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实理论分析ppt课件_第1页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实理论分析ppt课件_第2页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实理论分析ppt课件_第3页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实理论分析ppt课件_第4页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实理论分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实践与理论分析,主要内容: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内容二、中文图书馆藏建设及采购分析三、纸制期刊馆藏建设中几个关系的处理四、馆藏数字资源建设的评价与分析,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内容,1、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一定范围的图书情报机构通过规划协调,将社会上分散的文献资源予以选择收集、组织管理并逐步积累使之成为一个文献资源体系的工作,具体来讲就是研究图书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的规划、补充、组织等项工作。,2、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思想性原则。要求图书情报机构充分发挥馆藏文献资源的作用,以体现文献资源建设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图书情报机构要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文献的需求。系统性原则。包括文献的系统性原则和用户的系统性原则两个方面。特色化和协调性原则。馆藏文献资源的特色是一个图书情报机构馆藏文献资源区别于其他图书情报机构馆藏文献资源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馆藏文献资源的专业化和独特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上。,3、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规划。根据本单位的任务和用户的需求特点,确定馆藏文献的收藏范围、收藏重点,提出本单位馆藏文献资源构成的成分,制订馆藏文献资源的补充计划,安排入藏数量、比例、层次级别等,建立具有特定功能和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馆藏文献资源的补充。根据设计好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去补充适应馆藏文献资源体系要求的文献。馆藏文献资源的组织管理。对入藏的文献资源进行布局、排列、评价等。其目的在于科学地整理馆藏文献资源,完整的保存馆藏文献资源,有效地利用馆藏文献资源。通过文献利用的信息反馈,及时对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和数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使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形成过程长期处于最佳状态。,二、中文图书馆藏建设及采购分析,1、中文图书馆藏评估的重要性纸制中文图书仍然是高校师生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源。采购经费的切实保障和较大幅度的增加。馆藏学科图书的系统化建设及馆藏整体质量的提高。,2、中文图书馆藏评估的目的,追踪和评价馆藏建设状况,掌握馆藏满足用户需求的状况,从而了解馆藏是否与本校的学科建设相吻合,是否符合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为图书馆管理者决策提供客观准确的馆藏信息,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确保馆藏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图书馆业务工作水平,优化馆藏质量。向上级领导和有关教学部门汇报师生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展示和评价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的支持情况,为经费申请和图书采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中文图书馆藏建设情况,数据特征:上海大学1994年成立;综合性地方211重点院校;在校生3万余人;除医学、农学、教育学以外的全学科院校;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年进新书9万余册;全部实行开架借阅,2008年新书入藏情况和借阅情况,2008年采购新书99364册,约3万余种,其中流通部的入藏量为51029册,占52%,借书周期为1个月。入藏情况:在入藏流通图书中,文科类图书占75%,理科、综合性图书占25%。各学科图书的入藏差异极大,最大的为F(经济)类,达8020册,占15.73%,入藏量最小的是U(交通运输)类,50册,占0.11%。入藏量前6位的是:F(经济)、I(文学)、D(政法)、K(史地)、TP(计算机)、B(宗教哲学),入藏量占66.2%,体现了出版发行量对馆藏的影响。,借阅情况:借阅流通量居前的11个大类的45018册图书借阅量达117170次,占总借阅量的93%,其中9个大类为文科类,另外2个为理工科,分别是TP(计算机)类、O(数理化)类,体现了文理科读者的阅读倾向日益模糊,人文图书、理科基础图书都得到了较好的利用,不仅反映了这些图书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图书质量较好,同时了反映了大学生对提高艺术人文修养的强烈追求,上海大学的综合性发展道路对读者阅读产生了影响,文科图书对文科读者和理科读者都具有广泛的可读性和适用性。,各类图书入藏量及借阅流通量排名分类入藏量入藏名次借阅量百分比借阅名次I7189册230483次24.24%1F8020册116702次13.28%2K4612册411426次9.09%3TP4512册510836次8.62%4B4116册610835次8.62%5D5948册39567次7.61%6H2688册89043次7.19%7O2826册76488次5.16%8,分类入藏量入藏名次借阅量百分比借阅名次C1755册114300次3.42%9J1189册124216次3.35%10G2163册93274次2.60%11TBTFTGTH1998册102670次2.12%12TMTU344册19985次0.78%13R399册15961次0.76%14TS370册18699次0.56%15E380册16634次0.50%16Q372册17630次0.50%17Z225册22452次0.36%18,分类入藏量入藏名次借阅量百分比借阅名次A256册21435次0.35%19TQ574册13386次0.31%20N279册20274次0.22%21X495册14272次0.22%22P218册23135次0.11%23U50册2535次0.03%24S51册2416次0.01%25合计51029册125754次100%,文理科图书入藏及借阅情况分类入藏量入藏比例总借阅量借阅量比例A-K(文科)38316册75.09%100915次80.25%N-Z(理科)12713册24.9%24839次19.75%(综合)合计51029册100%125754次100%,2008年各类新书利用率的统计分析,*入藏新书中,已有借阅记录的图书为39885册,占78.16%,无借阅记录的图书为11144册,占21.84%。*J(艺术)类图书的利用率最高,出借率为93%,反映了读者对艺术类图书的强烈需求,所购品种也比较符合读者的需要,美术特别是动漫、电脑设计图书出借率较高。*S(农业)类图书出借率最低,为22%。*F(经济)类和D(政法)类图书入藏量分别位居第1、3位,可出借率只有76%、70%,导致这两大类无借阅记录的图书近4000册。*I(文学)类图书入藏量位居第二位,其出借率很高,达89%。,*在理工科图书中,TP(计算机)类、O(数理化)类出借率较高,表明在读者中有较大的需求。近几年来,这两类图书的出版量在不断地增加,对TP类图书采购限定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知名社内,对O类图书采购限定在985院校出版社、高教、科学出版社内,这样,就保证了这两类图书的采购质量和高利用率。,2008年各类新书平均借阅次数的统计分析,*全部新书平均每册借阅次数是246次,若不计未出借图书,已有出借记录的有39885册图书,每册平均借阅次数达315次。*I(文学)类、J(艺术)类、H(语言)类具有较高的平均借阅次数,图书出借次数较高;TU(建筑)类、B(哲学宗教)类、K(史地)类、C(社科)类紧随其后。*J(艺术)类、TU(建筑)类图书入藏不足2500册,却拥有较高的平均借阅次数,反映出读者对提高艺术修养、了解世界建筑发展存有强烈的愿望,以后应重视艺术、建筑类图书的建设,满足读者需求。,4、中文图书馆藏建设优化建议,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完善周密的近期和长期馆藏建设规划和方针。以长期规划指导本馆的总体馆藏目标,以近期规划微调个别学科馆藏建设,切实保障重点学科图书的采购,引进高质量的通识性人文图书和科技基础教育图书,为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提供优质的精神食量,同时兼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图书的需求,使经费和图书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测方法,在注重事实数据的基础上,评估图书的馆藏情况,并以此做出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对于借阅率高的各类图书要考虑其流行性、实效性,不能盲目增加某一大类图书的采购资金和复本数,要充分考虑图书资源的连续性、无限性和馆舍面积的有限性。对于预约率和借阅率高的图书,可考虑缩短借阅周期及提供网上数据资源的方法予以解决,逐步与国际先进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管理体系相接轨。,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引导职能,重视社会热点对读者阅读倾向的影响,应定期和学生处等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就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和发展问题,推出主题引导书目,开展优秀图书的宣传推广,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弘扬主旋律、宣传中华文化的优秀图书,全面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提高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水平和质量,采取科学、先进的方法进行采访工作。*联系能够满足高校图书馆阅选订购、特别学科专业文献建设的高水平的书商,全面配合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有取有舍,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图书选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建立切合本校学科设置的藏书体系。*建立核心作者、核心出版社档案数据库,保证优秀作者、优秀出版社图书不漏藏,减少重复主题、跟风出版图书的收藏,促进馆藏质量的全面提高。*联系在校相关专业教师,搜集相关专业必读书目,将学术专业图书专架陈列,对于缺藏图书立即组织采选,或通过馆际互借、提供电子文本等方法予以解决,以便促进学术科研图书的利用。,三、纸制期刊馆藏建设中的几个关系的处理,1、纸制期刊和电子期刊的配置关系。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期刊资源配置应遵循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基本原则。就特定馆来说,纸制期刊和电子期刊的配置应明确针对本馆读者而定。使用频率低、使用人数少的学术性、专业性特别强的研究型期刊可以仅收藏电子版。科普性、娱乐性的期刊因全文期刊数据库很少收录,使用频率高、使用人数多,可收藏纸制本。介于两者之间的一般学术性、专业性期刊,因与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使用人数众多,目前宜两种载体兼而有之。我国的全文期刊数据库基本没有收录文学作品类期刊,馆藏期刊资源配置应确保纸制期刊的收藏。,2、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的配置关系,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资源配置应遵循内外有别、厚内薄外的基本原则。中文期刊应尽可能多地搜集特定馆读者用得着的品种,配置足够的复份。而外文期刊则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认真核算,严格把关,慎重选定,适量收藏。,3、专业期刊和非专业期刊的配置关系,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资源配置应遵循以收藏专业期刊为主体,以适量收藏非专业期刊为辅翼,给非专业期刊留足自由发展的空间,适度扶持专业期刊的基本原则。由于专业期刊的适用面较窄,加之特定读者所需的专业论文不可能完全由其他专业期刊所代替,因此,为满足特定读者的需求,也为支持专业期刊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多地选订专业期刊,为其生存和发展铺平道路。非专业期刊在社会上拥有较多读者,发行量大,本身已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因此,馆藏期刊资源配置可只根据特定馆读者的实际需求来选定期刊的种类,尽量少考虑其他的因素。,4、图书与期刊的配置关系,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资源配置应遵循认真甄别、精心选择期刊,适当调整书刊的入藏比例,适度减少图书的入藏量,适度增加期刊的入藏量,特别是数字期刊的入藏量的基本原则。在网络环境下,以图书为重心的馆藏资源配置方针应作适当调整,收藏重心应逐步向期刊转移。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应充分考虑图书与期刊本身的特长,为促成其优势互补而合理配置。,5、期刊与报纸的配置关系,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资源配置应遵循精选报纸,尽可能少地入藏报纸的品种与数量,适量扩大期刊的收录范围,尽可能多地入藏相关学科门类的学术性、专业性期刊的基本原则。我们高校图书馆,需收藏大报、相关学科门类的有代表性报纸及特定馆所处地域的报纸。而对于期刊,特别是学术性、专业性期刊,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和读者对象,尽量扩大收藏范围。,6、正式刊物和内部刊物的配置关系:应尽可能多地选购、入藏正式刊物,多渠道地获取、收藏内部刊物。以入藏正式刊物为重心的期刊资源建设的原则不能偏移。7、特色馆藏和一般馆藏的配置关系:应重点保证特色馆藏,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对一般馆藏的要求,千方百计建设特色馆藏。8、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配置关系:应尽己所能建设期刊现实馆藏,通过检索和筛选,千方百计地整合虚拟期刊馆藏。现实期刊馆藏是重心,虚拟期刊馆藏是必要补充。在网络环境下,虚拟期刊馆藏建设代表了馆藏期刊建设的方向,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虚拟期刊馆藏已经成为馆藏期刊建设的奋斗目标。,四、馆藏数字资源建设的评价与分析,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访过程中遵循的原则针对性原则。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要依据学校的任务和定位,符合本校的教学、科研需要,特别是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系统性原则。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纸张型文献与数字资源及数字资源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进行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时,一定要系统、完整地加以把握,注重其系统性。既要考虑到文献信息的保障率,又要避免文献信息的重复建设。,经济性原则。要最有效地使用文献购置费,努力使购买的数字资源发挥效用最大,读者满意率、满足率最高,而经费投入最少。发展性原则。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变化、读者需求变化和数字资源出版变化来调整数字资源建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发展对文献信息的不断需求。,2、数字资源采访的评判标准,数字资源采访的评判主要是从数字资源内容、检索系统及功能、读者使用情况、经济成本四个方面进行。数字资源内容评判:由质量、数量、相关性、实效性等评判标准组成。数字资源检索系统及功能评判:由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检索功能、检索结果、界面友好程度和用户帮助等评判标准组成。,数字资源读者使用情况评判:由用户满意度、登录次数(次)、检索次数(次)、下载全文篇数(篇)、被拒绝次数(次)等读者利用情况的参考性指标组成。数字资源经济成本评判:由数字资源价格、年涨价幅度、数字资源软硬件购置费组成。,3、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利用的情况,调查概况:调查对象: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高质量的、丰富的数字资源,基本可以反映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调查内容:高校图书馆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和试用数据库;本校自建的特色数据库。调查方法:在internet搜索各高校图书馆的主页,通过浏览网站的内容,调查各省、市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调查时间:2008年7月,各高校图书馆引进中、外文数据库的情况,引进的中文数据库数量超过25个的图书馆第一名清华大学52个第二名北京大学43个第三名北京师范大学40个第四名四川大学40个第五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38个第六名南开大学37个第七名合肥工业大学35个第八名广西大学34个,第九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33个第十名中山大学32个第十一名首都师范大学30个第十二名中国人民大学29个第十三名华南农业大学(广州)29个第十四名北方工业大学28个第十五名复旦大学28个第十六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28个第十七名浙江大学27个第十八名浙江师范大学27个,第十九名广东商学院27个第二十名北京服装学院26个第二十一名天津大学26个第二十二名中北大学(太原)26个第二十三名西南财经大学(成都)26个第二十四名华东师范大学25个第二十五名山西师范大学25个第二十六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25个第二十七名武汉大学25个,引进外文数据库数量超过45个的图书馆,第一名清华大学137个第二名北京大学113个第三名大连理工大学93个第四名浙江大学91个第五名上海交通大学85个第六名北京师范大学79个第七名中山大学79个第八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77个第九名中国海洋大学75个,第十名东南大学70个第十一名南开大学68个第十二名武汉大学63个第十三名同济大学61个第十四名华东师范大学61个第十五名四川大学61个第十六名西安交通大学61个第十七名中国科技大学60个第十八名中国人民大学59个第十九名北京工业大学56个,第二十名厦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