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6134-2010是一项中国汽车安全国家标准,全称为《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该标准于2010年发布并实施,旨在规定和测试乘用车在遭受翻车或重物压迫等情况下,车顶结构的抵抗能力和保护乘员安全的性能要求。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辆,即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不包括敞篷车及设计时速低于50公里/小时的车辆。

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1. 静态加载试验:通过模拟车辆翻滚或外部重物压迫的场景,使用刚性平板对车辆顶部进行均匀加压,以评估车顶的抗变形能力和承载力。

  2. 加载点与面积要求:测试时,加载板需覆盖车顶特定区域,确保压力均匀分布。测试面积通常依据车辆内部空间大小而定,以反映实际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区域。

  3. 强度判定指标:标准规定了车顶在承受规定载荷时的变形量限制以及车顶结构应能承受的最小载荷值。具体来说,要求车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量不能超过一定限值,同时车顶需能够承受相当于车辆整备质量1.5倍的静态载荷而不发生永久性变形或破裂。

安全评价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乘用车顶部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若车辆顶部结构能满足标准规定的抗压要求,则视为通过测试,表明其在翻车事故中能为乘客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和保护。

实施意义

此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对于提高我国乘用车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它促使汽车制造商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更加重视车辆的顶部结构强度,从而有效减少翻车事故中的乘员伤亡,提升整体道路行车安全水平。

标准实施与监督

各汽车生产商需确保其生产的乘用车符合该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相关测试认证。市场监督部门负责对市场上销售的车辆进行抽查检验,确保所有在售车型均满足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益。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26134-2024
  • 2011-01-14 颁布
  • 2012-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_26134-2010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宣贯)_第1页
GB_26134-2010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宣贯)_第2页
GB_26134-2010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宣贯)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GB_26134-2010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宣贯)-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1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GB26134-2010 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天津汽车检测中心(TATC)朱其文/零部件室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目录?标准制(修)定的背景、原则及依据?标准的主要内容?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一、标准制(修)定的背景、原则及依据一、标准制(修)定的背景、原则及依据?车辆交通事故中,侧滚翻事故的死亡率非常高。统计发现,约车辆交通事故中,侧滚翻事故的死亡率非常高。统计发现,约40%的美国致命交通事故与车辆侧滚翻有关。对于车辆发生侧滚翻时车内乘员所受伤害的研究可追溯到四十年前,当时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并不多,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验表明,采用动态侧滚翻进行评价时,由于假人的运动具有随机性,故每次试验得到的伤害值均不相同,试验重复性差;而采用静态强度测试进行评价则可获得很好的重复性,但由于不是基于假人伤害指标进行评价,试验的有效性存在争议。但不论采用哪种评价手段,汽车都需要符合一定的侧滚翻防护性能,因此美国和海湾地区都制定和颁布了车顶压静强度法规。的美国致命交通事故与车辆侧滚翻有关。对于车辆发生侧滚翻时车内乘员所受伤害的研究可追溯到四十年前,当时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并不多,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验表明,采用动态侧滚翻进行评价时,由于假人的运动具有随机性,故每次试验得到的伤害值均不相同,试验重复性差;而采用静态强度测试进行评价则可获得很好的重复性,但由于不是基于假人伤害指标进行评价,试验的有效性存在争议。但不论采用哪种评价手段,汽车都需要符合一定的侧滚翻防护性能,因此美国和海湾地区都制定和颁布了车顶压静强度法规。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一、标准制(修)定的背景、原则及依据一、标准制(修)定的背景、原则及依据?任务来源于国标委的国标编制项目任务来源于国标委的国标编制项目,编号为编号为20073619-Q-303。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起草单位,按计划在按计划在2008年完成本标准的制订任务。年完成本标准的制订任务。?目的和意义是为了防止车辆在侧面碰撞中以及滚翻过程中,因车身变形引起对乘员空间侵入而造成对车内乘员的伤害,自目的和意义是为了防止车辆在侧面碰撞中以及滚翻过程中,因车身变形引起对乘员空间侵入而造成对车内乘员的伤害,自1970年起美国联邦法规年起美国联邦法规(FMVSS214、216)就对车门静压强度及车顶静压强度提出了要求。考虑到对大部分车辆的侧碰面安全性的试验大都在侧面碰撞试验中进行了,而对于乘用车乘用车顶部强度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因此制订此标准对于完善汽车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就对车门静压强度及车顶静压强度提出了要求。考虑到对大部分车辆的侧碰面安全性的试验大都在侧面碰撞试验中进行了,而对于乘用车乘用车顶部强度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因此制订此标准对于完善汽车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原则上遵照国家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政策,同时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本标准的制订依据美国联邦法规原则上遵照国家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政策,同时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本标准的制订依据美国联邦法规CFR 571.216车顶抗压强度。车顶抗压强度。3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二、标准的主要内容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乘员舱顶部的抗压强度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乘员舱顶部的抗压强度要求。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类车, 但不适用于敞篷车。但不适用于敞篷车。?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可更换车顶可更换车顶altered roof 车辆的原装车顶被部分或全部拆除后,重新安装的高度高于原装车顶的替换用车顶。如果车辆的部分或全部原装车顶被带有安全玻璃材料(例如车辆的原装车顶被部分或全部拆除后,重新安装的高度高于原装车顶的替换用车顶。如果车辆的部分或全部原装车顶被带有安全玻璃材料(例如T形车顶和天窗使用的材料)的车顶替换,并且替换车顶安装在与原装车顶相同的平面上,那么该车顶则不被认为是可更换车顶。形车顶和天窗使用的材料)的车顶替换,并且替换车顶安装在与原装车顶相同的平面上,那么该车顶则不被认为是可更换车顶。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二、标准的主要内容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高顶高顶raised roof指车顶上突出的区域。指车顶上突出的区域。?前排座椅区域上部车顶前排座椅区域上部车顶roof over the front seat area位于前排外侧座椅位置位于前排外侧座椅位置H点向后点向后162mm的横向垂直平面前方的车顶部分,包括风窗玻璃装饰条。的横向垂直平面前方的车顶部分,包括风窗玻璃装饰条。?风窗玻璃装饰条风窗玻璃装饰条windshield trim风窗玻璃和车顶外表面间任何材料的饰件,包括覆盖在部分风窗玻璃或外部车顶表面上的材料。风窗玻璃和车顶外表面间任何材料的饰件,包括覆盖在部分风窗玻璃或外部车顶表面上的材料。4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二、标准的主要内容二、标准的主要内容?要求当使用第要求当使用第4章规定的试验设备按照第章规定的试验设备按照第5章的规定的试验程序章的规定的试验程序, 向车顶前部边缘的任一侧施加载荷时,加载装置下表面的移动量不得超过向车顶前部边缘的任一侧施加载荷时,加载装置下表面的移动量不得超过127mm。载荷的大小为车辆整备质量的。载荷的大小为车辆整备质量的1.5倍,但不得超过倍,但不得超过22 240 N。车顶结构的左前部和右前部都应满足要求。对于车身结构对称的车辆,在一侧进行测试后,另一侧不必再进行测试。车顶结构的左前部和右前部都应满足要求。对于车身结构对称的车辆,在一侧进行测试后,另一侧不必再进行测试。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二、标准的主要内容二、标准的主要内容?试验设备试验设备的加载装置为刚性块,其下表面为试验设备试验设备的加载装置为刚性块,其下表面为1829mm762mm 的平整矩形表面。的平整矩形表面。5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二、标准的主要内容二、标准的主要内容?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将车辆刚性地固定在刚性水平面上,并将其固定住。关闭所有车窗。关闭并锁死所有车门。将活动车顶或可拆卸车顶固定在乘员舱顶部。拆除车顶行李架或其它不属于车顶结构的部件。将车辆刚性地固定在刚性水平面上,并将其固定住。关闭所有车窗。关闭并锁死所有车门。将活动车顶或可拆卸车顶固定在乘员舱顶部。拆除车顶行李架或其它不属于车顶结构的部件。?按图按图1所示定位加载装置,使其纵轴前倾角为水平面向下所示定位加载装置,使其纵轴前倾角为水平面向下5(侧视),并且纵轴平行于穿过车辆纵向中心线的垂直面;横轴外倾角为水平面向下(侧视),并且纵轴平行于穿过车辆纵向中心线的垂直面;横轴外倾角为水平面向下25(正视)。(正视)。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二、标准的主要内容二、标准的主要内容?试验程序图试验程序图1 试验装置的定位试验装置的定位6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二、标准的主要内容二、标准的主要内容?试验程序试验程序?保持上述定位,向下调节加载装置,使其正好与车顶表面发生接触。调整加载装置的位置,使其加载装置下表面的纵向中心线穿过与车顶的接触点或接触区域的中心;加载装置下表面的前缘中点在车顶外表面最前点,包括穿过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风窗装饰条,再向前保持上述定位,向下调节加载装置,使其正好与车顶表面发生接触。调整加载装置的位置,使其加载装置下表面的纵向中心线穿过与车顶的接触点或接触区域的中心;加载装置下表面的前缘中点在车顶外表面最前点,包括穿过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风窗装饰条,再向前254mm的横向垂直平面不超过的横向垂直平面不超过10mm的范围内。的范围内。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二、标准的主要内容二、标准的主要内容?试验程序试验程序?如果试验车辆带有高顶或可更换车顶,并且加载装置与车顶的接触点位于前排座椅上部车顶后部的高顶或可更换车顶上时,加载装置下表面后缘的中点应位于前排座椅区域上部车顶垂直平面不超过如果试验车辆带有高顶或可更换车顶,并且加载装置与车顶的接触点位于前排座椅上部车顶后部的高顶或可更换车顶上时,加载装置下表面后缘的中点应位于前排座椅区域上部车顶垂直平面不超过10mm的范围内。的范围内。?使加载装置沿垂直于下表面的方向向下移动,不得出现转动,加载速度不超过使加载装置沿垂直于下表面的方向向下移动,不得出现转动,加载速度不超过13mm/s,直至载荷的大小达到要求,整个试,直至载荷的大小达到要求,整个试验验在在120 s内完成。内完成。?测量加载装置的位移,该位移是指加载装置下表面开始加载的初始位置,与所施加栽荷达到要求的规定时的位置间的距离。测量加载装置的位移,该位移是指加载装置下表面开始加载的初始位置,与所施加栽荷达到要求的规定时的位置间的距离。7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有高顶或替换车顶的车辆,如果试验装置的初始接触点位于凸起车顶或车顶的后端,则应前移设备。有高顶或替换车顶的车辆,如果试验装置的初始接触点位于凸起车顶或车顶的后端,则应前移设备。三、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三、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三、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三、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9Tianjin Automotive Test Center结束语?FMVSS 216a较FMVSS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