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糖代谢MetabolismofCarbohydrates,一、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释放能量,需要能量,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二、本篇重点掌握,2、代谢的关键酶和调节环节,3、代谢异常与疾病,1、糖、脂、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基本途径,过细的代谢过程不必深究,第二篇物质代谢与调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第三节糖的有氧分解,第四节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第六节糖异生,第七节其他单糖的代谢,第八节血糖及其调节,第一节概述,一、糖的分类及其结构,糖的本质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单糖(monosacchride)寡糖(oligosacchride)多糖(polysacchride)结合糖(glycoconjugate),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果糖(fructose)已酮糖,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半乳糖(galactose)已醛糖,核糖(ribose)戊醛糖,1,2,3,4,5,6,2.寡糖,常见的几种二糖有:,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葡萄糖,蔗糖(sucrose)葡萄糖果糖,乳糖(lactose)葡萄糖半乳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糖苷键相连。,3.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淀粉(starch),糖原(glycogen),纤维素(cellulose),淀粉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淀粉颗粒,-1,4糖苷键,-1,6糖苷键,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4.结合糖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糖脂(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糖蛋白(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常见的结合糖有,淀粉,麦芽糖+麦芽三糖(40%)(25%),-临界糊精+异麦芽糖(30%)(5%),葡萄糖,唾液中的-淀粉酶,-葡萄糖苷酶,-临界糊精酶,1.消化过程-淀粉或糖原水解成葡萄糖,肠粘膜上皮细胞,胃,口腔,肠,胰液中的-淀粉酶,二、糖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p88,2.葡萄糖在小肠粘膜细胞中被载体转运吸收三、糖代谢的概况1.氧充足时,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2.缺氧时,糖酵解,生成乳酸,释放少量能量3.磷酸戊糖途径4.合成糖原,存储在肌肉和肝脏中5.糖异生途径,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一、无氧氧化过程分为糖酵解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一)糖酵解基本概念,(二)基本反应阶段,无氧,G2乳酸,1、GF-1,6-P,3、3-P-甘油醛丙酮酸,一、无氧氧化过程分为糖酵解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反应阶段,无氧,G2乳酸,1、GF-1,6-P,3、3-P-甘油醛丙酮酸,糖酵解,1.葡萄糖磷酸化,(glucokinase),葡萄糖,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肝中),葡萄糖-6-磷酸,能催化磷酸基从ATP转到受体分子的酶叫激酶,2.葡萄糖-6-磷酸异构成果糖-6-磷酸,G=1.67kJ/mol,phosphoglucoisomerase,葡萄糖-6-磷酸,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果糖-6-磷酸,3.果糖-1,6-二磷酸的生成,果糖-6-磷酸,6-磷酸果糖激酶-1,果糖-1,6-二磷酸,-限速反应步骤,激活剂-AMP,1,6-二磷酸果糖,2,6-二磷酸果糖(最强),抑制剂-ATP,柠檬酸,4.果糖-1,6-二磷酸裂解,4,5,6,1,2,3,醛缩酶,果糖-1,6-二磷酸,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尽管该反应在热力学上不利,3-磷酸甘油醛在后续反应中释放大量能量,推动反应进行。,5.磷酸丙糖的相互转换,3,2,1,4,5,6,G-3-P在后续反应中被移走,DHAP快速转变为G-3-P。,G=7.5kJ/mol,磷酸二羟丙酮,甘油醛-3-磷酸,磷酸丙糖异构酶,6.甘油醛-3-磷酸脱氢为1,3-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1,3,-二磷酸甘油酸,进入第10步-丙酮酸转变为乳酸,7.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中的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中形成ATP,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3-磷酸甘油酸,-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P90,8.3-磷酸甘油酸变构为2-磷酸甘油酸,Go=4.4kJ/mol,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9.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烯醇化酶,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H2O,10.丙酮酸和ATP的生成,Go=-31.7kJ/mol,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丙酮酸(醇式),丙酮酸(酮式),-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的代谢去向,A.生成乳酸,乳酸脱氢酶,丙酮酸,乳酸,B.酒精发酵,丙酮酸脱羧酶,丙酮酸,乙醇脱氢酶,乙醇,来源于第6步-3-磷酸甘油醛的脱氢,Anindustrial-scalefermentation,E1,E2,E3,-1ATP,-1ATP,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无氧氧化基本反应途径,6-磷酸果糖激酶-1,净生成2ATP,ATP的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中的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中形成ATP,1、概念:,2、实例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A,能量产生及关键酶,糖酵解小结:,反应部位:胞浆不需氧有三步不可逆反应,产能的方式和数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22-2=2ATP从糖原开始22-1=3ATP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乳酸循环(糖异生),二、糖酵解的调控是对3个关键酶活性的调节,关键酶,调节方式,1.6-磷酸果糖激酶-1(PFK-1),*别构调节,别构激活剂:AMP;ADP;F-1,6-2P;*F-2,6-2P,别构抑制剂:柠檬酸;ATP(高浓度),共价修饰调节,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ATP,ADP,Pi,磷蛋白磷酸酶,(无活性),(有活性),2.丙酮酸激酶,别构调节,别构抑制剂:ATP,丙氨酸,别构激活剂:1,6-二磷酸果糖,3.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受产物6-磷酸葡萄糖反馈抑制;长链脂酰辅酶A变构抑制葡萄糖激酶;胰岛素诱导葡萄糖激酶的基因转录,三、糖酵解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在机体缺氧情况下快速供能1、迅速供能,对肌收缩尤为重要2、成熟红细胞供能3、为代谢活跃的神经、白细胞、骨髓等提供部分能量,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O2线粒体,3、乙酰CoA的氧化,(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反应阶段,三羧酸循环,一、糖的有氧氧化反应过程包括糖酵解、丙酮酸脱羧、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葡萄糖,胞浆中糖酵解,丙酮酸,乙酰辅酶A,线粒体,TCA循环,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作用下形成乙酰辅酶A丙酮酸+NAD+HSCoA乙酰CoA+NADH+H+CO2,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辅酶:TPP硫辛酸CoAFADNAD+,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电镜图,乙酰辅酶A的氧化-三羧酸(TCA)循环,1.柠檬酸的生成,Go=-31.4kJ/mol,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柠檬酸合酶,柠檬酸,H2O,2.异柠檬酸的生成,柠檬酸,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酶,H2O,H2O,H2O,H2O,3.-酮戊二酸的生成-第一次氧化脱羧,Go=-8.4kJ/mol,异柠檬酸,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CO2,4.-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第二次氧化脱羧,FAD,Go=-29-33.5kJ/mol,-酮戊二酸,-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酰辅酶A,5.琥珀酰辅酶A合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Go=-3.3kJ/mol,GTP+ADPATP+GDP,琥珀酰辅酶A,琥珀酰辅酶A合酶,琥珀酸,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琥珀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7.延胡索酸生成苹果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酶,苹果酸,8.苹果酸生成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小结,乙酰辅酶A,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小结,(一)概念,(二)途径,两次脱羧2CO2,四次脱氢,1次脱氢给FAD,一次底物磷酸化产能1GTP(1ATP)一次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一分子乙酰CoA,产生10个ATP,ATP:3*2.5+1*1.5=9,2C+4C6C线粒体中,3次脱氢给NAD+,(二)TCA循环受底物、产物和关键酶活性的调节,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1.关键酶,柠檬酸合酶的底物浓度;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的速率,NADH,ATP反馈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线粒体内Ca2+浓度升高,可激活异柠檬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和-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2.TCA循环与上下游反应相协调,高浓度ATP、NADH抑制作用柠檬酸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别构抑制作用,调节糖酵解和TCA的速率,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TCA的速率,(三)生理意义,提供能量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代谢联系的枢纽;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为呼吸链提供H+e。,三、糖有氧氧化是获取ATP的主要方式,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3或5,5,5,5,5,3,2,2,2,30或32,四、糖有氧氧化的调节基于能量的需求,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节,产物乙酰CoA、NADH抑活ATP抑活,AMP激活磷酸化后失活,2.TCA循环的调节,柠檬酸合酶活性决定乙酰CoA进入TCA的速率,NADH/NAD+、ATP/ADP高,反馈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Ca2+激活3个关键酶,氧化磷酸化速率,巴斯德效应(Pastuereffect)有氧氧化抑制生醇发酵(糖酵解)的现象。机制:有氧时NADH被氧化,丙酮酸不能生成乳酸,而进行有氧氧化。,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的比较,无氧酵解,有氧氧化,起始物终产物对O2的需求细胞部位产能数量产能方式,葡萄糖或糖原葡萄糖或糖原,乳酸CO2H2O,无O2有O2,胞液胞液、线粒体,少(2ATP)多(3032ATP),底物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底物磷酸化,三、磷酸戊糖途经(Pentosephosphatepathway),(一)概况,起始物关键酶中间产物,-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NADPH、核糖-5-磷酸,(二)反应途经,(三)生理意义,1、R-5-P-为核甘酸合成提供戊碳糖,2、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胆固醇、脂肪酸的合成,维持红细胞膜的稳定和功能完整,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G,F-1,6-P,3-P-甘油醛,丙酮酸,乳酸,乙酰CoA,G-6-P,草酰乙酸,柠檬酸,-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CoA,糖的分解代谢小结,第四节葡萄糖的其它代谢途径,一、磷酸戊糖途径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细胞定位:胞液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第二阶段则是非氧化反应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1.磷酸戊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5-磷酸核糖,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NADPH+H+。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G-6-P,5-磷酸核糖,NADP+,NADPH+H+,NADP+,NADPH+H+,CO2,2.基团转移反应,每3分子6-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在一系列反应中,通过3C、4C、6C、7C等演变阶段,最终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可进入酵解途径。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戊糖旁路(pentosephosphateshunt)。,5-磷酸核酮糖(C5)3,5-磷酸核糖C5,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总反应式,36-磷酸葡萄糖+6NADP+,2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6NADPH+H+3CO2,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脱氢反应以NADP+为受氢体,生成NADPH+H+。反应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酮基和醛基转移反应,经过了3、4、5、6、7碳糖的演变过程。反应中生成了重要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一分子G-6-P经过反应,只能发生一次脱羧和二次脱氢反应,生成一分子CO2和2分子NADPH+H+。,二、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此酶为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6-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此酶活性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影响,比值升高则被抑制,降低则被激活。另外NADPH对该酶有强烈抑制作用。,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一)为核苷酸的生成提供核糖(二)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1.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NADPH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或生物转化有关3.NADPH可维持GSH的还原性GSSG+NADPH+H+2GSH+NADP+,第三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GlycogenesisandGlycogenolysis,一、糖原的合成,1、概念由单糖(葡萄糖)合成为糖原的过程,2、反应途径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变位酶)1-磷酸葡萄糖+UTPUDPG+焦磷酸(UDPG是葡萄糖供体)UDPG+GnGn+1(关键酶-糖原合酶)分枝酶作用下形成糖链分枝,GGn,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糖原合成途径,2.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磷酸基团转移的意义在于:由于需要延长形成-1,4-糖苷键,所以葡萄糖分子C1上的羟基必须活化,糖原合成途径,*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3.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ridinediphosphateglucose,UDPG),O,H,HO,OH,H,OH,H,OH,H,O,H,CH,2,OH,H,P,P,P,尿苷,P,尿苷,P,O,H,HO,OH,H,OH,H,OH,H,O,H,CH,2,OH,H,P,P,4.-1,4-糖苷键糖原主链的形成,糖原合成途径,*糖原n为原有的细胞内的较小糖原分子,称为糖原引物(primer),作为UDPG上葡萄糖基的接受体。,糖原分枝的形成,1、部位:细胞液2、关键酶:糖原合酶3、活性葡萄糖:UDPG4、合成反应在糖原的非还原端进行5、合成为一耗能过程,每增加一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2分子ATP)6、意义(1)储存能量(2)维持血糖,小结:,二、糖原的分解,Gn+磷酸Gn-1+1-磷酸葡萄糖(磷酸化酶-关键酶)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变位酶)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肝糖原的分解过程,1.糖原的磷酸解,2.脱枝酶的作用,转移葡萄糖残基水解-1,6-糖苷键,转移酶活性,糖原分解途径,3.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4.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糖原分解途径,肌糖原的分解,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生成的6-磷酸葡萄糖不能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提供血糖,而只能进入酵解途径进一步代谢。肌糖原的分解与合成与乳酸循环有关。,糖原分解途径,G-6-P的代谢去路,G(补充血糖),G-6-P,F-6-P(进入酵解途径),G-1-P,Gn(合成糖原),UDPG,6-磷酸葡萄糖内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小结,反应部位:胞浆,糖原分解,(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p79-80,这两种关键酶的重要特点:*它们的快速调节有共价修饰和变构调节二种方式。*它们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两种形式存在,两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相互转变。,调节有级联放大作用,效率高;,两种酶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后活性变化相反;,此调节为酶促反应,调节速度快;,受激素调节。,1.共价修饰调节,磷酸化酶b激酶,糖原合酶a,糖原合酶b-P,磷酸化酶b,磷酸化酶a-P,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P,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A激酶(有活性),+,-,+,-,(无活性),(有活性),(低活性),(高活性),(无活性),(有活性),2.别构调节,*葡萄糖是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小结: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双向调控:对合成酶系与分解酶系分别进行调节,如加强合成则减弱分解,或反之。,双重调节: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调节。,肝糖原和肌糖原代谢调节各有特点:如:分解肝糖原的激素主要为胰高血糖素,分解肌糖原的激素主要为肾上腺素。,关键酶调节上存在级联效应。,关键酶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存在,二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相互转变。,四、糖原积累症,糖原累积症(glycogenstoragediseases)是一类遗传性代谢病,其特点为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有大量糖原堆积。引起糖原累积症的原因是患者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糖原积累症分型,第四节糖异生作用Gluconeogenesis,一、概念,非糖物质G或Gn,异生原料:,丙酮酸、乳酸、甘油、氨基酸,二、异生过程p81-83,肝(肾)胞浆、线粒体,基本上为糖酵解的逆过程,但须绕过三个“能障”(糖酵解的三个关键酶):通过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绕过,1.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丙酮酸,草酰乙酸,PEP,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carboxylase),辅酶为生物素(反应在线粒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反应在线粒体、胞液),糖异生途径,草酰乙酸不能直接转运出线粒体,需借助以下两种方式:,苹果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丙酮酸,线粒体,胞液,糖异生途径,2.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3.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糖异生途径,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补充),糖异生的原料转变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上述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异生途径,异生为葡萄糖或糖原,糖异生途径,糖异生关键酶,丙酮酸激酶,糖酵解关键酶,二、糖异生的调节,在前面的三个反应过程中,作用物的互变分别由不同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环称之为底物循环(substratecycle)。,红色为糖异生关键酶;蓝色为糖酵解关键酶,因此,有必要通过调节使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相互协调,主要是对后2个底物循环进行调节。,当两种酶活性相等时,则不能将代谢向前推进,结果仅是ATP分解释放出能量,因而称之为无效循环(futilecycle)。,代谢物的调节,糖异生调节,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ATP,ADP,6-磷酸果糖激酶-1,Pi,果糖二磷酸酶-1,1.6-磷酸果糖与1,6-二磷酸果糖之间,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丙酮酸之间,PEP,丙酮酸,ATP,ADP,丙酮酸激酶,乙酰CoA,草酰乙酸,激素调节,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糖异生调节,促进糖异生,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维持血糖浓度恒定,2.补充肝糖原、乳酸再利用,3.调节酸碱平衡,乳酸循环(lactosecycle)(Cori循环),循环过程,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乳酸,乳酸,丙酮酸,血液,(2)生理意义,乳酸再利用,避免了乳酸的损失。,补充肌肉消耗的糖。,防止乳酸的堆积引起酸中毒。,第五节血糖和糖代谢紊乱,血糖,指血中的葡萄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形式。,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3.96.1mmol/L,食物中糖肝糖原甘油、乳酸,氧化产能合成糖原转变为非糖物质,尿糖,8.9mmol/L,二、血糖浓度受多因素调节p86,*主要依靠激素的调节,(一)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转运进入肝外细胞;,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加快糖的有氧氧化;,抑制肝内糖异生;,减少脂肪动员。,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抑制酵解途径,促进糖异生;,促进脂肪动员。,体内升高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此外,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也可升高血糖,肾上腺素主要在应急状态下发挥作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三)糖皮质激素,引起血糖升高,肝糖原增加,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两方面:促进肌肉蛋白质分解,分解产生的氨基酸转移到肝进行糖异生。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点为丙酮酸的氧化脱羧。,*此外,在糖皮质激素存在时,其他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间接抑制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四)肾上腺素,强有力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通过肝和肌肉的细胞膜受体、cAMP、蛋白激酶级联激活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主要在应激状态下发挥调节作用。,*葡萄糖耐量(glucosetolerence),正常人体内存在一套精细的调节糖代谢的机制,在一次性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水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和持续升高。,指人体对摄入的葡萄糖具有很大的耐受能力的现象。,糖耐量试验(glucosetolerancetest,GTT)p88,目的:临床上用来诊断病人有无糖代谢异常。,口服糖耐量试验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降碳建筑改造方案设计
- 学校法治讲座活动方案策划
- 单体项目建筑摄影方案设计
- 英国北海油田
- 退休教师座谈会校长致辞:情系校园忆往昔心牵桃李盼常聚
- 团结超市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美发搞活动策划方案
- 个人协议书范本
- 电竞产业全球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 2025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能力检测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
- 文学社教学课件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工作人员1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作文各单元范文及作文训练
- 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的讲座
-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新)
- 建筑业有效标准规范清单(2025年9月)
- GB/T 26548.5-2025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振动试验方法第5部分:钻和冲击钻
- 萝岚呗哥某集团组织管控模式细化项目报告
-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详解)
- 质量管理与控制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年
- 维修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