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检》PPT课件.ppt_第1页
《临床尿检》PPT课件.ppt_第2页
《临床尿检》PPT课件.ppt_第3页
《临床尿检》PPT课件.ppt_第4页
《临床尿检》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尿液分析临床应用,技术部杨力帆,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HANGZHOULONGXTECHNOLOGYCO.,LTD,尿液检查,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用药监护,健康普查,职业病防护,遗传代谢病筛查,3,尿液分析专业生产商,尿液理学检验尿液化学检验尿有形成分检验,尿液生成,尿液分析专业生产商,肾脏,肾单位,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尿的形成和排出,6,尿液分析专业生产商,尿液理学检验尿液化学检验尿有形成分检验,尿液生成,一、尿量定义:24小时排出体外尿液总量。标本保存:每100ml尿液中加甲苯2ml防腐。参考值:正常成人尿量1-2L/24h。,(1)无尿:0.1L/24h或12h无尿液(2)少尿:0.4L/24h或17ml/h肾前性肾性肾后性(3)多尿:2.5L/24h生理性:饮水过多、输液等。病理性: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临床意义,理学,二、尿色和透明度正常尿液为黄色或淡黄色、清晰透明。病理性尿色改变常见的有:(1)血尿:血尿呈洗肉水样红色,尿潜血试验阳性。(2)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呈葡萄酒色或棕褐色,尿潜血试验阳性。(3)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浓茶色或酱油色。,(3)菌尿和脓尿:菌尿呈云雾状;脓尿呈白色混浊状。不论加热或加酸,混浊均不消失。(4)结晶尿:有晶体析出而呈现白色混浊状,加热或加酸,混浊消失。(5)乳糜尿:因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尿乳糜试验阳性。,三、尿气味正常新鲜尿液为微弱芳香气味,久置后可出现氨臭味。新鲜尿液出现氨味多为慢性膀胱炎和慢性尿潴留腐臭味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或晚期膀胱癌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蒜臭味常见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尿“老鼠尿”样臭味与苯丙酮尿症有关,11,尿液分析专业生产商,尿液理学检验尿液化学检验尿有形成分检验,尿液生成,化学一、潜血过氧化氢+指示剂=颜色反应(血红蛋白中亚铁血红所含过氧化氢酶催化而来)临床应用:明确区分溶血是泌尿道还是血管系统原因,血尿主要用于泌尿道疾病的筛查和诊断误差产生原因:1.尿潜血阳性不等于血尿,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红细胞诊断。2.热不稳定酶、菌尿,被漂白剂,84消毒液,过氧化氢溶液污染过的留尿容器,可引起假阳性3.VC可产生假阴性结果。,产生新生态氧,二、白细胞特异性酯酶+吲哚酚酯+重氮盐=颜色反应(中性粒细胞)临床应用: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产生误差原因:1.酯酶法检测只对中性粒细胞灵敏,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不反应,假阴性率高,与显微镜检测白细胞有互补作用,仍以镜检结果为准。2.女性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产生游离酚,三、蛋白质蛋白误差法PH指示剂阴离子+蛋白阳离子颜色反应临床应用:动态观察尿蛋白结果,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判断疗效和及时了解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等均有一定意义产生误差原因:1.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会使尿液的PH值产生变化,特别是含有奎宁、嘧啶等药物时,尿液呈碱性(PH8.0),超过了试纸本身的缓冲能力,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2.尿液分析试纸对于白蛋白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其他蛋白,因此,在尿液中含有其他种类的蛋白时,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可能为阴性。3.多种物质(大多为药物)对尿蛋白的测定结果都有影响,如青霉素可以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某些洗涤液污染尿液时,测试结果会偏低。,电离,临床应用:用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等,同时应检测血糖,提高诊断准确性。,产生误差原因:1.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当尿液中含有还原能力较强的物质时,可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如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服用大量左旋多巴时,该药物的代谢产物会对测试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使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2.尿液被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等强氧化性物质污染的时候能出现假阳性。,四、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过氧化氢颜色反应,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时,尿中出现葡萄糖。,葡萄糖醛酸,过氧化物酶催化,五、尿亚硝酸盐测定亚硝酸盐+对氨基苯胂酸重氮产物+萘基乙二胺=颜色反应临床应用: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选产生误差原因:1.主要来自病原菌(杆菌)对亚硝酸盐的还原反应。2.使用利尿剂后,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可能出现假阴性;使用抗生素后,细菌被抑制可出现假阴性;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时,也可能出现假阴性。3.高比重尿可降低测试反应的灵敏度,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六、酮体(KET)乙酰乙酸+亚硝基铁氰化钠=颜色反应,临床应用: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性疾病或状态的辅助诊断产生误差原因:1.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如糖尿病、剧烈运动、应激状态、极度饥饿时,酮体生成过多,引起血酮体过多而导致酮尿。孕妇可因严重妊娠反应剧烈呕吐引起尿酮体阳性。2.由于尿酮体中的丙酮和乙酰乙酸都是挥发性物质;乙酰乙酸受热易分解成丙酮;尿液被细菌污染后,酮体消失,因此,尿样必须新鲜,检测应该及时,以免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碱性条件下,七、尿胆红素测定直接胆红素+重氮盐颜色反应(红色),八、尿胆原测定尿胆原+重氮盐颜色反应(紫色),临床应用: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产生误差原因:1.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强烈的阳光会加速此反应。放置时间长可使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2.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C或亚硝酸盐时,会抑制重氮偶合反应,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3.尿液中的一些内源性物质如胆色素原、吲哚、胆红素等,可使测试结果出现假阳性。,九、酸碱度(pH)酸碱指示剂法:甲基红PH4.2(红)6.2(黄)溴甲酚绿PH3.6(黄)5.4(绿)溴百里香酚蓝PH6.7(黄)7.5(蓝),临床应用: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产生误差原因:1、生理情况,食用过量肉类及混合性食物偏酸,蔬菜水果偏碱;剧烈运动、大汗、应激、饥饿时偏酸,饭后、消化高潮偏碱2、病理情况,酸中毒、肾炎、糖尿病、尿路结石时PH降低;碱中毒、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时PH增高,临床应用:粗略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检测尿仪对红细胞形态分析是否受比重的影响产生误差原因:尿液必须新鲜,不能含有强酸、强碱物质,当PH7.0时,比重测定结果应加上0.005作为由强碱尿损失的补偿。,十、比重(SG),弱酸根COOH+M+X-颜色反应(甲基乙烯基醚和顺丁烯二酸共聚体的离子交换体),置换出H+,尿液分析专业生产商,十一、尿维生素C测定氧化态的2,6-二氯酚靛酚还原态的2,6-二氯酚靛酚(蓝色)(无色)临床应用:用于判断其他检测项目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受到维生素C浓度的影响,以免出现假阴性。产生误差原因:1.当尿液中含有氧化性物质时,可氧化维生素C,使测试结果偏低。2.维生素C在碱性尿中极不稳定,容易分解,因此尿标本应及时检测。,VC还原,四溴酚酞蛋白阳离子=颜色反应临床应用:连续监测,用于某些进展缓慢疾病的诊断产生误差原因:过量饮水,剧烈运动分别使结果偏低和偏高,十二、微量白蛋白,PH2.5,+,对于一份尿液的干化学检测,针对临床可以简单地分成几个部分。1.当肾脏受损时,着重检测尿蛋白、尿潜血、尿比重、pH。2.为区分黄疸的类型,着重注意尿胆原与尿胆红素。3.泌尿系统炎症应注意亚硝酸盐(NIT)、白细胞4.尿糖与酮体的检测对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有帮助.,24,尿液分析专业生产商,尿液理学检验尿液化学检验尿有形成分检验,尿液生成,尿液分析的重要性尿沉渣检查是检验尿液有形成分的实验方法,是尿液有形成分量和质的组合,尿沉渣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损伤程度、治疗效果、观察预后等有重要参考价值肾脏类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急性肾盂肾炎:白细胞、细菌、上皮细胞慢性肾盂肾炎:白细胞、细菌、红细胞肾病综合征:管型泌尿系统疾病尿路结石:红细胞、白细胞膀胱肿瘤:红细胞膀胱炎:白细胞细菌尿道炎:白细胞细菌,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1995年制定的尿液筛选指南建议: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同时出现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阴性时,可视为尿有形成份在正常范围内,免去进一步显微镜检查。十七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筛选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下述情况应进行显微镜检查某些疾病如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等;任何一项尿液理学结果异常;尿液干化学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和亚硝酸盐中有一项异常者,并以显微镜结果为准。,尿液有形成分,一、细胞1.红细胞参考值随机尿0-偶见/HP;3/HP为镜下血尿;每L尿中红细胞达到1ml时,为肉眼血尿。,均一性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整个尿标本中不超过二种以上的红细胞形态。主要见于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道毛细血管的出血。非均一性血尿多为肾小球性血尿。即变形红细胞性血尿,外形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常伴有尿蛋白和管型的异常。与肾小球基底膜病理性改变以及肾小管因素对红细胞作用有关。有报道称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与肾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6.7%;以畸形红细胞大于75为诊断肾小球血尿的标准混和性血尿为上述两种血尿的混合,注意事项,血尿同时混有白细胞,应区别是血尿或是血-脓尿:检查红-白细胞比例R:W500:1表明血尿是因出血而来R:W200:1则表明出血同时合并炎症隐血实验和镜检RBC结果不相符隐血阳性而镜检RBC阴性的原因隐血阴性而镜检RBC阳性的原因A.尿液陈旧A.服用维CB.碱性尿或低渗尿B.RBC判断有误C.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尿,血尿是红细胞混入尿液中而成(除月经污标本外),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见于肾孟肾炎、肾结石、肾肿瘤和泌尿道的其他恶变,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1.泌尿系统自身疾病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斥等.2.生殖系统疾患如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前列腺炎或脓肿,精囊炎等.3.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DIC,血友病,坏血病等4.尿路邻近器官疾患如阑尾炎,盆腔炎,结肠癌,子宫颈癌等均可侵犯尿道而引起血尿.,棘形红细胞,破碎红细胞,出芽样红细胞,泪滴样红细胞,A正常红细胞B棘形红细胞C小红细胞,2.白细胞新鲜尿液中的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脓细胞:由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性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形成。单个核白细胞:肾移植病人的尿中见到大量的单个核细胞提示早期组织排斥现象。参考值镜检0-5/HP;白细胞定量12/ul个,主要临床意义尿中出现少量或大量白细胞,主要由以下几种疾病引起:泌尿系统炎症生殖系统疾病尿中出现单个核白细胞(淋巴、单核)常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或泌尿道慢性炎症等尿白细胞中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药物性急性见质性肾炎及新月形肾小球肾炎若尿中出现大量的脓细胞,则有可能是泌尿系原发性感染,泌尿系继发性感染,泌尿生殖系临近器官和组织疾病.,脓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3.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与白细胞相似,多见于肾小管病变;移行上皮细胞:又称大圆上皮细胞,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增多提示相应部位病变;鳞状上皮细胞: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表层,大而不规则,大量增多并伴白细胞增多,提示有炎症。,肾小管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管型形成的的条件,原尿中有清蛋白、TH蛋白,这是构成管型的基质和首要条件,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二、管型,尿中常见管型的形成,透明管型,白蛋白T-H粘蛋白,细胞管型,其他管型,白细胞管型,脂肪变性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上皮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盐类管型细菌管型真菌管型,脂肪管型,红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盐类细菌真菌,白蛋白T-H粘蛋白,透明管型,此损害使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漏出。是由高热、体位的影响(躯位、立位)、情绪压抑或剧烈运动所致。,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综合症或肾盂肾炎的患者尿液中。,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肾梗死等,颗粒管型,上皮细胞管型,见于肾疾病、子痫、淀粉样病变和重金属中毒或其它毒素的中毒。,提示肾盂肾炎、慢性肾脏疾病,蜡样管型,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常见于肾病综合症,三、结晶1.生理性结晶酸性尿液中结晶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非结晶性尿酸盐、马尿酸结晶碱性尿液中结晶磷酸盐结晶、碳酸钙结晶、非晶形磷酸盐生理性结晶又称代谢性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草酸钙结晶,非晶形尿酸盐结晶,磷酸盐结晶,尿酸结晶,2.病理性结晶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肝癌、肝硬化或坏死胱氨酸结晶见于新生儿代谢性疾病亮氨酸结晶见于急性磷,氯仿,四氯化碳中毒患者络氨酸结晶尿中及急性肝坏死与肝硬化,胆固醇结晶见于乳糜尿、肾盂肾炎、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