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相比于其前版《GB 11562-1989》,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1. 视野范围的细化与扩展:1994版标准对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划分,包括直接视野、间接视野以及通过后视镜获得的视野等,并明确了各类车辆应达到的最小视野范围,相比1989版标准,这些要求更为严格和具体。

  2. 测量方法的改进:新标准引入了更科学、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来评估驾驶员视野,包括使用先进的光学仪器和三维坐标系统来定位视野边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这有助于制造商在设计阶段就能更好地满足视野要求。

  3. 适应性增强:考虑到技术进步和车辆类型的发展,1994版标准对不同类别车辆(如轿车、客车、货车等)的视野需求进行了分类规定,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汽车类型。

  4. 安全标准提升:新标准在制定时考虑了更多安全因素,强调了视野对于预防交通事故、保障行人及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提高了对驾驶员前方视野的总体要求,以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5. 法规协调性:为了与国际通行标准和法规保持一致,1994版标准还参考并采纳了一些国际上的先进标准和研究成果,增强了我国汽车行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6. 术语定义的明确:对关键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和明确,使得标准内容更加清晰易懂,便于行业内的统一理解和执行。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1562-2014
  • 1994-05-31 颁布
  • 1995-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_第1页
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_第2页
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1 1 5 6 2 一 9 4GB储Mo t o r v e h i c l e s -F o r w a r d v i s i b i l i t y f o r d r i v e r s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n d me a s u r e me n t m e t h o d sGB 1 1 5 6 2 - 8 9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驾驶员前方 1 8 0 0 范围内直接视野的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 M, 类汽车。2 引用标准G B 1 1 5 5 6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 B / T 1 1 5 6 3 汽车H点确定程序G B / T 1 1 5 5 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 术语3 - 1 三维坐标系 指汽车制造厂在最初设计阶段确定的由三个正交的基准平面组成的坐标系统 见附录A ( 补充件)图A 1 ) 。 这三个基准平面是: X基准平面 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 通常规定通过左右前轮中心; Y基准平面 汽车纵向对称平面; z基准平面垂直于Y和X基准平面的水平面。 三维坐标系用来决定图样上设计点的位置和实车上这些点位置之间的尺寸关系。3 . 2 主要基准标记 指车体上的孔、 表面上的标记符号。 所使用的基准标记在三维坐标系的x , 狄z坐标和相对设计地平面的位置, 由汽车制造厂规定。这些基准标记可以用作车身总成的控制点。3 . 3 汽车测量状态 指由各标记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所决定的汽车位置。3 . 4 座椅靠背角 指座椅靠背与铅垂线的夹角。3 . 4 . 1 设计座椅靠背角 指通过R点的铅垂线与由 汽车制造厂规定的靠背位置上的三维H点装置躯干线之间的夹角。3 4 . 2 实际座椅靠背角 指座椅处于最低和最后位置时, 通过H点的铅垂线与三维H点装置躯干线之间形成的夹角。 实际靠背角理论上 相当于设计靠背角。35 坐标参考点3 . 5 . 1 v点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4 一 0 5 一 3 1 批准1 9 9 5 一 0 1 一 0 1 实施G B 1 1 5 6 2 一 9 4 v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 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 R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通常用V V : 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 见图1 ) ,15 . 2 H点、 R点定义及H点确定程序按G B / T 1 1 5 6 3 规定。所用装置按G B / T 1 1 5 5 9 规定。3 . 5 . 3 风窗玻璃基准点 指从v点向前的射线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的交点( 见图1 )3 . 5 . 4 P点 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 通常以P P : 两点表示驾驶员水平观察物体时P点的不同位置( 见图 2 , 图3 ) ,15 . 5 P m 点 指通过R点的纵向铅垂面与P P 2 连线的交点 见图2 、 图3 ) ,3 . 5 . 6 E点 指驾驶员眼睛的中心( 简称“ 眼点” ) , E E z ( E E , ) 分别为头部中心点P在P , ( P , ) 位置时的左右两只眼点, 它们用于评价A柱视野障碍( 见图3 ) ,3 . 6 透明区 指汽车风窗玻璃或其它透明 表面的透光率( 当 光线与表面成直角测量时) 不小于7 0 %的区域。3 . 7 A柱 指位于v点前6 8 m m处横向铅垂平面以前的任何车顶支撑( 不透明的零件) , 如门框、 风窗玻璃镶条、 支撑附件等。3 . 8 座椅前后调节范围 指汽车制造厂规定的沿X轴方向上调节驾驶员座椅的范围。4 技术要求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必须满足下述要求。4 . 1 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连线所包围的面积。这些基准点是: a . v , 点水平向 前偏左1 7 。 的基准点a ; b . V , 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 。 的基准点b ; c . V , 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 0 的基准点c ; d . 在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另一侧, 应增加3 个辅助基准点a , b , c , 它们与a , b , c 三个基准点相对称4 . 2 按6 . 4 的规定测量, 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0 ( 见图3 )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 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4 . 3 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的A柱。4 . 4 在驾驶员前视野 1 8 0 0 范围内, 在通过v , 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 : 的三个平面( 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 4 。 夹角, 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 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 上方的范围内, 除了A柱、 三角窗分隔条、 车外无线电天线、 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 不得有其它障碍 ( 见图4 ) 。但是以下情况除外: a . 直径小于。 . 5 m m的嵌入式天线, 或小于1 . 0 m m的印刷式天线, 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b . 无线电天线的导线一般不得进入5 . 4 规定的A区, 但是导线直径小于。 . 5 m m时, 可允许三根导线进人, 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 . 最大直径为。 . 0 3 m m, 导线是竖直的, 最小间距 1 . 2 5 m m, 或导线是水平的, 最小间距2 . 0 m 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 不认为是视野障碍4 . 5 通过V 。 垂直于Y基准平面且与转向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 如该平面相对水平面至少后下倾斜 1 0G B 1 1 5 6 2 一 9 4时, 则转向盘上边缘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5 测t亲件5 . 1 V点位置 V点相对R点位置, 由三维坐标系的X, Y , Z坐标确定, 如表 1 所示 表 1V点XYZV,6 8一 56 6 5Vi6 8一55 8 9 表1 给出的是设计靠背角2 5 。 时的基本坐标, 坐标的正方向如图1 所示。 若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 5 时, 则按表 4 对X, Z坐标进行修正。5 . 2 P点位置 P点相对R点的位置由三维坐标系X, Y , Z坐标确定, 如表2 和表3 所示。 表 2 m mP点XyZP ,3 5一 2 06 2 7P ,6 34 76 2 7P4 3 . 3 606 2 7 表2 给出的是设计座椅靠背角2 5 。 时的基本坐标, 坐标的正方向如图1 所示。 表3 给出的是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 1 0 8 m m时P点的校正值。 当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 5 。 时, 各P点的X, Z坐标须按表4进行修正。 表 3m m座椅水平调节范围X1 0 8 - 1 2 01 2 1 - 1 3 21 3 3 - 1 4 51 4 6 - 1 5 81 5 8以上一 1 3一 2 2一 3 2一 42一 48G s 1 1 5 6 2 一 9 4表 4靠背角( 。 )水平坐标 X垂直坐标 42一 角 “水平坐标 X垂直坐标 凸2567891 0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2 02 12 2一 1 8 6一 1 7 7一 1 6 7一 1 5 7一 1 4 7一 1 37一 1 2 8一 1 1 8一 1 0 9一 9 9一 9 0一 8 1一 7 2一 6 2一 5 3 一 4 4一 3 5- 2 62 82 72 72 72 62 52 42 32 22 12 01 81 71 51 31 1972 32 42 52 62 72 82 93 03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4 0一 1 8一 9 0 91 72 63 44 35 15 96 77 68 49 21 0 01 0 81 1 51 2 3 5 3 0一 3一 5一 8一 1 1一 1 4一 1 8一 2 1一 2 4一 2 8一 3 2一 3 5一 3 9一 4 3一 4 8一 5 25 . 3 E点位置 E点和P点在同一水平面内。5 . 3 . 1 E , 和E , 距P , 各为1 0 4 m m, E , 距E , 为6 5 m m ( 见图5 ) ,5 - 3 . 2 E , 和E 。 距P : 各为1 0 4 m m, E , 距E ; 为6 5 m m ( 见图5 ) ,5 . 4 A区的确定 按G B 1 1 5 5 6 中5 . 1 规定。驾驶员视野的测定方法 汽车主要基准标记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尺寸关系, 按附录A( 补充件) 规定程序确定。用三维坐标系表示的R点来确定V点( V V , ) 的位置, 然后按4 . 1 规定找出风窗玻璃基准点。用三维坐标系表示的 R点来确定 P点( P I I P z ) , 如表 2 和表 3 所示。2 5 。 以外的设计靠背角的修正 J.n产认 :亩八blb内U盆廿值如表4 所示。6 . 4 按图2 所示在A柱上做两个水平截面, 即: a . A柱S , 截面: 从P 。 点向前作与水平面向上成 2 。 的平面, 过此平面与A柱相交的最前点作水平截面; b . A柱S , 截面: 从P 。 点向前作与水平面向下成5 。 的平面, 过此平面与A柱相交的最前点作水平截面。 将S , , S z 截面投影在P 点所在的水平面内, 双目 障碍角在该平面内测量, 如图3 所示。6 . 4 . 1 E , 和E , 的连接线绕P , 旋转, 使E , 至左A柱的S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 E : 连线成直角, 从E , 4 40G s 1 1 5 6 2 一 9 4向左A柱的S : 截面外侧作切线和从E , 向左A柱S , 截面内侧作切线, 从E : 点作前一切线平行线, 与后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驾驶员( 左) 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 见图3 ) ,6 . 4 . 2 E , 和E 的连接线绕P : 旋转, 使E 、 至右A柱S , 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 E ; 连线成直角, 从E , 向右A柱S , 截面内侧做切线和从E 向右A柱S z 截面外侧作切线, 从E : 点作后一切线平行线, 与前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乘员( 右) 侧的双目 障碍角( 见图3 ) ,6 . 5 按4 . 3 , 4 . 4 , 4 . 5 要求检查视野障碍。( 1 ) 汽车纵向中间平面的迹线( 2 ) 通过R点的纵向铅垂平面的迹线( 3 ) 通过V l 及V : 点的纵向铅垂平面的迹线 图 1 座位靠背角为 2 5 0 时的“ V” 点的确定G B 1 1 5 6 2 一 9 4矶几图 Z A柱水平截面示意图图 3 双目障碍角测量示意图4 42G B 1 1 5 6 2 一 9 4水平面左向下4 。 面图 4 驾驶员前方 1 8 o 0 内视野评价( E, ) E R( R)|土E,)E图 5 E点和P点的相对位置44 3G B 1 1 5 6 2 一 9 4 附录A确定汽车主要墓准标记和三维坐标系间尺寸关系的方法 ( 补充件)A 1 参考坐标和参考标记 三维坐标系( 见图A ll应建立在一个基准平面上, 其上标有X -X标尺, Y -Y标尺( 见图A 2 ) 。此平面应是水平面, 且平整、 坚固。 两个测量标尺牢固地固定在其表面上。 标尺最小分辨度为m m. X标尺不小于8 m; Y标尺不小于 4 m。两标尺互相垂直, 其交点为零点。A 2 基准平面的检查 从零点沿X, Y坐标轴, 每隔2 5 0 m m测量水平度误差, 并记录所测得的数据, 以便在检查车辆时能得到校正。注: 此图X基准平面通过左右前轮中心. 图A 1 三维坐标系示意图G B 1 1 5 6 2 一 9 4 通过前轮中心线的铅垂平面在地面上的轨迹 地面七 的基本参考标记 汽车纵向中间平面在地面上的轨迹 R点的 X坐标 X坐标尺 使前轮充分远离坐标尺, 给工作留出位置 地面零点 坐标尺相互间为9 0 。 角, 牢固固 定在地面上 使汽车纵向中间平面充分远离坐标尺, 给工作留出位置 Y坐标尺 图A2 水平平台布置图A 3 实际试验位置 当汽车装有高度可调节的悬架装置时, 试验应在汽车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状况下进行。 在测量之前, 应采取有效方法将主要基准标记置于设计时所确定的坐标位置上。 汽车处于整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