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9-1,1,同学们好,2009-9-1,2,提问?复习第六章,1.体格检查内容包括哪些?2.体格检查形式包括哪些?3.简答收缩期生理心脏杂音的部位4.联合机能试验的五种反应是什么?,2009-9-1,3,第一节运动性疲劳概述第二节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简易方法第三节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运动性疲劳的消除,第七章,2009-9-1,4,一、概念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这是运动训练过程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1982年在国际第五届运动生化学术会议上,将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抽缩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第一节运动性疲劳概述,第七章,2009-9-1,5,运动性疲劳特点: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在其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多指标同时改变都可以来判断疲劳。,二、疲劳的分类根据疲劳发生部位:全身性疲劳局部疲劳中枢性疲劳根据疲劳发生的机理与表现:外周性疲劳混合性疲劳,2009-9-1,6,第一节运动性疲劳概述,第七章,二、分类,生理疲劳心理疲劳,身体疲劳肌肉疲劳,主观疲劳精神疲劳,2009-9-1,7,按疲劳发生的部位划分脑力疲劳体力疲劳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划分整体疲劳局部疲劳按运动方式划分快速疲劳耐力疲劳,二、分类,第一节运动性疲劳概述,第七章,2009-9-1,8,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内脏疲劳,第一节运动性疲劳概述,三、疲劳的表现,第七章,2009-9-1,9,三、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第一节运动性疲劳概述,第八章,能量耗竭(衰竭学说)代谢产物堆积(堵塞学说)离子代谢紊乱(自由基学说)突变理论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自从19世纪80年代莫索开始研究疲劳以来,人们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提出多种假说,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2009-9-1,10,三、运动性疲劳的表现,对于疲劳的程度,前苏联生学家B沃尔科夫对疲劳的临床表现作了如下的分类:1、轻度疲劳以疲倦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不会使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2、急性疲劳运动中,一次性极限身体负荷时所发生的特征:如肌肉力量、工作力量明显下降,体态虚弱、心动过速、脸色苍白等等。此类疲劳出现在训练水平差的运动员身上或平时不爱运动而突然参加激烈运动的人身上。,2009-9-1,11,3、过度紧张在身体机能状态下降的基础上(生病、中毒、炎症)一次性的极限训练或比赛负荷出现的急性症状。表现为头晕、心悸、肝区疼痛、昏厥等等。4、过度训练休息不足、比赛频繁、身体有病等造成的一种状态。5、过度疲劳表现状态为情绪低落、厌烦运动、心区疼痛等等。,2009-9-1,12,三、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第一节运动性疲劳概述,第七章,能量耗竭代谢产物堆积自由基学说内环境稳定性的失调疲劳链学说中枢神经递质失衡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2009-9-1,13,第二节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简易方法,第七章,主观感觉,客观指标,运动者经验,2009-9-1,14,第二节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第七章,表7-1疲劳程度的简易判断标准表7-2主观感觉等级表,主观感觉,2009-9-1,15,第二节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第七章,主观感觉,自觉感觉,判断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指标,返回,2009-9-1,16,心血管系统指标,肌肉力量,肌肉硬度,心率,运动中心率,运动后心率恢复,肌电图,客观指标,其他,骨骼肌指标,基础心率,心电图,尿蛋白、用皮肤空间来判断疲劳、闪光频度融合、唾液pH值,第二节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返回,血压,血尿素,2009-9-1,17,(一)测定肌力评价疲劳1.背肌力与握力测定方法: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差。判断方法:如次日晨已恢复,可判断为正常。2.呼吸肌耐力测定方法: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判断方法: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第七章,第二节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2009-9-1,18,(5)、肺活量可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隔30秒。运动前后进行对比,疲劳时的肺活量一次比一次下降。(6)、髌腱反射一般随着疲劳程度的上升,髌腱的反射就变得迟钝。(7)、反应时反应时测定就是以条件没反射活动状态来判断疲劳的方法之一。可选用视觉运动反应或听觉运动反应时进行测定。,2009-9-1,19,一、劳逸结合,第三节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简易方法,放松活动睡眠,蛋白质、水、电解质、无机盐、维生素、维生素C、其他微量元素,返回,温水浴、桑拿浴按摩吸氧与负离子吸入,二、物理措施,三、营养补充,四、中草药,补脾、补肾、活血化淤,2009-9-1,20,课堂练习,1.现代生理学实验研究表明,()的消耗对疲劳的发生更为重要。A.ATPBADPCAMPDCP2乳酸堆积引起肌肉疲劳,主要是通过肌肉中()下降所造成。APO2BPCO2C、PH值D肌糖元3“突变”学说与其他几种有关疲劳生理机理的学说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和()综合在一起看疲劳的发展。A肌糖元消耗B能量消耗C.兴奋性下降D应激性,D,C,B,C,2009-9-1,21,4.运动生理学中,将脑至脊髓所产生的疲劳统称为(),运动神经以下所产生的疲劳统称为()。A外周疲劳B中枢疲劳C局部疲劳D全身疲劳5.目前认为疲劳时,心电图ST段(),T波可能()。A上移B下移C倒置D正立6.疲劳时肌电振幅上升或下降,肌电图功率谱(),低频成分()。A右移B左移C增加D减少,B,A,B,C,B,C,2009-9-1,22,1、良好的睡眠与安静的休息2、活动性的休息生理学家发现,当局部肌体疲劳之后,可通过使另一部分肌体肌肉的适当的运动来加速己疲劳的肌肉不但体力恢复,故称为活动性休息。3、采用一些物理性恢复手段按摩、光疗、电疗对促进疲劳肌肉的代谢过程,加速疲劳消除有积极意义。此外,如热水浴、吸氧、空气负离子吸入等对疲劳消除也有益。(4)、营养合理补充在运动疲劳后,饮食中要有较充分的糖和蛋白质补充。耐力性运动疲劳后,应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稞真菌毒素防治技术规范
- 食品溯源工程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脱灰剂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4年通辽市库伦旗乌兰牧骑招聘演职人员真题
- 2025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白兰地相关饮料酒合作协议书
- 项目二 常见热处理
- 2025年耐磨球段项目建议书
- 全球视野下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 每日防火巡查情况记录表【范本模板】
-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
- 妇幼保健院高危儿童管理方案
- 自愿放弃财产协议范本书
- GB∕T 16895.21-2020 低压电气装置 第4-41部分:安全防护 电击防护
-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完整版)资料
- [浏阳]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给水管道结构施工图14张(大院出品)
- T∕CSPSTC 55-2020 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培训)
- 甲级写字楼服务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