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05-12-05)_第1页
哈工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05-12-05)_第2页
哈工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05-12-05)_第3页
哈工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05-12-05)_第4页
哈工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05-12-0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 学习年限3-6年(标准4年)二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好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仪器及测控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传感技术、自动化测控系统、过程控制、电光机一体化检测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设计以及技术管理工作。三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检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受到相应的工程训练,应具有电、光、机并举,软、硬件结合的知识结构和解决工业检测、信息处理、过程控制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正确使用普通话讲述和使用汉字书写文件、报告、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4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获得必要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测控系统的设计和调试;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初步的从事工业检测与信息处理领域中有关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四 专业主干课程电路、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机械学基础、应用光学、计算机组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传感技术及应用、电子测量原理、仪器设计理论、控制技术与系统。五 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实践环节训练。修滿190.5学分,其中必修课124.5学分,限选课10学分,任选课13学分,实践环节43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六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七 学期教学进程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期教学进程表学期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学分学时分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上机周学时第一学期N1120021工科数学分析5.5907515N1120030代数与几何II3.5605010C1150011大学英语大学日语 必选其一大学俄语C11500213.59090C1150031C1170011体育1.03030C1240010思想道德修养1.0301218T1080120工程图学(CAD)4.0705884C1032000计算机实用基础II 2.5503020C1000010军训及军事理论3.03周全校性任意选修课(自选 一门)1.020+3周20小计254403653周51 2429第二学期N1120022工科数学分析5.5907515N1110011大学物理II4.575705C1150012大学英语大学日语 必选其一大学俄语C11500223.59090C1150032C1240010毛泽东思想概论1.03030T1032080C语言程序设计3.0603030C 1170012体育1.03030全校性任意选修课(自选 一门)1.02020小计19.5395345203022第三学期N112005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0483810N1120260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54242N1110012大学物理II4.575705C1150013大学英语大学日语 必选其一大学俄语C11500232.56060C1150033C12300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03030T1060030电路5.5908010N1110051大学物理实验I2.033330C1170013体育1.03030全校性任意选修课(自选 一门)1.02020小计23428373401524学期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考核学分学时分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上机周学时第 四 学 期N1120060计算方法2.0362412N1120070数学实验3.0461630C1240030邓小平理论1.03030T1060080基础电子技术5.5906426T1010031机械学基础I3.5605226T1010510应用光学3.0504262N1110052大学物理实验I2.03030C1170014体育1.03030N1070050化学专题1.02020E1080900工程训练(金工实习)3.03周全校性任意选修课(自选 一门)1.02020小计26412+3周2986424827第 五 学 期C1160010马克思主义哲学1.53636T1060090集成电子技术5.5865630T1032050计算机组成技术III3.0524012T1010520物理光学3.0504262T1010032机械学基础I3.560546T1010040信号与系统5.59062820T五系课高频电子线路3.046406E1061000电子学课程设计1.01周4E1080890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2.02周全校性任意选修课(自选 一门)1.02020小计29440+3周3506822029第 六 学期T1010070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I2.5443824T101002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3.0504010T1042010自动控制原理II4.5706010T1010080工程软件基础2.03030T1010010数字信号处理(双语)3.0504046C1240040法律基础1.03030E1010080机械学基础课程设计3.03周E1010040生产实习3.03周全校性任意选修课(自选 一门)1.02020小计22294+6周258 261025学期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考核学分学时分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上机周学时第四学年S4010120传感技术及应用2.540364S4010130电子测量原理2.54040S4010140控制技术与系统2.540364S4010150仪器设计理论2.540364S4010170光电检测技术2.540346E101002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2.02周E1010050毕业设计1818周全校性任意选修课(自选 一门)1.02020S5010210可编程逻辑器件2.5403010S5010220DSP原理及应用2.030228S5010230智能仪器设计基础2.540328S5010240自动测试系统2.030264S5010250自动检测技术2.03030S5010260测控电路2.03030S5010270现代测量仪器2.030264S5010280自动控制元件及装置2.030264S5010290嵌入式系统设计2.030246S5010300网络化测控技术2.03030S5010310现代质量工程2.03030S5010330虚拟仪器技术2.030246S5010340几何量精密测量技术2.03030S5010350辐射测温学2.030282S5010360数字化测量技术2.03030S5010370应用密码学基础2.0302010S5010380显示技术2.030282S5010390单片机功率接口技术2.03030S5010400运算放大器应用技术2.03030S5010560可靠性设计基础2.030301、 为考试课2、专业限选课限选10学分3、专业任选课至少选90学时(6学分) 八、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类别学分实践训练上机军训及军事理论33周社会实践、公益劳动22周第二课堂训练33周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6次)3课程设计66周工程训练(金工实习)33周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22周生产实习33周毕业设计1818周总计4340周九、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类别学分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习题(学时)公共课C22.515.359622.220018自然科学基础N3926.464524.1426060技术科学基础T6342.7104839.27013812专业课S1610.82509.310702全校性任选课74.81405.2总计147.5100267910014226892十、课外安排与要求1. 自学课程:由导师根据毕业设计或科研工作的要求指定自学课程或完成综述(调研)报告。根据任务量,每门课(1.02.5)学分。2. 协助老师完成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根据任务量和完成情况核定学分(1.02.5)。3. 第二课堂包括:(1)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申报并完成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项目,根据任务量和完成情况核定学分(1.02.5)。(2) 各类知识竞赛,根据获得的成绩核定学分。十一、有关说明1学期教学进程表考核栏标注“”的课程为考试课,按百分制计考试成绩;其他课程为考查课程,可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或合格与不合格计分。2. 毕业设计进行1年,毕业设计题目由导师在第六学期末布置给学生。3.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十二、课程拓扑图十三、外专业学生攻读双学位教学计划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建议选课学期T1060030电路905.53T1060080基础电子技术905.54T1010510应用光学5034T101003机械学基础12074、5T1060090集成电子技术865.55T1010040信号与系统905.55T1032050计算机组成技术III523.05T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