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堂实录_第1页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_第2页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同学们好。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读完以后,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课件展示:四个人物 (生排名次)老师:非常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但同学们发现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诸葛亮排第一。)老师:对,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是吧?这是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深入探究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区分“剑”与“箭”)师:课文写谁借箭? (诸葛亮借箭)师:诸葛亮跟谁借箭? (跟曹操借箭)师:借多少? (借10万支。)师:他用什么方式借箭? (利用草船借箭。)师:结果呢? (大获全胜。)师:谁能把以上的答案连起来说说?生: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10万支箭,获得成功。生:诸葛亮成功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10万支箭。师:同学们,你认为课文那里写的比较精彩,说说自己的看法。师: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地体会,都有自己独特地理解。只要我们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这篇课文每一段话、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在传神地写着诸葛亮的谋略、诸葛亮的智慧。这篇课文老师读了二十五遍了,但是尽管读了二十五遍,我还是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我想来想去没有明白,我甚至想到我是不是应该去问一下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已经不在了,你们想知道困扰老师的这个问题吗?老师:老师在想啊,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同学们,你们知道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什么?生:完不成任务就要杀头。老师:喀嚓,脑袋搬家。对呀,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的话,脑袋就要搬家。所以我就在想,当时,诸葛亮当时立军令状的时候,脑子里想了些什么?到底想到了一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么?咱们是不是这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这个问题咱们读读课文,再来研究研究,行吗?(讨论、研究)老师:讨论非常热烈!你们说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他肯定想了什么?肯定想到了什么?课件展示:体会人物内心(对借箭胸有成竹,想好了计划)生: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设计陷害自己。师:噢?你说是周瑜要陷害诸葛亮?有根据吗?生:有。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可是给诸葛亮的造箭期限长达10天,这与军情紧急自相矛盾。由此可见,让诸葛亮造箭并不是周瑜的真实目的。生: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生:周瑜问需要几天时,他就会说两天。师:应该如此。除了准确预测大雾,诸葛亮还预测到(船队返航时正好是顺风顺水而行。)师:顺水是算到的吗?(江水的流向是不需要算的,是自然现象。)(晓地理)师:那诸葛亮算到顺风重要吗?(很重要,因为船是顺风顺水行驶,曹军即使想追也追不上,才能确保借箭万无一失。)生:第二个他想到的是曹军会怎样应对。师:好,你认为曹操会怎么应对?生:以曹操的为人,他肯定会谨慎用兵。他看见外面有大雾,而且又有鼓声和呐喊声,他肯定不敢轻易出兵,所以他肯定使用弓箭。生:他还想到了他肯定还要有所准备,就是准备草船。那么,他必须考虑到鲁肃会把这件事告诉周瑜的。师:噢?不,不。他还没向鲁肃借船呢?他很快就考虑到鲁肃会告诉周瑜?他首先要向鲁肃怎么样?(借船。)师: 要向鲁肃借船,他首先要想鲁肃这个船会不会借给他呢?鲁肃可是周瑜手下的人。生:可是他们现在联合抗曹,所以鲁肃也不是太弱智的人,他为了国家,也应该是肝胆相照的人。师:所以,你这个诸葛亮估计鲁肃肯定会把船借给他,而且估计鲁肃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周瑜。你还有补充?生:我觉得他说的鲁肃的为人不对。鲁肃自从见到刘备以后,就和诸葛亮的关系越来越好了,而且鲁肃也非常的仁慈,别人有求于他,一定会尽力去帮助他。以前有个故事,周瑜向鲁肃借粮,因为那时候鲁肃非常有钱,而周瑜不是很富,他没粮吃了就去向鲁肃借,鲁肃哪会有许许多多的粮食,但他就把一半的粮食借给周瑜了。师:从这个地方看出鲁肃为人厚道很仁慈、忠厚老实,是吧?这一点诸葛亮知道吗?(知道。)师:你的知识真广,谢谢。生:诸葛亮还算到了周瑜一定看不出自己的计策。师:板书:识人心诸葛亮很了解鲁肃、曹操、周瑜这些人。称得上知人知面又知心。再从其它角度想想。生:诸葛亮他还考虑到二十条船上箭能不能插到最多。因为他一开始先让青布幔子包上,再插上草人。假如是木船前往的话,就插不上多少支箭,可能达不到十万支箭的数量。用青布幔子,箭射在上面就固定在布上,不会掉下去。而且插上草人也可以把箭插得多一些,至少不会达不到十万支箭而受罚。生:诸葛亮算到了二十条船、一千多个草把子就能就能装满10万支箭。生:草把子两面受箭也是诸葛亮事先计划好的。生:分析“一字儿排开”、“把20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把船掉过来” 板书:巧谋划师:是啊,算天,算地,算人,算物。你看诸葛亮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周到,那样细致,那样准确,你们说葛亮他神不神?诸葛亮妙不妙?师:就算周瑜这样足智多谋的人也不得不长叹一声。谁是周瑜?长叹一声,我们听听。大屏幕显示此句文字课件并板书“神机妙算”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师:他长叹一声了吗?应该怎么读?生: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师:周瑜为什么长叹?(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而长叹。)(因为自己再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而长叹。)师:“长叹”可以换个什么词语?(感叹。)师:还不能表达周瑜的心情。(哀叹。)师:行。你认为周瑜会以怎样的语气说出这句话?抽3人读师:周瑜都叹服了,你们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果真名不虚传!生:诸葛亮善于观察天象,能够摸清人心,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生:诸葛亮真神人也!师:有点三国演义的味道。看来,你们对草船借箭的研究是很有成效的。我们还要研究一个问题:诸葛亮是借箭还是骗箭?你要寻求的答案不一定就在课文里,所以,我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地研究研究。行吗?我等着欣赏你们的研究成果。下课。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师:这番话的确使周瑜的害人之心暴露无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生:应该读出阴险的语气。生:周瑜自以为诸葛亮在劫难逃,因此要读出得意的语气。师:抽读、范读、齐读我明白了。周瑜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支箭,不是他的目的,而是(而是陷害诸葛亮的借口。)师: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师: 板书“妒忌”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曾质问苍天:既生瑜,何生亮啊!“妒忌”是什意思?生: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师:这是背词典里的解释。我想弄明白在这儿的意思。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本事比周瑜大,周瑜心里怨恨他。师:造箭是假,害人是真。可是,聪明能干的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自投罗网?生:周瑜说“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没有退路了。师:明明是火坑啊,诸葛亮就敢往里边跳?生:因为诸葛亮已经胸有成竹了。师:新鲜!你怎么看出来的?生:如果诸葛亮没有把握,决不会主动把10天降为3天。生: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就明确地告诉周瑜“第三天,就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见他已经想到了利用草船借箭的办法。 师:有道理。假如你是诸葛亮,读读他对周瑜的承诺。生:胸有成竹地读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就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师:读得很自信。假如你是诸葛亮,在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前可能会怎么想?生:周瑜啊,周瑜,你怎么这么糊涂?大敌当前,你怎么不想办法对付敌人,倒把矛头对准了我?生:10万支箭,要我10天造好?你这不是小瞧我诸葛亮吗?昨夜我夜观天象,三天后必有大雾。既然你非跟我过不去,一不做,二不休,我就干脆让你输得心服口服。师:好个诸葛亮!掌声送给她!周瑜步步紧逼,诸葛亮将计就计。生:我觉得在立军令状之前他就已经谋略好了后面的计划,他已经计划好了怎么来造这十万支箭。生:他已经谋略好了怎么去借箭,然后他才敢去给周瑜立下军令状。如果他没有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