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完成(改)土力学.ppt_第1页
第4章完成(改)土力学.ppt_第2页
第4章完成(改)土力学.ppt_第3页
第4章完成(改)土力学.ppt_第4页
第4章完成(改)土力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研究土中应力对土体的压缩效应和最终沉降,第4章,土具有压缩性,荷载作用,地基发生沉降,荷载大小,土的压缩特性,地基厚度,一致沉降(沉降量),差异沉降(沉降差),建筑物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影响结构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土的特点(碎散、三相),沉降具有时间效应沉降速率,4.1概述,影响因素,山东蓬莱城墙,城墙墙基部分砌在岩石上,部分砌筑在土层上,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城墙从顶到底垂直断裂,裂宽达15cm,某住宅由于地基沉降不均,造成墙体严重开裂,地基下沉,引起阳台裂缝,4.2.1基本概念,土的压缩性:是指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变小的特性。,4.2土的压缩性,土的固结:土的压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内部含水缓慢渗出,体积逐渐减小的现象。,特点:,1)土体的压缩变形主要是其孔隙体积的减小,土粒压缩,水和气压缩,水和气被挤出,孔隙体积减少,2)土体的压缩变形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趋于稳定,4.2.2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1)压缩试验和压缩曲线,测定:轴向应力轴向变形,施加荷载,静置至变形稳定逐级加大荷载,关键:侧限条件,目标:找出压力荷载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测得土样在各级压力pi作用下的稳定压缩量si后,就可算出相应的孔隙比ei,从而绘出压力与孔隙比的关系曲线,称为土的压缩曲线,h1,p1,h2,p2,s,侧限条件下计算土的压缩量的基本公式,受压前后土粒体积和土样横截面不变,横截面积A,压缩曲线的两种形式,ep曲线,elgp曲线,ep曲线,(1)压缩系数a(Mpa-1),2)压缩性指标,压密定律,当土中压力变化不大时,可近似用直线代替其曲线段,则该直线的斜率称为土的压缩系数,表达式,实用上,一般研究土中应力从原始自重应力状态,增至外荷载作用后的应力状态时,孔隙比的减少量,即:p1-土的自重应力;p2-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压缩系数愈大,土的压缩性愈大,a1-2常用作比较土的压缩性大小,判断指标:,式中:p1=100kPa;p2=200kPa。,a非常数,Cc越大,土的压缩性越高,(2)压缩指数Cc(无量纲),ep曲线缺点:不能反映土的应力历史,p,lgp1,lgp2,e1,e2,土的elgp曲线的后段接近直线,直线的斜率称为压缩指数Cc。,(3)压缩模量Es(Mpa),定义,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之比。,Es越小,表示土的压缩性越高。,3)回弹与再压缩曲线,加载卸载再加载,回弹与再压缩特性的利用:(1)预压压缩性大的土,减小地基变形量。(2)深基坑开挖时,考虑土减压回弹的影响。(3)分析应力历史对土的压缩性的影响。,4.2.3现场载荷试验及压缩性指标,1)现场载荷试验,试验目的:(1)确定地基承载力(2)评价土的压缩性,为沉降分析提供准确的资料。,室内试验的不足(1)土样尺寸小,代表性不强。(2)完全侧限,与实际情况不符合。(3)土样易扰动,破坏土的原始结构。,对策,现场载荷试验,载荷试验的特点:(1)费时费力,但能较好地克服室内试验的缺点。(2)使工程中不易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得到实用上的解决方案。,地锚式,堆重式,现场堆载试验示意,堆重,钢梁,平板载荷试验要点,(1)刚性承压板:底面尺寸一般不小于0.25m2,软土不小于0.5m2。(2)试验的加载方式:逐级加载不小于8级,第1级宜接近卸荷土重,以后每级加荷可取预估极限荷载的1/81/10。(3)加载测量标准: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分钟读数,以后每隔30分钟测读沉降量,连续2小时内测读的沉降量小于0.1mm/小时,即认为变形已稳定。,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认为地基已破坏,可终止加载:(1)明显侧向挤出或发生裂纹;(2)荷载增量很小,沉降急剧增加;(3)某级荷载增量下,24小时内沉降不能稳定;(4)沉降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s/b0.06。根据载荷试验可绘ps曲线。,pcr,pu,地基破坏的判定,s,ps曲线,(1)直线变形阶段(压密阶段)当荷载小于pcr时,ps曲线近似直线。,(2)局部剪切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当荷载超过pcr时,ps曲线不再呈直线关系,s对p的增加率逐渐加大。,变形实质,土体压密,变形实质,压密同时,出现局部塑变,2)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3)完全破坏阶段当荷载超过pu时,ps曲线呈陡降状态,形成连续滑动面,土挤出隆起,s急骤加大,地基失稳破坏。,土的变形模量可根据载荷试验的结果,按弹性理论公式反推而得:,3)变形模量,定义,土在无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力z与相应应变z之比,称为土的变形模量E0。即:,注意:载荷试验得到的E0,只反映承载板下有限深度内土的性能,故若地基深处有软弱土时就不能反映出来。,E0无侧限Es有侧限,理论:泊松比0.5,则1。因此,算出的E0总是小于Es,实测:E0往往大于Es,1)非理想弹性体;2)结构扰动;3)试验技术要求;4)测试精度。,4)变形模量E0与压缩模量Es的关系,区别,广义虎克定律,应力应变条件,静止土压力系数,原因,4.3.1分层总和法,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只产生竖向压缩,而无侧向膨胀;,4.3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分层总和法假定地基土为直线变形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只发生在有限厚度的范围内(即压缩层),将压缩层厚度内的土分层,分别求出各层土的压缩变形量,然后总和起来作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1)基本假定,(2)按基础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土层的压缩量;,(3)基础的平均沉降量,是由基底下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的压缩量总和而成。,计算结果偏小,计算结果偏大,有限深度变形,确定:,测定:e-p曲线或者e-lgp曲线,查定:,计算:,引子:均匀土层单向压缩问题,侧限条件,H,z=p,p,H/2,H/2,e1,注:但是实际的地基不止一层,平均应力的方法也不能算得太厚!应分层计算,以公式为例,分层总和法的计算是建立在侧限压缩试验所得的压缩曲线(ep曲线)的基础上的。计算时考虑地基第i层、厚为hi的土层(图4.10)的压缩量为:,地基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图示,2)基本公式,式中:e1i-在压力p1i(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e2i-在压力p2i(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作用下的孔隙比;,e1ip1i(第i层土平均自重应力),基底下压缩层(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地基总沉降量为:,地基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图示,e2ip2i(第i层土平均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沉降计算公式的另外二种表达形式,根据压缩系数,根据压缩模量,3)分层原则,不同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面为分层面;每层厚度hi不宜大于0.4倍基底宽度;z变化明显的土层,hi适当取小。,4)沉降计算深度zn的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又称地基压缩层厚度,按应力比确定:取基底下地基中z0.2c(软弱土0.1c)处的厚度为zn。,(2)计算基底中点下自重应力,绘出自重应力分布曲线;注意:cz从地面算起;,(1)地基分层(按分层原则),(3)计算基底中点下附加应力,绘出附加应力z分布曲线;注意:z是由基底附加应力引起的,从基底算起;,自重应力,附加应力,(4)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从基底算起);,沉降计算深度,5)计算步骤,(5)计算各层土平均自重应力p1i和平均附加应力pi;,(6)若已知ep曲线,则由:p1i查出e1i,p2i查出e2i;若已知ai或Esi,则前面只需计算pi;,(7)各层沉降量叠加:s=si,(6)计算每层土的沉降量si:,ci,zi,hi,平均值,平均值,5)计算步骤,规范法是另一种形式的分层总和法。它也采用室内试验的压缩性指标,运用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将分层厚度扩大到自然土层厚度,并引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4.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方法(简称规范法),1)基本公式,规范法提出的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如下:,设地基土质均匀,压缩模量不随深度变化。在地基中取一微元dz,在p0作用下压缩量为:,2)计算原理,地基沉降量可根据分层总和法基本公式积分而得:,z,z,0,其中为从0z范围内的附加应力面积,因为,根据定积分的中值定理,可找一个平均附加应力,使下式成立:,矩形面积,曲边梯形面积,称为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则均质地基的变形计算公式为:,当地基为分层土时,对第i层土在p0作用下的压缩量si有:,成层土地基,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定义,图4.13采用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沉降量的分层示意图,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有:,则在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范围内的总沉降量为:,由图知:,A为附加应力面积,由前面分析可知:地基分层可按天然土层划分,即地下水位面和土层界面为分面;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仍按角点法计算,即将荷载面积分块,使所求点为公共角点,根据m=lb,n=zb查表4.5、表4.6确定;(3)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与附加应力系数不同,是指基础底部至第i层全部土层的附加应力系数平均值,而非地基中某一点的附加应力系数。,最后考虑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得基础的最终沉降量:,注意,分层总和法确定zn采用应力比控制,但它过于强调了荷载对压缩层深度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土层的性质和构造,以及基础大小这一更为重要的因素。规范法采用相对变形作为控制标准(即变形比法)规定zn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si在计算深度zn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沉降值;sn在由计算深度zn处向上取厚度z的土层计算沉降值。,3)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的确定,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时,按相对变形比控制zn值,z见图4.13并由表4.7查得,如果确定的zn深度下仍有较软土层时,应向下继续计算。,图4.13,式中:b基础宽度(m),lnb为b的自然对数值;在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有基岩时,zn可取至基岩表面。,无相邻荷载的影响,基础宽度在150m时,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zn值:,各种假定导致S的误差,如:取中点下附加应力值,使s偏大;侧限压缩使计算值偏小;地基不均匀性导致的误差等。,软粘土(应力集中)S偏小,s1硬粘土(应力扩散)S偏大,sp1(OCR1),图示B类土层在历史上本是相当厚的覆盖沉积层,在土的自重作用下也已经达到固结稳定状态,图中虚线表示当时土层的地表,后因流水或冰川等的剥蚀而形成现在的地表,故前期固结压力pc=hc超过现有的土自重应力p1,称为超固结土,(3)欠固结土,pcp1(OCR1),图示C类土层是新近沉积或堆填的土,由于沉积历时短,在土的自重作用下尚未完成固结,而待其充分压密稳定后的固结压力pc=hc将小于目前覆盖土的自重应力p1,称为欠固结土,影响土层压缩性的,不仅取决于土的现存固结压力,而且还与历史上土的固结压力的变化有关,即与土的应力历史有关。,结论,显然以上三种类型的土,虽然在现在地表下同一深度处的自重应力相同,但由于它在形成及沉积过程中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和应力变化不同,其压缩性不同。在相同压力增量下超固结土变形最小,正常固结土次之,欠固结土变形最大。,4.4.2前期固结压力的确定,G,B,C,D,A,rmin,1,2,3,(Casagrande法),(f)B点对应于前期固结压力pc,(b)过A点作水平线A1,(c)作A点切线A2,(d)作A1,A2的角分线A3,(e)A3与试验曲线中直线段的延长线DG交于点B,(a)在elgp压缩试验曲线上,找曲率最大点A,pc,p,4.4.34.4.4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地基沉降计算,为什么应力历史会对土的压缩量有独特影响?,原始压缩曲线:符合现场原始土体孔隙比与有效应力关系的曲线,具体计算方法:page101,自学,p,pc=p1,4.5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重点:一维渗流固结,沉降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饱和土层的渗流固结,固结沉降的速度?固结沉降的程度?,问题:,不可压缩层,可压缩层,p,4.5.1饱和土体的渗流固结,实践背景:大面积均布荷载,p,不透水岩层,饱和压缩层,z=p,p,侧限应力状态,物理模型,p,p,附加应力:z=p超静孔压:u=z=p有效应力:=0,饱和土的渗流固结是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不断增长的过程。当孔隙水压力完全转移为有效应力后,土的固结变形才达到稳定。,附加应力:z=p超静孔压:u0,附加应力:z=p超静孔压:u=0有效应力:=p,弹簧模拟土的骨架,水模拟孔中自由水,活塞上孔模拟孔隙,土层均匀且完全饱和;土颗粒与水不可压缩;变形是单向压缩(水的渗出和土层压缩是单向的);渗流符合达西定律且渗透系数保持不变;压缩系数a和渗透系数均是常数;荷载均布且一次瞬时施加。假定z=const,1)基本假定,2)求解思路,总应力已知,有效应力原理,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时空分布,4.5.2单向固结理论(Terzaghi渗流固结理论),3)建立方程,M,z,微小单元(11dz)微小时段(dt),孔隙体积的变化流出的水量,土的压缩特性,有效应力原理,达西定律,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时空分布,超静孔隙水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土骨架的体积变化,固体体积:,孔隙体积:,dt时段内:,孔隙体积的变化流出的水量,dt时段内:,孔隙体积的变化流出的水量,土的压缩性:,有效应力原理:,达西定律:,孔隙体积的变化土骨架的体积变化,Cv反映了土的固结性质:孔压消散的快慢固结速度;Cv与渗透系数k成正比,与压缩系数a成反比;(cm2/s;m2/year),竖向固结系数,饱和土的单向固结微分方程,渗透系数(cms)1cm/s3105m/y,线性齐次抛物线型微分方程式,一般可用分离变量方法求解。给出定解条件,求解渗流固结方程,就可以解出uz,t。,4)方程求解,(1)求解思路:,初始条件边界条件,0zH:u=p=z,z=0:u=0z=H:uz,0zH:u=0,(2)边界、初始条件:,z,(3)微分方程的解,时间因数,m1,3,5,7,基本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解:,反映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固结程度,最大排水距离:单面排水:土层厚度双面排水:厚度之半,1)固结度的概念,地层:,一层土的平均固结度,M,4.5.3固结度及其应用,固结度:在时间t的沉降与最终沉降量之比。,确定St的关键是确定U,连续均布荷载,单向固结,连续均布荷载,单向排水情况,已知,解得,近似,Ut的关系视地基中的应力分布和排水条件不同而异。,确定U的核心问题是确定uz.t-深度z处某一时刻t的孔隙水压力,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2)几种固结情况,实践背景:,自重固结H小,A大,自重应力新填土或地下水降,自重应力附加应力,应力分布:,按压缩应力分布不同有:,自重固结H大,A小,papb,自重固结H不太大,附加应力,双面排水时,无论哪种情况,均按情况0计算;压缩土层深度H取1/2值,有关沉降时间的工程问题,1、求某一时刻t的固结度与沉降量2、求达到某一固结度所需要的时间,3)固结度的应用,(1)求某一时刻t的固结度与沉降量,已知z、k、a、e、H和t,U,st=Us,(2)求达到某一沉降量(固结度)所需要的时间,Tv,由已知k、a、e、H和st,在连续均布荷载(情况0)条件下,地基完全固结度时所需要的时间:,近似公式,实用上当时,U=1,显然只有Tv即t。但当时,U=0.99751故有,4.5.4利用沉降观测资料推算后期沉降量,1)对数曲线公式,推算最终沉降量,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