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立意方法例说高考材料作文立意方法_第1页
材料作文立意方法例说高考材料作文立意方法_第2页
材料作文立意方法例说高考材料作文立意方法_第3页
材料作文立意方法例说高考材料作文立意方法_第4页
材料作文立意方法例说高考材料作文立意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作文立意方法例说高考材料作文立意方法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中,材料作文占了半壁江山。纵观材料作文题所供之料,不难发现,题目所选的材料都是以叙述的语言为主,多有描写的成分,鲜有议论、抒情的表达。可以说题目所选材料一般都提供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人物的言行、事件的因果等要素中的某几者,具有鲜活、生动、形象、具体等特点。 xx年福建卷作文题是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在评卷中发现,许多学生将主题定为“晒太阳或人生需要晒太阳”、“环境保护”、“身体健康”、“热爱自然”之类。显然,它们都偏题、离题了。即使文采再好,结构再清晰,最高也只能得35分,如果文采、行文结构不好,加上字迹潦草,也就只有5分了。这类主题的文章多数被评20分左右。由此可见,材料作文的立意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立意”,就是从不确定到确定主题的过程。“意”,是指蕴含在事物之中的、有待写作主体去发掘提炼的感受与认识。就材料作文而言,它是写作主体企图开掘蕴含在材料中的意蕴,包含哲理、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要实现“立意”的预期目标,需先认识“意”本身存在于事物的层次性。列宁说:“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深入下去,以致于无穷。”这就是认识上的层次。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这就是指写作主体对“意”的层次性认知。对材料深层“意”的认识,是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主体必须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层到深层的飞跃和推进,从对“单个的”人、“个别的”事、“某一具体”问题的感知中,发掘“单个”、“个别”、“具体”的事物中蕴含的能够代表共性的思想和意义,找到事物最本质的闪光的基点。主体对材料开掘的层次越丰富,可供选择的主题也就越多。 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出发,用立意这种思维活动确定写作主题,立意就是在材料与主题之间建立起一种思维联系。思维的正确、高妙与否,就决定了主题的准确、新颖与否。那么,如何从已知的材料中确定的主题呢?根据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写作主体对“意”的层次性认知,本文试图将立意过程进行分解,探讨行之有效的材料作文立意模式。立意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归纳概括;2拓展延伸;3深化提高;4确定主题。虽说分为四个步骤,但它们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从单一到普遍,从感性到理性,从表面到本质。 1归纳概括。用简洁的一句话的形式把材料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也可用关键词的形式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可以是直接摘引材料,也可从材料中归纳。归纳概括时,要明确材料强调的要素,材料的思想倾向。总之归纳概括的目的是使材料简明化。 2拓展延伸。归纳概括出来的内容是比较“单一”、“个别”、“具体”的,这一步就要将材料拓展引伸到更为普遍的意义上,找出共性的思想和意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完成从具体到普遍、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总之拓展延伸的目的是使材料理性化。 3深化提高。上一步所得出的认识,一般是比较浅层的。要想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主题,并且使主题有高度,具有新颖性,必须完成由浅层到深层的飞跃。从中抽象出富有哲理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感悟和认识。总之深化提高的目的是使材料深入化。 4确定主题。通过拓展深化,一则材料被解读出丰富的内含,有许多可写的方向,但这些方向可能还比较空泛,甚至是比较零散的。必须加以,结合写作主体的擅长,确定写作角度,用简洁的一句话把主题明确表达出来。确定主题的目的是使材料的写作角度具体化。 为了把上述方法说得更透彻,下面用表格的形式,结合两个例子作直观分析。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空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村东头有片低洼地,每到春季,父亲总在那里耕种,把各种各样的种子播下去。但很少吃上那里种的瓜果,因为瓜果成熟的季节,那片菜地成了一片汪洋。父亲仍是每年仔仔细细地种好那里的每一分土地。十九岁的我对父亲说:别种了,反正收获不了,种也是白种。父亲握着锄头,很平静地对我说:我知道,但是,我是农民,即使没有收成,我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土地荒芜,留有空白。 步骤 题目 归纳概括 拓展延伸 深化提高 确定主题 例1:“山头与石头” 父:认为是山头 母:动手后发现是石头 道听途说,想当然,看到假象 自主探索,找到真实 _,放大困难,光想不做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实践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