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_第1页
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_第2页
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_第3页
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_第4页
组织胚胎学-泌尿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7章泌尿系统UrinarySystem,组成:肾-泌尿输尿管膀胱贮尿、排尿尿道,功能:排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调节酸碱平衡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泌尿系统一、肾(一)肾单位(二)集合管(三)球旁复合体(四)肾间质(五)肾的血液循环二、排尿管道,一、肾一般结构(一)肾单位(二)集合管(三)球旁复合体(四)肾间质(五)肾的血液循环,一、肾(kidney)一般结构1.被膜:纤维膜(致密结缔组织)2.实质:皮质、髓质(1)皮质(包括肾柱)皮质迷路、髓放线(2)髓质:肾锥体底:与皮质相接尖:肾乳头,突入肾盏,左:肾剖面模式图右:肾低倍光镜像,髓放线,肾皮质光镜像(HE),(3)几个概念肾叶:每个肾锥体及与其相连的皮质肾小叶: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肾柱:位于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一)肾单位概念:结构和功能单位,100万个/肾,组成:肾小体与肾小管功能:泌尿(与集合管共同),肾肾小体血管球单肾小囊皮质迷路、肾柱位近端小管近曲肾小管近直泌细段髓袢髓放线、尿远端小管远直髓质小远曲皮质迷路、肾柱管弓形集合小管皮质迷路集合管系直集合小管髓放线、髓质乳头管髓质,肾单位模式图,肾小体,皮质,髓质,集合管,(一)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1.分类浅表肾单位:85%,肾小体于皮质浅部,较小,肾小管短,在生成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髓旁肾单位:15%,肾小体于皮质深部,较大,肾小管长,在浓缩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2.结构(1)肾小体(renalcorpuscle,肾小球)血管球有血管极、尿极入球微A(粗短)血管球有孔毛细血管(团球状)出球微A(细长)血管系膜: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能合成基膜和基质,可吞噬和降解沉积在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功能,维持基膜的通透性,此处可见少量巨噬细胞,入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血管球,肾小囊壁层,近曲小管,肾小体模式图,血管极,尿极,肾小囊(renalcapsule)双层上皮囊脏层:足细胞(有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25nm、裂孔膜4-6nm、微丝)肾小囊腔:(通近曲小管)壁层:单层扁平上皮(尿极、血管极)血管基膜(330nm):EM:中层厚而致密,内、外层薄而稀疏(多种蛋白、4-8nm分子筛);在滤血中起分子筛作用(参与滤过屏障),肾皮质迷路光镜像(示肾小体),肾小体扫描电镜图(G血管球尿极),血管球局部电镜像,足细胞扫描电镜像,滤过膜(filtrationmembrane)滤过屏障:filtrationbarrier):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构成。厚0.1m,对血浆成分有选择性通透作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分子量7万以下(70kDa)、直径4nm以下的物质可通过,如葡萄糖、多肽、尿素、电解质和水等),形成原尿,180升/日。,肾血管球局部模式,内皮细胞窗孔,基膜,内皮细胞,裂孔隙,足细胞体,裂孔隙,次级突起,初级突起,基膜,次级突起,裂孔隙,基膜,内皮细胞窗孔,内皮细胞,球内系膜细胞,初级突起,足细胞体,滤过屏障模式图和电镜像,(2)肾小管(renaltubule)单层上皮性小管,近端接肾小囊,远端接集合管,有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和排泄的作用,分:近端小管(proximaltubule)细段(thinsegment)远端小管(distaltubule),肾小管各段结构模式图,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部,远曲小管,远端小管直部,细段,直集合管,近端小管:最长、粗近曲小管(proximalconvolutedtubule)LM: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界限不清,核大而圆,胞质嗜酸性,腔面有刷状缘(重吸收)(brushborder),基部有纵纹EM:游离面大量密集的微绒毛,顶小管、顶小泡;侧面有侧突;基部有发达的质膜内褶、线粒体、钠泵(重吸收物排出),肾皮质迷路光镜像(示近曲小管),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电镜像,近端小管直部:结构似曲部,细胞较矮,微绒毛、侧突、质膜内褶不发达功能:重吸收原尿的主要场所,重吸收几乎所有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和大部分水、离子和尿素;分泌氢离子、氨、肌酐和马尿酸等;转运和排出酚红、青霉素等药物,髓放线(近端小管直部),细段管腔小直径10-15um,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水和离子通过,肾髓质模式图,肾髓质(横切面)光镜像,远端小管远端小管直部:单层立方上皮,较小,细胞分界清楚,色浅,腔大、规则,无刷状缘,基部质膜内褶发达,有丰富的钠泵远曲小管曲部(tubule):似远直小管功能: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保水、Na+,排K+、H+、NH3;醛固酮促进其保Na+排K+,抗利尿激素促进其重吸收水,肾髓质模式图,肾髓质(横切面)光镜像,肾皮质迷路光镜像(示远曲小管),(二)集合管弓形集合小管(皮质迷路)直集合小管(髓放线与肾锥体)乳头管(肾乳头)形态:管径细粗,上皮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分界清楚功能:重吸收水、交换离子,使尿液进一步浓缩形成终尿(12升/日);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和心房钠尿肽的调节,后者抑制对水的重吸收,数据,原尿180升/天重吸收99%终尿1-2升/天占原尿1%肾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供应皮质次毛细血管球内毛细血管压力高球后毛细血管渗透压高,(三)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的三角形区域(1)球旁细胞(juxtaglomerularcell):为入球微动脉中膜内的上皮样细胞,含丰富的分泌颗粒,分泌肾素肾素:为蛋白水解酶,使血浆的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后者在肺血管转换酶作用下血管紧张素;促进血管收缩和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升高血压,肾血液循环模式图,弓形动脉,弓形静脉,球后毛细血管网,髓袢,入球微动脉,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血管球,小叶间动脉,直小静脉,(2)致密班(maculadense):远端小管紧贴入球微动脉一侧的上皮细胞,高柱状,排列紧密,为离子感受器,感受滤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和球外系膜细胞(3)球外系膜细胞(extraglomerularmesangialcell):可能传递信息,肾单位与球旁复合体模式图,基膜,肾小囊腔,基膜,球内系膜细胞,内皮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平滑肌细胞,出球微动脉,远端小管,致密斑,入球微动脉,球旁细胞,裂孔,次级突起,初级突起,毛细血管腔,足细胞体,肾小囊壁层,近曲小管,致密班微动脉,(四)肾间质为泌尿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含有: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具有分支的突起,含脂滴,合成髓脂,在肝内转化为髓脂,舒张血管、降低血压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周围):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红细胞生成),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通路肾A肾V叶间A直小V叶间V弓形A毛细血管网弓形V小叶间A直小A小叶间V入球微A球后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微A,肾皮质的血管(卡红明胶注射),血管球,球后毛细血管网,球后毛细血管网,入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小叶间动脉,肾皮质血管扫描电镜图,血液循环特点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1/4)90%血液被滤过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使血管球压力大,利于滤过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即血管球和球后毛细血管网,后者渗透压高,利于重吸收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利于重吸收,排尿管道粘膜变移上皮固有层:结缔组织肌层外膜:膀胱顶部为浆膜,余均为纤维膜,特点1.输尿管:上2/3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下1/3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2.膀胱:除膀胱三角外,粘膜形成皱襞;肌层厚,中层环行肌在尿道口增厚形成括约肌,本章重点,肾的一般结构(皮质,髓质,皮质迷路,髓放线等)肾单位的组成,各部分的分布肾小体的结构及其原尿形成的功能(滤过膜)肾小管的结构及其重吸收功能(包括近曲小管的电镜结构)致密斑和球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集合管系的结构和功能肾的血液循环途径和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