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复习课件.ppt_第1页
文言虚词复习课件.ppt_第2页
文言虚词复习课件.ppt_第3页
文言虚词复习课件.ppt_第4页
文言虚词复习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复习,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虚词词性,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1.分清虚实,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介词,“替”、“给”,动词,“作出”、“制定”,代替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等。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代词,例如: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例如:公【为我】献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请【以剑】舞。【以资政殿学士】行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与名词、代词及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宾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原因等意义的词。介宾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例如:河水清且涟漪。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助词,古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它一般分为结构助词(“之”),语气助词(“焉”“为”)、音节助词(“其”“之”“而”)。,叹词,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考纲”解读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题型设计题型比较固定,最常见的题型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1、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虚词的用法,两个都来自文言选段;或其中一个句子来自文言选段,一个句子来自中学教材。2、给一个例句,要求选择与例句虚词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高考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字用法总结,1、代词。你(的)“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递进、修饰、假设、因果、目的等关系3、固定词组:而已、既而,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2、不敢言而敢怒3、项王按剑而跽曰: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某所,而母立于兹。,顺承,转折,修饰,并列,递进,转折,修饰,你的,二、“何”字用法总结,1、疑问代词:作谓语(什么原因)作宾语(什么、哪里)作定语(什么、哪),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是)为什么呢?,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2、副词表反问:用在句首或动词前(为什么,怎么)表程度:用在形容词前(多么),何竟日默默在此?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3、固定词组何如、奈何、何以、何为,何1、大王来何操2、徐公何能及君也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4、然则何时而乐耶?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什么,代。,怎么,副。,什么原因,代。,什么,代。,多么,副,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06广东卷)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A,三、“乎”字用法总结,1、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吗、呢表反问:吗、呢表测度或商量:吧表感叹:啊、呀词尾跟在形容词后。可译为“的样子”“地”句中停顿2、介词:相当于“于”,后面跟有宾语,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乎1、相与枕藉乎舟中2、知不可乎骤得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介,于。,助,句中表停顿。,助,句末表疑问,助,形容词尾。,介,于。,助,句末表反问,助,句末表感叹,四、“乃”字用法总结,1、代词:你、你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副词:就、这才: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却、竟然:今君乃亡赵走燕只、仅: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是(判断句)3、固定词组:无乃无乃尔是过与,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3、良乃入,具告沛公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竟然,就,才,于是、就,你的,才,是,五、“其”字用法总结,1、代词人称代词其三人称第一人称指示代词:这、那、其中,爱其子,则师而教之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2、副词(表语气)表揣测大概:其李将军之谓也反问难道:其可忽乎商量还是:吾其还也希望一定: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连词:假设:其如是,孰能御之选择(多个连用)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1、使六国各爱其人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4、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8、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那个,他们的,副词,表反问,副词,还是,连词,表选择,自己,其中,你的,高考真题判断下面句中“其”字用法是否相同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不同,相同,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代词、他的,狐谓狼曰:“羊肉何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如猛犬何?”狐谓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汝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何其”,多么,连词,表假设,代词,其中,代词,你的,代词,它的,连词,表选择,代词,它们,代词,那,副词,一定,副词,难道,六、“且”字用法总结,1、连词: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让步尚且并列又又2、副词:将要(表将来时间)暂且、姑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3、固定词组:且夫(句首,引出议论),【且夫】句首助词,引出下文的议论,“况且”,“再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且如】就像。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尚且、况且、暂且、姑且,尚且:常与“何况”、“更”连用。“尚且”常用于前一分句。骑车尚且来不及,何况步行呢?况且:相当于“何况”,表递进,常放在后一分句。路不算远,况且还是坐车,准能按时赶到。暂且姑且暂时这一点姑且(暂且)不说,先说别的。,河水清且直猗先生且喜且愕仓促以手搏之,且搏且却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递进、况且,并列、又,并列、又又,一面一面,递进、而且,让步,尚且,1、橐驼(人名)非能使木寿且孳(滋生、繁殖)也2、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3、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4、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5、兽相食,人且恶之6、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战,连词,表并列,副词,将要,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让步,连词,表让步,连词,表并列,七、“若”字用法总结,1、代词:你、这样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2、连词:如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动词:好像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比得上(及)徐公不若君之美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5、固定词组:,【若夫】句首,引起议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指挥若定【若何】同“奈何”怎么样。虞兮虞兮奈若何?【莫若】没有比得上,不如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若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予我千金,吾生若4、不若与人乐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天若有情天亦老,好像,如果,你们,比得上,比得上,好像,如果,八、“所”字用法总结,1、代词“所+动词”(的人、事、东西等)名词性短语作定语(在名词前)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臣所过屠者朱亥2、表被动(为所)若属皆且为所虏,3、名词:地方、处所某所、而母立于兹4、固定词组:所以表原因(的原因)表凭借(用来的)所以者(的原因,是)所以遣将守关者,被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3、所欲有甚于生者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臣所过屠者朱亥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名词,(适合的)地方,表被动,做主语,想要的东西,做宾语,听到的事情,做定语,所拜访的,的原因,九、“为”字用法总结,1、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对)表替代(替、给)表时间(当时候、等到)表目的(为了)表原因(因为、由于)表被动,2、助词:句末语气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动词:根据上下文翻译为各种动词,如做、作为、变成、成为、认为、是,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此可为知者道,难为外人言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为赋新词强说愁,动词、成为;叫、是,介,因为,介,替、给,介,为了,介,表被动,介,对,句末语气词,介,因为,介,为了,1、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2、其主犹以为少3、因为执勤,不懈朝夕4、乃更为椎髻布衣5、今何为默默6、居庑下,为人赁舂7、每归,妻为具食8、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动词,写、作,以为,认为,介词,给、替,动词,成为,介词,为了,介词,给、替,介词,给,介,给、替,十、“焉”字用法总结,1、代词相当于“之”(作宾语)疑问代词(副词):哪里、怎么犹且从而问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助词:句末语气、句中停顿、词尾3、兼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后,“于之”、“于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于是余有叹焉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4、万钟于我何加焉?5、众好之,必察焉。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7、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句末语气词,疑问代词、哪里,句末语气、反问,兼词、于之,代词、他,句末语气词,疑问副词、怎么,十一、“也”字用法总结,1、句末助词表判断表语气:肯定、疑问、感叹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何也?吾其还也。2、句中助词:表停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4、陈胜者,阳城人也。5、狐曰:“子无敢食我也!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7、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助词、句中停顿,语气助词、疑问,语气助词、疑问,语气助词、疑问,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肯定,助词、表判断,十二、“以”字用法总结,一、介词(根据所带宾语灵活翻译)二、连词:同“而”(转折除外)三、助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以前、以东、以上)四、其他:动词(认为、任用)、通“已”窃以为过矣。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五、固定词组:以为、以是、是以、有以、无以,区分“以”字介词和连词的用法一、介词,可翻译成:用、把、拿、在、于、从、凭借、根据、依照、因为后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但要注意省略宾语和宾语前置的情况二、连词,同“而”(转折除外),可表并列、顺承、因果、修饰、目的等关系后跟动词、形容词或句子,请判断以下句中“以”字是介词还是连词1、举匏尊以相属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连词、来,介、把,介、用,连、来,介、凭借,介、因为,7、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8、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9、作师说以贻之10、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1、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连词、因为,介词、在,连词、来,连词、来,连词、因为,思考:以下两句中的“以”是什么用法?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不赂者以赂者丧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连词,因果关系,介词,因为、由于,连词,因果关系,解释以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1、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2、以刀劈狼3、宋人执而问其以4、余以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6、属予作文以记之7、孙膑以此名显天下。8、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动词,认为,介词,用,名词,原因,介词,在,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介词,凭,介词,按照,判断各组“以”字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华)轶将周关广烧城以应(周)访(周)访作长岐帐以距之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相同,不相同,不相同,08年,09年,11年,十三、“因”字用法总结,1、介词:(根据宾语灵活翻译)根据、凭借、趁机、由于、通过2、连词:于是、便、因为、因而3、动词(沿袭、根据、继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过秦论,解释以下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其无备,卒然击之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6、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介词,依靠,连词,于是,介词,趁着,连词,因而,介词,通过,介词,因为,十四、“于”字用法总结,1、介词:同、跟、与,比,被动。引进动作的时间、范围、处所、对象等。以勇气闻于诸侯。(在中)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表比较(比、胜过)师不必贤于弟子。表被动(见于;受于)故内惑于郑袖。,2、固定词组:于是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做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成分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于此”,同现代汉语用法),1、师不必贤于弟子2、而耻学于师3、不拘于时4、其皆出于此乎5、贫者语于富者曰6、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7、业精于勤荒于嬉8、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比,向,被,在、从,对,对,由于,到,十五、“与”字用法总结,1、介词:和、跟,给、替,和相比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2、连词:和、跟、同吾与汝毕力平险3、句末语气词,同“欤”4、动词:结交、给予、参与、赞许5、固定词组:孰与、与孰,区分“与”介词与连词的用法,介词:与宾语动词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连词:名词与名词(前后可互换)蜩与学鸠笑之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朝过夕改,君子与之3、遂与外人隔绝4、吾王庶几无疾病与5、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6、吾与汝毕力平险7、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动词,给,动词,赞成,介词,和,语气词,介词,替,连词,和,动词,亲附,介词,和相比,2、找出“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B、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C、相如闻,不肯与会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D,D:动词、同意。,十六、“则”字用法总结,1、连词:承接,假设,并列(两个或以上对称句)、转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