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相比其前版《GB 11556-1989》,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1. 性能要求细化:1994版标准对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工作性能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包括除霜速度、均匀性以及最低工作温度下的效能,这些指标比1989版更为严格和量化,旨在提高车辆在低温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驾驶安全性。

  2. 试验方法更新:新标准引入了更科学、更规范的试验方法来验证除霜系统的性能。例如,明确了测试环境的温湿度控制、风速设定以及模拟冰雪覆盖的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安全与环保考量: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对安全、环保要求的提升,1994版标准可能增加了对除霜系统材料的安全性、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以及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尽管具体条款需要查阅标准原文确认。

  4. 适应技术进步:考虑到1994年与1989年间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标准可能纳入了对新型除霜技术(如电热丝、电阻膜等)的适用规定,以及对电子控制系统功能和可靠性评估的标准,以适应当时的技术革新。

  5. 标准化和国际接轨:修订后的标准可能更加注重与国际标准的接轨,采用或参考了国际上通行的测试标准和方法,以促进中国汽车产品的国际化和互认度。

  6. 文档结构和表述清晰化:为便于理解和执行,1994版标准可能对条款结构、术语定义及表述方式进行了优化,使得标准内容更加条理清晰,易于使用者理解和遵循。

请注意,以上分析基于一般标准修订的趋势和目的,具体变化细节需直接对比两个版本的标准文本获得最准确信息。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1555-2009
  • 1994-05-31 颁布
  • 1995-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汽车行业国家标准:GB 11556-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1页
汽车行业国家标准:GB 11556-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汽车行业国家标准:GB 11556-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 试验方法G B 1 1 5 5 6 一 9 4代替 G B 1 1 5 5 6 - - 8 9 Mo t o r v e h i c l e s - Wi n d s h i e l d d e f r o s t e r s -P e r f o r m a n c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n d t e s t m e t h o d 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 类汽车。2 引用标准 G B 1 1 5 6 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 B / T 1 1 5 6 3 汽车 H点确定程序3 术语3 . 1 除霜装置 用来溶化风窗玻璃内、 外表面上的霜或冰, 使其恢复清晰视野的装置。3 . 2 除霜 用 除 霜 装 置 或风 窗 刮 水 器, 清除 覆盖 在风 窗内、 外 表面上 的 霜 或 冰 的 过程。3 . 3 除霜面积 除霜后, 风窗玻璃恢复清晰视野的面积.4 性能要求 每辆汽车必须装备一套除霜装置。4 . 1 试验开始后 2 0 m i n时, 至少应将A区的8 0 %面积的霜除净。4 . 2 试验开始后 2 5 m i n 时, 至少应将A区的8 0 %面积的霜除净。4 . 3 试验开始后 4 0 m i n时, 至少应将B区9 5 %面积的霜除净。5 A , B和A 区域的确定5 . 1 A区域是下述从V点( 即指V , 和V 。 点, 见G B 1 1 5 6 2 中3 . 5 . 1 所述) 向前延伸的4 个平面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相交的交线所封闭的面积( 见图1 ) 05 . 1 . 1 通过V 和V , 点且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 3 。 角的铅垂平面。5 . 1 . 2 通过V , 点, 与x轴成3 0 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5 . 1 . 3 通过V : 点, 与X轴成 1 0 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5 . 1 . 4 通过v , 和V : 点, 向X轴的右侧与X轴成2 0 0 角的铅垂平面。5 . 2 B区域是指由下述4 个平面所围成的风窗外表面的面积, 且距风窗玻璃透明部分面积边缘向内至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4 一 0 5 一 3 1 批准1 9 9 5 一 0 1 一 0 1 实施G B 1 1 5 5 6 一 9 4少2 5 m m, 以较小面积为准( 见图2 ) 05 . 2 . 1 通过V , 点, 与X轴成 7 - 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5 . 2 . 2 通过V : 点, 与X轴成 5 - 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5 . 2 . 3 通过V l 与V : 点, 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 1 7 “ 角的铅垂平面。5 . 2 . 4 以汽车纵向中心平面为基准面, 且与5 . 2 . 3 所述平面对称的平面。5 . 3 A , 区域是以汽车纵向中间平面为基准面, 与A区域相对称的区域。试验方法1 试验条件1 . 1试验环境温度( 下称试验温度) 为一1 s 士3 C , 其测量点见图3 所示。试验应在足以容纳被试的车辆的低温室内进行。室内应配有制冷空气循环装置, 并使冷空气循几匕6.6.6 . 1 . 2环。 试验汽车在进人低温室前, 室温应维持在6 . 1 . 1 规定范围内至少2 4 h ,6 . 1 . 3 试验前, 对风窗玻璃的内外表面用含甲醇的酒精或类似的去污剂, 彻底清除油污, 待干后用清洗剂进一步擦拭, 最后再用干棉布擦净。6 . 1 . 4 在试验过程中, 除霜系统的热源由发动机冷却液提供。6 . 1 . 5 变速器空档时的发动机转速应接近但不超过最大功率相应转速的5 0 %.6 . 1 . 6 低温室空气流速应低于2 . 2 m / s , 其测量点如图3 所示。61 . 了 汽车蓄电池必须处于全充电状态。61 . 8 整个试验期间, 除霜装置( 控制器) 应调到最大位置。6 . 1 . 9 除霜装置接线端上的电压应不超过系统额定值的2 0 %.6 . 1 . 1 0 试验期间, 若风窗刮水器不需人工辅助而能自 行工作, 则可随时使用刮水器。6 . 1 . 1 1 试验时, 除了加热和通风系统的进、 出口 外, 发动机罩、 车门和通风口 等均应关闭, 但可开启1扇或2 扇车窗, 总开启间隙不得超过2 5 m m.6 . 2 试验仪器、 设备及其要求6 . 2 . 1 喷枪应符合如下要求: a . 喷嘴孔径1 . 7 m m; b工作压力 3 5 0 士2 0 k P a ; c . 液流速率 3 9 5 m L / m i n ; d . 距喷嘴2 0 0 m m处形成的喷射锥直径为3 0 0 士5 0 m m.6 . 2 . 2 温度计或其他测温仪器。6 . 2 . 3 发动机转速表。6 . 2 . 4 秒表或其他计时仪器。6 . 2 . 5 风速计。6 . 2 . 6 电流表和电压表。6 . 2 . 7 特种铅笔、 记录纸和照像机。6 . 3 试验程序6 . 3 . 1 试验车进人低温室后熄火, 在试验温度下至少停放 1 0 h ; 如果发动机冷却液、 润滑剂等温度确知已稳定在试验温度时, 停放时间可以缩短。6 . 3 . 2 试验车完成6 . 3 . 1 规定后, 用6 . 2 . 1 规定的喷枪, 将0 . 0 4 4 g / c m乘以风窗玻璃面积值的水量均匀地喷射到玻璃外表面上, 生成均匀的冰层。喷射时, 喷嘴应垂直于玻璃表面, 相距2 0 0 - 3 0 0 m m .6 . 3 . 3 风窗上形成冰层后, 汽车应在低温室停放3 0 - 4 0 m i n , 然后由1 名或2 名试验人员进入车内, 起动发动机( 必要时可用某种外部设备起动发动机) 。发动机开始运转, 同时开启除霜装置, 即认为试验开始。G s 1 1 5 5 6 一 9 46 . 4 试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试验开始后, 试验人员每隔5 m i n 在车窗内 表面上描绘一次除霜面积的踪迹图或拍摄照片。( 1 )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迹线( 2 )经过R 点的纵向铅垂平面的迹线( 3 )经过v v , 点的纵向铅垂平面的迹线 图 2G B 1 1 5 5 6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