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讲】,【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叙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对内对外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从而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该课为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的最后一课,它宣告了该体系的彻底终结,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背景。,【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知识链接: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不满。(2)法西斯政党:纳粹党(3)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时间和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4)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5)影响: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纳粹政权的建立,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纳粹党总裁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德国纽伦堡集会上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1933年1月30日保罗冯兴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或称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NSDAP),简称纳粹党(NaziParty),是20世纪前半叶魏玛共和国时代的一个政党,前身是德意志工人党(DAP),后由希特勒领导,在德国议会大选中获胜。,德国纳粹国旗,德国纳粹国徽,“EinVolk,einReich,einFhrer.”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重点、难点讲解】,教师点拨:1.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特点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也不同。美国总统罗斯福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危机;德、意、日则先后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2.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重点、难点讲解】,教师点拨:3.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对于政权武装力量的支柱国防军,希特勒也极尽争取拉拢之能事,最终换取了他们的支持。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重点、难点讲解】,【典例说明】例1.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A.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B.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C.国内阶级矛盾尖锐D.利用民族主义的情绪,D,【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知识链接: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3)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时间和标志: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军部控制了政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起来。(4)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5)影响:对外侵略扩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广田弘毅,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6年3月,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控制政府,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1915年参与起草“二十一条”1933年出任外务大臣1936年“二二六”兵变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广田内阁制定确立扩张方向的国策基准参与了所有对华战争扩大化的决策1946年3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确定为甲级战犯1948年12月23日被处以绞刑,在军部支持下建立的广田弘毅内阁,加紧推行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加快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步伐;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使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远东战争策源地。,【重点、难点讲解】,教师点拨:1.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2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重点、难点讲解】,【典例说明】例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因此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A德国和日本B英国和美国C德国和美国D英国和日本,A,【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知识链接:1.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与经济危机的关系(1)20年代下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威斯计划后大量流入德国的英、美资本。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美抽走大量资本,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德国成为首批牺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机。另外,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既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因此,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知识链接:1.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与经济危机的关系(2)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知识链接:2.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与经济危机的关系(2)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知识链接:2.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与经济危机的关系(2)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影响,燃烧中的德国国会大厦,P.J.戈培尔和H.戈林为陷害共产党和欺骗群众,制造舆论。1933年2月27日夜,冲锋队队员通过戈林官邸中的隧道进入国会,放火焚烧柏林国会大厦,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国会纵火案”。借此,纳粹党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特别是德国共产党,实行一党独裁,取消德国民主制。,反犹狂潮,波兰奥斯威辛市奥斯威辛集中营,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犹太店主注视着“水晶之夜”后自己商店的惨状,犹太人被要求佩戴歧视性的黄星标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裔美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重点、难点讲解】,教师点拨: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对外都需要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巩固统治地位。对内方面,三国都需要加强镇压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对外方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日本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华盛顿会议所受的制约,意大利也醉心于对外扩张。,【重点、难点讲解】,教师点拨:2.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随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随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也形成了。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重点、难点讲解】,【典例说明】例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转嫁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日本;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A.B.C.D.,B,【本课小结】,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单元总结】,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一、知识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41929年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繁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化“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总结】,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二、教师点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战后至二战前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以及在此格局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大变化。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承前启后,因果相袭,既是一战的最终结果,也是二战的直接源头,对中国和世界现代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一直以来,本单元是中考命题涉及的考点之一,特别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大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单元总结】,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肉品加工厂汇报
- 公司的合并与分立课件
- 水电站运行人员年终总结
- 《美丽的青花瓷》课件
- 《美丽的吻》课件
- 《绞刑架下的报告》课件
- 脑出血的初期康复护理
- 药店个人工作总结
- 新员工培训人力政策解读
- 装饰施工员年终工作总结
- 2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变电工程土建专业)
- 中级卷烟包装工(四级)专业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下(简答题汇总)
- 福建省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题库
- SMT与DIP工艺制程详细流程介绍
- 管理者角色认知与转换课件
-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全册整套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生产过程及结果)课件
- 政策评价-卫生政策分析课件
-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