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标 摘要针对制约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瓶颈问题,根据其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探索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对科学有效地指导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构建;应用 S763 A 1007-5739(xx)02-0247-01 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ForestPestControlTechnologySystem HAN De-jun 1LIU Jian-zhong 2 * (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Guizhou 550004; 2 Guizhou Forestry Survey & Planning Institute) AbstractFor the problem of constraining forest pest control,aording to the route of their transmission,mechanisms transmiss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the paper explored an effective system of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it has some social practical meaning for guiding forestry pe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Key wordforest pest;control technology system;construction;application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是当前林业生产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林业有害生物对患区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生态造成的灾害往往是灾难性的、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并且其危害也严重阻碍了林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控制在生态 _允许的可控范围之内,而不至于遏制或阻碍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是当前林业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森林有害生物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危害形式、预防治理措施、生态经济评价及其法律政策制订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效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推动区域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1-8。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治理实用技术体系,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立体防治网络,难以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治理,无法满足生态 _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实施好、落实好,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 2.1预警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治理策略。对通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应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做到全面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加强对疫区苗木的监管,严控从疫区调运苗木,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杜绝疫病向外传播。加强对隶属不同区域的苗木及其木制品调运的检疫检查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力度,对检疫出有害生物的物品应就地封存,尽快查明传播源后做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因此,加强植物检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植物检疫水平和科技含量,建立以林业苗木检疫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检疫为辅的联合防御体系,实现共建共防,联合预警。 2.2干群联动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造林类型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造林面积大且较为零散,伴随而来的森林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加之防治经费有限,专门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当前森林经营管理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林农参与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及其防控效果,而且对提升营造林的治理效果、增加林农的收入、缩减投入产出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采取有力措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彰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群控群防,干群联动,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成败至关重要。 2.3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除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外,还可以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等对成虫进行诱捕,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药物毒杀等。然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有害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病毒、Bt、白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根据对有害生物的系统分析研究,在系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引进、释放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利用大唼腊甲红脂大小蠹等9。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 相比人工物理化学捕杀及诱捕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投入少、无公害、无污染等诸多优势,而且也有利于保护林业生态平衡。因此,加大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对促进今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4实用技术应用与开发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损害,除强化对有害生物本身的防治,采取生物、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有害生物消灭,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外,更为直接科学有效的措施是充分利用森林植物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即通过混交的方式建立抗病虫的林分结构,或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将森林植物的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如福建省南平市在油茶、油桐林内,均匀套种山苍子225300株/hm2,可以有效地预防油茶煤污病和油桐叶斑病及毒蛾的发生蔓延1。 此外,充分挖掘有害生物的潜在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云南云县、贵州关岭等地,利用有害生物紫茎泽兰通过“脱毒、脱苦、脱臭”处理,变成优质饲料,一方面,提升了群众防治有害生物紫茎泽兰的自觉性和推动力,有效地抑制了紫茎泽兰的蔓延,保护区域生态经济;另一方面,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廉价的饲料,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5奖惩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治理,应坚持“奖惩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决不能顾此失彼。为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除林业检测检疫人员恪守职责、严格执法外,应通过立法或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予以规避10,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发生的机率。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之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应用前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通过构建与运用具有一定实际可操作性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防控治理与有效利用相结合”,采取激励与奖惩并存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广大林农的积极性,才能将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和危害规模控制在生态 _可允许范围内,而不至于形成广谱、持续、不可控的林业有害生物灾难。 通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推动对林业有害生物利弊的综合博弈分析研究,有助于实施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同时也利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开发与应用,有助于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标本兼治,加快林业生态平衡进程的发展,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4 _ 1 宋建英,杨君.福建省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J.林业资源管理,1999(4):22-25. 2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xx,29(6):77-80,90. 3 严志文.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xx(17):111,113. 4 于宝生,田淑艳.森林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xx,32(1):11-12. 5 杨昌举,韩蔡峰.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J.自然生态保护,xx(7):29-33. 6 钟晓青,黄卓,司寰,等.深圳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xx,12(2):167-170. 7 李明阳,徐海根.外来入侵物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评估J.西北林学院学报,xx,20(2):15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儿童面部情绪识别能力与杏仁核发育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
- 2025-2030儿童记忆训练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与推广策略
- 2025-2030儿童脑发育银行建设中的样本标准化与数据共享机制探讨
- 高压气瓶充装安全培训试题解析
- 2025-2030儿童睡眠质量与认知能力发展的纵向研究
- 2025-2030儿童早期机器人教育市场发展与投资机会
- 2025-2030儿童执行功能评估工具的临床转化与市场培育
- 2025-2030儿童情绪调节能力与认知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
- 2025-2030儿童实木家具安全标准与市场增长潜力研究
- 2025-2030健身房空气净化设备选型标准与健康认证体系报告
-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协同详述
- 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接收设施配置规范
- 资生堂培训资料
- 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2蓄电池组充放电试验报告
- 机场FOD监测系统的项目课件
- 美丽江西我家课件
- 海底捞值班经理日工作流程
- 治疗性作业活动-游戏类作业活动(作业治疗技术课件)
- 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5万吨氯化聚氯乙烯装置及配套工程项目环评报告
- 各类应急演练方案脚本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