材消费,3.钢铁行业格局及未来趋势,中国钢铁企业排行榜1-15名2010年度,排名单位名称省市行业企业性质主营业务收入(千元)第1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市钢铁股份161756528第2首钢总公司(集团)北京市钢铁国有61900000第3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辽宁省钢铁国有50142107第4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湖北省钢铁国有40126080第5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钢铁有限31074562第6莱芜钢铁集团山东省钢铁有限30102773第7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钢铁国有29016920第8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山东省钢铁国有27396350第9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钢铁股份26838574第10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钢铁国有26169112第11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四川省钢铁国有25294203第12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钢铁国有25124553第13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钢铁国有23515050第14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钢铁有限22687670第15北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钢铁国有22091340,“三皇五帝”格局,近年,随着钢铁业并购高潮迭起,从产能及布局来看,目前钢铁业已形成“三皇五帝”局面“三皇”指宝钢、鞍钢、武钢,“五帝”指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华菱集团、马鞍山钢铁集团、江苏沙钢集团。,大型钢铁集团布局,钢铁厂布局,企业标杆,米塔尔:国际并购的整合和管控浦项制铁:眼光长远的壮大之路新日铁:连横之路宝钢:模式战略精要,钢铁产业调整和发展,进一步加快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央企在全国范围内兼并和省企业整合)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高新尖能力(产能升级)。与国内的支柱产业更好结合,进行产品和产业调整布局(在沿海)。关、停、并、转一批高耗能、高污染、无资源的生产企业,从全局出发,杜绝地方利益干扰,通过调整让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探索产融结合。拓展铁矿石来源,在经济危机下加大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扩大钢铁集团产业链,,兼并重组模式分析,这种模式是单纯的行政手段,操作简单快捷,这一类型的案例包括:宝钢对上海地区钢铁企业整合、湖北省国资委划拨51%股权给武钢、贵州水城划拨首钢等。对于一些长期经营效益较差,并且本省缺乏有整合实力企业的省区,地方政府倾向于引进龙头钢企进行改造。,政府无偿(部分有偿)划拨模式,龙头企业主动性收购兼并模式,这类整合体现了市场交易原则,收购方以现金或股权方式购买,同时也考虑资源/市场互补等综合因素,并购后往往能形成比较稳定的企业组织并有望长期体现出1+12的并购优势。当然,这类并购的前提也一定需要被收购方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这一类型的案例包括:宝钢整合广东钢铁集团、武钢收购柳钢等。,区域内行政整合模式,这类整合模式主要发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