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内涵/标准及其实施The Definition, Standard and Operation of the Green Build,现代房地产投资风险和优化决策系统研究(NSRF) 建筑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及信息系统研究(NSRF) 基于Extranet项目全寿命集成信息系统研究(MOC) 21世纪大型承包商综合竞争力评价系统研究(MOC) WTO主要成员建筑市场准入和技术性壁垒分析与 对策研究(MOC) 国际建筑市场准入与技术壁垒分析(MOC) 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01)(MOC) 江苏省住宅产业发展战略与技术经济政策研究(JS) 绿色生态小区的生态技术及应用研究(JS)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体系研究(JS) 南京市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模型和方法研究(NJ) 大型房地产企业组织架构优化和管理流程再造(NJ) 江苏省构筑建筑强省经济技术指标体系研究(JS),主持的各种研究项目,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国建工出版社) 国际工程承包与项目管理(江苏科技出版社) 工程建设合同与索赔管理 (科学出版社) 现代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江苏科技出版社) 房地产估价方法和实务(东南大学出版社) 涉外房地产(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房地产投资风险与决策 (东南大学出版社) 房地产投资决策与风险防范完全手册(城市出版社) 土木工程合同管理 (东南大学出版社) 现代房地产绿色开发与评价 (江苏科技出版社),主编出版的专著和教材,参加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包与管理实践工作 在香港理工大学、英国等大学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参加建设部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命题工作 参加建设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起草和修订工作 参加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管理规范的编写工作 参加全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评估工作 参加全国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 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等注册考试培训工作 策划并成功运作全国第一个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 开发和研究工作 大型房地产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诊断咨询研究等,其他工作,绿色建筑内涵/标准及其实施The Definition, Standard and Operation for the Green Build,1 传统建设项目存在的开发问题2 建设项目(行业)与资源能源环境问题3 建设项目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4 国内目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奖项5 建设项目与绿色开发和评价6 绿色建筑的定义及内涵7 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8 绿色建筑的策划与实施9 国内外典型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特点,1 传统建设项目存在的开发问题重视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忽视项目运行维护及拆除阶段,重视项 目建设,忽视项目全过程管理重视项目环境和景观理念推广,忽视项目全过程环境影响分析和控制重视项目三大传统目标控制,忽视项目环境目标控制重视项目建设成本,忽视项目环境成本,重视项目销售价格,忽视项目 全过程运营费用重视项目实体质量,忽视项目室外环境质量和室内空气质量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忽视环境管理体系建设重视项目利益和阶段目标,忽视项目整体和长期目标和产品未来价值重视项目经济效益,忽视项目环境和社会效益政府尚未建立有效的项目环境管理和控制程序,削弱了参与方环境 管理责任,本研究是基于:传统建设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法律法规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消费者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管理者对最佳人居城市的要求建设项目开发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国际发展趋势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国际绿色建筑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和界定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建立绿色建筑环境性能评价模式和制度建立绿色建筑环境性能评价体系和方法提高建设项目的内在品质和长期价值,2 建设项目(行业)与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全球/中国主要环境问题建筑行业环境问题建设项目环境问题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中国主要环境问题,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造成沉重的环境负面影响为代价的。工程建设活动常常与环境质量的下降紧密相联,如造成: 1 水污染 2 空气污染 3 噪音污染 4 光污染 5 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 6 产生各种废弃物 7 有毒有害物排放 8 火灾、爆炸发生 9 损害身体健康和安全等,建筑行业环境问题,建设项目要占用大量土地 我国领土面积与美国大抵相同, 却要安排解决5倍于美国人口的住房问题。 据统计,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 住房居住用地需增加1820平方米, 城市建设以及相应的生产设施和生活 服务设施用地需增加100平方米 。,发展中或发达国家建筑能耗都占国家总能耗的30%40%,我国目前能源的消耗量居全球第二。我国建筑业能耗巨大,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宅外墙耗能是他们的45倍,屋顶耗能是2.55.5倍,外窗是1.52.2倍,门窗空气渗透量是36倍,总能耗是34倍。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建设项目是能耗大户,一份世界粮农组织报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26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尽管拥有世界上排名第六的每年280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总量,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5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值的1/4。,建设项目要消耗大量水资源,我国森林面积的人均拥有量只是世界人均值的1/6,林木蓄积量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8。据粗略统计,仅1995年用于住宅建设消耗的物质占全国物质产品的10%以上,其中木材消耗占全国消耗总量的20%,水泥占47%,钢材占14%,玻璃占40%。,建设项目吞食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资源,建筑行业资源消耗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峰期,每年建筑产量世界第一,目前的建筑规模将持续10-20年,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猛。根据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每年竣工的建筑物面积大约在19亿平方米左右。根据2004国际经济统计年鉴数据,我国2002年竣工的建筑物面积为63712万平方米。作为对比,日本竣工的建筑物面积为8618万平方米,是我国的13.5%;而法国、意大利等国仅为3000多万平方米,不足我国的1/20。又据2005年中国发展报告,2004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9.1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26亿平方米;即2003年还有25.93亿平方米的施工面积。除了建筑物之外,我国每年还竣工大量的高速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如此大规模的建设,资源的消耗占了全国总消耗量的很大比例。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近19年居世界第一,目前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2004年水泥产量已达约9.4亿吨。按照我国2003年8.25亿吨的水泥实际消费量来看,据测算,60%的水泥用于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混凝土的拌制,则全国混凝土总的用量约为15亿立方米,由此估算用于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水等基本原材料年用量分别约为10.7亿吨、17.3亿吨、5亿吨、2.7亿吨。可以看出,为生产混凝土,我国每年要开采砂石近三十亿吨;而且预计到2005年全国混凝土用量将达到21亿立方米,2010年将达到25亿立方米,骨料消耗数量将更加惊人.,1998-2004年中国建筑业的总产值及主要材料消耗量,总产值单位:万元;钢材单位:万吨;木材单位:万立方米;水泥单位:万吨,1998-2004年建筑业三大主材消耗量,1998-2004年建筑业三大主材消耗同比增长幅度,单位产值消耗的材料,单位产值的材料消耗,单位产值的材料消耗变化曲线,从上表和图中可以看出,从1998年-2003年,每万元产值中材料的消耗基本是逐步增加的,表明建筑企业的材料消耗成本在增加。到2003年达到顶峰,从2003年开始,每万元产值中,材料的消耗量逐年下降,表明建筑企业的材料消耗成本在下降。说明从2003年开始,建筑业开始注意节约材料的消耗。 据1995 年统计,建筑业消耗的物资占全国物资消耗总量的15。每年房屋建筑的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消耗量的比例为:钢材占25、木材占40、水泥占70。由此可见,建筑业对材料的消耗十分可观,但反过来讲,也意味着我国的建筑节材有很大的潜力,前景广阔。,建筑行业能耗问题,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该指标是观察能源消费水平、构成和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能源消费总量分为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能源损失量三部分。(1)终端能源消费量 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在扣除了用于加工转换二次能源消费量和损失量以后的数量。(2)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 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与产出各种能源产品之和的差额。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损失量变化的指标。(3)能源损失量 指一定时期内能源在输送、分配、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和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量,不包括各种气体能源放空、放散量。 能源转换中,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采用当量值计算,每千瓦小时折0.1229万吨标准煤。,2005年建筑业能源消耗结构,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汽油、柴油以及电力等传统能源为主,而天然气等新型清洁能源则利用很少,以2005年为例,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09.32万吨标准煤,而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消费量仅为1.49亿立方米,历年建筑业能源消耗结构表 单位:万吨标准煤,建筑业历年能源消耗图,我国各行业历年能源消耗表 单位:万吨标准煤,2005年各行业能源消耗图,2005年各行业能源消耗量行业GDP图,英国各行业历年能源消耗表 单位:万吨石油当量,英国 历年建筑业能源消耗量图,2004年英国各行业能源消耗比例图,2003年日本各行业能源消耗结构表 单位千万亿焦耳,2004年日本各行业能源消耗比例图,2005年我国各行业单位GDP能耗表,我国历年建筑业单位GDP能耗表,我国建筑业单位GDP能源消耗趋势图,我国2006年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这是能耗指标首次与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并列成为中国的宏观调控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能源经济学的重要指标,但把它上升到经济政策这么重要的位置,在世界各国中是罕见的。 中国决心在从今年开始的“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些目标是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如果将20的节能降耗目标具体分解到年,“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年节能率要达到4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今后将成为评价中国经济发展效益的一项“硬指标”。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以能源消耗翻一番支持了建筑业经济增长,但在这一轮以投资为主要拉力的经济增长期中,中国的能源消耗强度明显增长,能源弹性系数大幅提高。为了达到我国的目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实现这个目的。,发展可持续建筑业 发展绿色建筑 发展循环建筑业 改善能源消耗结构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制定相关政策,改善建筑行业能耗问题建议,室内四大隐形杀手,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控制规范等,商品房质量,工程实体质量,工程实体质量,室内外环境质量,在20世纪的建筑领域,人们对于自然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例如世界1/6的净水供应给建筑,建筑消耗约1/4的木材,消耗约2/5的材料与能量。同时建筑结构也影响较大的范围,影响水域、空气质量以及社会群体的结构。长期不加约束的建设活动,不仅带来了污染,而且增加了能耗。污染必须排到室外,但室外仍在地球上。能源必须来自某处,但某处也在地球上。受到损害的不是其他星球,正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建筑物及相关的人类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环境产生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从消极面看就是环境危害。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左右都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而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3 建设项目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目前国家颁发的与绿色建筑有关的 法律 法规/规定 标准 规范/规程,1 宪法,1982/12/4, 2004年3月14日修正 2 刑法,1979/7/1,1997/3/14修改3 水法,2002年8月29日通过 4 环境保护法,1989/12/265 水污染防治法,1984/11/1,1996/5/15修正6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7 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 2000年4月29日修订,目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法律,8 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5/8批准 9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6/4/110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29通过 ,1997/3/111 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通过 ,1998/9/112 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通过 ,1998/1/113 建筑法,1997/11/1通过 14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9年12月10对中国生效 15 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16 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28日通过),目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法律,1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通过) 18 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19 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22日发布) 20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5年10月28日通过),目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法规/规定,2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2 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7)2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2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引用标准:GB/T14623城市区域环境 噪声测量方法 26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27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28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CJ1642002),目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标准,目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规范/规程,2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31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 3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3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3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35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36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00) 3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4 国内目前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奖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绿色建筑创新奖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示范项目双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 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的科技进步,进一步激励土木工程界的科技与创新意识。因此,该奖又被称为建筑业的“科技创新工程奖” ,该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设立.,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 推荐项目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权属争议,具备技术含量高和创新性强,以实现产业化或有产业化潜力,市场前景好,对行业共性技术有较大带动作用等特点;完成单位必须具有国内独立法人资格;两个以上(含两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由第一完成单位与其它完成单位协商一致后推荐上报。已获国家或省级科技奖励的不予推荐.设奖机构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承办机构为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决策机构为建设行业有关单位组成的奖励委员会.,绿色建筑创新奖 “绿色建筑创新奖”分工程类和技术产品类项目奖。工程类项目奖包括绿色建筑创新综合奖项目、智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和节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是指应用于绿色建筑工程中具有重大创新、效果突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绿色建筑创新奖”由建设部设立,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实施,日常管理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司负责 .,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 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是 2003年9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现已更名为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设立,面向住宅产业的第一个国家级科学技术奖。精瑞奖每年设10个不同的奖项,由精瑞奖理事会讨论,根据行业的发展特点调整。主要包括绿色生态、规划设计、全程策划、装修或者是成品住宅、智能化、数字化以及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一些环境。今年根据国家政策在奖项上又增加了水环境专项以及节能专项 .,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表彰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而设立的奖项,是目前国内最高级别、最具权威性的环境奖项,代表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和楷模。,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示范项目 “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示范项目”品牌体系是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于2003年5月设立,主要合作机构包括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十四家单位,目前在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示范项目。项目评体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住宅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五大板块,体现出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能源、水、土地、材料)、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营造健康生活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室内和室外环境,健康舒适,最终把可持续理念融入到建筑全寿命周期当中。,双金奖 该竞赛是经建设部批准,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覆盖面最广、权威性最强的建筑规划设计类评选活动,被誉为“中国房地产界的奥斯卡”。今年全国共有78个方案分获人居环境、人居规划、人居科技等奖项,节能、节水、省地、环保以及追求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国内地产开发和建设的发展方向。,5 建设项目与绿色开发和评价,建设项目绿色开发理念建设项目绿色开发文化建设项目绿色开发产品,建设项目绿色开发理念,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土地/水/生物)能源效用环境敏感性(响应性)全寿命周期管理社区文化氛围(住宅),国际理念: 绿色建筑材料-基于环境影响效应选择最佳产品,1 木工油漆及涂料2 砌筑材料3 隔热材料4 屋面材料,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Based Best Use of Building Materials,建设项目绿色开发文化,Reduce Recycle Reuse Respect,绿色管理 Green Management 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用系统论方法进行开发 管理,达到开发成果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佳。,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全寿命周期环境管理(LCE),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LCC),LCE MIN建造阶段+装修阶段+使用阶段环境影响,LCC MIN建设成本+装修成本+使用成本,全寿命周期能源管理(LCEg),LCEg MIN隐含能源+消耗能源+使用能源,建设项目绿色开发产品,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绿色写字楼 绿色医院 绿色学校 ,绿色建材,中国首次颁发2001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6 绿色建筑的定义及内涵,生态建筑(Arcology) 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o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cology,即为生态建筑学,开创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70年代,西方一些建筑师开始应用生态学理论设计“生态建筑”。生态建筑学认为自然界(包括人造物)的任何一部分区域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即一个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建筑学认为要全面分析建筑队环境产生的近距离和远距离影响,从生态环境出发,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为人类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节能节地建筑 “节能”的含义是有效利用能源,并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取代油、汽、煤、柴等传统(常规)能源;“节地”的含义是建筑活动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表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甚至增多。节能节地建筑设计思想的出发点是力争节约能量和物质资源,实现一定程度的物质材料的循环。如循环利用生活废弃物质,采用“适宜性技术”如应用太阳能技术和沼气。发展节能节地建筑预示着人类将不断利用新科技手段,充分利用洁净、安全、永存的太阳能及其他新能源,取代终将枯竭的常规能源,并以美观的形象、适宜的密度、地上地下和海上陆地相结合的建筑群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和环境。,生物建筑 戴维皮尔森(D. Pearson)在自然住宅手册中指出:同健康的建筑相关的最先进的运动是生物建筑运动。生物建筑所要表现的不仅是源于歌德的人文主义哲学及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还力图表达鲁道夫斯坦纳(R Steiner)对于整体健康(Holistic health)的研究成果。生物建筑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人与建筑的关系,进而研究建筑学的问题,将建筑视为活的有机体,而建筑的维护结构则被视为皮肤,就像人类的皮肤一样,提供各种生存所必须的功能保护生命、隔绝外界环境、呼吸、排泄、挥发、调节以及交流。倡导生物建筑的目的在于强调设计应该以适宜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要为目的。同时建筑的构造、色彩、气味以及辅助功能必须同居住者和环境相和谐。建筑物建成后,室内外各种物质能量的交换依赖具有渗透性的“皮肤”来进行,以便维护一种健康的适宜居住的室内温度。,自维持住宅(Autonomous House) 自维持住宅的设计研究自60年代开始。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Brenda and Robort Vale)认为自维持住宅是除了接受邻近自然环境的输入以外,完全独立维持其运作的住宅。它具有的特点是:住宅并不与煤气、上下水、电力等市政管网连接,而是利用太阳、风和雨水维护自身运作,处置各种随之产生的废弃物,甚至食物也要自给。如果用生态系统观点进行解释,自维持住宅的设计就是力图将住宅构成一种类似封闭的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循环。,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国外学者: 早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注重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之间的关系研究赖特:建筑必须同所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70年代初石油危机之后,开始关注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D.皮尔森:生态建筑强调设计的目的在于适应人类的生理、物质和精神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人与建筑的关系,进而研究建筑学问题; 进入80年代西方绿色建筑研究多以实践为主,并强调“精神”层面的更深层次的追求.D.皮尔森:绿色住区的设计原则是“为星球和谐而设计”,“为精神平和而设计”,“为身体健康而设计”。,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发展,结合这一全球趋势,绿色建筑的研究也空前活跃K.丹尼斯: 绿色建筑是通过有效地管理自然资源,创造对于环境友善的、节约能源的建筑。它使得主动和被动地利用太阳能成为必需,并在生产、应用和处理材料等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如水、空气等)的危害。布兰达,R.瓦利: 绿色建筑设计的六原则:(1)节约能源,减少建筑能耗;(2)设计结合气候,通过建筑形式和构件来改变室内外环境;(3)能源材料的循环利用;(4)尊重用户,体现使用者的愿望;(5)尊重基地环境,体现地方文化;(6)运用整体的设计观念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研究。A.罗文斯: 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上的创造;绿色设计远远超过了热能的损失、自然的采光通风等因素,它已延伸到寻求整个自然和人类社区的许多方面。布赖恩爱德华兹在可持续性建筑一书中指出: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国内学者:仇保兴(建设部副部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国内学者: 绿色建筑应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并关注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技术角度来分析绿色建筑,它主要关注三个方面:能源的节约、人类的健康以及和自然的融合。绿色建筑技术的核心首先是减少建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及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料和家庭废料。尽可能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可再生天然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来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另一方面就是人类自身的健康了;再有就是要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筑应该变成自然的一部分,同时自然被引入建筑之中,使建筑既适合人居住使用,又减少了对自然的破坏。,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国内: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设部,科技部印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绿色建筑除满足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外,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适应自然条件和保护自然环境,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国内: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特点: 理念: 贯彻绿色开发理念文化: 倡导绿色开发文化技术: 采用绿色开发技术过程: 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产品: 为社会提供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强调: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和外延,绿色建筑开发支撑体系,绿色建筑开发技术体系绿色建筑开发学科体系,绿色建筑开发技术体系,可再生能源技术 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地热供暖技术建筑节能技术 住宅规划设计节能、构造节能、施工节能、使用节能绿色建筑材料技术生态园林技术,建设部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广应用技术目录2006年3月,建设部组织专家评审,从推荐的221项技术中评出152项技术。其中, 建筑节能技术61项; 建筑节地技术18项; 建筑节水技术20项; 建筑节材技术33项; 环境保障技术10项; 信息化技术10项。具体参见目录表。,绿色建筑开发学科体系,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7 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与评价,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M F I,Movement For Innovation, Rethinking Construction,A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 For M4I (Version 2.4.2C,2001)By BRE, DETE, BSRIA,CIRIA,CIOB,项目可持续建设的益处,1 提高股东价值2 赢得市场份额和市场利益3 影响政府4 从有效现场管理获得益处5 维持良好社区关系6 建立与供应商关系7 提高项目建设速度(直线型立项批准)8 减少责任风险9 健康和生产力10 项目增值保值11 从事正确事业的满足感等,M F I 指标内容,M F I 评价内容,1 设计 80 分2 施工 70 分 3 环境 60 分4 社会 100 分5 经济 60 分,设计,环境,社会,经济,整体,50%基准分,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Version 2.0,June,2001)By U.S.Green Building Council,The LEED GBRS,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1 可持续现场(Sustainable Sites) (9个方面) 14分2 水资源利用效率(Water Efficiency)(3个方面) 5分3 能源和空气(Energy & Atmosphere)(9个方面) 17分4 材料和资源 (Materials & Resources)(7个方面) 13分5 室内环境质量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10个方面) 15分6 创新和设计过程 (Innovation & Design Process)(2个方面) 5分 评价总分 69分,The LEED GBRS,LEED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可持续现场(Sustainable Sites) (9个方面) 14分 腐蚀和沉淀控制(前提) (Erosion & Sedimentation Control) 现场选择(Site Selection) 城市再开发 (Urban Redevelopment) 褐色场地再开发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可选择的交通(Aiternative Transportation) 减少现场妨害(Reduced Site Disturbance) 雨水管理(Stormwater Management) 景观和室外设计以减少热岛(Landscape & Exterior Design to Reduce Heat Islands) 光污染减少 (Light Pollution Reduction),LEED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2 水资源利用效率(Water Efficiency)(3个方面) 5分 景观用水效率 (Water Efficient Landscaping) 创新废水技术(Innovative Wasterwater Technology) 减少用水(Water Use Reduction),LEED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3 能源和空气(Energy & Atmosphere)(9个方面) 17分 任命基础建筑系统 (Fundamental Building System Commissioning) 最小能源绩效(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HVAC和设备CFC减少 (CFC Reduction In HVAC&R Equipment) 最优能源绩效(Optimize Energy Performance) 重复使用能源(Renewable Energy) 附加任命(Additional Commissioning) 臭氧减少(Ozone Depletion) 计量和证明(Measurement & Verification) 绿色能源(Green Power),LEED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4 材料和资源 (Materials & Resources)(7个方面) 13分 存放和可循环收集(Storage & Collection of Recyclable) 建筑重新使用(Building Reuse) 施工废物管理(Construction Waster Management) 资源重新使用(Resource Reuse) 地方和地区材料(Local/Regional Materials) 迅速重复使用材料(Rapidly Renewable Materials) 证明的木料(Certified Wood),LEED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5 室内环境质量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10个方面) 15分 最小的IAQ表现(Minimum IAQ Performance) 环境烟草(ETC)控制(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Control) CO2检测(Carbon Dioxide Monitoring) 增加通风有效性(Increase Ventilation Effevtiveness) 建设IAQ管理规划(Construction IAQ Management Plan) 低放射材料(Low-Emitting Materials) 室内化学和污染源控制 (Indoor Chemical & Pollutant Souce Control) 系统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of System) 热舒适(Thermal Comfort) 白天日光和视觉(Daylight & View),LEED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6 创新和设计过程 (Innovation & Design Process)(2个方面) 5分 设计创新(Innovation in Design) LEED职业评估(LEED Accredited Professional),1 2632分 或 37%总分 可获LEED认证 (LEED Certified)2 3338分 或 47%总分 可获LEED银牌认证 (Silver Level)3 3951分 或 56%总分 可获LEED金牌认证 (Gold Level)4 5269分 或 75%总分 可获LEED铂金认证 (Platinum Level),Green Building ToolBuilding Performance Rating System (Jan,2000)By a Team of International Expert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Committee,GBT 2K BPRS,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1 资源消耗 (Resource Consumption)2 环境负荷 (Loading)3 室内环境质量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4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5 经济性能 (Economics)6 运作前管理 (Pre-Operation Management),GBT 2K BPRS,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Method BREEAM in U.K By BRE & Stanhope Properties plc., and ECD Architects and Energy Consultants BREEAM in Canada By ECD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anada BREEAM in North America By AIA,CSA,SAME,SCOPEER,etc. BREEAM/Green Leaf By Hotel Association of Canada,Terra Choice,BREEAM,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1 Global Issues (全球环境影响) (1) Energy Saving & Emission Control (2) Ozone Depletion (3) Acid Rain Control (4) Recycling/Reuse of Materials2 Local Issues (地区环境影响) (1) Water Economy (2) Energy Efficient (3)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Prevention,BREEAM,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3 Indoor Issues (室内环境影响) (1) High Frequency Lighting (2) Indoor Air Quality (3) Hazardous Materials Management (4) Radon Management4 Management Issues (环境管理) (1)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urchasing (2) Energy Management (3) Good Management Practices Concerning Environment (4) Building Maintenance (5) Healthy Building Indicators,BREEAM,Hong Kong Build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y The Real Estate Developer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The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BSE),The Welsh School of Architecture,University of Wales College of Cardiff (WSA), ECD Energy and Environment Limited,and Th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Limited (CET),HK-BEAM,HK-BEAM 构成,1. HK-BEAM for Existing Office Buildings (Version,2/96R)2. HK-BEAM for New Office Designs (Version,1/96R)3. HK-BEAM for New 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3/99),HK-BEAM,中国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和评价,中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导则及评价 中国健康住宅建设 商品住宅性能认定体系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总体目标是:在全国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利用现有技术和材料,在保证住宅安全、耐久、舒适的前提条件下,使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达到较高的水平,排向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使住宅小区在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资源与能源的产出、消耗及回收、利用达到一种内在的平衡,并逐步实现零能源输入和零污染物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促进我国城市的生态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模拟题集
-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1)说课稿 新人教B版必修5
- 企业环保节能宣传培训计划
- 销售人员业绩提升计划与执行案例
- 液化天然气利用技术在线考试试题
- 老年护理学在线作业题库汇编
- 水利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细则
- 节假日工地安全管理通知方案
- 五年级劳动教育教学计划及示范课案
- 数学空间几何教学设计案例
- 夜场员工合同协议书
- 【DAMA】2025智变-AI赋能政府与央国企智能化转型白皮书
-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4.彩虹》教学设计
- 航空宠物知识培训课件
- 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培训与考评制度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 2025年法官员额考试题及答案
- 备考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点及必背知识点大全
- 公开课: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
- 教科版(2017版)科学四年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 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