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果品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_第1页
山东果品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_第2页
山东果品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_第3页
山东果品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_第4页
山东果品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果品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巩固提升我省果品产业发展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发展现状我省是全国果品主产区,多年来果品产量一直居全国首位。2015年,全省水果面积979万亩,产量1703万吨; 干果面积716万亩,产量224万吨。其中,苹果面积450万亩、产量958万吨,桃170万亩、278万吨,梨69万亩、135万吨,枣170万亩、100万吨,板栗199万亩、30万吨,核桃200万亩、17万吨。果品产值1020亿元,占农林产值的21%。目前,果业已成为我省竞争优势强、综合效益好的高效特色产业,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我省水果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和2011年分别启动实施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苹果产业和核桃产业项目,有力带动了全省果品生产的发展。2015年,全省水果面积、产量分别比2010年增加107.5万亩、264.1万吨,增长12.3%和18.4%;干果面积、产量分别增加174.7万亩、13.4万吨,增长29.1%和5.8%。其中,苹果面积、产量分别增加53.0万亩、159.2万吨,增长13.4%和19.9%;核桃面积、产量分别增加119.2万亩、11.3万吨,增长145.4%和188.3%。(二)区域优势凸显。通过实施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和山东省果业振兴规划,全省果品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集中产区,即胶东半岛和沂蒙山区两大苹果优势区域,泰沂山区桃优势产业带,鲁中南山区核桃集中产区,鲁中南山区和胶东丘陵地区两大板栗生产基地,鲁西北小枣和冬枣特色产区,以茌平、邹城、宁阳为主的圆铃大枣和长红枣产业带。两大苹果优势区的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3%和72%,鲜苹果出口量占全省的95%以上;桃优势产业带的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7%和74%;核桃集中产区的产量占全省的87%以上;两大板栗生产基地的产量占全省的95%以上。(三)产业化水平提升。全省现有各类果品分级包装流水线800余条,年处理能力450多万吨;果品贮藏能力480万吨,其中气调贮藏120万吨;登记在册的各类果品专业批发市场64个,年流通量500多万吨;全省市级以上果品产加销龙头企业3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四)出口创汇能力增强。我省是果品出口大省,果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国首位。2014年,全省果品及其制品出口额20.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13。其中鲜苹果出口38.4万吨,出口额5.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47.2%和52.7%。(五)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显著。果品生产已成为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省水果亩均纯收益约5100元,苹果达到8337元,栖霞、沂源、蒙阴、沾化等重点县农民收入的80%以上来源于果品生产。当前,世界果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栽培、机械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按照这一趋势的要求,我省果业还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栽培模式落后,低效果园比重较大。目前我省90%以上果园仍采用传统栽培模式,果园郁闭现象严重,通风透光条件差,病虫害发生重,既制约了机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果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升;老龄低效果园面积逐年增多,以苹果为主的老龄果园占25%以上,栖霞、沂源等苹果主产县的比例更高,有的超过50%;亩产值5000元以下的成龄低效果园占15%左右。以板栗、核桃和枣为主的干果低产低效园200万亩以上,占其栽培面积的30%左右。栽培模式转型、老果园改造升级、提质增效任务繁重。二是生产装备差,机械化水平低。果园防灾减灾能力弱,全省90%以上的果园缺少防雹、防鸟、防霜冻等设施;配备管灌或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及肥水一体化设施的果园不足20%;经济实用型果园作业平台、弥雾机、耕翻机等生产装备类型少,机械化程度不足30%;果园管理劳动强度大,用工多,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5%以上。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强。果树新品种创制没有重大突破,品种更新较慢,尤其是占全省水果产量近60%的苹果,十多年来富士一直是当家品种,其产量占80%以上,品种单一化、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树体营养诊断施肥、化学疏花疏果、果实无损伤检测等新的技术体系尚未确立,现代栽培模式的综合配套技术不够完善。基层推广力量薄弱,主产区乡镇果树技术人员平均不足2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滞后,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四是良种繁育及监管体系不健全。规模化标准化苗木繁育基地(公司)较少,全省果树育苗规模200亩以上、母本园和采穗圃配套的规范化苗木繁育基地不足10家,有注册商标的仅1家。苗木生产、经营管理无法可依,乱繁滥育、以假充真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够高。带动能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较少,家庭分散经营的果园约占80%,组织化程度整体偏低。果品预冷和冷链运输能力不足20%,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设备研发滞后。产品宣传和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较少。二、发展目标按照果品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主要实现以下发展目标。(一)生产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到2017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1050万亩,产量达到1800万吨;干果面积达到850万亩,产量300万吨。其中,苹果500万亩、950万吨,梨80万亩、150万吨,桃180万亩、300万吨,葡萄70万亩、130万吨,枣180万亩、140万吨,核桃240万亩、27万吨,板栗220万亩、46万吨。2020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1200万亩,产量达到2000万吨;干果面积达到1000万亩,产量达到350万吨。其中,苹果600万亩、1200万吨,梨100万亩、160万吨,桃200万亩、320万吨,葡萄90万亩、150万吨,枣210万亩、160万吨,核桃300万亩、39万吨,板栗246万亩、60万吨(见附件1: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果品面积产量目标)。(二)栽培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到2017年,全省果树良种覆盖率达到95,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75%。2020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三)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7年,现代栽培模式果园灌溉、喷药、施肥、割草等生产管理机械化作业率达到40%以上,节水30%、节肥节药20%以上。2020年机械化作业率达到50%以上,节水50%、节肥节药30%以上。(四)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到2017年,全省优质果率达到80%,每亩节本增效500元以上,果品产值1200亿元。2020年优质果率85%以上,每亩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果品产值达到1400亿元以上。果品质量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以上。(五)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7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180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0家;培育提升知名品牌1012个;全省果品气调保鲜贮藏能力190万吨;外省销售量和出口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到2020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350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0家;培育提升知名品牌20个;果品气调保鲜贮藏能力250万吨;外省销售量和出口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三、重点任务(一)加大品种和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农科教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国家苹果、梨、桃、葡萄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核桃、板栗、枣等产业发展协作组,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水果创新团队和农业专家顾问团的科技支撑作用,形成创新研发合力,大力开展新品种创制、优良矮化砧木培育筛选、现代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果品商品化处理及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研发。省农业产业化良种工程和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要加大对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创制易着色的红色、耐贮苹果优良新品种和功能型苹果新品种,选育适合山东生态条件、现代栽培模式的性状优良的苹果矮化砧木,研发苹果、梨、桃、葡萄、大樱桃、枣、核桃和板栗等果树品质提升、树体营养诊断施肥、化学疏花疏果、重茬病防治、省力化栽培等新技术。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研发果品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及设备等。到2020年,创制苹果新品种35个,梨新品种12个,桃新品种34个,核桃新品种23个,选育抗裂果金丝小枣新品种12个,选育苹果矮化砧木23个,制定化学疏花疏果、果品气调贮藏保鲜等技术规程6个。(二)着力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分别建立苹果、梨等仁果类种质资源圃,桃、杏、樱桃等核果类种质资源圃,枣、板栗、核桃等干果种质资源圃。加大优良砧木和新品种引进及脱毒检测力度,强化优良品种、砧木的示范展示和推广利用。加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管理,制定母本园、采穗圃管理规范和果树苗木繁育技术规程,严格果树苗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检验和检疫程序,有效控制病毒病和危险性、检疫性病虫害的传播,确保苗木质量。加强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形成功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供应充足的良种繁育体系。启动实施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工程,支持中大型果树苗木繁育基地引进优良品种和砧木,集成创新种苗快速脱毒检测技术和脱毒苗木繁育技术,完善园圃基础设施,配套苗木嫁接、栽植、起苗等育苗机械,配备苗木分级包装设备和贮运设施,提高良种良砧配套的优质苗木生产能力。重点扶持完善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莱州市小草沟园艺场、莱西市良种场、乐陵市枣树良种基地等6家省级种质资源圃和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在济南、泰安、烟台、威海、临沂、潍坊、聊城、菏泽、日照、济宁等市的重点县建设15处县级苗木繁育基地。到2020年,果树优质苗木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株以上(见附件2:山东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工程建设目标)。(三)着力推广现代栽培模式。重点推广包括矮砧大苗建园、宽行密株、设立支架、起垄覆盖、行间生草等内容的适于机械化管理的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以及整形修剪、肥水调控、花果管理等配套技术。加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和核桃产业项目实施力度,重点扶持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园建设,整合资金和技术,在项目县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示范园全部配套水电管网和节水灌溉设施,配备果园耕翻、施肥、喷药、割草等机械,逐步实现果园管理机械化;扩大推广肥水一体化和“畜-沼-果”生态循环栽培技术,加快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果园建设进程;示范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果园环境条件监测、病虫害预测预报以及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促进果园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通过项目引导和示范带动,到2020年,全省发展苹果现代集约栽培果园60万亩,生态循环果园100万亩,枣、核桃、板栗现代集约栽培果园30万亩(见附件3:山东省现代化果园及各类示范园建设目标)。(四)着力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改革传统栽培技术体系,优化集成适应现代栽培模式的主推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大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扶持力度,扩大果树技术推广项目的覆盖范围和规模,重点推广苹果矮砧集约栽培、老龄果园更新改建、名优桃品质提升、大樱桃优质高效栽培、果园壁蜂授粉及核桃、板栗、枣低产低效园更新抚育等主推技术,土壤改良修复、节水灌溉、简化修剪、绿色防控等生态型简约技术,以优良品种结合现代栽培模式及生态配套技术为主的无袋栽培技术。确保每年支持56个项目,每个项目覆盖815个县。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启动实施果业关键技术培训工程。培训工作由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承担,省级重点培训市县果树技术人员,以及省级项目实施主体的技术骨干;市县级主要培训乡镇果树技术人员以及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技术人员和重点果农等。根据果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和各地生产实际,确定培训内容。从国家苹果、桃、梨等产业技术体系和核桃、板栗、枣等产业发展协作组,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水果创新团队以及农业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中,邀请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编写培训教材并授课。采取集中授课、观摩教学、现场指导等方式,主要培训现代集约栽培、老龄果园更新改建、中低效果园升级改造和标准化生产园区创建等关键技术。到2020年,累计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5万人次。(五)着力推进果园改造升级。坚持质量效益优先原则,加大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力度,推进现有果园的转型升级。一是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示范园区,带动中低效果园的升级改造。二是研究完善和示范推广轮作换茬、土壤改良、生物防治和应用抗重茬砧木等果树重茬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结合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和核桃产业项目,建设一批老龄果园更新改建示范园,示范带动全省老果园的更新改建。启动实施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工程。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涉农企业等为主体,每年创建200个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园。重点支持完善果园基础设施,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配套果品预冷、分级包装、检测检验等设施设备,建立完善农药化肥管理、生产档案记录、产品检测与准出、质量追溯等制度。到2020年,建设标准化示范园1000个、老果园更新改建示范园600个,辐射带动全省升级改造中低效果园400万亩、更新改建老果园100万亩(见附件3:山东省现代化果园及各类示范园建设目标)。(六)着力打造优势区域和特色产区。根据国家和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全省果树种类的自然分布、资源、区位及技术等优势,按照“做强优势果品、做精特色果品”的原则,着重打造胶东半岛及沂蒙山区苹果优势区域,泰沂山区桃优势产业带,鲁西北、鲁中南及胶东梨集中产区,烟青酿造葡萄重点产地,胶东大樱桃特色果品产区,鲁中南山区核桃集中产区,鲁中南山区及胶东丘陵板栗生产基地,鲁西北小枣和冬枣特色产区,以茌平、邹城、宁阳为主的圆铃大枣和长红枣产业带。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果品,拓展和延伸果业的生态、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加大莱阳梨、肥城桃、青州蜜桃、峄城石榴、乐陵金丝小枣、大泽山葡萄等地方历史名优特产果树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品牌保护及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扩大海内外市场知名度。打造优势区域和特色产区,推动果品重点县优质高效发展。根据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确定以下重点县(市、区)。苹果重点县(市、区):栖霞、蓬莱、招远、莱州、龙口、牟平、海阳、莱阳、环翠、文登、荣成、乳山、东港、胶南、莱西、平度、临朐、寿光、沂源、岱岳、新泰、蒙阴、莒南、沂水、平邑、沂南、滕州、邹城、巨野、五莲、莒县、诸城;桃重点县(市、区):青州、安丘、肥城、蒙阴、沂水、平邑、费县、五莲、历城、钢城;梨重点县(市、区):莱阳、莱西、龙口、阳信、冠县、费县、临清、茌平、历城、单县、牡丹;葡萄重点县(市、区):蓬莱、龙口、平度、沂源、临沭、任城、曲阜、金乡、冠县、茌平;大樱桃重点县(市、区):福山、莱山、牟平、栖霞、莱州、临朐、沂源、莒南、平邑、新泰、岱岳、肥城、山亭;枣重点县(市、区):沾化、无棣、乐陵、庆云、茌平、邹城、宁阳、曲阜、山亭;核桃重点县(市、区):费县、章丘、历城、长清、淄川、枣庄市市中区、滕州、泗水、汶上、新泰、肥城、东平、邹城;板栗重点县(市、区):费县、沂南、蒙阴、莒南、五莲、东港、乳山、岱岳、海阳、山亭、历城、临朐、诸城(见附件5: 山东省主要果树重点区域分布图)。(七)着力提升机械化水平。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果树技术推广机构密切合作,研究推广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的果树省力化简约化栽培管理技术,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引进集成、创新研发和推广作业平台、开沟机、弥雾机、耕翻施肥机等经济实用型果园机械,尤其是适合山东山地丘陵果园的中小型机械,增强果树栽植、耕翻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治、果实采收等生产管理环节的农机农艺融合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结合有关项目实施,重点支持在现代栽培模式果园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肥水一体化技术和经济实用型管理机械,实现果园耕翻、施肥、喷药、割草等管理的全程机械化和整形修剪、果实采收半机械化,示范带动全省果园管理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到2020年,研发经济实用型果园管理机械810种(类),现代栽培模式果园灌溉、喷药、施肥、割草等生产管理机械化作业率达到50%以上,节水50%、节肥节药30%以上。(八)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启动实施果品产业化水平提升工程,在主产区培育壮大一批果品产加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创建与生产基地和农户紧密联结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果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果品预冷处理、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备升级改造,以及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研发,延长和拓宽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配套质量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培育提升区域、企业、产品等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加强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积极发展产销对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模式;组织企业到全国主要城市举办推介会、展销会等会展促销活动,提高山东果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到2020 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350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0家;培育知名品牌20个;果品气调保鲜贮藏能力250万吨;外省销售量和出口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见附件4: 山东省果品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及知名品牌培育目标)。四、保障措施(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果品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或具体实施方案,主产区可考虑列入政府绩效考核的范畴。建立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的果品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商制度,统筹谋划,及时研究解决果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果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切实加大扶持力度。扩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核桃产业项目及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实施规模,尽快启动良种苗木繁育、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果业关键技术培训、果品产业化水平提升等四项重点工程。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探索将梨、葡萄、大樱桃、枣等主要果品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制定山东省果树苗木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规范苗木生产经营行为。(三)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省农业产业化良种工程、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适当向果业倾斜,创新研发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新设备,集成完善一批标准化生产、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等系列综合配套技术。强化基层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增强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功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四)切实改善基础条件。积极争取国家种子工程、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和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对果业的扶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对果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果园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修复、改良,改善生产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各地要加大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果业转型升级。(五)切实加强产销信息平台建设。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生产大户为主体,建设产销预警信息平台,设立产销信息采集点,广泛采集并定期发布信息,为企业和农户搞好服务。加强果品生产及市场监测,建立专家会商制度,研判产销形势和市场动态,及时发布产量消长趋势和市场走向等产销预警信息,科学引导果品生产和销售。附件:1-1、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果品面积产量目标1-1、山东省2020年果品面积产量目标1-3、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苹果面积产量目标1-4、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梨面积产量目标1-5、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桃面积产量目标1-6、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葡萄面积产量目标1-7、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枣面积产量目标1-8、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核桃面积产量目标1-9、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板栗面积产量目标2、山东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工程建设目标 3-1、山东省水果现代化果园及各类示范园建设目标3-2、山东省干果现代化果园及各类示范园建设目标4、山东省果品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及知名品牌培育目标5-1、山东省苹果优势区域分布图5-2、山东省桃优势产业带分布图5-3、山东省梨集中产区分布图5-4:山东省葡萄重点产区分布图5-5、山东省大樱桃特色产区分布图5-6、山东省枣优势产区分布图5-7、山东省核桃集中产区分布图5-8、山东省板栗基地分布图附件1-1:山东省2017年果品面积产量目标市水果干果合计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济南526570 12 12277青岛509521 4 7199淄博5512026 6 81126枣庄273055 8 8238东营101210 4 2016烟台28357034 12 317582潍坊6510542 24 107129济宁323055 13 8743泰安456598 26 14391威海6611511 3 77118日照342640 6 7432莱芜171233 9 5021临沂135240145 50280290德州234565408885聊城627518 4 8079滨州58125125 78 183203菏泽36702 1 3871合计1050180085030019002100附件1-2: 山东省2020年果品面积产量目标市水果干果合计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济南597385 14 14487青岛5810522 5 80110淄博6513528 7 93142枣庄293158 10 8741东营121413 6 2520烟台33063043 18 373648潍坊7411544 29 118144济宁363275 18 11150泰安5070113 35 163105威海7614013 4 89144日照382947 8 8537莱芜191437 11 5625临沂150272180 54 330326德州265077 43 10393聊城708027 6 9786滨州66135135 80 201215菏泽42753 2 4577合计12002000100035022002350附件1-3: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苹果面积产量目标市2017年2020年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济南20282234青岛23482658淄博33654090枣庄891812东营4657烟台207442237552潍坊18352042济宁68710泰安12181323威海5710672136日照11151219莱芜410512临沂35685193德州610712聊城27303236滨州9151020菏泽20372344合计5009506001200附件1-4: 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梨面积产量目标市2017年2020年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济南4555.5青岛4959.5淄博1.521.52枣庄1.521.52东营0.510.51烟台15301932潍坊3.574.57.5济宁22.522.5泰安2424威海3.574.57.5日照0.510.51莱芜0.510.51临沂4.585.58.5德州23.523.5聊城16242026滨州13301832.5菏泽613814合计80150100160附件1-5: 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桃面积产量目标市2017年2020年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济南10131114青岛6.5777.5淄博17311933枣庄6.587.58.5东营10.51.50.5烟台5.58.569.5潍坊20302332济宁6.567.56.5泰安122213.523.5威海2.5232日照89910莱芜96106.5临沂6814374151德州121.42聊城3.5333.5滨州2.5232菏泽0.570.68合计180300200320附件1-6: 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葡萄面积产量目标市2017年2020年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济南2233青岛7.5149.517淄博716918枣庄1111东营0.510.51烟台27483455潍坊4.5105.511济宁4.5105.511泰安1212威海22.533.5日照0.50.51.51.5莱芜0.30.50.81临沂4.495.410德州1212聊城4.575.57.5滨州0.310.81.5菏泽23.534合计7013090150附件1-7: 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枣面积产量目标市2017年2020年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济南21.5 21.7 青岛2121.1 淄博0.6 0.1 10.5 枣庄94115 东营94105 烟台10.7 1.5 1 潍坊1.5 2 22.5 济宁83.5 12 4.5 泰安105157威海0.3 0.1 0.5 0.2 日照0.6 0.2 10.5 莱芜10.5 21 德州513855.5 42临沂2141.5 滨州72757882聊城9.5 3.1 124菏泽0.5 0.3 0.5 0.5 合计180140210160附件1-8: 山东省2017年和2020年核桃面积产量目标市2017年2020年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济南514655.5 青岛4.5 0.5 4.5 0.8 淄博111141.5 枣庄140.5 181.5 东营0.1 0.1 0.1 0.2 烟台5.5 0.5 101.5 潍坊111.5 142济宁372.2 443 泰安554.5 605.5 威海0.8 0.1 10.2 日照110.5 121莱芜40.5 61.5 德州0.8 0.1 10.2 临沂27103712.7 滨州0.5 0.1 0.5 0.2 聊城5.9 0.8 121.5 菏泽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