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程 54页DOC_第1页
MBA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程 54页DOC_第2页
MBA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程 54页DOC_第3页
MBA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程 54页DOC_第4页
MBA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程 54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信息基础教程 第一篇 概 念 篇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 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一词最早出现在 1970 年,由瓦尔特 ?肯尼万给它下了一个定义: “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1985 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高登 ?戴维斯才给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 的用户 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在中国出现于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根据中国的特点,许多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最早的学者给管理信息系统也下了一个定义:“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朱镕基主编的管理现代化一书上定义说: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械(计算机等)组 成的系统,它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它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它实测企业的各种功能情况,它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以期达到企业的长远目标。 ” 这个时期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几条功能: ( 1) 准备和提供统一格式的信息,使各种统计工作简化,使信息成本降低。 ( 2)及时全面地提供不同要求不同细度的信息,以期分析解释现象迅速,及时产生正确的控制。 ( 3)全面系统地保存大量的信息,并能迅速地查询与综合,为组织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 4)利用数学方法和各种模型处理信息,以期预测未来,并进行科学的决策。 管理信息系 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机器包含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软件包括业务信息系统、知识工作系统、决策和经理支持系统),各种办公机械及通信设备;人员包括高层决策人员,中层职能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由这些人和机器组成一个和谐的配合默契的人机系统。 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管理信 息系统的结构是指各部件的构成框架,由于对部件的不同理解就构成了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 ( 1)市场子系统 ( 2)财会子系统 ( 3)人事子系统 ( 4)生产子系统 ( 5)供运子系统 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各个职能子系统的简要职能如下: ( 1) 销售市场子系统 ( 2) 生产子系统 ( 3) 后勤子系统 ( 4) 人事子系统 ( 5) 财务和会计子系统 ( 6) 信息处理子系统 ( 7) 高层管理子系统 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 ( 1) 主机中心结构;( 2)客户服务器的结构 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性质的工作,一般的系统工程均要有三个成功要素,这就是:( 1)合理确定系统目标;( 2)组织系统性队伍;( 3)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领导者推动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委员会;二是在信息系统委员会的领导下要建立一个系统规划组或系统分析组,简称 系统组;三是组成队伍后,则应首先进行全系统的规划,系统规划是全面的长期的计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就可以进行一个个项目的开发;四是系统规划制定完成以后,就可根据规划的要求组织一个个项目的开发。 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目标的确定、解决目标的方式的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的确定、信息系统主要结构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确定及可行性研究等。 ( 1)系统分析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图的确定以及系统方案的确定等。 ( 2)系统设计包括计算机系统流程图和程序流程图的确定、编码、输入输出设计、文件设计、程序设计等。 ( 3)系统实现包括机器的购买、安装、程序调试、系统的切换以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 ( 4)系统的评价包括建成时的评价和运行后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系统更新的请求等。 在这些步骤中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 1) 系统分析占了很大的工作量,有人对各阶段所耗人力及财力作了个描述。 ( 2)开发信息系统不应当把买机器放在第一位,因此只有在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后,才知道要不要买计算机,买什么样的计算机。 ( 3)程序的编写要在很晚才进行。 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内容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本世纪 20 年代,以 “泰勒制 ”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出现。 第二阶段是本世纪 30 年代,出现 “行为科学学派 ”。 第三阶段是 40 年代,出现 “数学管理学派 ”。 第四阶段是 50 年代,出现了 “计算机管理学派 ”。 第五阶段是 70 年代,出现了 “系统工程学派 ”。 第二章 管理知识基础 理的定义和性质 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关于管理性质的争论已延续了几个世 纪。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管理是艺术还是科学,有人过分强调它是艺术,有人过分强调它是科学。我们说它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其次,遇到的问题是定性还是定量,我们说这个问题和上面问题有关,当我们对一个事物不了解时只能定性。 管理的第三个问题是它是文科,理科还是工科?在国际上,管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今年也已把管理学当成一个学科门类,这意味着理、工、农、医、文、法、管都是平行的学科。 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法约尔 他提出了以下对主观人员的品质要求和训练: 体质方面:健康,有活力,有风度。 智力方面:学习,判 断,适应和智能活力。 精神方面:干劲,负责,坚定,忠诚。机智,尊严,创新精神。 教育方面:相关知识的广博。 技术方面:本职工作的熟练掌握。 法约尔提出了 14 条一般管理原则: ( 1) 劳动分工。 ( 2) 职权职责,权责相关。 ( 3) 纪律,尊重协议,服从,尽力,重视声誉。 ( 4) 命令统一,一个上级。 ( 5) 计划统一,指导统一。 ( 6) 个别服从总体利益。 ( 7) 报酬公平。 ( 8) 集中程度。 ( 9) 等级清晰。 ( 10) 程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 ( 11) 公道工整。 ( 12) 使用期稳定。 ( 13) 首创精神。 ( 14) 团结精神。 理的组织 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的重要问题。由于它和信息技术( 互影响又相互支持,所以和管理信息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1) U 型组织 ( 2) M 型组织 ( 3) H 型组织 第三章 信息基础知识 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信息系统中常用的信息可以定义如下: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信息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属性: ( 1) 事实性 ( 2) 等级性 管理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信息对应的分为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 战略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命运和全局的信息; 策略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 执行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业务运作的信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来源上说,战略信息多来自外部;执行信息多来自内部;而战略信息有内有外。 ( 3) 可压缩性 无用信息有两种:一种纯属干扰;另一些是冗余的信息。 ( 4) 扩散性 信息的扩散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另一方面扩散可能造成信息的贬值。 ( 5) 传输性 ( 6) 分享性 ( 7) 增值性 ( 8) 转换性 信息的价值有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另一种是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 V=C+P V信息产品的价值 C生产该信息所花成本 P利润 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认为信息的价值是在决策过程中用了该信息所增加的收益减去获取信息所花费用。 息生命周期的各阶段 信息和其他商品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信息的生命周期是要求、获得、服务和退出。 要求是信息的孕育和构思阶段;获得是得到信息的阶段;服务是信息的利用和发挥作用的阶段;退出是信息已经老化,失去了价值,没有再保存 的必要,就把它更新或销毁。 息的收集 信息收集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确定信息需求的问题或者叫做信息的识别。信息识别的方法有三种: ( 1)由决策者进行识别 ( 2)系统分析员亲自观察识别 ( 3)两种方法结合 信息识别以后,下一步就是信息的采集。由于目标不同,信息的采集方法也不相同,大体上说有三种方法: ( 1) 自上而下的广泛收集 ( 2) 有目的的专项收集 ( 3) 随机积累法 采集信息还要说明信息的维数。信息属性的维数是很多的,但从采集出发我们主要关心三维,即阶段维数、层次维数和来源维数。 ( 1)计算 维数是说明信息与决策过程的哪个阶段有关,与弄清问题阶段、解决问题阶段有关,还与选择阶段的问题有关。 ( 2) 层次维数说明是企业哪级需要的信息,是高层、中层,还是基层。 ( 3) 来源维数是内源还是外源,这直接影响到信息的采集方法。 息的传输 现代的信道形式多种多样,有明线、电缆、无线、光缆、微波和卫星等。无论信道怎么好都可能带来杂音或干扰,它或由自然界雷电形成,或由同一信道中其他信息引起。 下面我们再从技术上介绍一下信息传输各环节的原理和指标: ( 1) 信道 ( 2) 编码和解码 ( 3) 变换 总 之,我们对一个好的信道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 1) 信道的容量足够大。 ( 2) 干扰尽可能小。 ( 3) 传输延时 ( 4) 具有双工能力。 ( 5) 保密性好。 息的加工 数据要经过加工以后才能成为信息,其过程如下: 据 预信息 信息 决策 结果 据加工以后成为预信息或统计信息,统计信息再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信息使用才能产生决策,有决策才有结果。每种转换均需要时间,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延迟,这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 特征 滞后性。信息的不可避免的滞后性要求我们很好地研究,以便满足系统的要求。 息储存 信息储存是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应用。 数据存储的设备主要有三种,纸、胶卷和计算机存储器。用纸存数据的主要优点是存量大,体积小,便宜,永久保存性好,并有不易涂改性。纸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存数字、文字和图象一样容易。用纸存储的缺点就是传送信息慢,检索起来不方便。 胶卷,用它存储文字和数字的主要好处是存储密度大,一平方厘米胶卷上可存 1024页 16 开纸面信息。其缺点是人阅读时必须通过接口设备,不方便,且价格昂贵。 计算机存储器的形式很多,按其功能主要分为内存和外存。 息的维护 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叫信息维护。狭义上说它包括经常更新存储器中数据,使数据均保持合用状态。广义上说它包括系统建成后的全部数据管理工作。 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还要保证数据的唯一性。 保证信息及时性是说,信息的维护应考虑能及时地提供信息,常用的信息放在易取的地方,各种设备状态完好,各种操作规程健全,操作人员技术熟练,信息目录清楚,不致于一个信息半天找不到。 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是,要 防止信息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破坏,同时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在万一信息被破坏后,能较容易地恢复数据。 信息的保密性是当前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信息越来越成为一种资源,人们也越来越把它当成一种财产来对待,因而被盗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息使用 信息的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二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的问题。 技术方面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高速度高质量地把信息提供到使用者手边。现代的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先进,但远未达到普遍使用的程度。 信息价值转化的问题相比之下差得太远。价值转化是信息使用概念上的深化,是信息内 容使用的深度上的提高,信息使用深度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提高效率阶段、及时转化价值阶段和寻找机会阶段。 信息管理阶段要想很好地使用信息,管理要大大加强,管理内容比以前展宽,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人事资源管理 ( 2) 硬件、软件管理 ( 3) 通信管理 ( 4) 办公室自动化 ( 5) 规划管理 信息管理的广义概念包括三方面: ( 1) 面向开发的项目管理。 ( 2) 面向信息系统内部的运营管理。 ( 3) 面向未来的规划管理。信息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章 系统的概念与性质 统的定 义 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标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 统的分类 ( 1) 框架是最简单的系统 ( 2) 时钟 ( 3) 控制机械 ( 4) 细胞系统 ( 5) 植物 ( 6) 动物 ( 7) 人类 ( 8) 社会 ( 9) 宇宙 按照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可把系统分为三类,即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实在系统。 ( 1) 概念系统是最抽象的系统。 ( 2) 逻辑系统是在概念系统的基础上构造出的原理上可行得通的系统。 ( 3) 实在系统也可以叫物理系统。 按照系统功能来分类,即按照系统服务内容的性质分,可把系统分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 按系统和外界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式系统是说我们可以把系统和外界分开,外界不影响系统主要现象的复现。 按系统内部结构分,可把系统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统性能的评价 ( 1) 目标明确 ( 2) 结构合理 ( 3) 接口清楚 ( 4) 能观能控 统的计划与控制 计划是一个预定的行动路线,它表示出目标和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控制是测量实际和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校正行动。 设置目标是计划的第一步。 控制是测量实际和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校正行 动的过程。 延迟是指输出只比输入落后一段时间,但完全重复输入的情况。 惯性环节是指输出要随输入而变化,但有个惯性的过程。 振荡环节是最一般的环节,振荡环节至少是两阶的,但也可能是高阶的。 为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对系统结构进行一些改变常常是有效的,在信息系统中经常应 用的方法有分解、归并和解耦等三种方法。 第五章 系统的集成 成的概念和重要性 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联成大系统。 统集成的分类 像其他任何对象的分类一样, 由不同的角度可以把系统集成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涉及的范围可将系统集成分为技术集成、信息集成、组织和人员集成和形象集成。按照系统优化的程度可将系统集成分为联通集成、共享集成和最优集成。按照具体程度分,可将系统集成分为概念集成、逻辑集成和物理集成。 化程度的系统集成分类 按优化程度可将系统集成分为联通集成、共享集成和最优集成。 ( 1) 联通集成顾名思义就是首先保证设备能互相联通。 ( 2) 共享集成是指整个系统的信息能为系统中所有用户所共享。 ( 3) 最优集成是最高水平的集成,理想的集成,这是很难达到 的集成。 照涉及范围的系统集成分类 按范围分类,可分为技术集成、信息集成、组织人员集成和形象集成。 ( 1) 技术集成主要要达到技术上的联通,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 2) 信息集成要达到数据共享,要解决数据上的问题。 ( 3)组织人员集成是将系统融合于组织中,成为相互依赖不可缺少的部分,要解决人的问题。 ( 4)形象集成说明将信息系统集成于企业形象之中,成为企业的骄傲。 照具体程度的系统集成分类 按具体程度可将系统集成分为概念集成、逻辑集成和物理集成。形象地说概念集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逻 辑集成是看得见摸不着的;而物理集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成策略 集成策略是进行集成的执行途径。其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共同开发 ?服务于用户 ?推向用户 ?卖给用户 ?征用用户 我们这里指的集成策略包括三阶段的组合: ( 1) 教育用户 ( 2) 系统装设 ( 3) 应用集成 第二篇 技 术 篇 第六章 计算机系统 算机的发展 算机的创始与发展 ( 1) 从原始记数法到机械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的先驱者是英国的数学家查尔斯 ?巴贝奇,他天才地提出了计算工具至少必须具有五个独立的部分: 输入部分 存储库 运算室 控制器 输出部分 第一台操作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称为 美国宾西法尼大学的 1946 年发明。 ( 2) 电子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是真空电子管计算机,时间大约从 19511958 年。 第二代是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时间大约从 19591963 年。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时间大约从 19641979 年。 第四代计算机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时间从 1979 至今。 算机的分类与发展趋势 ( 1) 计算机的分 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分类问题变得复杂化了,比如根据用户的需求及一些技术特征,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分成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主干计算机,同样根据应用的分类可以是:主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 ( 2)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 微型计算机是对终端用户最重要的计算机,微型计算机通常也被称为个人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本身也有很多外形不同的品种,如笔记本式、手提便携式、台式、立式计算机。设计上产生这样大的差异主要是为了使用方便。 其应用领域如下: 字处理 决策支持 数据库管理 绘图 通信 应用 开发 工程 个人与家庭使用 ( 3)小型机及其使用 小型计算机无论是形体、重量还是功能,都是介于主干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之间。但这种划分并不精确。 小型机价格低于主干机。 小型机在科学研究、建设系统、工程分析和工业过程监控领域颇受欢迎。 小型机目前也成为部门或办公室受欢迎的共享计算机。 ( 4)主干计算机及其应用 主干计算机除了在形态与性能上比小型机、微型机强以外,通常有多个处理机,以达到更快的指令处理速度。 大型主干机主要用于处理大型企业集团的组织信息需求,如对成千上万顾客的需求信息处理,企业的销售活动 和库存动态管理等。不同规模的企业集团,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主干计算机。 ( 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在特征和能力方面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其主体是向着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性能更强更可靠、购买与维护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 算机的运算基础 算机系统原理 ( 1) 冯 ?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的基本思想 冯 ?诺依曼明确提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存储程序和二进制。 ( 2)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存储程序 ”原理和 “二进制 ”奠定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的基础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因此计算机不仅是一个完成各类信息处 理任务的集合体,而是一个 “系统 ”,是一个能执行如输入 /输出处理、存储和控制这些基本系统任务的、有内在联系的电子部件的结合。因此,计算机是提供给终端用户的功能极强的信息处理工具。 输入: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电子鼠标器等。 数据处理与控制: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 输出: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包括视频显示器、各类打印机等。 存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功能由计算机的一级存储单元及二级存储单元组成。 算机中数据表示方法 ( 1) 进位计数制 ( 2)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 3) 数值型数 据的表示 ( 4) 字符型数据的表示 ( 5) 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 6) 音频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算机程序的运行 ( 1) 计算机指令的执行 ?操作码 ?一个或几个操作数 ( 2) 计算机程序的执行 ( 3) 计算机指令系统 数据传送指令 算术运算指令 逻辑运算指令 程序控制指令 输入 /输出指令 其他指令 第七章 计算机硬件 硬件是计算机物理设备的总称,也叫做硬设备。它们通常是电子的、机械的、磁性的或光的元器件或装置。 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最主要 的部件,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算器 算术逻辑单元主要用于完成算术、逻辑操作;累加器用于暂存操作数或运算结果;状态寄存器也称标志寄存器,存放算术逻辑单元运算后产生的状态信息,如算术运算中的溢出:其他寄存器为通用寄存器,用于暂存操作数与数据地址。 制器 控制器从内存中按顺序取出各条指令并执行之。其步骤如下: 将从内存中取到的指令经总线送到 指令寄存器内暂存。 将指令传送到指令译码器,分析指令。 将分析结果传递给微操作控制电路,由它向各功能部件发出操 纵控制命令。 当各部件执行完毕, “反馈信息 ”,使程序计数器地址 “+1”(或 2),指向下一条指令地址。 发展 ( 1) 辅助处理器 ( 2) 对偶处理器 ( 3) 并行处理设计 ( 4) 理器 ( 5) 媒体处理器 储系统 算机存储系统及其发展 数据储存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一大主要功能。计算机信息系统基本上是依靠一级存储器和二级存储设备来实现存储功能的。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上,可以组装几百万个线路元素,大大提高了计算机一级存 储的容量。而随着光介质的使用,二级存储的容量也大大扩展。 存储器 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主要是由半导体存储器组成。半导体存储器的种类繁多,按其性能和用途可以分成两大类:只读存储器即 随机存取存储器即 级存储器 磁带、磁盘和光盘长期以来都是计算机主要的存储介质。磁带属于顺序存取介质,虽然容量大,价格低,但由于只能顺序存取,存取速度慢,已经逐步被淘汰。磁盘属于随机存取介质,也具备容量大、价格低的优点,并且可以直接存取,存取速度快。 入 /输出设备 外围设备是所有输入 /输出设备和二级存储设备的通称。它们通过各种 I/O 接口与计算机系统的中央处理机连接并通信,因此外围设备皆属联机设备。本节讨论外围设备及其介质。 算机键盘与显示终端 从技术上定义,任何通过通信连结到计算机的设备都可以称之为终端。最普遍最大量的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是采用键盘输入数据,用视频向用户显示输出,并可在输入到计算机前进行编辑。 触式设备 这是另一种发布命令、进行决策选择和响应视频提示的较好的设备,这种设备通过移动光标可以让你方便进行菜单或象标选择,目前有电子鼠标器、电子游戏机 中常使用的操纵杆。 还有一种触摸感应屏幕,允许人通过触摸视频屏幕来使用计算机。当人们触摸屏幕时,将中断电子格栅的信号,计算机感应这个信号,并采取相关的活动。 算机笔 频输入 /输出 印输出 许多打印机是击打式的。 另一种是非击打式的打印机,与击打式打印机相比没有噪音,但一次只有一份拷贝。 音识别 声音识别系统分析并划分讲话或发声系统的模式,把它们转换成数字代码并存入计算机。 声音识别系统用于那些操作者不需键入数据或要求数据输入更快更准确的工作。 和磁识别 ( 1) 光扫描设备可以读文本和图形,并能将它们转换成数字输入到计算机内。 ( 2) 磁性数据输入 许多银行业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磁性墨水字符识别技术,阅读磁性化的支票、存单。 第八章 计算机软件 件的概念 件分类 信息系统依靠软件资源帮助终端用户使用计算机硬件,将数据资源转换成各类信息产品,软件用于完成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存储及控制信息系统的活动。 计算机软件总体上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软件,一类是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 当计算机在执行各类信息处理任务时,那些管理与支 持计算机系统资源及操作的程序,称为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那些综合用户信息处理需求的,直接处理特定应用的程序称之为应用软件。 件发展趋势 软件的开发不再直接采用二进制或符号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逐步脱离采用独立语句和算法表达式的过程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统软件 统软件的分类 系统软件是指那些管理和支持计算机资源及它的信息处理活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重要的软件接口。 系统软件分为三类: ( 1) 系统管理程序 ( 2) 系统支持程序 ( 3) 系统 开发程序 作系统 ( 1) 重要性 ( 2) 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有五大功能:用户界面,资源管理,任务管理,文件管理,实用程序与支持服务。 ( 3) 操作系统的类型 他系统管理程序 ( 1) 数据库管理系统 ( 2) 通信管理器 ( 3) 系统支持程序 序设计语言 器语言 ( 1) 采用二进制代码。 ( 2) 指令随机器而异,因而不同的计算机有不同的指令系统。 编语言 机器语言存在着严重的缺点,表现为: 易于出错,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程序员要熟练地记忆 所有指令的机器代码,以及 数据单元地址和指令地址,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大。 编程烦琐,工作量大。 不直观,人们不能直观地看出机器语言程序所要解决的问题。 级语言 三大优点: 高级语言更接近于自然语言,一般采用英语表达语句,便于理解、记忆和掌握。 高级语言的语句与机器指令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一个高级语言语句通常对应多个机器指令,因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短小精悍,不仅便于编写,而且易于查找错误和修改。 高级语言基本上与具体计算机无关,即通用性强。程序员不必了解具体机器指令就能编制程序,而且 所编的程序稍加修改或不用修改就能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 四代语言 向对象的语言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最早起源于 60 年代的 而,在当前的软件开发中面对象语言已成为主要考虑的使用对象。 序设计工具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由一组程序设计语言的指令组成的,例如 些程序必须由语言翻译处理器转换成机器语言指令代码后,才可以被计算机执行。 第九章 通信与网络 信系统 信的定义及基本模型 ( 1) 通信系统定 义 所谓计算机通信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 2) 远程通信模型 远程通信是指信息以一定的形式,如语言、数据、文本和映像,使用电或光的传递介质,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 远程通信图的基本原理:通信网络是一种随意的排列。 远程通信网,它由以下五类基本元素组成: 终端 远程通信处理器 远程通信通道和介质 计算机 网络通信控制软件 算机通信网络的演变和发展 ( 1) 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际上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亦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 2) 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多个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的多个主计算机互连的网络才是我们目前常称的计算机网络。 ( 3) 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 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国际标准化的网络,它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的协议。 信部件及其功能 信通道的特征 ( 1) 传输速率 ( 2) 传输模式 ( 3) 传输方向 ( 4) 交换选择 ( 5) 访问控制方式 信介质 ( 1) 双绞线 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绝缘导线组成。 ( 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也像双绞线那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 “同轴 ”形式的构成线对。 ( 3) 光纤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它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外加保护层构成。 ( 4) 无线传输媒体 ( 5) 传输媒体的选择 信处理机及其功能 ( 1) 调制 解调器 ( 2) 多路复用器 ( 3) 前端处理机 ( 4) 交换机 ( 5) 网络互连 中继 器 桥接器 路由器 网关或网间连接器 信软件 ( 1) 通信软件功能 存取功能 传送控制 网络管理 出错控制 安全管理 ( 2) 新一代网络操作系统 T ( 3) 网络协议 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必须遵循的一组规则,不同的机种如大型机,小型机和微机有不同的协议,网关常被用于解决不同协议的网络间的通信,如果两个网络使用的协议相同则以桥接器相连。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对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信网络的分类 与应用 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常分为两大类:点到点式及广播式。 ( 1) 点到点式网络拓扑结构 星形结构 环行结构 树形结构 ( 2) 广播式拓扑结构 总线式 卫星和无线电式 域网 ( 1) 传统的 一个典型的 络结构的主要部件如下: 文件服务器 网络工作站 连网硬件 增值服务 ( 2) 客户机 /服务器网络结构 客户机 /服务器网络结构 客户机 /服务器网络的优点 ?支持高平台服务器 ?支持多种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器 ?支持多种机型和多种操作系统 ?网络性能高 ?前台采用 图形用户的标准界面 ?客户机 /服务器系统易于升级 域网 ( 1) 分布队列双总线 ( 2) X 25 公用网 ( 3) 4)综合服务数字网络( 展迅速,目前已有一些 标准化产品,其主要应用如下: 局域网的扩展与互连 文件传送 三金工程 声像管理 零售业的经营管理 音像会议 信 管理 信网络在管理中的应用 ( 1) 信网络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但从用户的地域观点来看,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广域网,另一种是局域网。 ( 2) 电子通信的应用 电子通信的应用为组织和终端用户提供了有效的能力与效益。 ( 3) 传送处理和快速反应 电子通信网络允许事务处理的数据能立即被联机终端捕捉到,并从许多远程终端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 ( 4) 查询响应系统 ( 5) 分布与协同处理 ( 6) 办公自动化与终端用户计算 ( 7) 公用信息服务 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 1) 网络发 展的趋向 ( 2) 行业趋向 ( 3) 技术趋向 ( 4) 应用趋势 ( 5) 通信网络产生的附加值 发通信网络决策 第十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 件组织 据组织的层次 数据的逻辑组织一般有四个基本的逻辑元素组成:数据项、记录、文件和数据库。 ( 1) 数据项 数据项是组成数据系统的有意义的最小基本单位。 ( 2) 记录 与数据处理的某一对象有关的一切数据项构成了该对象的一条记录。 ( 3) 文件 相关(同类)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 ( 4) 数据库 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逻辑相关的文件集 合形成数据库。 件分类 若按存储介质分类,可以有光盘文件、磁盘文件、磁带文件、打印文件等。若按文件在信息系统中所执行的功能分类,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主文件、事务文件、报告文件、工作文件和程序文件。 据的物理储存与传送 ( 1) 文件存储介质 磁带、磁盘和光盘都是现代主要的存储设备。 ( 2) 数据的逻辑组织与物理组织 ( 3) 数据传送 件组织方式 ( 1) 顺序文件组织 ( 2) 索引文件 具有索引表(简称索引)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 ( 3) 链表文件 ( 4) 倒排文件 倒排文件的结构是对每个辅关键字都设立一个索引,每种关键字值对应一个索引项。将具有相同关键字值记录地址都保存在相应的索引项中。 据库技术 统的文件处理和数据库处理 ( 1) 传统文件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数据冗余与数据不一致性 数据结构的不一致性 缺少数据字典 ( 2) 数据库处理系统 数据库 数据库处理 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计算机程序,控制组织和用户的数据库的生成、维护和使用。 ( 1) 数据库开发 ( 2)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含有管理数 据定义的数据库,其内容包括组织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元素及其他特征。 ( 3) 数据库查询 ( 4) 数据库维护 ( 5) 应用与开发 据库的类型 ( 1) 企业数据库的种类 操作数据库 管理数据库 信息仓库 分布式数据库 用户数据库 外部数据库 ( 2) 文本数据库 ( 3) 多媒体数据库 据库模型与数据库组织结构 ( 1) 数据库模型 网络型、层次型和关系型。 ( 2) 数据库组织结构 数据库三级组织结构 这三级结构以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三个层次描述数据库。 ?模式 又称概念模式,即数据模型 ?外模式 是数据库的外层,也是与用户相联系的一层。 ?内模式 又称数据的存储模式,具体描述了数据如何组织并存入外部存储器上。 三个层次之间的两种映射 上述三种模式中,只有内模式是真正储存数据的,模式与外模式仅是一种逻辑性表示数据的方法,而外模式则是根据用户需求,将数据以逻辑方式组织起来,并显示用户面前。这就依靠 映射功能来实现的。一是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映射,这种映射把概念级数据库与用户级数据库联系起来,另一种映射是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这种映射把概念数据库与物理数据 库联系起来。 ( 3) 数据存取过程 据库设计 ( 1) 信息的转换 ( 2) 息模型的设计 ( 3) 从 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具体方法是: 如果两实体间是 1: n 联系,就将 “1”方的关键字纳入 “n”方实体对应的关系中作为外部关键字,同时把联系的属性也一并纳入 “n”方的关系中。 如果两实体间是 M: N 联系,则需对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用来联系双方实体,该关系的属性中至少要包括被它所联系的双方实体的关键字,如果联系有属性,也要归入这个关系中。 如果两个实体间是 1: 1 联系,表示两实体间联系,联系本身并无属性,转换时只要在 “工厂 ”的关系中增加 “厂长 ”的关键字作为属性项,就能实现彼此间 1: 1 联系。 第三篇 应用系统篇 第十一章 应用系统分类 息系统角色的演变 19501960 年 数据处理系统 19601970 年 管理报告系统 19701980 年 决策支持系统 19801990 年 战略和终端用户支持系统 用系统分类 我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空间有五维。 ( 1) 技术维 ( 2) 信息支持维 ( 3) 层次维 ( 4) 职能维 ( 5) 组织维 用系统的多维模型 这个模型战士了信息系统另三维,即层次、技术和职能维。 第十二章 层次信息系统 务员信息系统 业务员信息系统是供基础人员使用的系统,又叫业务处理系统。 业务处理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叫业务处理周期,它包括五个步骤或活动: 数据输入; 业务处理; 文件和数据库处理; 文件和报告产生; 查询处理活动。 据输入 务处理 分为批处理和实时处理。 批处理是定期的周期性的收集源文件,然后进行成批的处理。 批处理活动包括: ?收集源文件 ?把 源文件录入到输入媒体 ?把源文件排序,排序应根据某个关键次,一般这个关键次和主文件的相同。 ?将源文件和主文件合并处理,建立一个新主文件,并输出一些文件,这些文件如发票、支票等。 ?定期地将业务文件成批地送往远方的中央计算机保存和进一步处理。 实时处理在处理业务时是及时的,立刻的,处理完这笔业务后,主文件已经进行了更新,因而这时的统计数据就反映现时的真实情况。实时处理也叫做联机处理。 据库的维护 件和报告的产生 ?行动文件 ?信息文件 ?周转文件 询处理 无论 批处理和实时处理均可提供查询功能。由于 技术的发达,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实时查询和远距离查询。远距查询就像应用查询语言那样描述要查内容即可得到远距响应。一般响应应是以固定的事先设计好的格式在终端屏幕上显出,也可以用打印机打出。 端用户系统 终端用户系统一般是供中层知识工作者使用的系统。 直接使用计算机终端的用户叫终端用户。 使用终端用户系统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以前依赖于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所提的要求信息中心 35 年也完不成,只好自己动手及早实现。 终端用户运算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数 据和网络资源。 终端用户的网络资源可能是局域网,广域网或企业的 外部的多的方式是通过局域网,或通过电话线直接联到服务器。对于通信要求高的可视会议,其网络的传输速率也要求很高,要求使用 管信息系统 实现 有很多困难,主要在于: 经理信息的松散定义使得经理的信息需求的确定变得十分困难。 经理和员工的面对面的交流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流言、情绪等信息,而这种 “软信息 ”对经理决策是很有用的。信息系统难以支持它。 经理的决策是非结构化 的,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而当前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远没达到艺术的水平。 一般来说经理驾驭计算机的能力是较弱的,缺少学习时间。 经理的思想和行为又是千变万化的,多种多样的,每个经理均不相同,很难有一种经理信息系统是通用结构。 ( 1) 经理信息系统 ( 2) 经理支持系统( 加入附加能力的 开发好一个 不容易的,其关键成功因素如下: ?顶层经理亲自参加开会,描绘出信息系统未来的蓝图,给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以委托。 ?了解数据源,为使 功,事先改善现有的信息系统的信息源是必要的。 ?集 中于重要问题,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例外报告、深挖信息的能力是 关键重要的。 ?主管经理要有信息意识和适当的计算机水平,会用鼠标、屏幕等。 ?开发队伍,要不断学习,使用开发工具是关键。 ?要有灵活性,以利于不断跟踪经理的需求变化。 ?持续支持 连续支持,不断改善系统。 未来的 当是什么样的系统,才能使它获得广泛的应用。我们感到应有以下几点: ?具有原来的 信息查询和模型处理的能力。 ?具有原来的 样的使用简单的界面。 ?具有更强的通信能力,支持有线和无线的通信,支持 通 ?具有更强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如能摄像、录音和文字识别等。 ?体积更小,便于像手机一样携带。 ?不仅能支持经理决策,提高效益,而且能支持经理日常办公提高效率,能支持经理学习培训提高水平,甚至可以支持一些休闲活动,如游戏、下棋以调节经理的情绪。 第十三章 职能信息系统 场信息系统 售预测 它包括短期和长期的销售预测。 短期预测包括一周、一月、最多一年的预测,也有短至一天的预测。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