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复习参考第6章.ppt_第1页
光电子复习参考第6章.ppt_第2页
光电子复习参考第6章.ppt_第3页
光电子复习参考第6章.ppt_第4页
光电子复习参考第6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RT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据此说明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6.1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CRT)一、黑白显像管目前,黑白显像管主要用于电视机中显示图像,工业控制设备中用做监视器。1.显像管结构,(1)电子枪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子枪用来产生电子束,以轰击荧光幕上的荧光粉发光。为了在屏幕上得到亮而清晰的图像,要求电子枪满足如下的要求:电子枪产生大的电子束电流,束流在50A-200A,屏幕电压为10KV-20KV,屏幕大的显像管电子束流较大,电压较高。在屏幕上形成细小的扫描点(约0.2mm),屏幕越大,光点尺寸越大;电子枪应有良好的调制特性,调制特性陡。,灯丝加电发热时,阴极被间接均匀加热;顶端涂有氧化物材料、镍金属制成的阴极为圆筒状,氧化物阴极比其它金属制成的阴极更容易发射电子。当热至2000K时,阴极便大量发射电子。栅极是一个套在阴极外面的小圆筒,中心处有一小孔,使电子流成束飞出。栅极离阴极通常在1mm以下,栅极中心孔直径为0.6-0.8mm。*当栅极上所加电压比阴极低时,对从阴极来的电子起排斥作用,只有部分电子能通过栅极到达屏幕,其余电子被排斥阻挡回到阴极附近,形成电子云。*改变栅极负电压的大小,可改变电子被排斥的程度,从而改变电子束的电流大小,控制光点亮暗。*栅极距阴极越近,控制作用越强。电流为零时的电压,称为栅极截止电压。加速极中间也开有小孔,加速极的电压相对阴极为正电压(300-450V),聚焦极直流电压可调,以改变电子聚焦的质量,所以叫聚焦极。高压阳极与荧光粉后面的铝背膜相连,使电子束以足够高的速度轰击荧光屏,激发荧光粉发出亮光。聚焦极和高压阳极构成主聚焦透镜,将交叉点成像在荧光屏上。以上五个电极用玻璃绝缘柱支撑组装成一个坚实的整体,总称为电子枪。,2荧光屏荧光屏一般由玻璃基板、荧光粉层、铝膜构成。荧光屏的尺寸人眼的最大视角-水平方向约17,垂直方向13,画面的宽高比为-4:3或5:4,我国取4:3。为减小环境光的影响,提高图像对比度,荧光屏玻璃采用具有中性吸光性能的烟灰玻璃。此外还要满足光洁度、均匀性、耐压性、耐张力、防爆性等要求。,2.何为液晶?其分子结构有何特点?液晶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几种?液晶的特性有哪些(如:折射率,介电常数,光学特性),一、液晶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液晶液晶液态晶体的简称(LiquidCrystal)最早报告液晶的是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采尔。1888年,他在研究植物生理作用时,加热一种有机化合物晶体时发现。,发现:晶体熔化时-首先呈现为浑浊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又有像晶体那样的各向异性;继续升温时-液体变成透明,各项异性的特征也消失了,成了普通的液体。因此,把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物质状态称为液态晶体,简称液晶。,液晶分为两大类:溶致晶体:溶解在一定溶剂中才呈现液晶性(人体内存在),热致晶体: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呈现液晶性(显示用液晶)。显示用的液晶都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一般在200-500范围内。液晶分子的形状呈棒状,很像“雪茄烟”,宽不足一纳米,长约数纳米,长为宽的4-8倍。,*棒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X和两个苯环称为中央基团,y和y为末端基团。*液晶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由这些基团决定,可通过改变基团的种类而改变液晶的某种性质。*采用单一种类的液晶,无法满足显示器件的多种要求,所以彩色电视和彩色计算机终端显示器,所用的液晶材料通常由20种以上的单质液晶混合而成。,液晶的结构类型液晶分子中含有极性基团,分子间相互吸引,并按一定的规律有序排列。排列方式可分成以下3种类型:近晶相*棒状分子按分子长轴方向互相平行,分层排列,*分子只能在层内转动或滑动,不能在层间移动,*晶体的粘度、表面张力大,对电、磁、温度等变化不敏感.,向列相*棒状分子按分子长轴方向互相平行交错排列,不分层,*分子可以上下左右、前后滑动,流动性好,对外界反应敏感,是目前显示器的主要材料。,胆甾相甾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存在于动植物的体内。分子排列成层,层内分子相互平行,分子长轴平行于层平面,不同层的分子长轴方向稍有变化,相邻两层分子,其长轴彼此有一轻微的扭角(约15分),扭转成螺旋形,旋转360的层间距离称螺距,螺距大致与可见光波长相当。胆甾相实际上是向列项的一种畸变状态,胆甾相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向列相。,3液晶的光电特性液晶物质的折射率n,介电常数、磁化率、电导率、粘度等各种物理性质,存在各向异性。正是基于液晶的各向异性,通过施加电压或加热等,分子出现再排列的现象,使液晶得到广泛的应用。,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液晶分子的取向对液晶的显示起决定性作用。无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排列的有序程度表示:其中:S:有序化参数:个别液晶分子长轴方向与n偏离的角度:分子长轴的择优取向的单位矢量。:表示对全部液晶分子取平均。S的取值与温度有关,向列相液晶的s取值在0.3-0.8之间,对液晶施加电场时设/和分别为测得的液晶介电常数,其中:/:电场与取向矢量平行时的介电常数(与长轴平行),:电场与取向矢量垂直时的介电常数(与长轴垂直),*P型液晶-0,具有正的介电各向异性,在外电场下,分子长轴平行外电场方向;*N型液晶-Vth时,液晶分子的长轴开始向电场方向倾斜,V2Vth时,大部分分子长轴与电场方向平行排列,当:*上下偏振片偏振方向平行:光透过,亮态,黑底白字,负显示*上下偏振片偏振方向垂直:光遮断,暗态,白底黑字,正显示,4.请分别给出二端和三端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驱动的电路原理图,并分别说明其工作原理。,四、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AM-LCD)STN-LCD采用简单矩阵驱动,没有从根本上克服交叉效应,也没有解决因扫描行数增加,占空比下降所带来的显示质量变化问题。所以,如果每个象素可以被独立驱动,就可以克服交叉效应。目前,主要有以下二种显示方式:,1.二端有源矩阵液晶显示结构:在每个象素回路中串入一个二端器件-MIM(金属-绝缘体-金属)二极管,要求其满足如下要求:具有正、反向对称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即正、反向开关特性)CMIMCLC,MIM的面积液晶单元的面积,二端有源矩阵液晶显示的电极排列和等效电路如图.CMIM和RMIM分别是它的等效电容和等效电阻,CLC和RLC分别是液晶单元的等效电容和等效电阻。,工作原理当扫描电压和信号电压同时作用到象素单元时,二端器件处于断态(OFF)。由于RMIN很大,且:CMINCLC,电压主要降在RMIN上当CMIN上的电压大于二端器件的阈值电压时,二端器件进入通态(ON),RMIN迅速减小,大的通态电流对CLC充电。一旦CLC上电压的有效值VrmsVth时,该单元显示。,当扫描移到下一行时,原来单元上的外加电压消失,二端器件恢复到断态,RMIN很大,接近开路,这时CLC上充的信号电荷只能通过RLc缓慢放电。如果设计得当,可使此放电在此后一帧时间内还维持在:VrmsVth,则该单元不光在选址期内,而且在以后的一帧时间内都保持显示状态,这就清除了简单矩阵随着占空比的下降而引起对比度下降的弊病。,综上所述,串接有源器件以后,液晶象素不再具有双向导电的特性,从而因电压在矩阵阻抗电路上的分配形成的串扰得以克服。依靠存储电容的帮助,液晶象素二端电压可以在一帧时间内保持不变,从而使占空比提高到接近1,这就从原理上清除了扫描行数增加时对比度下降的矛盾,从而获得很高的显示质量。,2三端有源矩阵液晶显示结构:三端有源矩阵液晶显示的结构和等效电路如图示。,*每个象素上都有串入一个三端器件,即MOS场效应管或薄膜晶体管(TFT)。*栅极(G)接扫描电压,漏极(D)接信号电压,源极(S)接ITO象素电极,与液晶象素串联。*液晶象素可以等效为一个电阻RLC和一个电容CLC的并联。,工作原理*当扫描脉冲加到G上时,使D-S导通,器件导通电阻很小*信号电压产生大的通态电流Ion并对CLC充电,很快充到信号电压数值。*一旦CLC上的充电电压Vrms值大于液晶象素的阈值电压Vth时,该象素产生显示。*当扫描电压移到下一行时,单元上的栅极消失,D-S断开,因器件断态电阻很大,CLC上的电压只能通过RLC缓慢放电.只要选择电阻率高的液晶材料,可维持此后的一帧时间内CLC上的电压始终大于Vth,使该单元象素在一帧时间内都在显示,这就是所谓的存储效应。存储效应使TFT-LCD的占空比为11,不管扫描行数增加多少,都可以得到对比度很高的显示质量。,以上可见,三端AM-LCD的工作原理和二端AM-LCD基本相同,只是由于TFT性能更优越,它的通态电流Ion更大,断态电流Ioff更小,开关特性的非线性更陡,因而其显示性能也更好。现在用TFT制作的彩色液晶显示器其图像质量可做到与彩色CRT媲美。TFT-LCD的液晶盒工艺和TN-LCD类似,只是面积大,精度高,环境要求严,设备体系的自动化程度高几个量级。,5.请画图说明单色AC-PDP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三、单色等离子体显示1、基本结构单色PDP是利用NeAr混合气体在一定电压作用下产生气体放电,直接发射出582nm橙红色光而制作的平板显示器件。工作方式分为交流和直流两种。但DCPDP由于无故有的储存特性,亮度比较低,目前已不大流行。ACPDP由于有固有的存储特性,所以亮度可以做得很高,是目前等离子体显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两块平板玻璃上制作电极,矩阵型的条形电极彼此正交,交点处构成一个放电单元。电极材料采用Ag、Ag-Cr合金、透明的SnO2。在电极表示淀积一层厚约10m50m的介质层。为保护介质层在放电过程中不受离子轰击,在介质表面再涂复一层MgO的保护层,MgO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较大,可得到稳定的放电和较低的维持电压,并能延长器件的寿命。两块玻璃用衬垫保持间隙为80m120m,周边用低熔点玻璃密封,充入NeAr混合气,气压约0.5个大气压或更高些。,2工作原理,2工作原理ACPDP工作时,所有行、列电极之间都加上交变的维持电压脉冲Vs,其幅值不足以引燃单元放电,但能维持已有的放电。此时,各行、列电极交点形成的像素均未放电发光。如果在被选单元相对应的一对电极间叠加一个书写脉冲VB,其幅值超过着火电压Vs,则该单元产生放电而发光。,放电形成的电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瞬时加有正电压和负电压的电极移动。由于电极表面是介质,电子、离子不能直接进入电极而在介质表面累积起来,形成壁电荷。壁电荷产生的电场与外加电场方向相反,则放电空腔上的电压为外加电压和壁电压之和,它将小于维持电压Vs,使放电空间电场减弱,使放电单元在26s内逐渐停止放电。,因介质电阻很高,壁电荷会不衰减地保持下来。当反向的下一个维持电压脉冲到来时,上一次放电形成的壁电压与此时外加电压同极性,叠加电压峰值将大于Vf,单元再次着火发光,并在放电腔的两壁形成与前半周期板性相反的壁电荷,并再次使放电熄火,直到下一个相反极性的脉冲的到来。因此,单元一旦由书写脉冲电压引燃,只需要维持电压脉冲就可维持脉冲放电,这个特性成为ACPDP单元的存储特性。,要使已放电的单元熄灭,只要在下一个维持电压脉冲到来前,给单元加一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