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栽培技术]紫苏栽培技术亩株数_第1页
[紫苏栽培技术]紫苏栽培技术亩株数_第2页
[紫苏栽培技术]紫苏栽培技术亩株数_第3页
[紫苏栽培技术]紫苏栽培技术亩株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苏栽培技术紫苏栽培技术亩株数 紫苏是一种中药,近年来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一种高级保健蔬菜,其嫩茎叶是凉拌、炒食的上等菜肴,播种至采收为100天左右,适宜闽南地区栽培,是一个出口创汇优良品种。 一、选好育苗田 在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地育苗。经翻犁细耙后,整成畦面宽1米,沟宽、深各0.3米,畦面的土壤必须细碎、紧实、平整,无杂草和碎石。在畦面上铺上20厘米厚的稻草或甘蔗叶,然后放火烧掉,可显著减少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二、种子处理与播种 用清水浸泡种子12小时后取出,放在冰箱的冷藏室约12小时后取出晾干待播。 3年栽培实践证明,过早播种可早开花,一般宜在12月上、中旬播种。晾干后的种子用细沙拌匀,均匀地撒在稻草或甘蔗叶烧的灰上,可以不盖种,也可667平方米(1亩)用蘑菇土或土杂肥300500公斤盖种。种苗田播种量为667平方米0.40.6公斤。播种后用竹竿搭高0.50.6米、长1.21.3米的拱棚,棚上盖膜保温。棚膜四周用泥土压实,一般7天后开始出苗,1015天基本齐苗。 三、苗期管理 结合拔除苗床杂草,去除较密的弱苗。二叶一心时667平方米施10%的人粪尿400500公斤,以后每隔10天薄施一次人粪尿,同时保持苗床湿润。后期如遇气温回升,要及时揭膜炼苗,防止徒长,如遇阴雨低温则要及时盖膜保苗。移栽前一周喷一次送嫁药,可用多菌灵8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苗木病虫。 四、整地与移栽 选择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田的地块,667平方米加入蘑菇土或土杂肥1000公斤,进行深耕晒白,并细耙翻耕,使土壤细碎、疏松、平整,而后整成畦宽0.8米、沟宽0.3米、沟深0.2米的畦面。移栽后最初紫苏苗木生长缓慢,20天后才恢复正常生长。于2月上旬气温回升时,选择晴天移栽。移栽前畦面灌足水后排干,用食指和拇指轻握苗木基部轻轻插入土中,并使苗木直立,入土深度为12厘米即可。采用双行定植,株距1520厘米、行距3040厘米,基本苗数为667平方米70008000株。 五、栽培管理 前期应薄肥勤施,以氮肥为主,促进幼苗生长,浇施稀薄人粪尿或追施尿素23次,每次667平方米施稀薄人粪尿1500公斤或尿素20公斤,条施在幼苗基部约10厘米处,切勿施在幼苗的基部,避免灼伤幼苗。中期茎叶大量生长,应追施磷、钾肥,可667平方米追施三元复合肥20公斤,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每采收一次施一次肥,以氮肥为主,搭配适量的磷钾肥。 紫苏生长发育期土壤保持一定的水分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分的管理以畦面湿润为主,土面不见白,雨天注意排积水。幼苗长至1020厘米时应进行一次松土除草,以后结合灌水施肥,多次进行中耕,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 主要虫害是夜蛾类的幼虫,一般以喷施菊酯类低毒农药或用生物杀虫剂。在采收期间极易发生锈病,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并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后方可采收上市。 六、适时采收 紫苏茎长大小适当时方可采收。一般在3月上旬植株主茎高40厘米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