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头颈主要组织瓣的解剖及应用,2,一、组织瓣的血供特点及类型,组织瓣包括皮瓣、肌(皮)瓣、骨瓣、筋膜瓣等。皮瓣Skinflap: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在受床上通过来自未经触动的动静脉循环而成活。,3,(一)皮瓣,1.皮肤的血供:直接皮动脉、肌皮动脉,直接皮动脉:从深部动脉干直接发出,通常与静脉伴行,穿深筋膜后,在浅筋膜内平行走很长一段,分支营养皮下和皮肤,血供呈轴型分布。颞浅动脉、耳后动脉、枕动脉皮瓣,4,1.前肌间隔皮动脉2.直接皮动脉3.后肌间隔皮动脉4.肌皮动脉,5,6,肌皮动脉:营养皮肤和肌肉,本干粗大,发出数量多,管径小的肌皮穿支,进入皮下和皮肤。,7,8,2.皮瓣的类型:随意型、轴型、肌皮瓣,随意型皮瓣:以呈随意分布形式的肌皮动脉穿支为血供形成的皮瓣。掀起皮瓣时,穿支被切断,形成皮瓣蒂部无特定血管的皮瓣。优点:皮瓣在任何部位、方向均可形成缺点:受长宽比例限制,应用受限,9,轴型皮瓣:以直接皮动脉或深部动脉干为轴心形成的皮瓣。切断皮瓣蒂部皮肤,可形成仅包含营养血管的岛状皮瓣皮瓣切取范围不受长宽比例限制,转移方便,应用范围广。,10,肌皮瓣:是将肌连同浅层皮肤一起切取的复合组织瓣。血供是深部血管限供养肌肉,再径肌皮穿支营养皮肤,呈立体血供形式。,11,(二)肌皮瓣,1.肌肉的血供类型:5种基本类型,A.单血管蒂型:只有一组进入肌肉的血管蒂,以此为血管蒂可以制作理想的肌(皮)瓣,如腓肠肌内外侧头(肌上方进入)、阔筋膜张肌(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肌中1/3进入),B.主要血管加次要血管型:一条主要血管及一些次要血管入肌。结扎次要血管,以主要血管为蒂可形成肌(皮)瓣,但皮瓣远端血运不可靠,如股薄肌(旋股内侧动脉或股深动脉分支,主要动脉由肌上1/3进入)、股二头肌(股深动脉第一穿支从中部进入)、半腱肌、胸锁乳突肌、腓骨长短肌等,12,C.双血管蒂型:肌肉由两条几乎平行的血管供应,以者两支血管为蒂可分别形成两个肌(皮)瓣。如臀大肌(臀上、下动脉)、腹直肌(腹壁上下动脉)等,D.节段性血管蒂型:肌肉由许多细小的血管供应,呈节段性分布,由于缺乏主要血管蒂,不易形成肌(皮)瓣,如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趾长伸肌、缝匠肌等,13,E.主要血管加节段性血管蒂型:主要见于附着在躯干与肢体间的薄肌。由一条主要血管接近肌的止点处,一些位置恒定,起于人体固有的节段性动脉如肋间动脉、腰动脉的小支自肌的起点入肌:入:胸大肌(胸肩峰动脉)、背阔肌(胸背动脉)斜方肌(枕动脉分支)等,可根据需要形成不同方向的肌(皮)瓣,14,2.肌肉皮肤血供的多样性:肌皮动脉依不同部位肌肉有不同分布类型,形成皮肤和肌肉的基本血管构筑的多样性,水平浅一支型:肌皮动脉走行于肌肉之上,向上、下发出皮支和肌支,其皮肤血供呈轴型分布,如面部表情肌,15,水平二支型:肌皮动脉分为两条,肌支、皮支单独走行,分别供应皮肤和肌肉血供,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因有单独的皮支,皮肤血供也呈轴型分布。,16,垂直分别型:肌皮动脉来自肌肉下方,在途中向肌肉发出分支,并贯穿肌间或肌肉,其终支供应皮肤,皮肤血供呈随意型,如臀大肌。,17,水平深一支型:肌皮动脉在肌肉内水平行走,并向皮肤发出垂直穿支供应皮肤,穿支血管无特定走向,呈随意型分布。,18,3.肌皮瓣类型:肌皮瓣由肌肉及浅层皮下组织和皮肤构成,根据蒂的构成不同可形成不同类型的肌皮瓣。由于肌肉皮肤血供的多样性,蒂的构成对肌皮瓣的血供有很大影响。,有4种类型:1)肌肉皮肤蒂肌皮瓣;2)肌肉皮下蒂肌皮瓣;3)肌肉蒂肌皮瓣;4)血供神经蒂岛状肌皮瓣,19,1)肌肉皮肤蒂肌皮瓣:形成肌皮瓣时,不切断基部皮肤和肌肉。肌皮瓣的皮肤不仅有来自肌肉的血供,而且接受来自皮瓣蒂部的皮肤的血供,形成双重血供的肌皮瓣,血供更加稳定,但是皮瓣旋转弧较小。,20,2)肌肉皮下组织蒂肌皮瓣:形成肌皮瓣时,仅切除基部皮肤,保留皮下组织和肌肉。由于皮下血管网相连续,肌皮瓣同样可获得双重血供。皮瓣的旋转弧度比肌肉皮肤蒂肌皮瓣大。对血供较差的肌皮瓣,需形成岛状皮瓣时,选用此种类型的蒂较为安全。,21,3)肌肉蒂肌皮瓣:切除基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肌肉为蒂的肌皮瓣,可增加皮瓣的旋转弧,并可通过皮下隧道转移。,22,4)血管神经蒂岛状肌皮瓣:全部切断肌皮瓣基部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形成仅保留血供神经蒂的岛状肌皮瓣。皮瓣旋转弧更大,转移方便,且可向远侧或近侧推进移位。,23,4.肌皮瓣大小:肌皮瓣有皮肤和肌肉组成,可根据需要切取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皮肤和肌肉,用来填充死腔和覆盖创面。,1)肌肉与皮肤等大:用于皮肤和深部组织缺损相同的组织修复,24,2)肌肉大于皮肤:用于皮肤缺损范围小,而深部组织缺损范围大的组织修复,其中超出皮肤部分的肌瓣填塞死腔,皮肤覆盖创面。另外在肌瓣移位行功能重建时,也常带一小块菱形皮肤,以减少缝合时的张力,便于肌瓣滑动。,25,3)肌肉小于皮肤:用于修复以皮肤缺损为主的创面。皮肤超出肌肉范围主要位于肌腹两侧,而不是在肌肉末端以远,设计时应注意。,26,(三)组织瓣的设计,设计是否合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以皮瓣设计为例加以说明。1.皮瓣设计中的“点”、“线”、“面”、“弧”1)“点”:指皮瓣旋转的轴点,即皮瓣血管蒂的位置,也是皮瓣动脉干的起点,穿出深筋膜的位置。皮瓣切取后围绕轴点旋转来修复受区缺损。某些皮瓣的营养血管,可分别在皮瓣远近两端形成轴点,使皮瓣可向不同方向转移。2)“线”:指皮瓣设计的轴心线,即皮瓣的中心线,如轴型皮瓣轴心血管行走的体表投影线或肌皮瓣肌肉部分的纵轴线。3)“面”:指轴心血管供养皮瓣的范围,也是皮瓣切取的最大范围,超过此范围可致皮瓣部分坏死;还指解剖游离平面(即皮瓣掀起的层次)4)“弧”:指皮瓣的旋转弧。皮瓣围绕轴点旋转时,远端所能到达的位置。旋转弧为转移皮瓣的覆盖范围。,27,2.皮瓣设计方法:以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为例说明,1)标明旋转轴:作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ab,该线中上1/3交点“o”即臀上动脉出梨状肌上缘处为皮瓣旋转轴。2)确定轴心线:即ab连线。3)测量旋转半径:即”o”点至皮瓣最远端”c“的距离,oc要稍大于od。4)设计皮瓣大小:根据受区创面大小及形状,在轴心两侧设计皮瓣。,28,(四)组织瓣的切取,顺行切取:按解剖部位先将组织瓣蒂部主要的营养血管显露出来,然后沿血管走行,由近向远侧切取组织瓣。,29,逆行切取:按设计要求先从组织瓣远端开始,由远向近切取组织瓣。,30,(五)组织瓣转移转移方式有移位、推进、旋转、交叉4种,1.皮瓣移位:用于修复紧靠皮瓣的创面,由于皮瓣与创面之间无正常组织间隔,转移方便。,31,2.皮瓣推进:用于修复皮瓣远侧或近侧部位的创面,采用V-Y方式闭合创面,皮瓣推进时可采用屈曲关节的方法来避免血管蒂受到牵拉。,32,3.皮瓣旋转:用于较远距离或相反方向部位的创面修复,皮瓣最大旋转角度可达180度。,33,4.皮瓣交叉:对有些创面无法用邻近皮瓣修复,又无理想的血管可利用作游离皮瓣移植时,可选择健肢交叉移植进行修复。,34,常用皮瓣示意图,35,二、头颈常用皮瓣的解剖及应用,(一)前额正中皮瓣血管蒂:滑车上动脉:距正中线1.5cm(跨眶上缘处)在睑内眦内侧0.3cm,深段(在额肌内)2.6cm,浅段4.3cm,同名静脉神经伴行眶上动脉:出眶上孔,深段2.4cm,浅段2.6cm,同名动脉神经伴行皮瓣宽24cm,长6cm,蒂部包括2条动脉,可带额肌,旋转180度亦不造成血运障碍,供区可拉拢缝合,不需植皮,疤痕较小.是修复鼻全部或缺损的最理想供区,36,(二)以颞浅动脉及分支为蒂的皮瓣,颞浅动脉的应用解剖:在颧弓上缘下方7.66mm处浅出于皮下,外径2.0mm,在颧弓下方22mm处分为额顶两终支。额支恒定,外径1.6mm,分布面积99.9cm2,其中在无发区分布31.4cm2,占前额的56.67%.顶支出现率96,外径1.46mm,分布面积52.47cm2.额支和顶支的伴行静脉出现率分别为86和98,外径分别为1.82mm和2.02mm。头皮动脉间吻合非常丰富。,37,38,39,以额支为蒂可制作额部皮瓣(前额皮瓣),以顶支为蒂可制作头皮瓣,可越过中线,以颞浅动脉干为蒂可制作颞区皮瓣,动脉位于颞筋膜浅面,可采用皮瓣、筋膜瓣、颞肌筋膜瓣、颞肌瓣、颞肌肌皮瓣等。优点:知名血管、行程表浅、位置恒定、血运丰富,部位邻接面部,颜色质地相近,组织蒂长而松软,转移灵活缺点:皮瓣切取后需植皮,有碍面容,40,额瓣类型:,一侧额瓣:单独以一侧颞浅动脉或额支为蒂,设计时不能超过中线,全额瓣:包括同侧耳后动脉在内,以保证皮瓣的血供。皮瓣设计应将前额范围作为一个“美容单位”,颈外动脉结扎后额瓣:颞浅动脉与相邻动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当一侧颈外动脉结扎时,可设计蒂位于同侧头皮,形成来自头皮血管的全额瓣。,41,额瓣应用,1.修复面颊皮肤缺损,皮瓣设计:在全额皮瓣切口内,视面颊皮肤缺损大小。设计稍大的额瓣,皮下组织蒂的宽度距颞浅动脉干两侧不小于1.5cm,42,皮瓣切取:沿设计切口,由额瓣远端切口,直至骨膜上,继而切开上下缘,将掀起的皮瓣剥离至近端。在额瓣近端与瓣蒂相交处切开皮肤,保留皮下组织与其下的额支,以免损伤。,蒂部游离:将皮瓣蒂部皮肤翻开,其下颞浅动脉蒂与周围皮下组织蒂一并游离。在面颊缺损上缘与颞部切口下缘之间的皮下制备隧道。,43,皮瓣转移将额瓣由颧弓上皮下隧道引至面颊缺损区,一期修复完成,供区创面进行游离皮片移植。皮瓣通过隧道时避免蒂部扭转,张力不应过大。,44,2.修复面部洞穿性缺损:折叠皮瓣法,皮瓣设计:按全额皮瓣设计,在设计的额瓣中央1/2处作垂直切开,仅且去部分表皮,使额瓣形成远、近两个皮岛。,皮瓣切取:切取全额皮瓣后,将近、远侧两块皮岛折叠在一起,稍作固定。其中远侧皮岛用作修复口内黏膜,近侧皮岛修复面颊部皮肤缺损。,45,皮瓣转移:将带血管蒂的折叠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至面颊部缺损区。修复时先修复口内缺损,待远侧皮岛与缺损的口内黏膜创缘固定后,再以近侧皮岛修复面颊皮肤。额部创面用中厚皮片植皮。,46,颞浅血供蒂岛状头皮瓣修复眉毛缺损,47,48,(三)耳后皮瓣,耳后动脉的应用解剖:出现率恒定,89.6%在下颌角平面上方19.2mm处起自颈外动脉,其余起自枕动脉。在乳突前方上升,分为枕支和耳支,分布面积26cm2,耳后静脉:出现率91,无大干者15,与动脉密切伴行者51.7。,49,50,血管投影线:颧弓上缘之下2cm,乳突后缘之前2cm的交点作与垂直线呈40度向后上的斜线即为投影线。耳后皮瓣类型:以耳后血管为蒂的耳后皮瓣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耳后皮瓣,耳后皮瓣应用,1.以耳后血管为蒂的耳后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皮瓣设计:以耳后皱襞为轴设计皮瓣,范围包括耳廓背面及乳突区皮瓣,51,皮瓣切取:按设计线切开皮肤,从皮瓣两侧向耳后皱襞方向剥离。耳廓侧深及软骨,保留软骨膜;颅侧深及浅筋膜层。当分离近耳后皱襞时,在耳后肌下从远端向近端分离。,52,皮瓣掀起:分离至蒂部时,血管位置稍深,且勿损伤血管主干。带皮肤蒂转移时,血管蒂部不必完全解剖分离出来。,皮瓣转移:皮瓣掀起后转移至受区,耳后创面用皮片修复。,53,2.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耳后皮瓣,皮瓣设计以耳后皱襞为轴设计皮瓣,皮瓣近端在上,远端在下,范围包括耳廓背面,耳后无毛区皮肤及颞浅血管在内的筋膜血管蒂。皮瓣的血供由颞浅动脉的分支与耳后动脉分支的吻合支提供。为保证皮瓣的血供,使颞浅血管的顶支连于皮瓣上。皮瓣血供蒂的下界可分离到颧弓,轴心位于颧弓或外耳道水平处,皮瓣可旋转360度,其半径可达1014cm。,54,皮瓣切取,将皮瓣从远端向近端分离,当分离到耳上发际时,沿颞浅动静脉及其顶支走行切开头皮至耳上发际59cm,掀起头皮瓣显露颞筋膜,并形成一个三角形筋膜瓣,其底边与耳后皮瓣相连,前边与颞浅动静脉相连,上缘在颞浅动脉顶上几毫米。必须将顶支及其向下和向后的分支包括在三角形的筋膜瓣内,将颞筋膜连同皮瓣一并掀起。然后向下沿动静脉分离至所需血供蒂长度,血管蒂两侧各带0.5cm宽的筋膜组织。,55,皮瓣转移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耳前及耳上发际区的切口直接缝合,耳后创面用皮片修复。,56,患者男,30岁,外伤后右侧鼻翼全层坏死,清创后鼻翼缺损22.5cm。,以耳后动静脉为蒂的耳后皮瓣切口线设计示意图,以颅耳沟为轴线于耳后设计一2.55.5cm携带耳软骨的耳后复合组织瓣,血管蒂为耳后动静脉,57,将皮瓣游离移植于鼻翼缺损处,耳后动静脉分别与面部动静脉相吻合,58,皮瓣成活后鼻翼外形及色泽均较满意。,耳后皮瓣供区植皮术后,59,(四)颞枕皮瓣,颞枕皮瓣是以颞浅动脉和枕动脉为蒂的纵跨颞枕区的长头皮瓣,头皮动脉之间有非常丰富的吻合,血管丰富,并且有静脉及神经伴行,是修复头皮与发际缺损的良好供区。,皮瓣设计:设计蒂部位于发际缘、瓣宽5cm、蒂长24cm的长头皮瓣。切口距耳后3cm,枕部至项中线约4cm。皮瓣蒂部应包括颞浅动脉与耳后动脉在内。,60,1.耳后动脉2.枕动脉3.顶支4.额支5.颞浅动脉,1.额支2.顶支3.枕动脉,61,皮瓣切取:沿设计切口切开,在肌肉表面钝性剥离,于枕部切断枕动脉近端并结扎。将皮瓣游离提起。,皮瓣转移:提起皮瓣,小心钝性剥离皮瓣蒂部,注意皮瓣内走行的血管免遭损伤。,皮瓣修复:切除斑秃区皮肤,将皮瓣旋转90度至受区加以修复,供区创面潜行分离拉拢缝合,加以包扎。,62,(五)双侧鼻唇沟瓣,双侧鼻唇沟皮瓣指位于下方的双侧蒂鼻唇沟组织瓣,可一期修复全下唇皮肤缺损。皮瓣内有面动脉的分支,血供丰富,且皮瓣的颜色与质地接近唇部,效果较好。,63,皮瓣设计:根据下唇一侧缺损的长度和高度,在同侧鼻唇沟设计位于下方的皮瓣。皮瓣的蒂部靠外侧高度应与下唇口角的高度相平,近口角内侧切口高度应位于下方,以免皮瓣转移后蒂部发生皱褶。,64,皮瓣切取:先沿右侧鼻唇沟设计线切开。皮下组织分离时,应注意蒂部不要太薄,以避免损伤面动脉,皮瓣向前下旋转至下唇缺损处不应有张力。然后按上法制备左侧鼻唇沟皮瓣。,全下唇缺损修复:将双侧鼻唇沟皮瓣游离端对位缝合然后将上缘与唇黏膜缝合,再将皮瓣下缘缝合。然后依层缝合双侧皮瓣供区。,65,双侧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瘢痕切除后创面,66,67,(六)锁骨上皮瓣,以颈横血管为蒂的锁骨上皮瓣又称颈横皮瓣或颈阔肌肌皮瓣,是一种薄型皮瓣,伴行有感觉神经。是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缺损修复或面部器官缺损再造的理想供区。当皮瓣切取的宽度在6cm以内时,供区创面能直接拉拢缝合。,颈横动脉浅支,颈横动脉,68,皮瓣位于颈后三角的下部,营养血管为颈横动脉,起于甲状颈干,在前斜角肌和膈神经前方、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后方行向外,在锁骨上1.52.0cm处进入斜方肌深面。颈横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4区域发出肌皮支,肌皮支向外上或内上,有时向内下发出分支进入颈阔肌及皮肤。伴行静脉较细小,如作为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常选用颈外静脉或颈前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颈横神经是其感觉神经。,应用解剖,甲状颈干,颈横动脉,颈横动脉肌皮支,膈神经,69,皮瓣设计,在颈后三角锁骨上区设计皮瓣。以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4交界处为点a,相当于颈横动脉肌皮支的起始点。以胸锁乳突肌的止点(乳突)为点b,或以第五颈椎棘突为点b,或以肩峰为点b。ab、ab的连线均可作为皮瓣的纵轴,根据受区创面大小设计皮瓣。,70,皮瓣切取,先在皮瓣远侧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在颈阔肌深面由远侧向蒂部掀起皮瓣,借助灯光透射辨别颈横动脉肌皮支在皮瓣内的走行方向。血管多半在胸锁乳突肌后方锁骨上约4cm进入皮瓣,根据血管的走行方向,调整皮瓣的设计。确定设计后完全切开皮瓣的外侧及上端,由远向近端从斜方肌、肩胛提肌、斜角肌表面掀起皮瓣,保护好进入斜方肌的副神经和臂丛神经锁骨上部的部分分支。当皮瓣游离至胸锁乳突肌后缘外时,再切开胸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跨境电商授权独家代理合同
-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 员工聘用合同范本模板-多篇
- 2024年安全知识竞赛培训题题库及答案
- 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选题指导教案
- 高铁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 护理系成人高考毕业论文
- 护理外科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手工制作相关室内娱乐服务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公务员考试题库附答案(a卷)
-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操作手册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锂电池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价值分析
- 2025年中国维生素C咀嚼片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卷
- 物流行业固废处理方案
- 测绘项目投标技术文件范例
- 申请报建户外货梯的申请书
- 项目5 5.1 植物的光合作用(1)(课件)-《植物生产与环境》(高教版第4版)
- 康复科讲课课件
- 《蒙牛乳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