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7章2(王建昕)ppt课件_第1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7章2(王建昕)ppt课件_第2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7章2(王建昕)ppt课件_第3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7章2(王建昕)ppt课件_第4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7章2(王建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速(混合着火燃烧210ms)高温(2000左右)高压(柴油机高达100bar以上)复杂过程:流动、喷雾、传热、多相流、燃烧化学,发动机(内燃机)燃烧所追求的目标:高e(i)、高Pme(Pmi)、低污染、低噪声振动,内燃机燃烧的特点:,第7章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及燃烧,.,2,发动机性能受控于燃烧特性受控于混合气形成,7.2柴油机的燃烧室及其特性,.,3,7.3柴油机的燃烧室及其特性,柴油机燃烧室分类:,直喷式(DI,DirectInjection)燃油直接喷入主燃烧室内进行混合燃烧非直喷式(IDI,IndirectInjection)燃油不直接喷入主燃烧室内进行混合燃烧,.,4,7.3.1直喷式(DI)燃烧室,浅盘型,深坑型,球型,.,5,特点:燃烧室凹坑开口大、深度浅(dk/D0.720.88;dk/h=57)多孔油嘴(612孔)、高压喷射无涡流或弱进气涡流性能:滞燃期内形成较多混合气,dp/d高,NOx、噪声高;空气利用率差,a1.6;dp/d高,流动及散热损失小,be低,易起动。应用范围:适用于缸径大(120mm)转速低(2000r/min)的柴油机。近年,随高压喷射采用,向小缸径拓展。,“油找气”方式,1、浅盘型燃烧室,.,6,特点:dk/D0.6;dk/h=1.53.5;较强涡流=1.53;有中心凸起,引导涡流,消除流动弱区;喷孔少(46),喷压较高;形状:形、挤流口形、四角形。性能:空气利用率较高,最小a1.3;随n提高而涡流强度提高,适于高速;dp/d较浅盆形低,燃烧较柔和。应用范围:小缸径(120mm)高转速柴油机(中、轻、轿车),油气相互运动,2、深坑形燃烧室,.,7,S0影响顶隙S0减小,可使:空气集中在燃烧室凹坑内,利用率高;燃油不要分散在S0内,此处混合不好;S0内的燃烧受壁面淬冷,燃烧慢,不完全。因此,所有柴油机燃烧室都应尽量减小S0,燃室设计参数对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dk/D、dk/h、Vk/Vc、S0、e1、e2、燃室形状、喷雾贯穿距离、涡流比等,可改变燃烧特性,2、深坑形燃烧室,.,8,2、深坑形燃烧室,形状影响:实际中在A形与B形中间,可有多种方案,A燃烧室,有缩口形状,烟度及be明显改善;随喷油推迟,A燃烧室的烟度及be优势更加明显气流运动,结合讲义图716分析原因,.,9,2、深坑形燃烧室,大众捷达柴油机,船用柴油机活塞,.,10,形状影响(续):作为极端例子:泼金斯的挤流口式燃烧室,初期放热速率明显低于一般直喷式燃烧室。,2、深坑形燃烧室,.,11,四角形燃烧室(非回转体燃烧室)大尺度涡流局部微涡流和湍流;解决低速涡流太弱而高速过强的问题局部微涡流,可加速混合燃烧,PM低;,问题:难以加工,工艺性差;缩口部热负荷过高易开裂。,2、深坑形燃烧室,.,12,特点:球形燃烧室,高涡流比(3)单孔(或1主1副)喷油嘴,沿壁面顺气流喷油,形成油膜,蒸发混合速度受控于壁温和涡流强度性能:dp/d低,放热率呈前低后高,NOx低、轻声低烟、空气利用率高,a1但难以兼顾所用工况,工艺要求高,冷起动困难。应用:6070年代曾有不少应用,目前已绝迹;其理论意义重大,相对空间雾化的传统理论是一个创新,3、球形燃烧室(M燃烧过程),油膜蒸发混合,.,13,对比ROHR(M比)预混燃烧峰值下降扩散燃烧峰值上升燃烧持续期基本相同(燃烧不拖后)对比示功图(M比)dp/d下降(NOx和燃烧噪声低),球形燃烧室与燃烧室的燃烧特性对比,球形燃烧室是由MAN公司的Meurer先生(1956年)发明的,也称M燃烧过程。,.,14,7.3.2非直喷式燃烧室,主要特征:两个燃烧室(空间)两个燃烧阶段不利用进气涡流,IDI,预燃室(Pre-combustionChamber)涡流室(SwirlChamber),也称为:分隔式燃烧室主副燃烧室,.,15,烧室设计:主副室之间有一个或数个孔道相连,压缩气流在预燃室中形成湍流,单孔轴针式喷油器(参见图611)与预燃室轴线重合,低压喷射,容积比Vk/Vc=3545%;连通道截面比Fk/F=0.3%0.6%,1、预燃室式燃烧室,.,16,工作过程:(参见右图)压缩过程中,在预燃室内形成湍流,湍流强度高于主室;第一次燃烧在预燃室内的浓混合气气氛中进行,燃烧不完全,dp/d小;第二次混合气及燃烧在主燃烧室内稀混合气气氛中进行:浓稀两阶段燃烧低dp/d低NOx(右下图)特点:dp/d小,NOx低,空气利用率高,最小a1.3制造工艺成本低,适用高速柴油机。适用:轿车,轻型车,大功率柴油机,1、预燃室式燃烧室,.,17,2、涡流室式燃烧室,特点:主副室之间有1个连通道,与副室切向连接,形成压缩涡流,Vk/Vc=5070%,Fk/F=1%3.5%,有多种形状(如下图)原理相同性能:对比预燃室式,更适合小型柴油机,转速高,油耗低(对照表7-2),区别:预燃室式涡流室式,-湍流-涡流,.,18,小结: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分类:空间雾化混合、壁面油膜蒸发混合,1、空间雾化混合静止或弱旋流场多孔高压喷油:“油找气”,如开式燃烧室,强旋流场35孔高压喷射:油气相互运动,如燃烧室,.,19,热混合作用:在涡流作用下,密度较大的燃油颗粒及空气向外运动,密度较小的废气向内运动,有利于油气混合。热锁现象:当涡流过弱时,离心力过小,燃油颗粒无法被抛向周围,而被“锁定”在中心区域,被废气包围。过涡流(OverSwirl):当涡流过强时,上游油束的已燃气体会混入下游油束的未燃混合气区域,妨碍混合及燃烧。,小结: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20,强旋(湍)流场低压单孔喷嘴:涡流室和预燃室柴油机,两次混合,对喷油和进气涡流要求低;但燃烧慢,热效率低。,1、空间雾化混合静止或弱旋流场多孔高压喷油:“油找气”,如开式燃烧室,强旋流场35孔高压喷射:油气相互运动,如燃烧室,小结: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21,小插曲德国人的骄傲:OttoEngineDieselEngineWankelEngineM-Engine全部由德国人发明,小结: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壁面蒸发控制强旋流场:喷射形成壁面油膜,控制初期蒸发速率;随燃烧温度提高,燃油蒸发混合速率加快,形成“前缓后急”的燃烧方式,2、油膜蒸发混合,滞燃期,.,22,小结: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23,本节要点,7.1柴油机燃烧过程及其特性分析7.2柴油机燃油喷射及混合气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