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高一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汇总_第1页
孙权劝学教案高一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汇总_第2页
孙权劝学教案高一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汇总_第3页
孙权劝学教案高一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汇总_第4页
孙权劝学教案高一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教案高一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汇总 高一语文孙权劝学创新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并且受到教育启示,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的翻译。 (五)、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师: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感兴趣的人物的语言自由练读。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奇、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通过指读、齐读、对比读、师生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体会人物的语言,从而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脱本进行人物对话,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孙权:平易近人、关心下属、王者权威、重才、善劝 吕蒙:虚心听劝、胸怀坦荡、幽默 鲁肃:真诚、敬才、爱才、讲礼节 归纳成语: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你觉得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吟诵课文、结束本课 学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八)、作业设计 文中有多处省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扩写孙权劝学,完善人物形象。语言可用文言,可用白话,也可文白夹杂,字数不限。 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九)、板书设计 吕蒙 虚心 听劝 鲁肃 真诚 敬才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 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文理解并不难,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疏通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注释,翻译课文,有利于纠正学生对着翻译书翻译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即席说话的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3、在“再现故事,品析人物环节”,把读出人物语气作为分析人物性格的基础,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理解文本的能力。 4、引导迁移,适度拓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总结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本课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你觉得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达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也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建议只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可节省一些时间。 2、在品析人物环节,指导有一些欠缺,课前设计的师生合作朗读和学生扮演人物进行对话在具体实施的过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这是本次授课的一大遗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通过共同探究及讲解,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层次多变、灵活巧妙的多层朗读、朗读语气探讨、动画故事、自述故事、模拟采访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透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明确“开卷有益”的道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人物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并努力读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准备,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将学生分为六组,分组布置预习任务,准备上课时交流展示。第一组:作家、作品介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收集勤学有成的例子。第二组:找出重要的词语句子解释,口述全文大意。第三四五组揣摩人物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神态,解读文本内涵。第六组:模拟记者招待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劝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三国演义吗?(喜欢)那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点击画面播放)一曲高歌,唱不尽三国英雄。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虎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曾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二、读“劝学”篇: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简介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PPT配合强化三个要点: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二)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1、PPT显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多层朗读:听读课文、自读课文、点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七嘴八舌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的意思。 2、互相提问,落实重点词句。 3、教师提问,查漏补缺,强化重点。 参考问题: 1、通假字: “涂”通“途”,道路 “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2、一词多义:见: 见往事(了解 知道) 见事(认清 识别) 3、古今异义:孤: 古义: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单、孤儿 博士:古义:学官名; 今义:学位名 (四)观看动画刮目相看,重温故事 三、悟“劝学”理:精读品析,领悟主旨 (一)导入:孙权为什么劝吕蒙读书?孙权又是怎样劝吕蒙读书的?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一组问题来展开探讨: (二)说明:探讨的大致方法为:先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关重点语句来回答某一问题,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说说这一句应该怎么读,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围绕导入的问题找出相关重点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话回说,或以读带品,或以品促读,读品结合,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三)探讨: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读书? 重点语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读品:这一句应该读出什么语气?从中可以体会当时孙权对吕蒙什么样的情感?(读出了坚决严厉的语气。孙权是一国之君,吕蒙是他的爱将,他用这种坚决的语气要求吕蒙,既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可见关心、厚望。) 2、孙权又是怎样劝吕蒙读书的? 重点语句(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读品:这两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从中可以感受到孙权怎样的心情?这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学的?(先请一个同学读,再请一个同学评析。这句的前半部分是个反问句。孙权作为君主劝将军吕蒙学习,吕蒙找借口不学,孙权不高兴了,于是用一个反问句来责备吕蒙。读这句的前部分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责备的意味,表现出孙权的不高兴。后半部分用了“但当耳”即“只不过罢了“这样的句子,语气比前半部分有所减轻,这句是说读书的目的并不要求太高,要吕蒙不要怕读书,带有鼓励期待吕蒙读书的意味。)教师小结(责备之后马上鼓励,可见孙权多么善劝,多么会做部下的思想工作。当然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也得益于读书。下一句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重点语句(2)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读品:这句应该怎么读?应该读出一种什么语气?从中可以感受到孙权什么样的神态心情?(“卿言多务,孰若孤?”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语气又不能太重,要能表现出一种亲切的口吻。“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要读得恳切,注意“常”、“大有”要读得重些。这句要表现出孙权种庄重又语重心长的神态。)教师点拨:孙权以切身经验劝吕蒙读书。 3、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重点语句:(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读品:这句应怎样读?读出人物的什么神情?(非常吃惊的神情,要体现出鲁肃以前瞧不起“吴下阿蒙”,现在非常佩服才略非凡的吕蒙将军的意味。) 重点语句:(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品:请学生先读该句,并说说应读出什么神情?(自豪的神情,调侃的语气。吕蒙为自己学有所成而高兴、自豪,对鲁肃以前说自己是“吴下阿蒙”有点小情绪,就用调侃的语气,说鲁肃要刮目相待,“大兄”不要见事太晚了!) (四)小结: 文中写鲁肃过寻阳,不仅赞叹吕蒙的才略,还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友而别,文中写鲁肃的这些言行有什么作用?(文中写鲁肃的言行说明吕蒙通过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一介武夫变成了文武双全的将军,说明读书能健全人格,也证明了上文“常读书”“大有所益”。) 四、说“劝学”事:讲叙故事,类比深化 1、提出问题:历史上,勤奋学习,学有所成的例子很多,你能讲一个吗? 2、学生讲述:如,毛泽东冬天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战国苏秦锥刺股;西汉孙敬头悬梁;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孙康映雪;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3、教师小结:本文描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说明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五、访“劝学”人:模拟采访,拓展延伸 1、展示背景:东吴英雄答记者问(PPT展示模拟记者招待会背景) 2、有关说明:先由第六小组的同学扮演名人并示范采访,然后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问题提示:如果你是记者,你准备向谁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吴侯孙权、将军吕蒙、将军鲁肃,你要预先考虑记者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你将如何回答。 3、模拟采访: 参考示例: 记者:吴侯,您好!请问:您觉得吕蒙将军通过学习有了惊人的变化,靠的是什么? 吴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靠吕蒙将军自身的努力,当然也有我的功劳,如果不是我善劝, 他可能还是不学习,还是一介武夫呢! 记者:吕将军,刚开始,孙侯劝您读书学习,您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后来主要是因 为什么原因使您开始读书学习的? 吕蒙:主要是因为孙侯以切身经验说服了我。他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话时常 提醒我坚持读书学习。 记者:鲁将军,您是吴国的名将,文韬舞略非常人所比。吕将军虽然也是吴国的名将,但他 只是一介武夫。后来您怎么与他结为朋友了呢? 鲁肃:正如吕将军所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吕将军通过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已由一介武夫变成了一名儒将。 4、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劝学”篇、悟“劝学”理、说“劝学”事、访“劝学”人,懂得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明白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写“劝学”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