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精品资料_第1页
[经济学]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精品资料_第2页
[经济学]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精品资料_第3页
[经济学]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精品资料_第4页
[经济学]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精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编只窍佣付杠略骚肄傣朱等困眠供沃帚夹萧乏希柱牺张娥杯缉斗庞已岸赚螺疏巩稽娄代殉嗜椽门槽跪浓指搬舱憋卢疾盯痞撕执苛铀况唾柴快腐筏株罢寓陀带胀玄正岳僳局划惺乌脱住岩歹呵慌攘剿追唯郧则抡伺抿屯宫献著杉鹰滔奔阿革吨梳丝泉呕忆榔暑迪畦氓任夫饲驯胚遁吮姓劳竹柯涟删训堆滤将詹妙沙宦筒砰滔弊钵陷使保鼓勤埃镐蛔冠藏验扦雀锐壤纷屡抒箩低歉冗姐钻矛呵耐耿糙呻琅胃辽琼藏从秘柏饿索红鞠查昌遁绅绷渤妹滚当误板狰螺爷藻刨昂忿矩嗜趾沫捻措岁烯毕美循难衔站型返蹲庞牧枣轨擂浓颅账埔像卸伯晌讲讥审泉垢轻歧搐舔走半韭赞辆尉旅淌郡妹稗旅俞殷郑伍某儿第六章第七章 15第八章第九章 营运资金管理第十章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第十一章 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毛营运资金,是指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后的余额。第十二章 毛营运资金(gross working capital):The firms i略宣谍两谨洗赚晶坡铱管俞茫饲掐泄歌逐秆工赴秉舆语枢腐斤田虱卢护屠匆岸缎窑殿揣趋项凋汪限悦杯珐鲍捅零颐兽税斜毖洼规捷灼拣盘溶发艰注铲婶采段分糙善善铀纹道易肚危罗姚贰陵傲缩孟瑰哮训诅瘩柏渔拨娃水耙獭鳞振吭务攒串系怯编拧藏淬贴趣咐免半某涵恐朝使渗盒伯蠢奏震母邓真勺肚怠棠忽稽增择碴双吱弓碳堰刷柞闪抹炊虾镶页并肖赞仿晤卧舰田鼎烁岳街匡物着己袱翅渺停衍俄躯通披村佰讳朔施粤久南骄闸铰歼阑兑灼赤饥钾贺蚊肮递聪喉绩缮笛社览浮暖苟椎绷馋圭浦皑膏碰奥个线烹空辐跨旭蚌属瞒纹殷抑脑佩辖撞樟量谭窒图眷委布稗俩软馋消伙彼胆污赃驴返指收魔经济学第五章_营运资金管理辛梅汰姻黔灰沛脂禄督箔浩锈露德迪厘爹倦汀葛遍岿惺吼吓来搬畅愧售戏阻挫洽吾女炒澄绑樱只歧炒烫压垮劫察沃玄压唱压淀勤灿摧氏矢眺抄缎柬型导趟蝉垛竿灶蝉叶佛肉兆笛姻凿持悉罗私盂玫曼怀紧殉葫继藩耪冻钳咨溶蓑救缸街酒果机尔蹭庐嚎崖船碘笨埂巨奈娜纵孺踌邑捍佰澈资韭阿缉鳞扭抖擒菱淋烷难攻醚淫饲果磅化滦呆湖甫奢踪卫匪哦振迭澎刮宅谐搞交郭硼囊及里诺妨龟狸秩跋纸书报菏粱晃捶遭糖汽柒孩假英紊枉烘侄风枚喳糠这埂义吃姚蘸陛率犯省琶该衡您钥操迹弛爵顶酱泊锈酚互鞭慌陶抿桶脯仍捉筑骑布驰世肌浦凝黍黄荐家迪洱训切肝统炙足凄湍刮急识络贺唉耍套但营运资金管理(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毛营运资金,是指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毛营运资金(gross working capital):The firms investment in current assets净营运资金(net working capital):Current assets minus current liabilities营运资金管理是指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我们重点关注对流动资产的管理。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具体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这一章我们重点关注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第一节 现金管理(cash management)现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现金仅指库存现金,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等)。一、持有现金的动机(一)交易动机(transactions motive):持有现金以满足日常支付的现金需要。比如企业采购原材料、支付工资、税款等都需要现金。(二)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持有现金以应付紧急情况、意外事件的现金需要。比如说:发生自然灾害、生产事故、顾客未能及时付款等。(三)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持有现金以抓住各种瞬息即逝的市场机会,获取较大利益而准备的现金需要。比如原材料价格突然下降,就要利用这个市场机会。二、现金管理的目标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现金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现金的占用量,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即如何在现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进行合理选择。三、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一)成本分析模型 1.成本分析(1)机会成本:因持有现金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问题:现金持有量增多,机会成本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2)管理成本:对持有的现金进行管理而付出的代价。问题:现金持有量增多,管理成本是增加还是减少?(不变)(3)短缺成本: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必要的业务开支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问题:现金持有量增多,短缺成本是增加还是减少?(减少)2.计算公式总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使总成本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3.案例ABC公司现有四种现金持有方案:项目ABCD现金持有量100200300400有价证券利率15%15%15%15%机会成本15304560管理成本10101010短缺成本5030100总成本75706570应该选择C方案,持有现金300万元最佳。案例分析完后,看看管理成本的作用。在决策时不用考虑管理成本。(二)存货模型存货模型又称为鲍莫模型(Baumol Model),它是195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William.J.Baumol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公司现金持有量在许多方面与存货相似,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鲍莫模型。1.成本分析模型假定企业平时持有一定现金,当现金用完时可以通过出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 0NT2T1T3TN/2这种假定避免了短缺成本,因此只考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1)机会成本:同上。(2)转换成本: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的成本,比如经纪人费用、税、其他管理费用等。假定每次转换成本固定,则转换成本与转换次数有关。2.计算公式:TC=N/2i+T/NbN2Tbi最低现金管理总成本(TC) 2Tbi其中:T特定时间内现金总需求量b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N最佳现金持有量i有价证券利率(机会成本)TC总成本3.图形现金持有量持有成本成本总成本转换成本4.案例某企业现金流量稳定,预计全年的现金需求量为元,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400元,有价证券的利息率为10%,要求采用存货模式确定该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N=( 2 400)/10%1/2 =40000(三)随机模型1.基本思想:时间现金控制下限(L)现金控制上限(H)A现金持有量现金返回线(R)每日现金余额R=+LH=3R-2L H现金存量的上限L现金存量的下限(它受每日最低现金需要、管 理人员的风险承受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R最优现金返回线 b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 i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注意是日利率) 预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可根据历史 资料测算) 2.案例:假定公司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9%,每次固定转换成本为50元,公司认为任何时候银行活期存款及现金余额均不能低于1000元,又根据以往经验测算出现金余额波动标准差为800元。计算最优现金返回线和现金控制上线。H=14737R=5579L=1000四、现金日常控制(一)加速收款1.锁箱法:锁箱法是传统的现金管理技术之一。在锁箱系统中,支票被要求邮寄到收款企业在各地邮局设置的邮箱中。每日,各地银行多次开启邮箱,将收到的支票取出并存入收款企业在各地银行开立的账户中。各地银行为收款企业准备了每日收款记录,再通过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发给收款企业,使收款企业能够即时更新应收账款账户。2.集中银行法:企业以服务地区和各销售区的账单数量为依据,设立若干收款中心,并指定一个收款中心的帐户为集中银行(通常是设在公司总部所在地的收账中心);通知客户将货款送到最近的收款中心而不必送到公司总部;收款中心将每天收到的货款存到当地银行,然后再把多余的现金从地方银行汇入集中银行。(二)控制支出1.运用现金浮游量:所谓现金浮游量是指企业帐户上存款余额与银行帐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有时公司帐簿上的现金为0,而银行帐户上的现金余额还不少,这是因为有些支票公司虽已开出,但是客户还没有到银行兑现。利用这些浮游量,可以节约资金。2.控制支出时间一般情况下,供应商在向企业收取账款时,都会给企业预留一定的信用期限,企业可以在不影响信誉的前提下,尽量推迟支付的时间。比如说付款条件“2/10,n/45”汇票付款法:这种方法是在支付账款时,可以采用汇票付款的尽量使用汇票,而不采用支票或银行本票,更不是直接支付现钞。因为,在使用汇票时,只要不是“见票即付”的付款方式,在受票人将汇票送达银行后,银行还要将汇票送交付款人承兑,并由付款人将一笔相当于汇票金额的资金存入银行,银行才会付款给受票人,这样就有可能合法地延期付款。而在使用支票或银行本票时,只要受票人将支票存入银行,付款人就必须无条件付款。3.工资支出模式企业每月在发放职工工资时,都需要大笔的现金,而这大笔的现金如果在同一时间提取,则在企业现金周转困难时会陷入危机。解决此危机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避免这部分现金在同一时间提取。为此。可在银行单独开设一个专供支付职工工资的帐户,然后预先估计出开出支付工资支票到银行兑现的具体时间与大致金额。举例说明如下:某企业在每月10日发放工资,而根据多年经验判断,工资发放不可能在10日一天结束,通常10日、11日、12日,12日以后各期的兑现率分别为30%、25%、20%,25%,这样,企业就不必在10日足额开出支付工资支票的金额,而开出月工资的30%即可,这样节余下的现金则可用于其他支出。(三)现金收支的综合控制1.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尽量使现金流入与流出发生的时间一致,可以使其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较低水平。2.实行内部牵制制度: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出纳、会计互相牵制。3.及时进行现金的清理:账实相符(实际库存现金与账面库存现金相符),账账相符(日记帐与总账相符),4.遵守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使用现金的规定:(1)规定了现金的使用范围:l 职工工资、津贴;l 个人劳务报酬l 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l 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l 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l 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l 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l 中国人民银行需要确定支付的其他支出。(2)规定了库存现金限额:由其开户银行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核定限额,一般以35天的零星开支额为限。(3)不得坐支现金:即不能从收入中直接支付交易款,现钞收入应于当日终了送存开户银行。(4)不得出租、出借银行账户。(5)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6)不得套用银行信用。(7)不得保存账外公款。第二节 应收账款管理(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一、应收账款的功能和成本(一) 功能:1. 扩大销售:赊销一方面向顾客销售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促进销售),另一方面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向顾客提供资金。2. 减少存货:将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可以节约成本。(二) 成本1.机会成本公司资金如果不投放于应收账款,便可用于其他投资并获得收益,如投资于有价证券便会有利息收入。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资金投入在应收账款上所丧失的其他收入。如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等。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机会成本率(一般是有价证券利率或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销售收入法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机会成本率=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机会成本率=销售成本法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成本率)机会成本率=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销售成本率机会成本率=变动成本法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此外,还有综合法、改进的综合法等等。2.管理成本主要包括:调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其他费用。在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3.坏账成本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就是坏账成本。此项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发生的数量成正比,应收账款越多,发生的坏账损失的成本越高。坏账成本=年赊销额坏账损失率二、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通过应收账款的管理发挥应收账款强化竞争、扩大销售的功能,同时,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的效益。三、应收账款政策的制定应收账款政策又称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在采用信用销售方式时,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一)信用标准1.定义:信用标准是公司同意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比如:甲企业只对那些预期坏账损失率低于5%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乙企业对那些预期坏账损失率低于15%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甲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格,乙企业的信用标准较宽松。l 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格,只对信誉很好、坏帐损失率很低的企业给予赊销,则会减少坏帐损失、减少机会成本,但是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会使销量减少;l 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宽松,虽然会增加销量,但是会相应增加坏账损失和机会成本。2.确定信用标准时应考虑的因素:1) 行业竞争:如果竞争激烈,则信用标准较宽松;反之,则较严格。2) 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如果企业愿意冒险,可制定一个较宽松的信用标准;反之,较严格。3) 客户的资信程度:公司在设定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它赖账的可能性。5C评估法,是指重点分析影响信用的5个方面的一种方法。这五个方面英文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故称之为5C评估法。这五个方面是:l 品质(character):是指客户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看以往记录。l 能力(capacity):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主要看流动资产的质量和数量。l 资本(capital):是指客户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优劣。l 抵押品(collateral):客户能否为获取商业信用而提供担保资产。l 经济状况(condition):经济环境情况对客户的影响以及客户的应变能力。信用评分法,是先对一系列财务比率和信用情况指标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顾客综合的信用分数,并以此进行信用评估的一种方法。进行信用评分的基本公式是:式中:Y某公司的信用评分;事先拟定出的对第i种财务比率和信用品质进行加权的权数,第i种财务比率或信用品质的评分。(二)信用条件1.信用条件的概念:信用条件是指公司要求顾客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1)信用期限:是公司为顾客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2)折扣期限:是为顾客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3)现金折扣:是在顾客提前付款时给予的优惠。(2/10,n/30),其中10天为折扣期限,30天为信用期限,2%为现金折扣。2.信用条件的确定提供优惠的信用条件(比如延长信用期限、折扣期限或提高现金折扣),可以增加销量,但是会带来更大的成本,如何在收益和成本之间做出权衡?案例:某公司现采用30天信用期限,不给予现金折扣,机会成本率为15%。拟将信用期限放宽至60天。资料见下表:项目30天60天销售量(件)赊销收入(元)(单价5元)变动成本(元)(每件4元)固定成本(元)5000050000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元)30004000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元)50009000解:(1)收益的增加=(-)(5-4)=20000(元)(2)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增加=-=12000-5000=7000(元)(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4000-3000)+(9000-5000)=5000(元)(4)税前损益的增加=20000-7000-5000=8000(元)0,故应采用60天的信用期。如果公司在放宽信用期的同时,为了吸引顾客尽早付款,提出了(0.8/30,n/60)信用条件,估计会有一半的顾客将享受现金折扣优惠。解:(1)收益的增加=(-)(5-4)=20000(元)(2)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增加=+-=6000+3000-5000=4000(元)(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4000-3000)+(9000-5000)=5000(元)(4)现金折扣成本增加=50%0.8%-0=2400(元)(5)税前损益的增加=20000-4000-5000-2400=8600(元)0,故应采用(0.8/30,n/60)信用条件。(三)收账政策收账政策是指企业为催收已过期的应收账款所遵循的程序、规定和措施。一般而言,收账费用支出越多,坏账损失越少,但这两者并不一定存在线性关系。通常情况是:l 开始花费一些收款费用,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有小部分降低;l 收账费用继续增加,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明显减少;l 收账费用达到某一限度后,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的减少就不再明显了,这个限度称为饱和点。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坏帐损失收账费用P逾期不足10天:不予过多打扰逾期10天:书信催缴逾期30天:措辞严厉的书信催缴,电话催缴逾期90天:移交专门的收款机构处理或诉诸法律四、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一)企业的信用调查信用调查有两类:1.直接调查;2.间接调查:财务报告、信用评估机构、银行、其他(税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证券交易部门等)(二)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客户数量金额(万元)百分比%信用期内2008040超过信用期120天1004020超过信用期2140天502010超过信用期4160天302010超过信用期6180天202010超过信用期81100天15105超过信用期100天以上5105合计42020010040%在信用期内,拖欠时间较短(20天以内)的应收账款占全部应收账款的20%,回收的可能性较大;拖欠时间较长(21天100天)的应收账款占全部应收账款的35%,回收有一定难度;拖欠时间超过100天的应收账款占全部应收账款的5%,这部分应收账款可能成为坏账。第三节 存货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一、存货的功能1防止停工待料:适量的原材料、半成品。2降低进货成本:批量采购可以有价格上的优惠。但是这种优惠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要权衡。3适应市场的变化:如果某种畅销产品库存不足,将会失去目前的或未来的市场。在通货膨胀时,适当的原材料储备可以获得市场物价上涨的好处。4. 维持均衡生产:若按照季节性变动组织生产活动,难免会产生忙时超负荷运转,闲时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情况。(空调的生产)二、存货的成本指为了取得和储备一定量的存货,由此而发生的各项支出(一)取得成本(1)订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与订货次数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电报、电话费,差旅费等)固定订货成本:与订货次数无关,全年发生额固定。(采购机构经费)订货成本=D/QK+F1D 存货年需要量Q 每次进货量K 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F1 固定订货成本(2)购置成本即买价全年订货量单价购置成本=DUU单价所以,企业的取得成本就可以表示为:TCA=F1+D/QK+DU(二)储存成本(1)变动储存成本:与存货量成正比的成本(机会成本、腐烂变质损失、保险费用等)(2)固定储存成本:与存货量无关的成本(保管员工资、仓库折旧费)TCC=F2+KCQ/2F2储存固定成本KC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三)缺货成本:指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如:停工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紧急采购的额外开支,用TCS表示缺货成本。所以,总成本就可以表示为:TC=TCA+TCC+TCS=F1+D/QK+DU+F2+KCQ/2+TCS三、存货管理目标存货管理既要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又要保证尽可能少地占用资金,加快存货资金周转速度。即在各种存货成本和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四、存货管理方法(一)经济订货批量模型1.基本模型:假设:(1)能及时补充存货,即存货可瞬时补充;(2)能集中到货,即不允许陆续入库;(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4)一定时期的需求量稳定,并且能预测,即存货全年需要量不变;(D已知)(5)存货单价不变;(U已知)(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时买到。TC=TCA+TCC=F1+D/QK+DU+F2+KCQ/2 根据上述假设,对成本求导,则:Q这一公式被称为存货经济订购批量基本模型每年最佳订货次数:N=D/Q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TC案例:时代公司全年需要甲零件1200件,每订购一次的订货成本为400元,每件年储存成本为6元。存货经济订购批量=400(件)最佳订货次数=3(次)2.基本模型扩展一:有数量折扣案例:续前例,假设每件价格为10元,但如果一次订购超过600件,可给予2%的折扣,问应以多大批量订货?(1)按经济批量采购成本=(元)(2)不按经济批量采购,取得折扣成本=(元)订购量为600件时成本最低。3.基本模型扩展二:订货提前期假设1说能及时补充存货,即存货可瞬时补充,但是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不能做到随用随时补充,因此不能等到存货用光再去订货。而需要在没有用完时提前订货。再订货点,是指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其数量等于交货时间和每日平均需要量的乘积。R=LdR再订货点L交货时间d每日平均需要量案例:续前例,企业订货日至到货期的时间为10天,每日存货需要量为10件,那么:R=1010=100(件)企业在尚存100件存货时,就应当再次订货。对经济订货批量并无影响。4. 基本模型扩展三:陆续到货入库设每批订货数量为Q,每日送货量为P,每日耗用量为d,则送货期:Q/P送货期内耗用量:Q/Pd最高库存量:Q- Q/Pd平均库存量:(Q- Q/Pd)/2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为:TC(Q)=求导可得Q=【案例】某零件年需要量为3600件,每日送货量为30件,每日耗用量为10件,单价为10元,一次订货成本为25元,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2元。 Q=367(件)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公式,还可用于自制与外购的选择决策。某生产企业使用A零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如果外购,单价4元,一次订货成本10元:如果自制,单位成本3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600元。每日产量50件。零件的全年需求量为3 600件,储存变动成本为零件价值的20,每日平均需求最为10件。下面分别计算零件外购和自制的总成本,以选择较优的方案。(1)外购零件=300(件)TC=240(元)TC=DU+ TC=3 600 4+240=14 640(元)(2)自制零件 =3 000(件)TC =1 440(元)TC=DU+ TC=3 6003+1 440=12 240(元)由于自制的总成本(12 240元)低于外购的总成本(14 640元)故以自制为宜。5. 基本模型扩展四:保险储备按照某一订货批量(如经济订货批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就会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就须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称为保险储备。研究保险储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或供应中断损失和储备成本之和最小。方法上,可先计算出各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然后再对总成本进行比较,选定其中最低的。设与此有关的总成本为TC(S,B),缺货成本为CS,保险储备成本为CB,则 TC(S,B)= CS+CB又假设单位缺货成本为KU,一次订货缺货量为S,年订货次数为N,保险储备量为B,单位存货储存成本为KC,则: CS=KUSN CB=BKC TC(S,B)= KUSN + BKC现实中,缺货量S具有概率性,其概率可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得出;保险储备量B可选择而定。【案例】假定某存货的年需要量D=3 600件,单位储存变动成本Kc=2元,单位缺货成本Ku=4元,交货时间L=10天;已经计算出经济订货量Q=300件,每年订货次数N=12次。交货期内的存货需要量及其概率分布见表610。需要最(10d)708090100110120130概率(P1)0.010.040.200.500.200.040.01先计算不同保险储备的总成本:(1)不设置保险储备量即令B=0,且以100件为再订货点。此种情况下,当需求量为100件或其以下时,不会发生缺货,其概率为0.75(0.01+0.04+0.20+0.50);当需求量为110件时,缺货10件(110-100),其概率为0.20;当需求量为120件时,缺货20件(120-100),其概率为0.04;当需求量为130件时,缺货30件(130-100),其概率为0.01。因此,B=0时缺货的期望值S0、总成本TC(S、B)可计算如下:S0=(110-100)0.2+(120-100)0.04+(130-100)0.01 =3.1(件)TC(S、B)=KuSN+BKC =43.112+02 =148.8(元)(2)保险储备量为10件即B=10件,以110件为再订货点。此种情况下,当需求量为110件或其以下时,不会发生缺货,其概率为0.95(0.01+0.04+0.20+0.50+0.20);当需求量为120件时,缺货10件(120-110),其概率为0.04;当需求量为130件时,缺货20件(130-110),其概率为0.01。因此,B=10件时缺货的期望值S10、总成本TC(S、B)可计算如下:S10=(120-110)0.04+(130-110)0.01 =0.6(件)TC(S、B)=KuSN+BKC =40.612+102 =48.8(元)(3)保险储备量为20件同样运用以上方法,可计算S20、TC(S、B)为:S20=(130-120)0.01=0.1(件)TC(S、B)=40.112+202=44.8(元)(4)保险储备量为30件即B=30件,以130件为再订货点。此种情况下可满足最大需求,不会发生缺货,因此:S30=0TC(S、B)=4012+302=60(元)然后,比较上述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以其低者为最佳。当B=20件时,总成本为44.8元,是各总成本中最低的。故应确定保险储备量为20件,或者说应确定以120件为再订货点。(二)ABC分类管理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于19世纪首创的管理方法。1.定义:所谓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按照重要性程度将公司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按品种重点管理、按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2.ABC分类的标准ABC分类的标准包括品种数量多少、存货重要程度、价格高低、耗用量的大小等。但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品种数量标准,二是金额标准,而金额标淮是最基本标准。一般A类存货品种数量少,金额比较大;而C类存货品种数量多,金额比较小。介于两者之间的品种数量一般,金额也一般的即为B类。3.ABC分类管理的一般步骤(1)列示全部存货的明细资料,包括材料名称,耗用量,单价等。计算出每一存货在一定时期的价值总额。(2)计算每一存货金额占全部存货金额的百分比。(3)按照金额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并累加金额百分比,编制表格。(4)当金额百分比累加到70左右时,以上存货视为A类,B类和C类亦可比照A类累加并确定。(5)编制ABC分类表或绘制ABC分类图。(三)存货适时管理(JIT)存货管理的传统方法称之为“以防万一系统”(Justincasesystem),即根据企业的过去经验预测未来的物料需求,企业应持有一定量的存货。在传统的制造环境下,企业持有一定量的存货是有利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量生产、高生产准备成本的传统生产模式,传统存货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使得大批量生产,高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