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手机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_第1页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手机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_第2页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手机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_第3页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手机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_第4页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手机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手机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摘 要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手机网络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诸如传播速度的高效性、上网条件的便捷性、上网功能的娱乐性、上网的脱管性等等,其中娱乐功能几乎占据了手机上网的半壁“江山”。而手机是属于私密物品,加之家长和老师又缺少必要的手机网络知识和不能熟练掌握手机上网技术,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则完全属于脱管状态。 关键词 手机 网络 脱管性 :G77 :A 1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政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灌输的重要阶段。此时的青少年好奇心强烈而是非善恶分辨能力欠缺,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袭。因此,思想道德工作在青年阶段是极其重要的时期。 2 青少年使用手机网络的现状 由于手机网络的新特点,使得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显著增长,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xx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上网人数已经接近2亿。其中有74%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也就是说我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人,同比增长73.5%。青少年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在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在校学生比例最高。 3 手机网络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手机网络的上述特点,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机遇,但也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手机网络缺乏引导,对青少年价值判断造成负面影响。在使用手机网络中的微博、贴吧、个人空间和一些新闻评论中,缺乏引导,网民很容易借题发泄,破口大骂、脏话连篇,有时这些宣泄的文字比正面的文章对青少年更具有吸引力,青少年的个性和世界观将会受到巨大的消极影响,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些错误的价值判断,伴随一生,难以改变,给未来的人生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 (2)手机网络成瘾,往往会造成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青少年在长时间的使用手机上网聊天、“偷菜”、玩游戏、看网络小说,往往会造成网瘾。人与人不是面对面的现实交往,而是以手机网络为媒介进行人机人的虚幻对话,完全对现实生活的事和人漠不关心,极度冷淡,整日沉溺在自己手机网络的“小宇宙”之中,容易产生抑郁、孤僻等症状,长期以往下去则会造成青少年的心理疾病,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手机网络的虚幻性,往往会造成青少年社会责任弱化、社会规则冷漠。首先青少年的思想尚未成熟,正是处在叛逆的青春期,他们渴望扮演成年人的角色,既管不住自己又不想被别人约束,总渴望自由和无人监管。而手机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则可以使青少年像匹脱了疆绳的野马“自由奔驰”,可以满足他们的无拘无束的个性。手机网络的非实名制,使得网民不论在网上评论和上传任何信息都不会受到惩罚,通过手机网络肆意谩骂、随意侮辱,完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人们总在网上骂来骂去,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虽然像是 _的最好阵地,但毫无约束和后果的“ _”使得青少年形成一种“不管说什么,我都不会承担责任”的潜意识,久而久之会造成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弱化,对社会规则的冷漠。 (4)不良信息充斥手机网络,可能造成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网络本身就充斥着许多不良信息,而手机网络的出现,更使得这些信息过早进入到青少年的视野中,最为危害的是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对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产生极大兴趣,其中一些自控力较弱的青少年更是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会主动搜索这些色情、暴力信息,长期接触这些就会被一步步引入错误道路,一开始是厌学、逃学,缀(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39页)学之后混迹社会,接触不良社会青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 手机网络条件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 手机网络的新特点和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营造一个和谐统一的德育教育环境。形成学校、家长和社区的“三教”教育合力,共同构建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加大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力度,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开展家庭网络教育与管理专题讲座(可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网络基础知识、健康上网知识培训,以提高家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保护孩子健康上网能力,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更好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2)大力开发青少年手机网站并在手机网络传播中实现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元化的统一。应加大以政府主导的青少年手机网站投资开发力度,建立具有时代特性、符合当代青少年求知需要、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娱乐时尚、寓教于乐的综合性手机网站。手机网络传播中也要提倡多元化,切不能“铁板一块”、单调乏味、陈词滥调和简单说教,而要让青少年在多元、缤纷的社会中,共享新科技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方式。 (3)加强手机网站管理和净化手机网络环境。尽快建立手机网络的监控机制,以加大手机网络的管理力度。当前对手机网络的管理要实行政府行为,加大财政和人员投入,政府应单独成立手机网络的监管部门,负责手机网络的准入制度,区别对待不同的手机网站,分级别、分类型的对青少年进行开放,适度过滤信息,对网上的各种信息、不同声音要视情况把关处理,尽可能的限制住不良信息的传播,积极从网络中收集信息,并对网上信息进行分析和监控,净化手机网络环境。让青少年在健康的网络天空中驰骋飞翔,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4)教育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手机网络技术,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网络。许多教师面对新技术,新媒介往往容易不知所措,难以掌握,其中一些可以说是网络“文盲”,网络上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热点更是一无所知。白白失去了手机网络这一途径来了解青少年所关心的热点和他们的身心特点,不能有效进行交流,完成思想道德教育任务。为此,教师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新知识,熟练掌握手机网络的新技术,积极了解学生的手机网络生活,加强共同语言的交流,让教师与青少年共同通过手机网络来沟通和交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网络,尽可能地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手机网络查询信息、搜集资料、拓展视野,更好的使手机网络成为学习的推动工具,促使青少年通过手机网络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手机网络来势凶猛,在青少年中广为普及,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逃避,必须敢于正视,大力研究、努力探索,找出一条在手机网络条件下更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扬帆助力。 _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205-208. 2 朱美燕.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J,中国青年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