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装配图,9.1装配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法9.2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9.3装配图中的序号和明细栏9.4装配工艺结构9.5装配图的画法9.6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9.1装配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法,9.1.1装配图的内容如图9-1所示是滑动轴承装配图,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副完整的装配图应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视图装配图由一组视图组成,用以表达各组成零件的相互位置和装配关系,部件(或机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2.必要的尺寸标注表示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规格、外形大小及装配、检验、安装所需的尺寸,包括部件或机器的性能尺寸、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外形尺寸、部件或机器的安装尺寸和其他重要尺寸等。,下一页,返回,9.1装配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法,3.技术要求用文字和规定的代号、符号来说明装配体的装配、安装、调试、检验、搬运和使用时应注意的技术要求。4.标题栏、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在装配图中,应对每个不同的零部件编写序号,并在明细栏中依次填写序号、名称、数量、材料、国标及备注等内容。标题栏一般应包括机器或部件的名称、规格、比例、重量及责任者的签名和日期等内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1装配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法,9.1.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1.规定画法(1)相邻零件相邻零件的接触表面和配合表面只画一条线;不接触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画两条线。(2)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邻接时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应相反或间隔不同。但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必须一致。(3)对于紧固件、键、销、手柄和轴等实心零件若剖切面过其基本轴线或对称面,均按不剖处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1装配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法,2.特殊画法(1)拆卸画法在装配图中,当某些零件遮住了所需表达的其他部分时,可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或拆卸某些零件后绘制,并标注“拆去xx零件”。(2)简化画法在装配图中,各零件上的工艺结构,如圆角、倒角、退刀槽等,允许省略不画;对于若干相同的零件组,如螺栓连接等,允许只详细地画出一处或几处,其余的只要表示出中心位置便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1装配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法,(3)夸大画法装配图中,对于薄片零件、细丝弹簧、微小间隙等,若按它们的实际尺寸画图,在装配图中很难画出或难以明显表示时,可不按比例而采用夸大画法。(4)假想画法当需要表示某些零件的运动范围和极限位置时,可用双点画线画出该零件在极限位置上的形状;当为了表示与本部件有装配关系但又不属于本部件的其他相邻零部件时,可用双点画线画出相邻零部件的轮廓。,上一页,返回,9.2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9.2.1装配图的尺寸标注装配图的主要功能是表达装配体中各部件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的,因此它不需标注各零件的所有尺寸,一般只需标出如下几种类型的尺寸。1.性能、规格尺寸表示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规格)的尺寸,是设计、了解和选用该机器或部件的依据。如图9-1中滑动轴承的孔径,它反映了该部件所支撑的轴的直径大小。,下一页,返回,9.2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2.装配尺寸装配尺寸是指相关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或与装配有关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尺寸。它包括配合尺寸和主要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尺寸。如图9-1滑动轴承装配图中上、下轴衬与轴承盖、座之间的配合尺寸,轴承盖与轴承座止口的配合尺寸,固定套与轴承盖、上轴衬的配合尺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2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3.安装尺寸将部件安装到机座或其他部件上时所需要的尺寸。包括安装面大小,安装孔的定形、定位尺寸。4.外形尺寸机器或部件的总长、总宽、总高。这些尺寸通常是包装、运输和安装等过程中所需要的。5.其他重要尺寸在设计中确定,又不属于上述几类尺寸的一些重要尺寸。如运动零件的极限尺寸、主体零件的重要尺寸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2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9.2.2装配图的技术要求采用文字或符号在装配图中说明对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装配、检验、使用、外观等方面的要求和条件。(1)性能要求规格、参数、性能指标。(2)装配要求装配方法、装配的精确度、密封性。(3)检验要求对有关参数、精确程度、密封性能的检验方法;使用条件机器或部件的使用环境描述(压力、温度等)。(4)外观要求对机器或部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喷漆、涂镀、防锈等)。(5)其他要求包装、运输、通用性等方面的要求。,上一页,返回,9.3装配图中的序号和明细栏,9.3.1序号装配图中一般每种零部件都应编制一个序号。标注一个完整的序号一般应有三个部分:指引线、水平线(或圆圈)及序号数字。也可以不画水平线或圆圈。1.序号编排方法.均采用细实线引出,在引线的横线上或圆圈内注写零件序号,序号字高比尺寸数字高度大一或两号。当不画水平线或圆圈,在指引线附近注写序号时,序号字高必须比该装配图中所标注尺寸数字高度大两号。如图9-2所示。.指引线附近写序号。,下一页,返回,9.3装配图中的序号和明细栏,2.编号原则.装配图中每种零部件都必须编号,相同零部件只编注一个序号,标注一次。.装配图中的零、部件的序号应与明细栏中的序号一致。.在同一装配图上,编注序号形式一致。3.指引线.自零部件的可见轮廓内引出,末端画小圆点。不便画圆点,采用箭头方式指向该部分轮廓。如图9-2所示。.指引线排列尽可能均匀,不得交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3装配图中的序号和明细栏,.指引线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指引线不应与剖面线平行。如图9-2所示。.指引线可以画成折线,但只允许弯折一次。如图9-2所示。.一组紧固件或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可采用公共指引线,但应注意水平线或圆圈要排列整齐。如图9-3所示。.标准部件看做一整体。4.序号排列原则沿水平或垂直方向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次序排列整齐,不得跳号。在一个视图上无法连续编完全部所需序号时,可在其他视图上按上述原则继续编写。,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3装配图中的序号和明细栏,9.3.2明细栏在装配图中,标题栏的“材料”栏目无须填写,因为装配体不是只有一个零件,每个零件的材料又不尽相同,各个零件的材料是填写在明细栏内的。其他部分的填写与零件图中的标题栏在内容、格式上完全一样。明细栏应包括序号、代号、名称、数量、材料、重量(单件、总计)、备注等内容。通常,明细栏配置在标题栏的上方,按由下而上的顺序填写。,上一页,返回,9.4装配工艺结构,9.4.1应考虑面与面之间的接触性能轴肩面与孔端面接触时,应将孔边倒角或将轴的根部切槽,以保证轴肩面与孔的端面接触良好,如图9-4所示。两个零件在同一个方向上,只能有一个接触面或配合面。单面接触既能保证接触良好,又能降低加工精度。图9-5列举了设计合理与不合理的两个例子。,返回,下一页,9.4装配工艺结构,9.4.2为了保证拧紧,要适当加长螺纹尾部,在螺杆上加工出退刀槽,在螺孔上做出凹坑或倒角如图9-6所示。,下一页,返回,9.4装配工艺结构,9.4.3为了便于拆装,必须留出扳手的活动空间(见图9-7(a)和装拆螺栓的空间如图9-8(a)所示。,上一页,返回,9.5装配图的画法,9.5.1装配图的视图装配图的作用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以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因此,在画装配图以前,要对所绘制的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以及主要零件形状、零件与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定位方式等进行仔细的分析。1.主视图的选择.应符合部件的工作位置,尽可能反映该部件的结构特征;.应能反映该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装配关系;.应尽量多地反映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下一页,返回,9.5装配图的画法,2.其他视图的选择其他视图的选择,应能补充主视图尚未表达清楚的部分。如轴衬凸缘内侧与轴承盖、座凸台端面的配合关系及轴衬外圆与轴承盖、座孔的配合,选用了半剖的左视图予以表达。,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5装配图的画法,9.5.2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画基本视图的作图基准线(轴承座底面)、主要轴线(对称线)、中心线图9-9(a)。.按“先主后次”的原则,画主要零件(轴承盖,轴承座,上、下轴衬)的大体轮廓(图9-9(b)。.画出其他零件的大体轮廓图9-9(c)。.画出各零件的细部图9-9(d)。.检查校核,修正底稿,加深图线,画剖面线。.标注尺寸,编序号,画标题栏、明细栏,注写技术要求,完成全图(见图9-10)。,上一页,返回,9.6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在设计过程中,先画装配图,然后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在生产过程中,则对照装配图装配零、部件成机器。因此,读懂装配图才能理解装配体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了解装配体的装配、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的要求。.装配体的名称、用途、性能及其工作原理。.装配体中各零件的相对位置、装配关系、连接方式及装拆顺序。了解装配体的尺寸及技术要求。看清各零件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材料。,下一页,返回,9.6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9.6.1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1.粗读.了解部件的用途、性能和规格。从标题栏中可知该部件名称,从图中所注尺寸、结合生产实际知识和产品说明书等有关资料,可了解该部件的用途、适用条件和规格。.了解标准零件和非标准零件的名称和数量,对照零件序号,在装配图上查找这些零件的位置。.对视图进行分析,根据装配图上视图的表达情况,找出各个视图、剖视、断面配置的位置及投影方向,从而搞清各视图的表达重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6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2.了解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对照视图仔细研究部件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这是看装配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概括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各条装配干线,弄清各零件间相互配合的要求以及零件间的定位、连接方式、密封等问题,再进一步搞清运动零件与非运动零件的相对运动关系。3.分析零件,看懂零件的结构形状分析零件的方法为:按零件的序号顺序进行,以免遗漏。标准件、常用件比较容易看懂。轴套类、轮盘类和其他简单零件一般通过一个或两个视图就能看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6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4.归纳总结为了对装配图有全面的认识,还需从技术要求、安装、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了解机器或部件的设计意图和装配工艺,从而对整台机器或部件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为进一步拆画零件图打下基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6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9.6.2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1.拆画零件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完善零件结构装配图主要是表达装配关系,有些零件的结构形状往往表达得不够完整,因此,在拆图时,应根据零件的功用加以设计、补充、完善。(2)重新选择表达方案装配图的视图选择,是从表达装配关系和整个部件的情况考虑的。因此,在选择零件的表达方案时,不应简单照搬,应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按照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重新考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6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3)补全工艺结构在装配图上,零件上的细小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等往往予以省略,在拆图时,这些结构均应补全,并加以标准化。(4)补齐所缺尺寸,协调相关尺寸装配图上的尺寸很少,所以拆图时必须补足所缺的尺寸。装配图已注出的尺寸,应将其直接注在相应零件图上。相邻零件接触面的有关尺寸和连接件的有关定位尺寸必须一致,拆图时应一并将它们注在相关零件图上。对于配合尺寸和重要的相对位置尺寸,应注出偏差数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6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5)确定表面粗糙度零件上各表面的粗糙度是根据其作用和要求确定的。凡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粗糙度要低些,而自由表面的粗糙度要高些。但有密封、耐磨蚀、美观等要求的表面粗糙度要低些。(6)注写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但正确判定技术要求,涉及许多专业知识,初学者可参照同类产品的相似零件图确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9.6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2.拆画零件图举例下面以拆画齿轮油泵泵盖为例,介绍拆图的方法和步骤。如图9-10所示为齿轮油泵装配图。(1)确定零件的结构形状在图9-10中,泵盖通过主、俯视图已作了表达。由于在右视图中它被拆去未画,使其端面形状不明确。此时可根据泵盖在油泵中所起的作用及右视图中所表示的泵体端面形状予以确定。(2)选择表达方案该泵盖如图9-11(a)所示可有以下三种表达方案:一是将其从装配图上照搬(分离),需用三个视图,如图9-11(b)所示;二是以此方案中的右视图作为主视图,再配以全剖的俯视图,如图9-11(c)所示。表达泵盖的端面形状和沉孔、销孔的分布情况,如图9-12所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9.6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3)尺寸标注装配图上已标注的尺寸是设计时确定的主要尺寸,应直接注到零件图上;对于配合尺寸可注出极限偏差数值;对于标准结构,如螺钉沉孔、螺孔深度、倒角等应查阅有关手册,按标准尺寸标注。(4)注写技术要求零件图上注写的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以及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技术要求,是根据零件在油泵中的作用和要求确定的。一般情况下,技术要求可参照同类产品加以确定。该油泵的泵体零件图和部分零件图,如图9-13和图9-14所示。,返回,上一页,图9-1滑动轴承装配图,返回,图9-2序号的编写形式,返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家禽蛋类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明矾石行业专利技术布局分析与企业创新竞争力排名研究
- 2025-2030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络布局与经济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防护服纺织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标准)抄袭补偿协议书
- 四川音乐学院《虚拟交互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南方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装饰材料构造与人体工程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师范学院《软件工程研究方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T/CEMIA 023-2021半导体单晶硅生长用石英坩埚
- 弱视诊断及治疗
- 2025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深度分析解读课件
- 早产儿低体温管理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及管控清单(附记录表格)2
- 甘肃天水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屋顶翻修合同协议
- 远程药学服务管理制度
- 船舶监造工作业务手册
- 废水管理制度
- 2025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