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章恒定电流实验7.ppt_第1页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章恒定电流实验7.ppt_第2页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章恒定电流实验7.ppt_第3页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章恒定电流实验7.ppt_第4页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章恒定电流实验7.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恒定电流,第七章,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栏目导航,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2掌握螺旋测微器及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六、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七、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金属丝的两端3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4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5闭合开关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I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7若采用图象法求R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考点1仪器的使用和读数1螺旋测微器(1)构造:如图甲,S为固定刻度,H为可动刻度(2)原理:可动刻度H上的刻度为50等份,旋钮K每旋转一周,螺杆P前进或后退0.5mm,则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核心考点分层突破,(3)读数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如图乙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mm,不足半毫米,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mm15.00.01mm2.150mm.,2游标卡尺(1)构造(如图所示):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尺身上还有一个紧固螺钉,(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见下表:,(4)读数: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3常用电表的读数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值,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1)03V的电压表和03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V或0.1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2)对于015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V.(3)对于00.6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A,例1(1)如图甲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从上至下分别为9mm长10等分、19mm长20等分、49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mm、_mm、_mm.(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mm.,17.7,23.50,3.18,2.150,(3)如图丙所示的电表使用0.6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A,图中表针示数为_A:当使用3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中每一小格代表_A,图中表针示数为_A如图丁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V,图中表针示数为_V.,0.02,0.44,0.1,2.20,0.1,1.70,0.5,8.5,(4)旋钮式电阻箱如图戊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今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087,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若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1987,将“1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零,019998,解析:(1)最上面图读数:整毫米是17,不足1毫米数是70.1mm0.7mm,最后结果是17mm0.7mm17.7mm.中间图读数:整毫米是23,不足1毫米数是100.05mm0.50mm,最后结果是23mm0.50mm23.50mm.最下面图读数:整毫米是3,不足1毫米数是90.02mm0.18mm,最后结果是3mm0.18mm3.18mm.(2)固定刻度示数为2.0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其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2.0mm15.00.01mm2.150mm.,(3)使用0.6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A,表针示数为0.44A;当使用3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A,表针示数为2.20A电压表使用3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V,表针示数为1.70V;使用15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5V,表针示数为8.5V(4)电阻为1987,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1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零每个电阻箱的最大阻值是9999,用这样的两个电阻箱串联可达到的最大电阻是2999919998.故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019998.,考点2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例2(2017江西南昌模拟)某同学测定一细金属丝的电阻率,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金属丝的直径,螺旋测微器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mm.,0.200(0.1990.201均对),(2)因找不到合适的电压表,该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动势为E3V,内阻不能忽略,取金属丝Rx接入电路的长度为20cm,接通电路后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为0.50A,之后不断改变Rx接入电路的长度,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50A,记录下电阻丝Rx接入电路的长度及对应电阻箱的阻值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丙的坐标纸中作出电阻R0随长度L变化的图象;(3)根据图象可求得;该金属丝的电阻率为_m,电源的内阻为r_.(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2.0107(1.91072.1107均对),1.2(1.11.3均对),考点3实验改进与创新在本实验中,由于电表内电阻的影响,从而使金属丝电阻测量值偏小,可以改进实验电路,消除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而带来的实验误差1等效替换法连接电路如图所示,R为电阻箱,Rx为待测电阻,通过调节电阻箱R,使单刀双掷开关S分别接1和2时,电流表中的电流示数相同,则表明RxR,即可测出Rx.,测量电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三种:第一种用多用电表欧姆挡直接测量电阻,优点是简捷方便,缺点是测量误差较大;第二种是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优点是测量误差较小,精度比第一种高很多,缺点是间接测量,需计算修正;第三种是电桥法测量电阻,优点是测量精度最高,缺点是不简便,程序步骤较复杂,例3(2017湖北武汉模拟)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甲和乙所示,长度为_cm,直径为_mm.,5.05,5.316(5.3105.320),(2)按图丙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_处(选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_(选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280.(3)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解析:(1)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1mm,所以L(5050.1)mm5.05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531.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