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水体运动规律_第1页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水体运动规律_第2页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水体运动规律_第3页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水体运动规律_第4页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水体运动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体系构建】,答案速填:海陆间循环风海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主题深度探究,主题一水循环,基础必备,1、水循环类型与环节,基础必备,基础必备,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016全国卷3)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B,【典题探究】,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A.B.C.D.,C,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D,【答题技法】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利用和影响的思路(1)有利影响。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实施人工降雨:加大降水量。,(2)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现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图11是传统“快排”与“海绵城市”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传统快排模式,海绵城市模式,7.“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A.减少雨水下渗B.减少地表蒸发C.增加地下径流D.增加水汽输送,C,【典题探究】,“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图11是传统“快排”与“海绵城市”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传统快排模式,海绵城市模式,8.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C“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D“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C,“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图11是传统“快排”与“海绵城市”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传统快排模式,海棉城市模式,8.建设“海绵城市”可以A涵养水源,修复城市水环境B导致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C提高管渠、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利用率D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A,“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图11是传统“快排”与“海绵城市”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传统快排模式,海棉城市模式,8.下列城市中有必要建设海绵城市且下渗减排作用明显的有A新加坡B曼谷C开罗D乌兰巴托,B,1设置排水层的目的是A防止雨水聚积,达到快速排水目的B储存全部雨水,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C储存部分雨水,降低径流的洪峰值D有效吸收和降解雨水的污染成分,屋顶花园就是在屋顶上覆盖绿色植被,并配有排水设施,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环境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具有降温隔热、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功效。下图示意屋顶花园结构。据此完成l3题。,C,2吸收城市噪音效果较好的层次是A植被层和种植基质B隔离过滤层和排水层C保湿毯和根阻层D防水层和结构层,屋顶花园就是在屋顶上覆盖绿色植被,并配有排水设施,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环境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具有降温隔热、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功效。下图示意屋顶花园结构。据此完成l3题。,A,3下列适合北京高层建筑屋顶绿化种植植物的品种是A抗风、易倒伏、耐短时积水的植物B阴性、耐贫瘠的浅根性植物C尽量选用名贵品种,提高经济效益D耐旱、抗寒性强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屋顶花园就是在屋顶上覆盖绿色植被,并配有排水设施,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环境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具有降温隔热、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功效。下图示意屋顶花园结构。据此完成l3题。,D,4依据水循环原理,下列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A深圳B温州C大连D酒泉,屋顶花园就是在屋顶上覆盖绿色植被,并配有排水设施,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环境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具有降温隔热、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功效。下图示意屋顶花园结构。据此完成l3题。,D,33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3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调节地表径流调节水汽输送增加大气降水增加下渗ABCD,“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完成33-34题。,B,B,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主题深度探究,主题二河流特征,基础必备,1、河流的水文特征,2、河流的水系特征,基础必备,基础必备,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大小、汛期季节及长短、结冰期、水能资源蕴藏量、河流河运价值、凌汛。,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源地、沿河湖泊补给关系等。,【考能提升】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1、流量,2、水位,3、含沙量,4、结冰期,5、凌汛,【典题探究】(2014全国卷)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考场思维模式】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1)材料信息。信息:可知河流含沙量的形成条件。(2)图像信息。信息:鄂毕河主要流经_平原,河流的沉积作用明显,含沙量较小。,西西伯利亚,信息:叶尼塞河及其支流流经_高原,地势变化较大,河流侵蚀作用强烈。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关键词“分析原因”,对比分析河流含沙量多少的原因。,中西伯利亚,【典题探究】(2014全国卷)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答案】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典题探究】(2014全国卷)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2)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题组通关】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A.缓解热岛效应B.减轻城市内涝C.提供工业用水D.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2.暴雨过后,公园中的荷花池的最主要功能是()A.调节小气候B.增加下渗量C.保护生物多样性D.美化城市环境,C,B,C,3.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6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加固训练】(2016四川联考)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流补给,其类型主要有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河流补给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地的河流补给类型为()A.雨水B.积雪融水C.冰川融水D.地下水2、M、N两处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比较()A.M小于NB.M大于NC.变化一样D.无法比较,C,B,图1为我国某地形区的湖泊松木希错流域示意图及该湖2013年面积变化,据此完成3-5题。,3.松木希错结冰期大致为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