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儿童心理发育与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DevelopmentandPsychologicalMeasureofChild,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2009年9月,2,第三章婴幼儿的发育和行为,3,第四节感知觉发育(一)感觉的发育,1.视觉4、5个月的胎儿即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理基础;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但集中的视觉活动还未形成;1个月后开始有了视觉集中活动,可以注视物体;2个月能改变自己眼睛的焦点;34个月会积极地用眼睛寻找人。,4,婴儿2-4个月时颜色知觉已经发育得很好,能分清各种基本颜色,4个月时已表现出对颜色的偏爱,颜色视觉的基本感知能力接近成人。红颜色最能引起婴儿的兴奋,婴儿喜欢暖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冷色和暗的颜色;部分2岁的幼儿己会识别并匹配几种颜色;2岁半时90%以上能匹配红、白、黄、黑、绿等8种颜色;3岁左右开始说出颜色名称。,5,视觉在6个月前的发展非常迅速,是视力发育的敏感期,此时如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学龄前(3-6、7岁)儿童视觉功能更加完善和发展起来。学前期,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和再认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2.味觉刚出生新生儿的味觉己经发育良好4-5个月的婴儿对食物的任何改变都会出现非常敏锐的反应,拒绝吃不喜欢味道的食物;婴儿对乳汁、配方奶、盐水或糖水味道改变的感受反映在吸吮方式的改变,婴儿尝过糖水后对无味道的母乳的吸吮减少;人类的味觉系统在婴儿期和儿童期最发达,以后逐渐衰退。,7,3.听觉婴儿对说话声音反应敏感,尤其是对高音调的女性声音。3-6个月的婴儿对某些声音的感知能力比成人要好。随着基本听觉的发展,婴儿对音乐的感知也很早就表现出来,比较喜欢听愉快的、旋律优美的音乐。言语和音乐感知的早期发展为早期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8,4.皮肤感觉3个月的婴儿能正确区分31.5-33的水温,2-3岁时已能辨别各种物体的属性。每个婴儿对刺激的敏感性不同,这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9,(二)知觉的发育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在八九个月以前获得了形状恒常性;在4个月时已明确具有大小恒常性;6个月以前有了分辨大小的能力,估计物体大小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我国的研究显示:接近2.5岁的幼儿,80%以上能够判断物体的大小,并用语言表达出来。,10,深度和方位知觉方面,“视崖”实验提示:2个月的婴儿可能已出现了深度知觉,有的研究甚至认为一出生就存在了。6个月以上会爬的婴儿,绝大多数具有了深度知觉并害怕坠落。,11,12,儿童对方位知觉是先知上下,后知前后,再知左右。3岁儿童已可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知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5、6岁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也不准确。小学以后开始发展时间知觉。,13,对情绪表达的知觉:23个月的婴儿开始对母亲的不同表情作出不同反应。如:母亲愉快时也表现出愉快;母亲悲伤时,婴儿的嘴部动作增多或转头看其他处;母亲发怒时,有的婴儿剧烈哭泣,有的则呆住、凝视母亲。5-6个月的婴儿会对陌生人的不同面部表情作出不同的反应,可以分辨出愉快、惊讶、恐惧的表情。10-12个月的婴儿可以根据大人、父母的表情线索决定其行动。,14,哭是婴儿最早的“语音”,1个月的婴儿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饥饿和疼痛,通过哭声控制家长的行为,吸引大人对自己的注意。不久,婴儿就会用微笑表示自己的各种满足了。婴儿逐渐学会了运用姿势、情绪和发声表达自己。在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准备阶段,称前言语阶段,随后是言语发生和发展阶段。外部的语言环境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五节语言的发育,15,(一)前言语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新生儿一生下来就会哭叫,婴儿最初的哭声基本上是无差别的,以后哭声逐渐分化。不同原因的哭声在响度、时间、音调上开始出现差别,妈妈常可根据哭声及其他线索区分出其中的不同。2个月之前,开始发出一些单音节的元音,尤其在大人逗引的时候发出啊等喉音,16,2.连续发音阶段(48个月)婴儿开始咿呀学语。在这段时期,双音节和多音节的音量明显增多,婴儿能将辅音和元音相结合起来,发出“mo-mo”、“bo-bo”类似于妈妈、爸爸的重复音节。虽然这是无意识的发音,但这种发音使父母有了反应,令婴儿与具体的人物发生了暂时的联系。,17,3.学说话萌芽阶段(910个月)第9个月起咿呀语达到高峰,此时婴儿能调节自己的发音以适合当时的情景,经常性地模仿成人的语音,而且语音能和某些特定事物联系往在一起。有些婴儿10个月时能够有意识地叫妈妈、爸爸了。8一9个月时开始真正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意,并能对成人的一些要求做出反应,尤其与实物或人物相联系时,如说电灯时两眼看着电灯或手指着电灯,成人说再见时,婴儿就会做再见的手势。,18,(二)言语的发生和发展期,婴儿在1岁左右讲出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标志着言语的发生。这是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首先,儿童获得一般的语言规则,然后逐渐将这些规则分化为较细致的规则,3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在言语发展的早期,儿童不是学习个别的、孤立的单音,而是通过学习词来学习语音的,不是被动地模仿成人言语,而是主动的参与者。,19,婴儿期言语的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一岁末到一岁半)主要是理解言语的阶段。儿童对成人所说的言语的理解在不断发展,但是儿童本身积极的言语交际能力却发展得较慢。约从一岁半起,随着对言语的理解,儿童也开始更多地表现出言语活动。,20,第二阶段(约从一岁半到三岁)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的阶段。第一,1.5岁以前主要是单词句时期,即用一两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第二,1.5岁以后,儿童的词汇数量明显增加,词类范围也明显扩大。第三,1.53岁儿童运用句子能力的发生和发展。,21,总体上说:11.5岁是积极理解言语的时期,理解言语的能力发展迅速,说话从单词到单词句;1.53岁是积极言语的阶段:3岁时词汇量已基本达1000左右。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过程与英语儿童的语言发展过程、特点和规律大致相同,最初词汇的获得都在1岁左右;在34岁时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言。,22,第六节个性和社会性的发育,(一)个性理论根据弗洛伊德对婴儿阶段划分,01岁是口唇期,13岁是肛门期。,23,在口唇期,婴儿主要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咬等口腔的刺激活动获得性的满足,如果这时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形成乐观、信任、有信心的人格;若满足不当(过多或过少),长大后倾向悲观、对人不信任、依赖、被动、退缩、猜忌等消极的人格特点,并有一些咬手指甲、吸烟、酗酒、贪吃等不良的行为习惯。,24,在肛门期,父母在这时期开始培养孩子大小便的习惯,如抚养不当,则会形成“肛门性格”,表现为放纵、浪费、无条理、放肆或是过分爱干净、过分注意条理和小节、小气、固执。,25,埃里克森(Erikson)认为,01岁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时期,如果照养者能以慈爱和一贯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玩、尿布湿了要换,他们就会对照料者主要是母亲形成基本的信任感,要求不能得到正常的满足就会形成不信任感。,26,他很重视亲子关系,认为父母对儿童、对生活的不信任会巧妙地传递给儿童。信任感占优势的儿童有敢于冒险的勇气,不会被绝望和挫折压垮。13岁是自主性对羞怯(耻)和疑虑的时期,这个阶段中,发育的任务是自主性。,27,这时,儿童迅速形成许多技能,有了自己独立做事的愿望,自己意愿会与父母意愿相互冲突。若父母过分溺爱或不公正地体罚儿童,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父母需按社会的要求或习俗来控制儿童的行为,要注意不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这样儿童才能既学会独立又能服从一定的规定与要求。当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就会形成意志的美德。,28,(二)儿童气质气质(temperament)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人格发展的基础,由生物学决定,相当的稳定而持久。气质贯穿于整个儿童时期,它与生俱来,在刚出生的新生儿身上就表现出来,而且婴幼儿的早期气质特征对儿童的身心的健康以及未来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9,1.气质理论儿童气质的最早研究者是美国的托马斯和切斯(Thomas,Chess),他们认为儿童气质是每个儿童的行为表现方式,体现了儿童对外来的刺激、机会、期望或要求的反应。20世纪50年代托马斯和切斯在美国领导了著名的纽约纵向研究,通过对儿童的长期追踪观察,他们提出了儿童气质包括九个维度: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应阈。,30,活动水平:描述儿童身体的运动量,如儿童洗澡、室内外活动、玩耍时的活动水平。节律性:儿童反复性生理功能的规律性,如对饮食、睡眠、排便等进行评价。趋避性:儿童对新刺激的最初反应,接近或退缩。适应性:描述儿童对新事物、新情境的接受过程。,31,情绪本质:每日中愉快、和悦、友好的行为相对于不愉快、不和悦、不友好的比例。坚持度:指儿童活动持续时间的长度和克服阻碍继续进行的能力。注意分散度:外界刺激对正进行的活动的干扰程度。反应阈:引起儿童产生可分辨反应的外界刺激水平,如对声、光、温度等的刺激。,32,托马斯和切斯还将儿童气质分为易养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主要类型。易养型(容易型):以生物功能的规律性强,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陌生人,情绪多为积极,情绪反应的强度适中,适应快为特点,该类型儿童易于抚养。难养型(困难型):以生物功能不规律,对新的事物和陌生人退缩,适应较慢,经常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且情绪反应强烈为特点,该类儿童的特点给抚养带来较大困难。启动缓慢型(迟缓型):以对新事物和陌生人的最初反应退缩,适应慢,反应强度低,消极情绪较多为特点。,33,34,2.气质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气质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出现最早,变化最小。关于气质的生理基础的研究:Fox提出婴儿脑电图的额叶不对称变化可能是气质差异的一个重要标志;认为低反应阈值的儿童容易笑和哭,难养儿童是反应阈值低和阻抑能力低,持续反应的能力较强,易养儿童的特点则是高反应阈值和高阻抑能力。,35,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证实气质具有遗传学基础,在孪生子研究中都发现单卵孪生子间的气质特点较双卵孪生子间的气质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且研究显示遗传学的影响起到中度作用。,36,环境因素中家庭对儿童气质的影响相对较大,父母的个性、对孩子的抚养教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气氛都可能产生影响。家长对孩子过度干涉、过分溺爱、家庭教育态度不一致、父母个性不良(如父母焦虑、抑郁、社交退缩、敏感和适应不良等)容易导致孩子适应差、社会性退缩、反应强度过高、情绪消极等结果;父母本身个性良好,对孩子的态度是民主的、关心理解的,那么孩子往往具有较多积极的气质特点。三代同堂家庭难养气童比例较高。,37,在不同种族背景中的婴幼儿,气质特点也有较大差异。澳大利亚婴儿与美国婴儿的气点在节律性、活动性和强度方面有较大差异;美籍华裔儿童比美籍白人的儿童较安稳、性较低、持久性较高;美国白人婴儿与爱尔兰婴儿均比中国婴儿活动性高、更烦躁、发声更多。,38,认识儿童孤独症,39,儿童孤独症,1943年,国外学者Kanner最先对孤独症作了描述:“这些儿童的语言异常或根本没有语言,缺乏与人的目光接触,不寻求拥抱,具有某些刻板单一的行为,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建立联系”。他将该症状叫作“孤独性情感交往紊乱”.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s,PDD),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展障碍、刻板单一固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40,国外流行病学概况,在很长的时间里曾经认为孤独症是一种仅发生于中上阶层人士的疾病,目前该病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各个阶层、各个种族均有发现。随着诊断水平和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儿童孤独症较高的患病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美国CDC资料显示:2000年和2002年,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分别为6.7和6.6,即每150个儿童中就有1个孤独症儿童。,41,我国流行病学概况,1982年陶国泰在我国首先报道4例儿童孤独症,我国缺乏对该病详尽的流行病学资料,近年来的报道发现,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基数大,当前我国拥有庞大的孤独症群体。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男:女约为4:1。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更为悬殊,男:女为69:1。,42,主要临床表现,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43,语言交流障碍,这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44,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为重复刻板语言,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很常见。如重复别人的问话或回答,一遍遍重复一些声音或词(如广告语)。语言内容单调,或是自言自语(嘴里有怪音),说话不合音调、无节奏(像外星人)。有些语言内容奇怪难以理解,说话时很少用“是”或“我”等词,代词运用颠倒或混乱(“你”“我”不分)。,45,患儿的听力多数正常,当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呼唤他的名字,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至让人怀疑他有听力问题有许多声音的时候,常常捂着耳朵。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反应(可能让人想到他是聋子),46,社会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为缺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意愿或缺乏交流技巧,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婴儿期不喜欢拥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与父母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与父母似乎没有特别的情感。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感情没有反应,无交往性微笑(如无社交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47,总是独自玩耍,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不参加小朋友的合作性游戏,不能发展任何友谊(不会和小朋友交朋友)。通常不怕陌生人,对生人常无视觉反应(对来人不看)。主动回避与别人的眼光接触。瞪着眼看人,好像要看穿似的。长时间疑视一个地方(呆呆地看一处)。,48,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不倾向于语言表示)。在运用身体语言方面也同样落后,较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有需要时通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是并不能用手指指物。,49,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儿童一般都会表现出刻板动作或刻板行为,例如长时间的自身旋转、摇摆身体,嗅味、经常旋转碰撞物体,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拍打手、排列玩具和积木。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手里长时间拿着某件东西。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经常纠缠在一些复杂的仪式行为上,(如走路要走一定的路线,饭前或做什么事前一定要把什么东西摆在什么位置,或做什么动作,否则就不睡不吃。,50,特别喜欢摆弄、着迷于单调的东西或游戏、活动等(如来回地走或跑,没完没了地蹦、跳、拍、敲),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爱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但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孤独症儿童往往在某一段时间有某几种刻板行为,并非一成不变。,51,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以在某些方面显得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例如数字、年代等。对音乐特别有兴趣。,52,感觉异常,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异常,对周围东西喜欢嗅、摸或尝。包括对某些声音的特别恐惧或喜好。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差),有些表现为对某些颜色的特殊的喜好。很多患儿不喜欢被人拥抱,痛觉迟钝,有时对很痛苦的刺激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在正常光线下斜眼、闭眼、皱眉,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常常不眨眼。,53,其他症状,多动,注意力分散在大多数孤独症患儿较为明显,常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经常受到惊吓或非常焦虑不安。发脾气(想要什么东西不能等待,一想要什么,就马上要得到)。攻击(用咬人、撞人、踢人等行为伤害他人)。自伤(如撞头、咬手等)。,54,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穿衣,在训练大小便方面有困难(不会控制大小便)。经常不能意识所处的环境,并且可能对危险的环境不在意。经常毁坏东西(如玩具、家里的一切用具很快就给弄坏了)。,5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1.在以下(1)、(2)、(3)三个项目中符合6条,其中在(1)项符合至少2条,在(2)和(3)项中至少符合1条。(1)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损,表现为下列中的至少两条:1)在诸如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社交姿势等多种非语言交流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缺损。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新员工试题及答案
- 银行校招笔试题库及答案
- 摄影专业高考试题及答案
- 建材专业试题及答案
- 无机材料专业试题及答案
- 大专烹饪专业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机械安全专业试题及答案
- 病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 门头承重加固施工方案
- 2025-2030中国术中神经生理监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YS-T621-2021百叶窗用铝合金带、箔材》
- 卫生院厉行节约、降低运营成本实施方案
- 2025年国资委企业面试题及答案
- 模块2 电阻式传感器
- T-GDEIIA 56-2024 垂直起降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基础设施配置技术要求
- 《CRISPR-Cas9及基因技术》课件
- 宁夏银川九中教育集团阅海一校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亚朵酒店前台培训
- 中医预防老年痴呆方案
- QC七大手法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